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通用5篇)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1
真宗皇帝时,向文简①拜右仆射。麻下②日,李昌武③为翰林学士,当对④。上谓之曰:“朕自即位以来,未尝除仆射⑤。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对曰:“臣今自早候对,亦未知宣麻,不知敏中何如。”上曰:“敏中门下,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明日却对来,勿言朕意也。”昌武候丞相归,乃往见。丞相方谢客,门阑⑥悄无一人。昌武与向亲近,径入见之。徐贺曰:“今日闻降麻,士大夫莫不欢慰,朝野相庆。”公但唯唯⑦。又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⑧,此非常之命。自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公复唯唯,终未测其意。又力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劳德业之盛、礼命之重,公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复使人至庖厨中,问今日有无亲戚宾客饮食宴会,亦寂无一人。明日再对,上问:“昨日见敏中否?”对曰:“见之。”“敏中之意何如?”乃具以所见对。上笑曰:“向敏中大耐官职。”
【注释】①向文简:即向敏中,官至宰相,进右仆射。②麻下:指宣布任命书。唐宋皇帝诏书用麻纸书写,颁诏又称“降麻”。③李昌武:即李宗谔,官至翰林学士。④对:入对,晋见皇帝。⑤除仆射:除,任命官职;仆射,官职名称。 ⑥门阑:大门前的栅栏。⑦唯唯:应而不置可否的样子。⑧端揆:指尚书省长官,即仆射。
8.下面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日以命敏中 命:任命
B. 昌武候丞相归 候:等待
C. 自非勋德隆重 自:从
D. 乃具以所见对 具:详细
9.下列语句中加粗的“之”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昌武与向亲近,径入见之
A.荆之地,方五千里
B.公将鼓之
C.名之者谁
D.宋何罪之有?
10.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以右仆射一职授予向敏忠,这是一项非同寻常的任命。
B.皇上派李昌武暗中观察向敏忠,说明皇上对向敏忠并不完全信任。
C. 向敏忠接受任命后,前去祝贺的官员并不多,向敏忠也没有大宴宾客。
D. 向敏忠接受任命后泰然处之,说明他宠辱不惊。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又力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劳德业之盛、礼命之重,公亦唯唯,卒无一言。
8.C 9.C 10.B
四、11.(李宗谔)又极力叙述前代任仆射的人功勋品德的高大,皇上提升任命的隆重,向敏中也是应而不置可否,终于不说一句话。 (“陈”“卒”各1分,补充主语“李宗谔”1分,句子通顺1分)
文言文译文
真宗皇帝时,向敏中被封为右仆射,任命诏书下达的那天,李宗谔是翰林学士,应诏答对。皇上对他说:“我从即位以来,不曾封过仆射,现在授给向敏中,这是特殊的`任命,向敏中应该非常高兴。”李宗谔回答说:“臣下今天早晨等候应诏答对,也不知道宣布任命诏书的情形,不知道向敏中怎么样。”皇上说:“向敏中家中今天宾客一定很多,你去看看,明天再来报告,不要说是我的意思。”李宗谔等到丞相回去,才去见他,丞相刚刚辞谢客人,家门口静悄悄地没有一个人。李宗谔与向敏中是亲家,就径直进去见他,不慌不忙地祝贺说:“今天听说下达任命招书,士大夫没有不欢喜宽慰的,朝廷上下都互相庆贺。”向敏中只是应而不置可否。李宗谔又说:“从皇上即位以来,不曾授予相位,这是皇上的特殊任命,要不是你功高德隆,对你异常爱护和倚重,哪里会到这个程度。”向敏中还是应而不置可否,李宗谔终于没有揣测到他的心意。李宗谔又极力地叙述前代任仆射的人功勋品德的高大,皇上提升任命的隆重,向敏中也是应而不置可否,终于不说一句话。