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时间:2025-07-15 16:51:43 赛赛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精选5篇)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精选5篇)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1

  教学目标

  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2、在学生掌握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上,加强学生踩点得分的意识,通过对已学的难词难句的突破掌握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强化得分点。

  2、掌握解题方法,答题步骤。

  3、调动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思路

  以练得法,以法导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归纳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网络 高三资料参考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由同学自主谈谈翻译的困惑和亮点以及平时采用什么方法去突破,由此归纳出翻译的原则标准。

  译文标准: 字字落实

  一一 对应

  文从句顺

  二、自主探究,得出翻译的'方法。(温故知新)

  1、练一练: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归纳:留——人名、地名、官名、制度名词等

  2、练一练:

  ①“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②“昼夜勤作息”

  归纳:删——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同义互用等

  3、练一练: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 ③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归纳:换——单音节词、通假字、活用、古今异义词等

  1、 练一练:

  ①大王来何操?②求人可使报秦者,不得。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归纳:调——变序句(主谓倒装、宾前、定后、状语后置、省略等)

  5、练一练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

  ②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

  归纳:补——省略成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6、练一练 :

  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②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

  ③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

  归纳:猜——利用字形、句子结构、语境等揣摩

  三、归纳总结

  字字落实 留删换

  三标准 一一对应 六方法

  文从句顺 调补猜

  四、试一试 行不行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1)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译: 。

  (2)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译:

  (操作步骤:收集学生的作业,在幻灯片上呈现学生的答案,让学生点评答案。在发现问题中运用方法,掌握方法。)

  五、高考链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周维城传(节选)[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①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②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注] ①丰:人名;②嘿(mò):悄悄地

  (操作步骤:课堂上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练,课堂上通过高考真题演练,运用方法,及时纠错,巩固知识。)

  六、总结:学生谈学习心得,改善下次课堂教学。

  七、拓展延伸

  自我评价

  根据学情,设计课堂内容,注重高三复习的时效性,运用以练得法,以法导练的教学模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课堂。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和句式。

  学会运用现代汉语准确地表达文言文的意思。

  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与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特殊句式的识别与翻译技巧。

  难点: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文化背景知识的补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介绍文言文基础知识。

  实践操作:通过具体例子练习翻译。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文章进行深入剖析。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5分钟)

  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简要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文言文基础讲解 (10分钟)

  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讲解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及其含义。

  强调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如倒装句、省略句等)。

  3. 分析示范文本 (15分钟)

  选择一篇适合高中生水平的短小精悍的文章作为示例。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阅读,并解释难懂之处。

  对于每一句话,先让学生尝试自己翻译,然后教师给出正确的译文,并指出其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4. 练习巩固 (20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几段文字的翻译工作。

  完成后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互相检查答案,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最后由老师总结点评,强调易错点。

  5. 总结回顾 (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强调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及实用价值。

  鼓励学生平时多读多练,积累经验。

  五、作业布置

  从指定教材中挑选一段未曾在课堂上讲过的文言文,要求学生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3

  教学目标

  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升翻译准确性和流畅性。

  强化踩点得分意识,精准识别并翻译关键词句(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通过真题演练与错题分析,提升学生文言文翻译的实战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关键词句的'翻译技巧。

  难点: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词类活用的准确判断、语境中的词义推断。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方法讲解与技巧归纳

  导入(5分钟)

  以高考真题为例,展示学生常见翻译错误(如漏译、直译硬译、语序混乱等),引出翻译准确性的重要性。

  翻译原则与标准(10分钟)

  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标准:信(准确)、达(通顺)、雅(文采)。高考重点考察“信”与“达”。

  翻译方法“六字诀”(20分钟)

  留:保留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职、年号等)。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滕子京”“巴陵郡”保留不译)

  换:替换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活用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调:调整倒装句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例:甚矣,汝之不惠!(调为“汝之不惠甚矣”)

  删:删除无实义的虚词(发语词、语气助词、音节助词等)。

  例:夫战,勇气也。(删“夫”)

  补:补充省略成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补主语“桃源中人”)

  猜:结合语境推断多义词或生僻词义。

  例: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结合语境译为“尽”“完”)

  关键词句突破(15分钟)

  通假字:如“不”通“否”,“见”通“现”。

  古今异义:如“走”(古义“跑”)、“涕”(古义“眼泪”)。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衣冠”→“穿衣戴帽”)、使动用法(“苦”→“使……受苦”)。

