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阅读理解练习题

时间:2025-06-17 11:21:08 赛赛 习题 我要投稿

六年级阅读理解练习题(通用6套)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练习题,只有多做题,学习成绩才能提上来。学习就是一个反复反复再反复的过程,多做题。你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阅读理解练习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阅读理解练习题(通用6套)

  六年级阅读理解练习题 1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①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②“有什么事就说吧。”

  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④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⑤“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⑥“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⑦“就是您老人家呀!”

  ⑧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1、这篇文章的顺序被打乱了,请将正确的顺序,按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一对词语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⑤句里的“这样”的含义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文中的马市长是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④②③①⑧⑥⑦⑤

  2、“大力支持”“绝对不行”

  3、为了获取父亲对自己行动的支持

  4、(1)作出下乡的决定;(2)以这样的方式获取支持

  六年级阅读理解练习题 2

  天堂里的老师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

  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理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我要上学。”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

  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的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郎郎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声。

  阅读训练

  1.注音或写汉字jiǒng jiǒng()()有神cuì()弱陨()落夭()折

  2.选句灿烂绝伦——活力四射——

  3.找出最后一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4.仿句:(如“海水雨水)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5.“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比喻起到了怎样的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一句,你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炯脆yǔnyāo

  2、略

  3、郎郎———琅朗——郎

  4、略

  5、生命的脆弱,是指肌体被病魔侵袭;生命又真的很顽强,则指阿明顽强的拼搏精神,不屈的昂扬斗志,阿明对生命的珍爱。

  6、“闪烁的灯光”指阿明不屈的精神。因为精神是抽象的,而用旗帜作比,就将阿明对生命的态度,对理想的追求。这诸多精神因素,向人们展示出来了,形象而动人。

  7、如:《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

  六年级阅读理解练习题 3

  《桥》原文

  弯弯的拱桥像彩虹一样横跨江面,坚实的桥墩像巨人一样稳稳地屹立在江心。桥下是终年流不尽的江水,桥上从早到晚是过不完的行人。过桥的人啊,成千上万,有谁注意过这普通的拱桥?然而,桥是值得赞美的,我要赞美这平凡的桥。

  我赞美桥的朴实。比起那几十层的高楼大厦,也许它算不上雄伟;比起那玲珑的建筑物,也许它算不上精致。然而,它朴素、庄重。它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衣,但它有充实的内心。你看,不管人们把它安置在哪里,它总是默默地在那里承担着自己的义务,尽自己的职责。它把为人们开辟一条伸向彼岸的通道,当做最大的快乐。

  我赞美桥的勤劳。清晨,拱桥迎来了第一辆早班的汽车。深夜,桥上闪烁的灯光送走了最后一批夜班工人。每日里,无数车辆从它身上驶过,成千上万的人们从它身上走过,脚下的流水也一刻不停地冲击着它。然而,它从未有过一点倦怠,也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它只是埋头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我赞美桥的无私。桥,是通向目的地的必由之路。人们在到达终点而欢欣的时候,往往忘记了这曾经走过的桥,而桥却无私地把自己贡献给人们,甘当人们的垫脚石。

  我赞美桥,更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像桥一样朴实。他既不像著名科学家那样驰名中外,也不像电影明星那样引人注目。他们普通而平凡,但他们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教师像桥一样辛勤。多少静

  静的深夜啊,老师不辞辛苦还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我们作业本上的条条批语,个个红钩,不全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吗?老师把一批批学生送到各个工作岗位上,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却像火炬一样燃烧着自己。老师像桥一样无私。如果将来我能取得一些成就,那我要说,是老师用身躯为我架起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老师啊,您为我们无私地贡献了一切。

  阅读题问题

  1、 从文中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成语。

  (1)形容数量极多。( )(2)不怕辛劳,艰苦。( )

  (3)高大的'楼房。( ) (4)必须经过的道路。( )

  (5)名声广为传播,各地都知道。( )

  (6)引起人们的注意。( )

  2、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伟大( )朴素( )外表( )自私( )

  3、 作者赞美桥是因为桥具有: 、 、 的品质。

  4、 第五自然段中“我赞美桥,更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是全段的 句,这一段是按照 方法写的。

  5、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6、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7、 这篇文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成千上万 不辞辛苦 高楼大厦 驰名中外 引人注目

  3、朴实、辛勤、无私

  4、总起 先总后分

  6、本文描写的是弯弯的拱桥虽然普通,但作者认为它是值得赞美的,因为它朴实、辛勤、无私,老师的品质就如小桥一样。

  六年级阅读理解练习题 4

  小时候的刘翔是个顽皮的男孩,“胆子大”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正是因为看到他比别的孩子更顽皮,家长才把他送到少年体校。体校的道路走得并不很顺利,他几乎决定放弃,但一件事情改变了年少的刘翔的决定。