李宗谔出去后,又派人到厨房里,打听今天有没有亲戚宾客的吃喝宴会,也是静寂没有一人。第二天应诏答对,皇上问:“昨天你见到向敏中了吗?”回答说:“见到了。”皇上又问:“向敏中的情绪怎么样?”李宗谔就把自己见到的情况一一回答。皇上笑着说:“向敏中特别耐受得官职啊。”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2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延进,澶州顿丘人。父晖,周太子太师。延进颇亲学,尝与乱军入民家,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
汉末,晖领凤翔节度,未赴镇,王景崇据城反,命晖为都招讨使击之。延进年十八,屡当军锋。景崇平,延进奉捷奏以入,授凤翔牙内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晖徙宋州,亦从为牙职,改领荣州刺史。睢阳有盗数百,各立酋帅,为民患。延进以父命,领牙兵千余悉禽戮之,诏书褒美。
宋初,迁右羽林军将军、濠州都监。会伐蜀,以襄州当川路津要,命为钤辖、同知州务。蜀平,专领郡事。汉江水岁坏堤,害民田,常兴工修护,延进累石为岸,遂绝其患,入为两浙、漳泉国信使。太平兴国中,大军平并州,讨幽蓟,皆为攻城八作壕砦使①。尝诏督造炮具八百,期以半月,延进八日成。太宗亲试之,大悦。
辽人扰边,命延进与崔翰、李继隆将兵八万御之,赐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师次满城,辽骑坌至,延进乘高望之,东西亘野,不见其际。翰等方按图布阵,阵去各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延进谓翰等曰:“今敌众若此,而我师星布,其势悬绝,彼若持我,将何以济!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尔。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翰等曰:“万一不捷,则若之何?”延进曰:“倘有丧败,则延进独当其责。”于是改为二阵,前后相副。三战,大破之。以功迁右监门卫大将军、知镇州。
及代,吏民数千守阙借留,诏许留一年。淳化初,飞蝗不入境,诏褒之。还,判右金吾街仗事。至道二年,拜右金吾卫大将军。咸平二年卒,年七十三,赠左武卫上将军。
延进姿状秀整,涉猎经史,拳勇有谋,士流以此多之。延进妻即淑德皇后之妹,故在显德、兴国中,颇任以腹心。子昂,太平兴国二年登进士第,至户部郎中、直昭文馆。
注: ①攻城八作壕砦使:负责后勤的官职名,砦(同“寨”)。
(节选自《宋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晖领凤翔节度 领:兼任
B.俾以从事 俾:使,让
C.师次满城 次:驻扎
D.士流以此多之 多:多疑
5.下列有关内容都直接表现赵延进拳勇有谋的一项是:
①延进年十八,屡当军锋 ②领牙兵千余悉禽戮之 ③延进累石为岸,遂绝其患 ④皆为攻城八作壕砦使 ⑤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 ⑥淳化初,飞蝗不入境,诏褒之
A.②③⑥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延进少年有为,作战英勇。王景崇据城造反的时候,赵延进随父亲赵晖讨伐叛逆,多次充作先锋;王景崇被平定,赵延进入朝送捷报,受朝廷赏识而升迁。
B赵延进关心百姓,恪尽职守。太平兴国年间在襄州郡任上时,不仅组织治水,杜绝汉江水患,而且在奉命督造八百副炮具时,也提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C.赵延进应变得法,勇于担责。对辽作战时,他登高望敌,发现了本军布阵死板的弊病,在大家不愿抗上的情况下,敢于独自承担罪责,后合兵进击得以大胜。
D.赵延进深受百姓拥戴,皇帝信任。离任时,几千吏民守着城门口希望他能留下,后皇帝下诏允许他留任一年;他能于军事,又是皇亲,所以被当做心腹任用。
7.把文中加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
