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枸杞树》原文赏读

时间:2025-07-24 14:25:06 晶敏 季羡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季羡林《枸杞树》原文赏读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应该都对美文很熟悉吧?在各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网络中,很多人都会喜欢一些比较伤感的美文,人们通过阅览这种文章来对自己的心情进行调解,以此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什么样的美文才是真正的好美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季羡林《枸杞树》原文赏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不经意的时候,一转眼便会有一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影子飘过。这使我困惑。最先是去追忆:什么地方我曾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么?是在另一个地方的一个花园么?但是,都不像。最后,我想到才到北平时住的那个公寓;于是我想到这棵苍老的枸杞树。

  我现在还能很清晰的温习一些事情:我记得初次到北平时,在前门下了火车以后,这古老都市的影子,更像一个秤锤,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我迷茫地上了一辆洋车,跟着木屋似的电车向北跑。远处是红的墙,黄的瓦。我是初次看到电车的;我想,“电”不是很危险吗?后面的电车上的脚铃响了;我坐的洋车仍然在前面悠然地跑着。我感到焦急,同时,我的眼仍然“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我仍然看到,红的墙,黄的瓦。终于,在焦急、又因为初踏入一个新的境地而生的迷惘的心情下,折过了不知道多少满填着黑土的小胡同以后,我被拖到西城的某一个公寓里去了。我仍然非常迷惘而有点儿近于慌张,眼前的一切的仿佛给一层轻烟笼罩起来似的。我看不清院子里有什么东西,我甚至也没有看清我住的小屋。黑夜跟着来了,我便糊里糊涂地睡下去,做了许许多多离奇古怪的梦。

  虽然做了梦,但是却没有能睡得很熟。刚看到墙上有点儿发白,我就起来了。因为心比较安定一点儿,我才开始看得清楚:我住的是北屋,屋前的小院里,有不算小的一缸荷花,四周错落地摆了几盆茶花。我记得很清楚:这些花里面有一棵仙人头,几天后,还开了很大的一朵白花,但是最惹我注意的,却是靠墙长着的一棵枸杞树,已经长得高过了屋檐,枝干苍老钩曲,像千年的古松,树皮皱着,色是黝黑的,有几处已经开了裂。幼年在故乡的时候,常听人说,枸杞树是长得非常慢的,很难成为一棵树。现在居然有这样一棵虬干的老枸杞树站在我面前,真像梦;梦又掣开了轻渺的网,我这是站在公寓里么?于是,我问公寓的主人,这枸杞有多大年龄了,他也渺茫:他初次来这里来公寓时,这树就是现在这样三十年来,没有多少变动。这更使我惊奇,我用惊奇的眼光注视着这苍老的枝干在沉默着,又注视着接连着树顶的蓝蓝的长天。

  就这样,我每天看书乏了,就总到这棵树底下徘徊。在细弱的枝条上,蜘蛛结了网,间或有一片树叶儿或苍蝇蚊子之流的尸体粘在上面。在有太阳火灯光照上去的时候,这小小的网也会反射出细弱的清光来。倘若再走进一点儿,你又可以看到许多叶上都爬着长长的绿色的虫子,在爬过的叶上留下了半圆的缺口。就在这有着缺口的叶片上,你可以看到各样的斑驳陆离的彩痕。对了这彩痕,你可以随便想到什么东西:想到地图,想到水彩画,想到被雨水冲过的墙上的残痕,再玄妙一点儿,想到宇宙,想到有着各种彩色的迷离的梦影。这许许多多的东西,都在这小的叶片上呈现给你。当你想的地图的时候,你可以任意指定一个小的黑点儿,算做你的故乡。再大一点儿的黑点儿,算做你曾游过的湖或山,你不是也可以在你心的深处浮起点儿温热的感觉么?这苍老的枸杞树就是我的宇宙。不,这叶片就是我的全宇宙。我替它把长长的虫子拿下来,摔在地上。对着它,我描画着自己种种涂着彩色的幻想,拴在这苍老的枝干上。

