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哪一天

时间:2025-01-31 12:18:26 好文 我要投稿

立秋是哪一天

立秋是哪一天 1

  公历:2017年8月7日 15:39:58

立秋是哪一天

  阴历:农历闰六月十六

  丁酉年(鸡年)戊申月丙寅日

  宜:破屋 坏垣 治病 余事勿取

  忌:祈福 纳采 订盟 嫁娶 入宅 安葬

  立秋由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立秋,七月节。秋者,揫也,物于此而揫敛。《晋乐志》:"七月为申,申者,身也,言万物身体皆成就也。时为龙火西颓。""龙火西颓",即所谓"七月流火"。火星坠落,金起始肃而暑退。

  立秋三候

  第一候,凉风至。立秋之日"凉风至","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肃清是为收敛,秋为"揫","揫"就是敛聚。

  立秋日,戴揫叶

  第二候,白露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凉风来,露珠晶莹变白,白是秋之标识。但露尚未凝滞,还能在阳光下滚动,非"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之露。东汉刘熙的《释名》释露为"虑",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第三候,寒蝉鸣。"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这是曹植诗。古人硬要分辨寒蝉小而青紫,其实应是蝉们秋凉后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的变声凄切。碧树未摇落,寒蝉已悲鸣。此时"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了。

立秋是哪一天 2

  2023立秋在2023年8月8日02:23。

  立秋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立秋节气象征着收获,有一句谚语“秋不凉,籽不黄”,对于立秋这个节气,很多农作物这个时候会有所收获,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因此也称之为”立秋“。 “初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方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清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候寒蝉鸣”,这时候的蝉,在这个节气中,食物是很多的,温度也是很适宜的,给人们一种炎热的天气已经过去,这个季节也是一个适合赏风景的时期。

  立秋节气的寓意和传统

  立秋节气寓意着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立秋的传统习俗包括祭祀土地神、啃秋瓜、贴秋膘、晒秋、摸秋等。

  1、祭祀土地神: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2、啃秋瓜: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3、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4、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5、摸秋:

  “摸秋”是苏北盐城地区的习俗,立秋之夜人们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俗话有曰:“八月摸秋不算偷”,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因为这是一个表示秋季丰收,人们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因此相互分享的习俗。另外,也有些地区的摸秋是在中秋之夜进行。

  立秋一般在几月份

  立秋一般在阳历8月7。8。9日左右。二十四节气是以阳历为准,每个节气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每年的这几天太阳会公转到黄经的具体位置,一般来说,一个节气有2。3天的偏差,所以,不同的年份,立秋节气可能是在阳历8月7。8。9日。

  立秋有何特点?

  立秋的特点是降雨、风暴、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虽然立秋表示秋季的开始,但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立秋的时间正处于中伏期间,因此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还有“秋后一伏”的说法。

  立秋有哪些传统习俗

  1、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2、躺秋

  “躺秋”在有些地方也叫做“卧秋”或者“睡秋”。例如在江淮一些地方,人们在立秋这一天,会选择一个阴凉的地方躺一躺,表示夏天即将过去,暑热难当无法安眠的日子即将过去,天气慢慢转凉,可以好好安睡了。另外也寓意着在夏天繁忙辛苦的生产已经过去,到了秋天了,可以稍微松口气歇一歇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夏天多会“夏瘦”,秋天到来,多躺一躺,有利于把夏天瘦掉的肉长回来。

  3、摸秋

  江苏盐城北部地区有一个“摸秋”的习俗。在立秋前一天晚上,人们可以在公共或私人果园里随意摘取各种水果,而无论损失多少主人都不会生气。有些果园主人甚至还会专门为晚上来摸秋的客人准备许多成熟的水果。

  4、啃秋

  “啃秋”,也称为“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其实在入秋时节多吃果蔬,也可以起到防秋燥的效果。

  5、秋忙会

  秋忙会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杂货市等,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6、秋社节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

  7、洗秋澡

  立秋这天,还有洗秋澡习俗。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洗秋澡的目的是防止生秋痱子。因为立秋之后还会热上一段时间,盛夏的一些疾病如痱子等还会存在。

  8、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因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所谓“以肉贴膘”。

  9、称水

  旧时,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

  10、吃饺子

  立秋吃饺子是因为有“立秋贴秋膘”的说法。立秋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在北方地区民间普遍流行“贴秋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鸭或红烧鱼等。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瘦了当然就要“补”,而“补”的办法就是到立秋这天“贴秋膘”,吃美食佳肴,首选吃肉,“以肉贴膘”。吃饺子也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立秋是什么意思

  “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暑去凉来,庄稼成熟的时期。

  立秋表示炎热的酷暑逐渐退去,天气逐渐凉爽,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每年公历8月8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立秋是哪一天 3