(2) 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尔。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
4.答案【D】【解析】(多:称赞,赞赏。)
5.答案【B】【解析】(③表现赵延进能于吏事。④说明赵延进担任后勤方面的具体职务 ⑥与谋勇无关。)
6.答案【B】【解析】(治理水患不是在太平兴国年间。)
7.答案译文(1) 一同前往的年轻人争着夺取财物,唯独赵延进拿了几十卷书回来,同辈的人们都笑话他。(定语后置、“竞”“财贿”“哂”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 主上把边防大事委托给我们这些人,是期望能打败敌人啊。违背命令但获得胜利,不是还强过战败而使国家受辱吗?(“委”、介宾结构后置、“克”“愈”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赵延进,是澶州顿丘(河南清丰县)人。他的父亲赵晖,是周太子太师。赵延进很喜欢学习,曾经和乱军一起进入百姓家,一同前往的年轻人争着夺取财物,唯独赵延进拿了几十卷书回来,同辈的人们都笑话他。
后汉末年,赵晖担任凤翔节度使,还没有到达军镇就职,王景崇占据城池反叛了,朝廷命令赵晖担任都招讨使去攻打他。这时候赵延进十八岁,多次充当军队的先锋。景崇被平定,赵延进送捷报奏章入朝,被授予授凤翔牙内指挥使的'官职,并兼任贵州刺史。赵晖调任到宋州,赵延进亦随父亲一起过去并担任牙职,后来改任荣州刺史。睢阳有数百强盗,各自拥立首领,成为百姓的祸患。赵延进领父命,带领牙兵一千多人去平乱,全部擒拿并杀死了他们,朝廷下诏书褒扬赞美他。
宋朝初年,赵延进升任右羽林军将军、濠州都监。赶上征伐后蜀,因为襄州正当川路的水陆要道,就任命赵延进做了钤辖(钤,音qián;钤辖,武官)、同知州务(知州副手)。后蜀被平定,专门负责郡务。汉江水年年毁坏堤坝,危害民田,经常征召工役修理维护,赵延进垒石做为堤岸,就杜绝了它的祸患。入朝做了两浙、漳泉国的信使。太平兴国年间,大军平定并州,讨伐幽蓟的时候,赵延进都是做攻城八作壕砦(zhài,同“寨”)使。太宗曾经下诏督造炮具八百副,期限是半个月,而赵延进八天就完成了。太宗亲自试用(合格),非常高兴。
辽国人侵扰边境,朝廷命令赵延进与崔翰、李继隆率领八万兵马抵御他们,皇帝赐予阵图,分为八阵,让他们按阵图行事。军队驻扎在满城,辽国骑兵蜂拥而至,赵延进登高而望,敌军东西绵延布满山野,看不见他们的边际。崔翰等正在按图布阵,阵与阵之间距离百步,士兵们疑惑畏惧,毫无斗志。赵延进对崔翰等人说:”现在敌兵这么多,而我军分散零星布阵,这形势相差太大,敌人若挟持我们,我们将靠什么自救呢?不如合兵一处进攻他们,才可以决一胜负。主上把边防大事委托我们这些人,是期望能打败敌人啊。违背命令但获得胜利,不是还强过战败而使国家受辱吗?”崔翰等人说:“万一打不赢,那可怎么办呢?”赵延进说:“倘若失败,则延进我独自承担这个责任。”于是将军阵改为两个大阵,前后互相呼应。三次交战,大败敌军。赵延进凭借军功升任右监门卫大将军、知镇州。
等到赵延进要被替代的时候,几千官吏百姓守在城门口希望他能留任,皇帝下诏允许他再留任一年。淳化初年,飞蝗不入邓州境内,朝廷下诏褒扬他。回京后,被任命为判右金吾街仗事。至道二年,被任命为右金吾卫大将军。咸平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左武卫上将军。
赵延进形貌俊秀严整,涉猎经史,勇武有谋略,士流因此赞赏他。赵延进的妻子就是淑德皇后的妹妹,所以在显德、兴国年间,很是被当做心腹任用。儿子赵昂,太平兴国二年考中进士,官至户部郎中、直昭文馆。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3
游雁荡记 清·方苞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人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关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①日:盍记之?余日:兹山不可记也。永、柳诸山,乃荒陬②中一邱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③,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