  在雨天,牛乳色的轻雾给每件东西涂上一层淡影。这苍黑的枝干更显得黑了。雨住了的时候,有一两个蜗牛在上面悠然地爬着,散步似的从容。蜘蛛网上残留的雨滴,静静地发着光。一条虹从北屋的脊上伸展出去,像拱桥不知伸到什么地方去了。这枸杞的顶尖就正顶着这桥的中心。不知从什么地方来的阴影,渐渐地爬过了西墙。墙隅的蜘蛛网,树叶浓密的地方仿佛把这阴影捉住了一把似的,渐渐地黑起来。只剩了夕阳的余晖返照在这苍老的枸杞树的圆圆的顶上,淡红的一片,熠耀着,俨然如来佛头顶上金色的圆光。

  以后,黄昏来了,一切角隅皆为黄昏所占领了。我同几个朋友出去到西单一带散步。穿过了花市,晚香玉在薄暗里发着幽香。不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曾读过一句诗:“黄昏里充满了木樨花的香。”我觉得很美丽。虽然我从来没有闻到过木樨花的香,虽然我明知道闻到的是晚香玉的香。。但是我总觉得我到了那种缥缈的诗意的境界似的。在淡黄色的灯光下,我们摸索着转近了幽黑的小胡同,走回了公寓。这苍老的枸杞树只剩下了一团凄迷的影子,靠北墙站着。

  跟着来的是个长长的夜。我坐在窗前读着预备考试的功课。大头尖尾的绿色小虫,在糊了白纸的玻璃窗外有所寻觅似的撞击着。不一会儿,一个从缝里挤进来了,接着又一个,又一个。成群的围着灯飞。当我听到卖“玉米面饽饽”戛长的永远带点儿寒冷的声音,从远处的小巷子里越过了墙飘过来的时候,我便捻熄了灯,睡下去。于是又开始了同蚊子和臭虫的争斗。在静静的长夜里,忽然醒了,残梦依然压在我心头,倘若我听到又有塞搴的声音在这棵苍老的枸杞树周围,我便又知道外面又落了雨。我注视着这神秘的黑暗,我描画给自己:这枸杞树的苍黑的枝干该更黑了罢;那只蜗牛有所趋避该匆匆地在向隐蔽处爬去罢;小小的圆的蜘蛛网,该又捉住雨滴了吧;这雨滴在黑夜里能不能静静地发着光呢?我做着天真的童话般的梦。我梦到了这棵苍老的枸杞树——这枸杞树也做梦么?第二天早晨起来,外面真的还在下着雨。空气里充满了清新的沁人心脾的清香。荷叶上顶着珠子似的雨滴,蜘蛛网上宇、额、也顶着,静静地发着光。

  在如火如荼的盛夏转入初秋的澹远里去的时候,我这种诗意的,又充满了稚气的生活,终于不能继续下去。我离开这公寓,离开这苍老的枸杞树,移到清华园来。到现在差不多四年了。这园子素来是以水木著名的。春天里,满园怒放着红的花,远处看,红红的一片火焰。夏天里,垂柳拂着地,浓翠扑上人的眉头。红霞般的爬山虎给冷清的深秋涂上一层凄艳的色彩。冬天里,白雪又把这园子安排成为一个银的世界。在这四季,又都有西山的一层轻渺的紫气,给这园子添了不少的光辉。这一切颜色:红的,白的,紫的,混合的涂上了我的心,在我心里幻成一幅绚烂的彩画。我做着红色的,白色的,紫色的,各样颜色的梦。论理说起来,我再西城公寓做的童话般的梦,早该被挤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但是,我自己也不了解,在不经意的时候,总有一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影子飘过。飘过了春天的火焰似的红花;飘过了夏天的垂柳的浓翠;飘过了红霞似的爬山虎,一直到现在,是冬天,白雪正把这园子装成银的世界。混合了氤氲的西山的紫气,静定在我的心头。在一个浮动的幻影里,我仿佛看到:有夕阳的余晖返照在这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圆圆的顶上,淡红的一片,熠耀着,像如来佛头顶上的金光。

  赏析

  季羡林先生的《枸杞树》创作于1933年,是其首篇抒情散文。彼时,1930年夏天,青年季羡林初次远离家乡,前往北平备考大学,寄居在西城的一个公寓里。这段时光于他而言,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点惊异,有点担心,有点好奇,又有点迷惘”,而公寓内那棵苍老的枸杞树,便成了他情感与思考的寄托。