  2023年立秋是哪一天

  2023立秋是8月8日02:22:41,农历六月廿二,星期二。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立秋节气的传统习俗

  立秋节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摸秋

  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按照传统风俗,是夜瓜豆任人采摘,田园主人不得责怪。姑嫂归家再迟,家长也不许为难。

  立秋

  立鳅

  无锡人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就是立秋这天会见立鳅。如果秋季有大风大雨,立秋这天稻田里的泥鳅就会在水里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经验的老无锡人都会抓一条泥鳅放在水里,预测这个秋天会不会有大风大雨。

  称水

  以前,宿迁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后用容器装满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样,然后称重。如果装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

  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在淮安,湖上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水重则是不祥之兆,旧有秋水涨,卖渔网之说。

  吃西瓜、吃清凉糕

  在金华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江苏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而立秋这天,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吃“福圆”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东是这一类民俗的典型代表。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等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时,就要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立秋是哪一天 4

  2023立秋节气是哪一天

  2023年8月8日2点22分41秒迎来立秋节气,这一天是农历六月廿二。根据上下午的划分,是早立秋,根据农历时间的划分,是早立秋。

  立秋的意义是什么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代表的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习俗

  1、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所谓“以肉贴膘”。

  2、称水

  旧时,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

  3、啃秋

  啃秋,又称咬秋,汉族岁时风俗。即立秋日吃瓜。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立秋三候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

  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

  变凉是气候趋势,根据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许处在气候偏冷周期时,就有这种情况。

  立秋养生小知识

  一、调度室内好气候

  居室内的气候包含温度、湿度、日照和通风等。适合的室内气候是保证健康起居的重要环节。以调度温度为主,室内温度以25℃~28℃,室表里温差不超越10℃为宜,可利用空调机的除湿功用,将室内相对湿度调到40%~60%,这样的居室环境,人领会感到十分舒适,精神状态杰出,思想明晰,作业或学习的功率更高。

  二、室外活动不宜长

  不宜长期室外活动,要防出汗过多,但也不能不出汗。据研讨证明,肌肤变老的首恶是紫外线,外出时要尽量涂防晒霜,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防止在烈日下待得过久。苦夏应恰当地削减运动量,特别是在酷热的正午不要运动,避免中暑。穿淡色、宽阔和透气性杰出的运动服,每训练1小时,应歇息5~10分钟,一起留意弥补水分和养分。训练时刻应挑选在迟早气温凉快时进行,地址以空气新鲜,湿润清新的公园等室外美化环境为佳。

  高温气候会影响人体下丘脑的心情调度中枢,然后给人们的心思和心情带来负面影响。所以,立秋后静心养神也很重要。

  三、淡进食

  食物品种要多样,留意色、香、味、形、质等的调配,以影响胃口。饮食规则有守时,切忌极饥然后食。恰当吃些清热类食物,如冬瓜、豆类、小白菜、苦瓜等,及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生果、蔬菜,如梨、苹果、香蕉、猕猴桃、桃、西红柿等,以满意身体耗费所需求的养分供应。要恰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另能调度脾胃功用,为中、晚秋甚至冬天健康奠定根底。

  四、弥补水份

  苦夏炽热,人易出汗,所以要特别留意补水,不要比及感觉口渴再饮水,要常常、少量地喝些水。要尽量少喝酒,因为酒亦主湿。除了矿泉水外,牛奶、豆浆、粥、汤等流食也是弥补水分的好办法。例如:早餐喝豆浆,午饭喝汤,晚餐喝粥,白日喝茶,睡前喝牛奶等。

  脾胃欠好的人,可以克己凉茶或药粥保养,里边可根据个人的口味喜爱适量参加莲子、枸杞子、麦冬、荷叶、丝瓜、大枣、山楂、砂仁等醒脾、益气、消食的中药,坚持服用,脾胃功用自会渐渐康复正常。

  五、杰出睡觉更养生

  长昼盛暑是苦夏的首要气候特色,人体也应该習惯自然界规则,晚睡早上,睡觉主张时刻:晚上22:00~23:00入眠,早上5:30~6:30起床。因为夜间睡觉时刻缩短,午睡可在短时刻内进步人们的“精气神”,进步下午的作业功率,还可以改进脑部供血,增强膂力和机体的防护才能。材料标明,在酷热气候恰当地睡午觉可大大地削减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六、适当运动

  秋季是运动的好时节,但由于秋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所以,早晚不易进行剧烈的活动(篮球、足球、快跑),以舒缓的散步、八段锦、太极拳为主,以身体微汗、不感疲劳,自感身体轻松为准。适度的运动是必要的,可以加速血液循环,锻炼心肺功能。