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痞壁藿④然而人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⑤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
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⑦相接焉。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注]: ①鲍甥孔巡:鲍孔巡,方苞外甥,方苞一妹嫁鲍氏,孔巡即其子。 ②荒陬(zou邹),荒凉偏远之地。陬:角落,引伸为偏远的地方。 ③幽寻句:深入探寻山水(寄情山水)以打发日子。 ④疳(wei戳伟):疮。壁(ju6掘)然:惊心。 ⑤鸠工:集聚工匠。鸠:聚集。标揭:标榜扬名。 ⑥冥:脆隐灭。 ⑦一:完全
22.(2分)癸亥仲秋,望前一日一句中的仲秋是指农历______月。金陵之摄山中的金陵是指现在的_______(地名)。
23.(2分)对兹山不可记也的理由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雁荡山实大且多应着眼于它整体的内在精神。 B.求其形似容易,绘其神似太难。
C.作者无心花费笔墨描景状物。 D.抓住特点将游山的乐趣引向哲理探索。
24.(2分)对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一句的理解最恰当一项是 ( )
A.雁荡山就这样才没有被愚僧俗士的剥落斧凿所污辱啊。
B.雁荡山因为这样才能没有被愚僧俗士的剥落斧凿所污辱啊。
C.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没有被愚僧俗士的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
D.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拒绝愚僧俗士的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
25.(4分)作者欣赏雁荡山的两点,一是雁荡山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二是这一特点符合作者_______________的心境。(用文中词句回答)
26.(3分)从文中看作者游雁荡山悟出的道理是:(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2 八(月)或秋天的第二个(月) 南京 23 B 24 C 25 完其太古之容色 严恭静正 26 欲使自己不受侮辱,就要远离受侮辱的环境;与成就别人,首先要成就自己,使自己有很高的品德。
[参考译文]:癸亥年中秋节前一日,去游雁荡山,游玩了两天才回来。山中的古迹大多已荒芜,被丛生的草木掩盖不能探寻访游了。而雁荡山的.山峰姿态、峭壁风光与我从前去过的地方完全不同。我的外甥鲍孔巡说:何不写篇游记?。我答到:此山不可记啊。
永州、柳州的山,不过是荒芜地方的小山沟,柳宗元贬官居永、柳,以寻幽探胜来打发日子,所以才用尽篇章辞藻来形容。而雁荡山则盘曲在浙江东南海隅,幽深奇峻,峭拔险怪,奇形怪状的山峰,不仅高而且多。如定要以词句来形容雁荡,则只能将雁荡风光形容得与其他名山相类,而不能将它的独特之处显现出来。而我以为雁荡的独有之处有两点。
以前所见过的山,如安徽桐城的浮山,南京的栖霞山,杭州的飞来峰,它们的山峰崖洞并非不秀美,是那些愚蠢的僧人喜欢在山上雕凿仙佛的貌相,那些俗不可耐的名士又爱在上面镌刻自己的名字和诗词,这些被雕凿镌刻的山如同长了伤疤一样惨不忍睹。而雁荡山独能保持山的原貌。这是因为雁荡山壁立千仞,不可轻易攀援,又处在僻远的地方,富贵及有权势者一般没有特殊的原因不会来此,即便来了,也不会久留,花费时间财力来表明自己到此一游,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没有被愚僧俗士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
