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雨_李商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李商隐《细雨》原文赏析
《细雨》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托物兴怀,首联写细雨初起,潇洒而依微,颔联描写雨气的微凉和雨点的轻细,颈联从飞燕和流萤的自在飞动来烘托细雨的似有若无,尾联由京城客居的青青草色遥想故园烟草与此相连,透露出客中思乡之情。下面是李商隐《细雨》原文赏析,欢迎参考!
《细雨》原文: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细雨》参考注释:
①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
②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蓝澄明的天空好像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
③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晒、梳理自己头发的神情。
④萧萧,清凉的感觉。
《细雨》赏析:
诗篇一上来打了两个比方。这里将细雨由天上洒落,想象为有如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象是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帷幕、簟席都是织纹细密而质地轻软的物件,用它们作比拟,既体现出细雨的密致形状,也描画了细雨随风飘洒的轻灵姿态。
接下来,再借用神话传说材料作进一步形容。这里说:想象神女当时的意态,那茂密的长发从两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闪着光泽,萧萧地传送凉意,不就同眼前洒落的细雨相仿佛吗?这个比喻不仅更为生动地写出了细雨的诸项特征,还特别富于韵致,逗人遐想。整首诗联想丰富,意境优美,如“帷飘”、“簟卷”的具体形象,“白玉”、“碧牙”、“发彩”的设色烘托,“萧萧”的清凉气氛,尤其是神女意态的虚拟摹想,合成了一幅神奇谲幻、瑰丽多彩的画面。比较起来,《微雨》偏于写实作风,本诗则更多浪漫情味,从中反映出作者咏物的多样化笔调。
诗篇一上来打了两个比方。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蓝澄明的天空好象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这里将细雨由天上洒落,想象为有如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象是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帷幕、簟席都是织纹细密而质地轻软的物件,用它们作比拟,既体现出细雨的密致形状,也描画了细雨随风飘洒的轻灵姿态。接下来,再借用神话传说材料作进一步形容。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晒、梳理自己头发的神情。萧萧,清凉的感觉。这里说:想象神女当时的意态,那茂密的长发从两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闪着光泽,萧萧地传送凉意,不就同眼前洒落的细雨相仿佛吗?这个比喻不仅更为生动地写出了细雨的诸项特征,还特别富于韵致,逗人遐想。整首诗联想丰富,意境优美,如“帷飘”、“簟卷”的具体形象,“白玉”、“碧牙”、“发彩”的设色烘托,“萧萧”的清凉气氛,尤其是神女意态的虚拟摹想,合成了一幅神奇谲幻、瑰丽多彩的画面。
基本信息:《细雨》全诗为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 这是一首平起入韵,押平水韵 “七阳” 部的五绝 。在晚唐时期,格律已趋于严谨,而李商隐作为骈文高手,其对字词格律的把控极为精妙,在这首诗中,格律运用规范且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大和三年(829 年)。当时李商隐虽获得了考取进士的资格,但因缺乏背景,初试遭遇失败 。同年,令狐楚担任天平军节度使(治郓州,今山东东平县),他欣赏李商隐的文才,邀请李商隐到幕府中担任巡官。在幕府期间,一场细雨触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从而诞生了这首《细雨》。这一时期李商隐在文辞上师从令狐楚,渐得骈文真传,情感上也相对单纯、细腻,此诗正反映了他当时的情感状态和文辞进学方向 。
诗句解析
首联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诗人开篇便展开奇特想象,将细雨从天而降的形态,比作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好似从天空这张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翻卷下来的竹席 。帷幕与簟席,皆是织纹细密、质地轻软之物,以此作比,既生动呈现出细雨的细密形状,又精准描绘出细雨随风飘洒时的轻盈灵姿 。此联用词瑰丽,“白玉堂”“碧牙床” 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华丽奇幻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浪漫的基调。
颔联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前两句从视觉角度描绘细雨的外在形态,此联则转换视角,从雨中人的感受来进一步刻画。“楚女” 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传说她在天池沐浴后,那茂密的长发从两肩披拂而下,熠熠闪着光泽,萧萧传送着凉意,诗人觉得这与眼前洒落的细雨极为相似 。这一比喻不仅更生动地展现了细雨的细密、轻柔以及带来的清凉之感,还融入神话传说,赋予细雨一种空灵、奇幻的韵致,引发读者无尽的遐想 。
艺术特色
想象奇谲:整首诗联想丰富,诗人突破常规思维,将细雨与天宫的帷幕、竹席以及神女的秀发联系在一起,构建出一个神奇谲幻、瑰丽多彩的画面,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展现出非凡的想象力 。
侧面烘托:诗中没有一个字直接提及 “雨”,却通过对 “帷飘”“簟卷”“发彩凉” 等形象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细雨的形态、质感与凉意,让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细雨的存在,可谓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
设色精妙:“白玉”“碧牙”“发彩” 等词语的运用,色彩鲜明且相互映衬,使诗歌的画面感更强,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情感解读:一方面,此诗纯粹描绘了初秋蒙蒙细雨迷人的情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另一方面,有观点认为,“当时意” 三字或许蕴含着诗人往日的一段情缘。刘学锴、余恕诚在《李商隐诗歌集解》中提出,抒情主人公往昔在细雨飘帷、秋凉簟卷之时,可能曾与美丽的 “楚女” 有过一段情缘,对其 “萧萧发彩凉” 的美好意态留下深刻印象,如今睹细雨而旧人不在,旧梦难寻,借此抒发内心的怅惘之情 。这种情感的不确定性,也正是李商隐诗歌朦胧美的体现,让读者在品味诗歌时产生丰富的联想与共鸣 。
【李商隐《细雨》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细雨_李商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5-29
《细雨》李商隐赏析03-18
李商隐《细雨》赏析06-09
李商隐《细雨》翻译赏析10-24
李商隐《无题》原文赏析03-21
李商隐《春雨》原文赏析09-02
无题李商隐原文及赏析09-26
李商隐的《无题》原文及赏析10-01
哭李商隐原文赏析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