  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爷爷已经70岁了,此前老人家是不会骑自行车的,但70岁那年突然就想学,而且学会了,老人说自己学会了去哪儿都方便。刘翔就想,爷爷70岁都能学会骑自行车,自己为什么要放弃呢?现在回想起来,刘翔还在感叹,如果没有爷爷这个行动的刺激,也许就没有现在的他了。

  开始的时候,刘翔练的是跳高,他很自信地说:“如果我的身高能够达到两米,我在跳高项目上将会很有作为。”他当时已经拿过上海市少年跳高冠军了,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跳高人才。但是就是那一年,他现在的跨栏教练孙海平看上他了。用孙海平的话说,跨栏选手需要胆量,很多人看到1米多高的栏横在眼前就不敢过,而刘翔有这样的胆量,再就是从他练跳高看,他的速度和爆发力很好。

  20XX年11月,法国里昂的一次室内田径大奖赛,6名选手进入60米栏的决赛,刘翔站在第五道,其中有3个美国选手,他旁边的第六道也是一名美国选手。发令 枪响过了,没想到第六道的那个美国选手在跨第二个栏的时候就摔倒了,刘翔则是第三个冲过终点,这样的兴奋仅保存了2秒钟,裁判和大屏幕宣布:第五道中国刘翔没有成绩。怎么会这样呢?刘翔和他的教练感到很气愤,就去找裁判理论。原来裁判误将那个摔倒的美国选手当成刘翔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人是不会在这个项目上跑出好成绩的。那是一次没有电视转播的比赛,幸好刘翔的教练用自己的微型 摄像机将全部过程拍下来,这是孙海平的习惯,刘翔的每一次比赛他都会用摄像机拍下来,而这成了那次证明刘翔没有摔倒的唯一证据,录像十分清楚地显示,中国刘翔第三。终于还了刘翔一个清白,也给国际田径界的'裁判提了个醒:中国人是可以在短距离的项目上有所作为的。

  正是这样的一次偶然事故,给了刘翔师徒很大的刺激,也让他们的训练更加有了动力。真正让世界知道刘翔是2002年7月份瑞士洛桑的一次国际田联大奖赛。19岁的他跑出了13秒12的个人最好成绩,并打破了美国人保持了24年之久的世界青年纪录和中国人李彤保持了8年的亚洲纪录。

  真正让世界瞩目刘翔的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一举夺得奥运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平了世界纪录。刘翔成了中国人的骄傲,更是亚洲人的骄傲。

  当鲜花和掌声将刘翔包围的时候,他默默地背起行囊,朝着下一个目标努力着。 阅读练习

  1.选词填空。 自信 信心 信念 诚信(1)刘翔对夺冠满怀( )。

  (2)他很( )地说:“如果我的身高能够达到两米,我在跳高项目上将会很有作为。”(3)人与人之间应多一些( ),少一些犯忌。(4)他坚定了必胜的( )。

  2.刘翔在少年体校立足并坚持训练,对他触动最大的是谁?为什么?

  3.文中叙述了刘翔的哪几件事?详写了哪件事?这件事对刘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对“当鲜花和掌声将刘翔包围的时候,他默默地背起行囊,朝着一下个目标努力着”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成功没有终点,鲜花和掌声只代表过去,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就应该继续跋涉。

  B.鲜花和掌声是对成绩的肯定,没有鲜花和掌声,努力的劲头就不足。

  C.鲜花和掌声已经证明了成功,刘翔累了,他想休息一下。

  5.请你想象一下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夺冠的情景,用比喻或夸张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题答案:

  1.信心 自信 诚信 信念

  2.刘翔爷爷 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爷爷已经70岁了,此前老人家是不会骑自行车的,但70岁那年突然就想学,而且学会了,老人说自己学会了去哪儿都方便。刘翔就想,爷爷70岁都能学会骑自行

  车,自己为什么要放弃

  3.流向爷爷学车 刘翔跳高 法国里昂的一次田径比赛 刘翔的最好成绩

  祥写了刘翔在法国里昂的比赛,这次比赛因为外国人对中国人在短距离上的轻视使得刘翔师徒训练得更加刻苦。

  4.A

  5.示例: 21岁的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跑道上以飞翔的速度风一般地掠过终点。