秀丽明媚的山川,能使游者欣然而乐。但雁荡山岩深壁削,时需仰观,时需俯视。俯仰之间,肃穆端静的感觉不由而生。一旦如此,人世各种杂念和忧虑就会消失,而本心开始与天地之精神相连接。
知晓了这两点,那么高洁之士守身处世的学问,圣人贤哲成己成物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可以了解了。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
韩 愈
太学博士顿丘①李于,余兄孙女婿也。年四十八,长庆三年正月五日卒,其月二十六日,穿其妻墓而合葬之,在某县某地。子三人,皆幼。
初,于以进士为鄂岳从事,遇方士柳泌,从受药法,服之,往往下血。比四年,病益急,乃死。其法:以铅满一鼎按中为空实以水银盖封四际烧为丹砂云。
余不知服食②说自何世起,杀人不可计,而世慕尚之益至,此其惑也;在文书所记及耳闻相传者不说,今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以为世诫:
工部尚书归登、殿中御史李虚中、刑部尚书李逊、逊弟刑部侍郎建、襄阳节度使工部尚书孟简、东川节度御史大夫卢坦、金吾将军李道古,此其人皆有名位,世所共识。工部既食水银得病,自说:若有烧铁杖自颠贯其下者,摧而为火,射窍节以出。狂痛号呼乞绝,其茵席常得水银,发且止,唾血十数年以毙。殿中疽发其背死。刑部且死,谓余曰:我为药误。其季建一旦无病死。襄阳黜为吉州司马,余自袁州还京师,襄阳乘舸,邀我于萧洲,屏人曰:我得秘药,不可独不死,今遗子一器,可用枣肉为丸服之。别一年而病,其家人至,讯之,曰:前所服药误,方且下之,下则平矣。病二岁竟卒。卢大夫死时,溺出血肉,痛不可忍,乞死乃死。金吾以柳泌得罪,食泌药,五十死海上。此可以为诫者也。蕲不死,乃速得死,谓之智,可不可也?
五谷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人相厚勉,必曰:强食。今惑者皆曰:五谷令人夭,不能无食,常务减节。盐醯以济百味,豚、鱼、鸡三者,古以养老,反曰:是皆杀人,不可食。一筵之馔,禁忌十常不食二三。不信常道,而务鬼怪,临死乃悔。后之好者,又曰: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则不然。始病,曰:药动故病,病去药行,乃不死矣。及且死,又悔。呜呼!可哀也已,可哀也已!
【注】①顿丘:今河北清丰县。②服食:道家养生法。此指服食丹药(金丹,即水银的氧化物)。
17.对下列句子中jiac 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比四年,病益急,乃死 比:等到,到了
B.今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 游:游玩,游览
C.我得秘药,不可独不死,今遗子一器 遗:遗失,遗留
D.人相厚勉,必曰:强食。 勉:勉强,强迫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于以进士为鄂岳从事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B. 若有烧铁杖自颠贯其下者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 此可以为诫者也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D. 蕲不死,乃速得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墓志铭要叙述死者的生平事略,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而本文写李于生平的文字不多且没有赞扬之语;而是借墓志针砭时弊,抨击误人性命的服食。
B.本文不是简单反对服食,而是描述了服食者疼痛不堪、哀求速死的惨状,这样更能警醒迷信服食者以及准备服食者。
C.第四段写了七个有名位的人服食后的情况来警诫世人,但并未平均用力,归登、李虚中、孟简是详写,其余是略写,从而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D.服食者认为五谷三牲对人体不利,应少吃或不吃。有人虽见前人服食而亡,却认为自己服食会成功,临死时又后悔。真是糊涂啊!
