习俗的作文经典[4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习俗的作文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习俗的作文 篇1
“妈妈,妈妈,来给我讲讲你家乡的习俗吧!”接到老师“圣旨”——调查家乡习俗的我兴高采烈地拿着原稿纸和笔“蹦”到了妈妈的面前。
“嗯…让我想想。”妈妈低下头沉思起来。
半晌,“舞火龙!”妈妈突然的叫声把我吓了一跳。“什么东西?”我眼中满是疑惑。“舞火龙啊!”妈妈兴奋地打着手势给我描述起来:“火龙如它的名字一样,会着火。全身是由稻杆扎成的,不是直接点燃,而是在上面插满点燃了的香,舞动起来生龙活虎,那场面,真叫一个壮观!”哟!有点儿意思嘛!我霎时来了兴趣,问道:“那么,舞火龙是谁都可以上阵吗。”我眼睛里闪烁着憧憬的光芒。“哈哈,当然不是了。”妈妈看出了我想试试的小心思,哭笑不得地说:“只有正值壮年的男生才可以上阵舞,你外公在世的时候啊,基本上每一年都去舞呢!”“真棒!可是有的女生比男生厉害啊。”我不甘心地继续说。“虽然有些女生比男生还厉害,可是舞火龙必须赤膊上阵,不然啊,衣服会着火呢。”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哈?”我不禁打了个哆嗦。,着火!真可怕!我目光黯淡了几分。“现在这项活动都没几个人愿意演了,太危险了。”妈妈拍拍我的肩膀,叹了口气。“为什么会着火呢?”我突然提出了一个疑问。“因为火龙游街的时候路人会向火龙丢一些点燃了的鞭炮,以求来年的风调雨顺。被炸到的舞火龙的`人也认为被这些鞭炮炸到是吉祥,明年会来财运的象征,不甚在意。但是如果穿着衣服的话衣服就会着火。”妈妈摇了摇头,继续说:“真是怀念呢,那场面你没见过,真的很好玩。”我低下了头,是啊,真可惜。
习俗的作文 篇2
我的家乡是清丰,各地过年的习俗也是不同,五花八门,但都有幸福美满的欢乐寓意。
农历十二月是最冷的天气,我家乡的腊八节差不多就算是春节的开始,也就是说开始准备过年的年货了。特别是家乡的农会,商店的老板会把店里的商品都搬出来,给客人们选购。家乡的腊八节标志着春节的慢慢到来,同时家乡还有说这样一种说法“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一天还要喝上一碗香香的腊八粥,胃里热热的,心里暖暖的,在这个粥里放入了各种豆、米,足足有八种以上的谷类进行熬制,这不仅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
现在农民生活好了,鸡鸭鱼肉是必不可少的,而孩子们最喜欢的却是那甜甜糖果儿,有的晶莹剔透,有的“红红火火”,这也是春节必备之一。再有就是买花炮了,那包装精致的柳叶鞭,更是我们男孩子的最爱。还有就是增添新衣服了,这是家乡的孩子所盼望的',穿着新衣服,心里那个美呀!
年三十那天走在大街上更是热闹,孩子们成帮结队的在大街上放花炮,无忧无虑的跟朋友们走街串巷。特别是各家各户都做着美味的佳肴,散出的那个味道,那真是香味扑鼻呀。下午黄昏时,火红的对联 开始上门了,喜气洋洋的对联迎接着祝福,迎接着春天,迎接着各路大神的到来,晚上的除夕大餐就是饺子了,我们在家门口放鞭炮,而奶奶们却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烧香拜神,烧元宝,拜五神,企求他们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吃着香香的饺子,看着好看的春晚,一家人其乐融融,快要睡觉的时候,长辈们会在我们的枕头下面放上盼望已久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的早晨四五点钟,老家还有起五更的习俗,我就跟在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后面就开始先给袓爷爷们袓奶奶们磕头,然后再给爷爷、奶奶磕头,哈哈哈,小孩子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了。吃完早饭,我们就开始去逛庙会、走亲戚了,我们小孩子就可以跟在大人的后面,去买好吃的东西,在亲戚家还可以挣到压岁钱,呵呵,心里那个美呀!真希望天天过大年!晚上的节目就是放烟花了,看着那一朵朵绽放的花朵,真是心花努放。这就是我农村老家的春节,是不是很美呀!
习俗的作文 篇3
1登高
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2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农历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3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4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5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在这些民俗之外,不同地区的习俗也各不相同。下面来看看其他地方比较有特色的重阳习俗。
河北省: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江苏省: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安徽省: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省: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广东省: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西省: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习俗的作文 篇4
今年春节中,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三顿”。
第一顿:拜菩萨。腊月二十七晚上,我在奶奶家见到了“第一顿”。吃饭前,我发现桌上的菜和平常大不一样,桌上放着一大块肉,一大条鱼,还有一只留着几根尾羽的大公鸡?我感到很奇怪,就问:“爸爸,今天是什么日子,为什么菜都是整个儿的?”爸爸说:“今天要拜菩萨,为了表示我们对他们的尊敬,所以菜要整个儿的。”我说:“哦,奶奶是希望菩萨保佑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快乐!是吗?”爸爸笑着点了点头。
第二顿:老祖宗“回来”了。今天傍晚,奶奶先在桌上摆上了菜,饭,酒、水果,然后点上蜡烛,还烧了香。奶奶在摆碗筷的时候,我发现了有一双筷子是摆在左边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去问爸爸。爸爸说:“因为你的外曾祖父是左撇子,所以这双筷子要放在左边。”
之后,奶奶在桌子旁边放了两个桶,把西屋里的两个麻袋拎在了旁边,里面都是用黄纸做的元宝。只见奶奶点起一张红纸烧了起来,随后把一个个元宝放进去烧。烧的元宝,有大有小。听奶奶说元宝是给老祖宗们在天堂用的。小元宝呢,是他们的零花钱,大元宝呢,让他们先收起来,用完了小元宝,再用大的去换。
第三顿:外公外婆来了。今天是大年二十九,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外公外婆也来了,他们的到来给过年增添了一份浓浓的喜庆之意。奶奶因为外婆来了,把菜做得更好吃了;妈妈因为外公外婆来了,手脚更加勤快了;我因为外公外婆来了,更懂礼貌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我又长大了一岁,这年夜饭里饱含着亲人之间浓浓的情谊和快乐……
【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习俗的作文03-14
习俗的作文01-23
习俗的作文[经典]08-14
(精选)习俗的作文08-06
习俗的作文(精选)08-26
【经典】习俗的作文09-13
(经典)习俗的作文09-09
习俗的作文【精选】09-18
习俗的作文(经典)10-28
习俗的作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