  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被动句(“见”“于”“为”表被动)。

  第二课时:真题演练与错题分析

  真题演练(20分钟)

  选取近三年高考真题中的翻译题,要求学生限时完成并标注得分点。

  例:2024年全国卷Ⅰ: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参考答案:马因肥胖病死,(楚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

  错题分析与得分点归纳(15分钟)

  展示学生典型错误,分析失分原因(如漏译“丧之”“争之”、语序错误等)。

  强调踩点得分意识:每个关键词句对应1分,需精准翻译。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

  总结:翻译需“字字落实”,结合语境灵活运用“六字诀”。

  作业:完成《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中的5道真题,标注得分点并自我评分。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4

  教学目标

  巩固文言文翻译方法,提升复杂句式处理能力。

  通过对比阅读与互文修辞分析,增强语境理解与翻译准确性。

  培养严谨的翻译习惯,减少低级错误(如错别字、语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复杂句式的翻译技巧;互文修辞的识别与处理。

  难点: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避免直译导致的语义偏差。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复杂句式与互文修辞

  复习导入(5分钟)

  回顾“六字诀”翻译方法,学生分享作业中的得分点与难点。

  复杂句式处理(20分钟)

  宾语前置:“何陋之有?”(调为“有何陋”)

  定语后置:“石之铿然有声者。”(调为“铿然有声之石”)

  省略句: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补“鼓”为谓语)。

  倒装句:

  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为“……是……”结构)。

  互文修辞翻译(15分钟)

  定义:上下文互相呼应、补充,需合并理解。

  例:“秦时明月汉时关。”(译为“秦汉时期的`明月与边关”)。

  练习:翻译“主人下马客在船。”(译为“主人和客人下马上船”)。

  第二课时:对比阅读与翻译实战

  对比阅读(20分钟)

  《史记》:“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汉书》:“项羽曰:‘壮士!赐酒。’”

  分析:省略主语、语气词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提供两篇主题相近的文言文片段(如《史记·项羽本纪》与《汉书·高帝纪》),要求学生对比翻译并分析差异。

  例:

  翻译实战与互评(15分钟)

  学生分组完成高考真题翻译,组内互评并标注得分点。

  例:2023年全国卷Ⅱ: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译为“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未找到”)。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

  总结:翻译需兼顾“字字落实”与“整体语境”,避免机械直译。

  作业:撰写翻译反思报告,总结自身常见错误(如漏译、语序错误)及改进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两轮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并在真题演练中逐步提升踩点得分能力。后续教学需加强语境分析与复杂句式训练,减少低级错误,提升翻译的准确性与流畅性。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字词。

  学会使用工具书(如《古代汉语词典》)辅助理解难词难句。

  能够准确地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适用对象

  高中三年级学生,特别是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

  三、课时安排

  根据内容难度及学生接受情况灵活调整,一般建议为4-6个课时。

  四、教学准备

  选取适合高中生水平的文言文材料作为示例文本。

  准备好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介绍。

  教师应事先准备好详细的解析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字词解释、句式分析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小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比如让学生猜一些成语背后的故事。

  简要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文章背景及其重要性。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讲解

  文言文字词:挑选出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生僻字词,逐一讲解其含义,并给出例句加深理解。

  特殊句型结构:指出文中存在的倒装句、省略句等特殊语法现象,教会学生识别方法。

  文化常识:对于涉及到的历史人物、事件等,简要介绍其来龙去脉。

  第三部分:实践操作

  分段落逐字逐句精读: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原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停下来讨论。

  尝试独立翻译:给定一定时间让学生自行完成部分或全部内容的翻译工作。

  小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对方的作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部分:总结回顾

  对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做一个全面的小结。

  强调重点难点,提醒学生注意容易混淆的概念。

  分享优秀的翻译作品,表扬积极参与的同学。

  六、作业布置

  完成指定篇目的全文翻译。

  预习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新课文。

  七、评价反馈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估。

  根据反馈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进度。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相关文章: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推荐10篇12-10

高考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07-25

促织原文及翻译高考语文文言文07-25

《口技》文言文翻译 口技文言文翻译04-16

文言文翻译04-03

关于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04-19

地震文言文翻译 [地震地震文言文翻译]06-26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08-02

经典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文言文原文加翻译04-13

[观棋自羞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大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