20.用斜线(/)给第二段中加粗的句子断句。(3分)
以 铅 满 一 鼎 按 中 为 空 实 以 水 银 盖 封 四 际 烧 为 丹 砂 云。
21.并把加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刑部且死,谓余曰:我为药误。其季建一旦无病死。(3分)
译文:
②曰:前所服药误,方且下之,下则平矣。病二岁竟卒。(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7.A/B.游:交往,交际。C.遗:给予,赠送。D.勉:劝勉。
18.D(A凭借/来,表目的连词 B好像/ 如果 C作为/被)
19.C/①写李虚中只有一句殿中疽发其背死,是略写。②使文章更有说服力的是举例,而与详略结合没有多大关系。
20.以铅满一鼎/按中为空/实以水银/盖封四际/烧为丹砂云。(划对3处2分,对4处3分)
21.①刑部尚书李逊临死前(或:将要死时)对我说:我被金丹药误了。他的弟弟李建有一天无病暴死。
②来人说:前段时间服食的金丹药出错(误事)了,正在(用别的办法)使它排泄出体外,排泄出去病就好了。孟简病了两年最终也死了。
翻译:
我不知道服食之说从什么时候开始,误人致死的.事例数都数不过来,可是世人向往推崇炼丹、提倡服食之风愈甚,这是人们糊涂啊!在文章、书上记载的和耳闻口传的暂不说,现在只举我亲眼看到的、亲自和他们交往的六七位名人因服金丹而丧生的事例来告诚世人:
工部尚书归登、殿中御史李虚中、刑部尚书李逊、李逊的弟弟刑部侍郎李建、襄阳节度使工部尚书孟简、东川节度御史大夫卢坦、金吾将军李道古,这些人都有名望和官位,是世人都认识的。工部尚书归登服水银得病后,他自己说,好像有根烧红的铁杖从头顶直往下插,铁杖断折,火焰从身上所有孔穴和关节迸出来。他痛得快要发疯了,嚎叫着乞求早点死。他躺卧的褥子和席子上常发现水银。他的病时发时止,咯血十几年而死。殿中御史李虚史(服了金丹),背上长恶疮死去。刑部尚书李逊临死前对我说:我被金丹药误了。他的弟弟李健有一天无病暴死。襄阳节度使工部尚书孟简被贬为吉州司马。我从袁州回京都,他乘船来邀请我到一个僻静的江心小岛上,遣走身边的人,对我说:我弄到一种秘方制成的药,我不能独自服用而长生不老,现在送给您一盒,您可以用枣肉襄成药丸服下去。分手一年后,他生病了,他家里有人来,我问孟简的病因,来人说:前段时间服食的金丹药丸出错(误事)了,正在(用别的办法)使它排泄出体外,排泄出去病就好了。孟简病了两年最终也死了。御史大夫卢坦死时,小便带血,痛得受不了,乞求快点死,然后死去。金吾将军李道古因向唐宪宗推荐柳泌的药而得罪贬官,他自己也吃柳泌的金丹,五十岁时死在循州海边,这些都是可以作为告诫的。祈求长生不老,却加速了死亡。说这种做法是聪明的,行不行呢?
五谷牛猪羊,盐醋果品蔬菜,是人们日常食用的。人们互相殷勤劝勉时,必定说:努力加餐。如今有些糊涂人都在说:五谷让人短命,但又不能不吃,只好务求减少。盐醋用来调和味道,猪鱼鸡三样东西,古人用来养老,现在有人却说:这些都是会杀死人的,不可以吃。一场宴会上的食物,由于禁忌,十种往往不吃的就有二三种。他们不相信日常生活的道理,却追求鬼怪之说,临死才后悔。后来的求长生的人又说:那些服食金丹而死的人都不得法,我却不是那样。这些人开始生病时,仍然说:药力发作所以生病,病过,药力奏效,才可长生不死。到快要死了,又像前人那样后悔。唉!可哀伤啊!可哀伤啊!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5
胡僧祐,字愿果,南阳冠军人。少勇决,有武干。仕魏至银青光禄大夫,以大通二年归国,频上封事,高祖器之,拜假节、超武将军、文德主帅,使戍项城。城陷,复没于魏。中大通元年,陈庆之送魏北海王元颢入洛阳,僧祐又得还国,除南天水、天门二郡太守,有善政。性好读书,不解缉缀,然每在公宴,必强赋诗,文辞鄙俚,多被嘲谑,僧祐怡然自若,谓己实工,矜伐愈甚。