  六年级阅读理解练习题 5

  每早起来,就计划这一天该做些什么,到晚躺在床上,好像什么也没有做。记得幼年作文,总爱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从哪里找来这些词句,似懂非懂地照抄。箭也好,梭也好,在小小心灵里,今天就是昨天,今夜就是昨夜,只是同一个白昼,同一个夜晚,走马灯似的,来了又去了,去了又来了,直到鬓边有了白发,才蓦然惊觉光阴果真似箭如梭,去了永不再来。于是,问自己:过去几十年,我究竟做了些什么?这一生肯定要交白卷了。

  8月中,在美国一小镇,拜访一位84岁的老学者,在他那狭窄的厨房里,我向他倾诉了内心的困扰。

  他说:"你应该抓紧现在和未来的日子。"

  我说□是的□我在尽力□但是□我已浪费了几十年□

  他摇摇头:"达尔文说他贪睡,把时间浪费了,却写了《物竞天择论》;奥本海玛说他锄地拔草把时间浪费了,后来成为原子弹之父;海明威说他打猎、钓鱼,把时间浪费了,终于获得诺贝尔奖;居里夫人说她为了家务和孩子忙,浪费了时间,也能发现镭元素,而又把孩子教养成科学家。"

  我大喊:"这些人都是人才!我只是个平凡人,愚蠢的平凡人。"

  "你有权评定你是个愚蠢的平凡人,我的意思是提醒你,只要有确定的目标,在任何时间,做任何事,都不会妨碍思考和研究,甚至有助于思考和研究,他们自以为浪费了时间,实际上并没有浪费。"

  "但是,我年纪大了。"

  "我70岁那年,拟定一个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研究计划,当时,和一位30岁的年轻朋友谈到这个计划,他笑了笑,我知道他为什么笑,在他看来,70岁的老人,时日已不多,还能做些什么,10年过去,我的工作如期完成,仍然在实验室忙着。"他挺了挺胸,笑了。

  □你那位年轻朋友呢□我问□

  "不再年轻,已是中年啦!"

  "对他来说,这10年应该是黄金年龄,想必有很不错的纪录。"

  "没有,他承认过去的10年是空白的,真正的空白。"

  "为什么?"

  "依旧熙熙攘攘、推推挤挤的生活,10年,一眨眼就过去了。"

  这一番话,如当头一棒,我呆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拜访()狭窄()困扰()愚蠢()

  2.在文中的方框内加上。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妨碍:_____________________

  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月如梭: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头一棒: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敬佩文中的老人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达尔文、海明威、居里夫人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知道有关他们三个人的哪些知识?把知道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还积累到哪些珍惜时间的名言,请写出一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访问窄小困惑愚笨

  2.:"。""?"。

  3.妨碍:阻碍,影响。

  蓦然:猛然,不经心地。

  日月如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当头一棒:形容很大、很突然的打击。

  4.我十分敬佩,因为他告诉了我要有明确的目标,要珍惜时间,乐观的对待人生。他自己也是如此。(言之有理即可)

  5.做人要有明确的目标,要珍惜时间,乐观的对待人生。

  6.达尔文是英国,海明威是美国人,居里夫人祖籍波兰;达尔文的《物竞天择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开山之作,海明威有名作《老人与海》,居里夫人的丈夫和女儿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答案不唯一)

  7.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布封

  六年级阅读理解练习题 6

  春生三岁那年,父亲就出车祸走了。在他的记忆里,只要和母亲在一起,总会听到她没完没了的唠叨。

  母亲唠叨的时候,春生是不能走神的。否则,母亲会叉着腰,用手点着他的脑门喊道:你拿我的话当耳旁风吗?

  在母亲的唠叨声里,春生长成了大小伙子,毕业后被分配到镇上做教师。去学校报到那天,母亲老早就起来了,把他的衣服熨得平平展展。过了一阵,母亲将饭端上桌子,见他还没穿衣服,便开始唠叨:起来啦,捂在被窝里想孵鸡仔咋着?往后你要带一群娃子上进呢,这样懒咋行?我说话呢,你明白没?

  春生赶忙爬了起来,嘴里答应着:妈,我知道了。

  母亲坐在他的跟前,瞪着眼睛问他:你知道啥?成天吊儿郎当的,你知道啥?当老师可是天大的事,误人子弟哪行?人家爹妈把孩子交给你,你就要像对自己孩子一样。春生一边穿衣服,一边大声地答应:妈,您放心吧。

  春生吃完饭刚要走,又被母亲叫住了。她猫下身子,把儿子左脚运动鞋带重新系了一遍,嘴里还说:看看你,鞋带系得松松垮垮,没一会儿就得开了,踩在脚下让人看了多不好,头一天上班,要给人留下好印象啊。春生看着母亲头上又添了几缕白发,心里突然酸酸的。

  春生结婚后,搬迸了学校的教师住宿楼。只要一有机会,母亲的唠叨依然不折不扣地进行着。

  这天,因为一件小事,春生和妻子发生了争吵。回到老家,他一声不响地坐在炕头,脸上仿佛结了霜。

  母亲皱了皱眉,盯着他的眼睛说:儿啊,跟你的媳妇闹意见了?