  七、调节情绪

  立秋之后,要做到“精神荣平”,即从容、平和的意思。中医讲“天人相应”,秋凉至,花木凋,阳退阴长,悲秋的心绪会弥漫整个秋天,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产生情绪低落,过度的悲伤、忧愁会使心情变得焦虑、抑郁,精神紧张,情绪低沉,多愁善感,均容易损伤肺气,出现咳嗽、胸闷、气喘、气逆等不适症状,所以要尽量保持心平气和,心情舒畅。

  平时可以用玫瑰花、绿梅花、陈皮、炒麦芽等泡水喝以舒缓情绪。对于体虚、易感人群来说,在这段时间可以用黄芪、党参、太子参、西洋参等泡水喝,或服用玉屏风颗粒来补气固表,提高正气。

  八、饮食养生

  立秋仍处于“三伏天”的中伏,暑湿仍较明显,易出现四肢困倦乏力、头晕昏沉、口中黏腻不爽、腹胀纳差、舌苔偏厚等脾虚湿盛的表现,我们可以从饮食、药膳等方面来健脾化湿,预防疫邪。建议大家平时可多吃丝瓜、莲藕、冬瓜、黄瓜等,加强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牛奶等。同时,避免吃可能损伤脾胃的冷饮、冰水、冰西瓜等,日常可以用百合、莲子、山药、绿豆、赤小豆、薏仁等共同煮水或煮粥喝来养阴润肺,健脾化湿。

立秋是哪一天 5

  2017年立秋的时间是:2017年8月7日 (农历闰六月十六) 星期一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后白天仍然炎热,但早晚寒气将渐盛,虚弱人群要避免寒气侵体。不同于长夏属湿,入秋后燥令当时,天气干燥,靠近暑天属“温燥”、靠近冬天属“凉燥”。温燥容易“动血”,不妨吃些滋润的食品,如银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荸荠、芦根等,既清热又润燥。

  秋属金、金主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情绪比较容易低落。专家提醒,秋天要特别注意情绪调适,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遇到伤感之事应主动排解。立秋之后起居方面最好做到早睡早起,待天气更凉爽后建议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运行、疏导肺气。立秋时早晚的温差较大,大家要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哦。

立秋是哪一天 6

  古人如何判断立秋,又是如何过的?

  相比于现代人可以通过网络和日历来精确判断立秋时间相比,古代人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时间上总是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可是古人的智慧可不能小觑,他们有着自己一整套辨别节气的方法。

  其中一种就是利用“斗转星移”,当古人观察到北斗星的斗柄,即“勺子把儿”指向西南方位,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古人就判断立秋正式开始了。

  古人在迎接立秋时,要比现代人有意思的多。在立秋这一天,除了皇帝会进行大型的祭祀活动以外,民间的一些做法实际上更有趣。有人会在立秋这一天,在头上戴上楸树的树叶,以此来告知其他人秋天到了;还有人会选择“贴秋膘”,开始大鱼大肉的往肚里咽,来弥补夏天由于高温食欲不振所造成的营养缺失,而且在我国部分地区,这一习俗仍然保持着。

  现代人过立秋,又有哪些特别的活动?

  实际上由于各个地区的.风俗不同,大家迎接立秋的方式也不一样。部分地区的老一辈农民讲立秋这一天绝对不能去田埂上走,认为这样会影响秋收;还有一些地区的老人讲立秋这天如果出现狂风暴雨,那么收成就会减少。当然这只是一些有趣的说法,不能迷信。

  除了上面的一些禁忌以外,部分地区的人们会选择在一张红纸上,写上“今日立秋,百病皆休”的条语,然后将其张贴在墙上,寓意一家人健健康康。还有的人会用红布剪成一个“葫芦”,然后缝补在孩子的衣服上,希望好运和平安能够紧随孩子左右。在笔者小的时候,自己的衣服上就缝过这种“小葫芦”。

立秋是哪一天 7

  立秋后如何养生

  常大笑:常笑宣肺,经常大笑可以使肺部扩张,反复扩张收缩的肺部是在给呼吸道做“清洁”,使呼吸更顺畅,经常大笑会吸收更多的氧气,使血液更加畅通。

  常呼吸:经常深呼吸有清肺的作用,具体做法可以选择在空气清新的地方,快速吸满一口气后缓慢吐出,空气在肺里停留的时间长,会让肺部气体充分交换,更利于肺部排浊。

  常运动:立秋之后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外运动,登山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人在登山过程中能够增强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增大。另外,立秋后山上的空气中有更多负氧离子,对人体神经系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常喝水:喝水益肺,秋季天气干燥,使人体更容易缺水,秋后建议多喝白开水,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更有利于肺部健康。