晚事世祖,为镇西录事参军。侯景乱,西沮蛮反,世祖令僧祐讨之,使尽诛其渠帅,僧祐谏。忤旨下狱。大宝二年,侯景寇荆陕,围王僧辩于巴陵,世祖乃引僧秸于狱,拜为假节、武猛将军,封新市县侯,令赴援。僧祐将发,谓其子曰:“汝可开两门,一门拟朱,一门拟白。吉则由朱门,凶则由白门,吾不捷不归也。”世祖闻而壮之。至杨浦,景遣其将任约率锐卒五千,据白塉,遥以待之。僧祐由别路西上,约谓畏己而退,急追之,及于南安芊口,呼僧祐曰:“吴儿,何为不早降?走何处去。”僧祐不与之言,潜引却,至赤砂亭,会陆法和至,乃与并军击约,大破之,擒约送于江陵,侯景闻之遂遁。世祖以僧祐为侍中、领军将军,征还荆州。
承圣二年,进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余悉如故。西魏寇至,以僧祜为都督城东诸军事。魏军四面起攻,百道齐举,僧祐亲当矢石,昼夜督战,奖励将士,明于赏罚,众皆感之,咸为致死,所向摧殄,贼莫敢前。俄而中流矢卒,时年六十三。世祖闻之,驰往临哭。于是内外惶骇,城遂陷。
(节选自《梁书·胡僧祐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勇决 决:果断 B.城陷,复没于魏 没:埋没
C.必强赋诗 强:尽力 D.僧祐不与之言,潜引却 引:率领
9、B(没:陷身于……之中。)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擒约送于江陵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世祖闻而壮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世祖乃引僧祐于狱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侯景闻之遂遁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0、B(两个“而”均为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然后”。A项,前一个“于”是介词,可译为“到”:后一个“于”是介词,可译为“时,对于”。C项,前一个“乃”是连词,表顺接,可译为“就、使、于是”:后一个“乃”是副词,可译为“却、竟然”。D项,前一个“之”是指示代词,代“这件事”;后一个“之”是人称代词,代“我”。)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胡僧祐“有武干”的一项是( )
①频上封事,高祖器之 ②世祖令僧祐讨之,使尽诛其渠帅
③晚事世祖,为镇西录事参军 ④僧祐不与之言,潜引却
⑤僧祐由别路西上 ⑥奖励将士,明于赏罚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④⑤
11、 C(①表明胡僧佑有治国兴邦之才:②是世祖想让他诛杀西沮蛮的首领;③是晚年侍奉世祖的情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僧祐一开始在魏国做官,第二次回到梁时担任两个郡的太守,取得了好的政绩。他虽然喜欢读书,但写出的诗文鄙俗,常常被人调笑,但他仍以自己的诗文自夸。
B.胡僧祐把西沮蛮的首领全部诛杀了,违背了世祖的`旨意而被关入狱中,后又被起用救援王僧辩,临行时嘱咐儿子把两扇门准备成红白两色,感动了世祖。
C.胡僧祐率军来到杨浦后,任约早已布好兵马等候,他不硬拼,率兵悄悄退到赤砂亭,和陆法和的军队会合后一起攻击任约,活捉了任约,后又被世祖征召回荆州。
D.西魏敌寇从四面发起进攻,许多股军队同时出击,胡僧祐冒着危险昼夜督战指挥,尽职守城不久被乱箭射中而死,朝廷内外都惶恐惊骇,城最终被攻下。
12、 B(胡僧祜未诛杀西沮蛮的首领,原文是“世祖……使尽诛……” )
第Ⅱ卷(共1 14分)
四、(24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僧祐怡然自若,谓己实工,矜伐愈甚。(3分)