  春生说:吵了几句,没啥大不了的。

  母亲拿了把凳子坐在他的对面,喝道:好日子过够了?人家萍子哪儿对不起你呀?

  春生道:妈,您别生气,我们没事儿。

  母亲从他小时候一直说到结婚,语气慷慨激昂。吐沫星子飞到了春生脸上,他却没敢去擦,时不时还要点点头。即使这样,母亲仍然提醒他:我的话你要不进脑子,纯粹找打。说完便伸过手来。春生侧过脸,把耳朵对准了母亲。母亲叹了口气,手缩了回去。

  儿啊,咱娶了媳妇是用来疼的,不是用来气的,明白吗?母亲说。

  两个小时后,母亲的嗓子已经沙哑,才把他推出了门。

  妈,我还没吃饭呢。春生委屈地说。

  回你媳妇那里去吧,她也肯定饿着呢,给她做顿好吃的吧。

  我在您这儿住不成吗?

  你想让我唠叨一宿啊。

  春生赶忙逃了。母亲在后面大声喊道:儿啊,慢点走。春生听着这话,眼里湿润了。

  若干年后,春生当上了镇中学的校长。他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挨唠叨的机会更多了。

  一天,有个家长因为孩子转学的事,到他家串了趟门,留下一件精装的白酒。客人走后,母亲阴着脸站在了春生面前。春生拿起车钥匙想走,却被母亲拽住了。

  妈,我还有事呢。春生满脸不自在地说。

  母亲平静地望着他,不紧不慢地说:你长本事了,不想听我唠叨了,是不?

  妈,我真有事。春生的声音越来越低。

  今天不是星期天吗?你糊弄谁呀?母亲的声音越来越大。

  春生放下钥匙,让母亲坐在对面,还给她倒了一杯茶水。母亲指着那一件酒开始A(数落责骂)起来,从山南讲到海北,从古讲到今。春生耐心地听着,胸中潮起潮落。两个小时后,母亲的唠叨结束了。

  春生说:这是酒,我还想让您尝尝呢。

  母亲拉着他的手说:你要那样,妈喝了它心里也不舒服啊。春生点点头,把酒送回去了。

  很多年过去,春生顺顺利利地当上了教育局副局长。只要有空,春生就会坐在母亲的对面,默默地望着她,眼神里充满期待。

  妈,您能再唠叨我一回不?春生不住地呼唤着。

  母亲被镶在镜框里,一言不发。

  (选自《漫·阅读》)

  1、从文中括号内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到A处,并简述理由。(2分)

  最恰当的词语是,理由:

  答案:数落“数落”有列举过去的过失去、加以指责的意思,符合后文母亲“从山南讲到海北,从古讲到今”的意思,同时语气不如“责骂”那样重,用在此处更合适

  2、如何理解文中母亲的“唠叨”?(4分)

  答案:母亲的“唠叨”伴随着春生成长:刚开始工作时,母亲唠叨春生让他做一个好教师;结婚后,母亲唠叨春生要疼爱妻子;当上校长后,母亲唠叨春生要清廉为官。母亲的唠叨是母爱的表现,是对春生的谆谆教诲。

  3、文章最后两段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文章最后两段,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了文章题目“母亲的唠叨”;从内容上来讲,揭示了母亲离世的现实,表现出春生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4、梁晓声在《慈母情深》中通过“要回小人书”“给钱买书”两件事,也刻画了一位可敬的母亲形象。请分析两位母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答案:相同点:两位母亲都对孩子充满慈爱,朴素而崇高。不同点:本文中的母亲更善于沟通,而梁晓声笔下的母亲则是瘦弱而不善言辞的,她的爱是无声的。

【六年级阅读理解练习题】相关文章:

阅读理解练习题08-20

阅读理解练习题05-27

阅读理解练习题11-03

(经典)阅读理解练习题06-22

(优)阅读理解练习题06-24

(推荐)阅读理解练习题06-21

[热门]阅读理解练习题06-01

【优】阅读理解练习题06-01

(精品)阅读理解练习题06-01

(优)阅读理解练习题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