  文章开篇,季羡林先生便写道“在不经意的时候,一转眼便会有一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影子飘过”,这种突兀又萦绕心头的呈现,瞬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也奠定了全文对枸杞树难以忘怀的情感基调。在作者的笔下,这棵枸杞树“枝干苍老钩曲如千年古松”,生长极为缓慢,却历经三十载长成参天模样。它的存在本就违背人们对枸杞树难以成树的认知,恰似作者心中那艰难却执着生长的理想。这种将枸杞树的生长特性与自身理想追求相呼应的写法,巧妙地开启了物我交融的表达。

  文中对枸杞树的描写细致入微且充满诗意。叶片上虫蛀的缺口和斑驳陆离的彩痕,在作者眼中,是迷离的梦影,能让人联想到地图,甚至将这叶片视为自己的全宇宙。他把童稚的幻想拴在这苍老的枝干上,赋予了枸杞树承载精神世界的意义。当夕阳的余晖返照在枸杞树圆圆的顶上,那淡红的一片,熠耀着,俨然如来佛头顶上金色的圆光,这一画面充满了神圣感,将枸杞树升华到了精神图腾的高度,既象征着作者内心的理想之光,也隐隐蕴含着宗教般的超脱与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昏来临,淡黄灯光下,枸杞树只剩下凄迷的影子,而作者在长夜里醒来,残梦压在心头。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做着天真的童话般的梦,梦到这棵苍老的枸杞树。这里,枸杞树与作者的梦境紧密相连,不管现实如何,枸杞树始终存在于他的精神世界中,成为他情感的支撑和慰藉。

  离开公寓四年后,清华园四季变换,美景无数,可枸杞树的影子始终在作者心头挥之不去。跨越时空的记忆留存,让枸杞树不再仅仅是一棵树,而是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现实与理想的特殊存在,暗合了普鲁斯特式的“无意识记忆”理论,平凡事物因承载特殊情感而成为永恒的精神坐标。

  从创作手法上看,《枸杞树》堪称典范。季羡林先生运用大量细腻的描写,如“牛乳色轻雾”“凄迷的影子”“虹顶之树”等意象,通过虚实相生的笔法,营造出“象外之象”的审美空间,体现了东方美学中留白与意境营造的精髓。同时,他对蜘蛛结网、蜗牛爬行等日常细节的观察,以“童话般的梦”进行重构,将平凡生活升华为诗意表达,实践了中国传统文人“格物致知”的审美追求。在语言层面,长短句交替的节奏,如“红的墙,黄的瓦”“蜘蛛网上残留的雨滴,静静地发着光”,与色彩的强烈对比,像苍黑枝干与淡红余晖、绿叶与白花等,使文字兼具绘画的构图美感和音乐的韵律感,展现出青年季羡林已然成熟的语言驾驭能力。

  在文化内涵上,枸杞树的象征意义与《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延年益寿”文化意象形成互文,其“枝干苍老”却“果实累累”的形态,暗合儒家“老而弥坚”的生命哲学。而树顶“佛光”的描写,又体现出佛教“一花一世界”的思维方式,儒释道文化基因在文中自然流露,也预示了季羡林先生日后学术研究中“多元一体”的文化观。

  这篇不足三千字的散文,以一棵枸杞树为核心,撬动了时间、空间、记忆、理想等多重维度,深刻展现了青年季羡林对生命本质的哲思。它不仅是季羡林文学创作的起点,更以深沉的情感力量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季羡林晚年在《病榻杂记》中所言:“真正的散文应该是作者心灵的独白”,《枸杞树》正是这样一段穿越时空的精神独白 。

【季羡林《枸杞树》原文赏读】相关文章:

季羡林《寻梦》原文赏读11-02

季羡林《漫谈散文》原文赏读10-16

季羡林《老少之间》原文赏读09-01

季羡林《寸草心》原文赏读07-01

季羡林《论正义》原文赏读11-19

季羡林《做人与处世》原文赏读08-26

季羡林《富春江上》原文赏读10-27

季羡林《我的老师们》原文赏读10-22

季羡林《我写我》赏读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