(2)会陆法和至,乃与并军击约,大破之(3分)
(3)众皆感之,咸为致死,所向摧殄,贼莫敢前。(4分)
13、(1)胡僧欣然自若,认为自己的诗确实精巧,夸耀得更加厉害。(3分。“工”“矜伐”各l 分,大意1分)
(2)恰逢陆法和率军来到,于是和陆法和合军一处攻击任约,大败任约的军队(3分。“会”1分,“并军”1分,大意1分)
(3)士卒都被他感动,都愿意替他拼死(杀敌).(胡僧佑)所到之处(敌寇)被摧毁消灭,敌寇没有敢向前进攻的。(4分。“为”“摧殄”各1分,被动句式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胡僧祐,字愿果,南阳冠军人。年少时就勇敢、果断,有军事才干。在魏国出仕,官至银青光禄大夫,他在大通二年回归京城,频频上呈密奏,高祖器重他,封他为假节、超武将军、文德主帅,派他去戍守项城。项城被攻陷,胡僧祐又沦落到魏。中大通元年,陈庆之送魏北海王元颢去洛阳,僧祐又得以回到京城,被任命为南天水、天门两个郡的太守,留下了好的政绩。胡僧祐生性喜欢读书,但不通晓写诗作文,然而每次在朝廷宴会上,还一定要竭力赋诗,诗句文辞粗野,常常被人调笑戏谑,胡僧欣然自若,认为自己的诗确实精巧,夸耀得更加厉害。
(胡僧祐)晚年侍奉世祖,任镇西录事参军。侯景叛乱的时候,西沮蛮也反叛,世祖命胡僧祐去讨伐西沮蛮,命他把蛮人的首领全部诛杀,胡僧祐进谏。因为违背了世祖的旨意而被关入狱中。大宝二年,侯景进犯荆陕,把王僧辩围困在巴陵,世祖就把胡僧祐从狱中释放出来,封他为假节、武猛将军,又封他为新市县侯,命令他前去救援。僧祐将要出发的时候,对他的儿子说:“你可以开两扇门,一扇门准备成红色,一扇门准备成白色。(我此次出征回来的时候,)吉就由红门进来。凶就由白门进来,我不取胜就不回家。”世祖听说了这件事,认为他勇壮可嘉。胡僧祐率军来到杨浦,侯景派遣手下将领任约率领五千名精锐士卒,据守白塉,远远地等着胡僧祐的军队来交战。胡僧祐从另外的道路向西前进,任约认为他是害怕自己而退兵,急忙率军去追击他,在南安芊口追上了胡僧祐,任约向胡僧祐大声喊叫说:“吴儿,为什么不早早投降?要逃到什么地方去?”胡僧祐不与他搭话,悄悄地带兵退却,到了赤砂亭,恰逢陆法和率军来到,于是和陆法和的军队一起攻击任约,大败任约的军队,捉住任约把他送往江陵,侯景听到任约被擒的消息就率军逃跑了。世祖就任命胡僧祐为侍中、领军将军,把他征召回荆州。
承圣二年,胡僧祐升任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其余职位全都不变。西魏敌寇来犯,世祖命胡僧祐为都督城东诸军事。魏军从四面发起进攻,许多股军队同时出击,胡僧祐亲自冒着被箭雨石块伤到的危险,昼夜督战指挥,奖励将士,赏罚分明,士卒都被他感动,都愿意替他拼死(杀敌).(胡僧佑)所到之处(敌寇)被摧毁消灭,敌寇没有敢向前进攻的。不久胡僧祐被乱飞的箭射中而死,死时六十三岁。世祖听到这个消息,骑马赶去哭吊。因此朝廷内外都惶恐惊骇,城最终被攻下。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相关文章:
《宋史》文言文阅读及译文01-20
僧寺夜读文言文阅读及译文04-25
课外文言文习题及答案附译文03-07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08-23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06-17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09-27
高中文言文的阅读答案及译文05-06
庾敳传文言文阅读及译文06-20
《马嘉》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译文08-13
《酒酸不售》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