  食补润肺:中医认为肺脏娇弱,喜欢滋润。秋季养肺可以吃一些养阴生津的食品,使得肺脏滋润。常见的润肺食物有梨、蜂蜜、芝麻、银耳、萝卜等。宜少吃辛辣食物,多食山药、大枣、莲子、百合、甘草等补益脾肺的食品。

立秋是哪一天 8

  ★立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收获季节到了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变凉是气候趋势,根据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许处在气候偏冷周期时,就有这种情况。

  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当然,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真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在现实中,秋季开始的划分有几种:在二十四节气中以四立中的立秋为秋季的开始;在天文学上根据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把“秋分”作为秋季的开始;在气候统计上,因一般以1月为最冷月,7月为最热月,故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的开始;在日平均气温上,把连续5天,每日日平均气温在≤22℃~≥10℃时,首日作为秋季开始的日期。

  由于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的南北差异、地表以及海拔高度的差异太大,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天。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9月上半月华北(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天高云淡;西南北部、秦淮地区在9月中旬方感秋风送爽;10月初秋风吹至江南;10月下半月,岭南炎暑顿消;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来到达雷州半岛、海南岛北部;而当秋天的脚步到达海南省三亚市的“天涯海角”时,己经快到元旦了。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还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们都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由此可见立秋日为何种天气是如此的重要。

  ★常识介绍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此外,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

  古代立秋之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以保家卫国。另外,不论朝廷还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候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秋季出现口感唇焦等“秋燥症”的气候,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于“立秋”时,一般可种植下列蔬果:

  1.北部:高丽菜、花椰菜、茄子、芹菜、乌豆、白豆、葱。

  2.中部:番茄、茄子、芹菜、芥蓝菜。

  3.南部:高丽菜、长年菜、番薯。

  可捕获下列鱼类:

  目吼、卓鲲、鲟鱼、龙尖、沙鱼等。

  ★立秋的作文

  在夏日时,早已习惯了每日听着蝉鸣和蛙声入睡,这天,却怎么也睡不着觉,仔细想了一会,似乎有什么东西丢了一般,听见蝉有一搭没一搭地叫着,这才想起,今日似乎是立秋了呢!蝉和蛙也都躲了起来,收藏粮食等待冬天的到来了吧?

  出门走走,晚风还是和之前一样,凉凉的,舒服极了。天上的星星也纷纷捉起了迷藏,余下的星星屈指可数,想必一会儿后,便也会去捉其它的星星了吧?

  早晨,沐浴着不算太强烈的阳光出门,在路边竟然看见了雏菊,小小的一朵儿,朝气蓬勃地仰起了指甲盖大小的小脸儿,被微风姐姐一推,摇来晃去的,倒也是倔强地站直了身子。

  打扫公共区卫生时,一棵大树上落下来了一片枯叶,我很惊讶,这不是才立秋么?大树爷爷怎么就多愁善感了起来?我轻轻将那片叶子放到大树的根上,既“化做春泥更护花”了,又“叶落喜归根了”,妙哉妙哉!

  回家的时候,下雨了,我静静地看着雨滴用力地拍打窗户,想要进屋来,我不为所动,对着雨水说:“你听过《农夫与蛇》的故事吗?就是一个农夫救了一条冻疆的蛇,蛇苏醒后,就咬了那个农夫。现在你就是那条蛇,如果我打开窗户,你就会跳到我的身上,如果我的衣服湿了,会感冒的!”说完,我忽然又笑了,把窗户打开,任由雨点肆意地打湿了我的衣裳,将手伸出窗外。风,比往日寒冷多了;天,也比往日阴沉多了;人,也比往时安静多了。

  如果问我,我最爱哪种天气,我一定会脱口而出:“立秋!因为是以多云居多,不用担心晒得更黑!哈哈哈!”

立秋是哪一天 9

  2020年立秋什么时间几点几分:8月7日09:06:03,星期五。

  关于立秋,在民间确实有着“早立秋”和“晚立秋”之说,而且在不同的地区还有不同的说法,不过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看立秋节点是在白天还是在晚上,如果是在白天的上午立秋,也就是在中午12点钟之前立秋,那就是“早立秋”。而如果是在12点钟以后立秋,那就是“晚立秋”了。

  今年的立秋时间是在8月7日09:06:03,以此来看就是在早上立秋,因此就是“早立秋”。而在民间关于早立秋有着“早上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的'说法,就是说早上立秋,秋后就会很凉快,酷暑天将很快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凉爽的秋季。

【立秋是哪一天 】相关文章:

2023年立秋是哪一天01-19

2023年立秋是哪一天【通用】01-25

夏至是哪一天03-07

立秋的习俗10-07

立秋的介绍08-28

立秋的习俗08-08

2022立冬是哪一天05-10

夏至是哪一天【优选】01-17

立秋的习俗由来03-13

立秋的美好寓意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