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壶丹书》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4-12-17 17:32:44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金壶丹书》原文及翻译

《金壶丹书》原文及翻译1

  金壶丹书

  景公②游于纪③,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④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⑤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 ①《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③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④鳋(sāo):鱼腥味。⑤不肖:没有才能的人。 ⑥以:原因,缘故

  【文学常识】

  说《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名相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晏子使楚》等多篇编入教材中。《晏子春秋》表现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晏婴以“重民”“民本”为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由此提出了一系列进步的主张:薄赋敛,罢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反对杀戮无辜;举贤任能,反对信用谗佞;廉洁节俭;以礼治国,以礼治民。《晏子春秋》所体现的“重民”“民本”思想以及一系列经世致用的主张,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某些愿望和要求,在当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景公在纪国游历时,发现一个金壶,就打开看,里面有一幅用红笔书写的帛书,上面写着:“吃鱼不要翻面,不要乘坐劣马。”景公说:“好啊,像你这么说真有道理!吃鱼不要翻面,是讨厌它的鱼腥味;不要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晏子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吃鱼不要翻面,是让国君不要用尽百姓的力气!不要乘坐劣马,是让国君不要把没有才能的人放在身边使用啊!”景公说:“既然纪国有这样好的治国箴言,它又为什么会亡国呢?”晏子回答说:“有这样的治国箴言还会亡国。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良策,却把它悬挂在大街上让人人都知道;纪国有这样的箴言,装进壶里,不亡国还等什么呢?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发②反③驽马④若⑤恶⑥道(应是“君子有道”中的“道”)

  2.翻译

  纪有书,何以亡也?

  3.写出这则故事所蕴含的一个道理。

  【参考答案】

  1.(1)打开(2)同“返”(3)劣马(4)你(5)讨厌(6)治国的道理

  3.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金壶丹书》原文及翻译2

  原文:

  景公游于纪,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所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何鄙也,不亡何待乎?”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注释:

  1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

  2纪:原是春秋时期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

  3发:打开。

  4反:同“翻”

  5若:代词,这个,这样。

  6恶:讨厌。

  7鳋(sāo):鱼腥味。

  8道:治国的道理。

  9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

  10不然:不是这样的。然:这样的。

  11驽马:劣马。

  12不肖:没有才能的人。

  13何以:为什么。

  14闾:里巷的大门。

  15鄙[1]:粗俗

  16.《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

  17.书:现指言语。

  翻译:

  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得到一个金壶,就打开一看,里面有红笔写成的文字:“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不要乘坐劣马。”

  景公说:“有道理!就像这样说的!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

  晏子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让没有才能的人在国君身边。”

  齐景公说:“纪国有这样深刻的言语,为什么会亡国呢?”

  晏子回答说:“有这样的言语也会亡国。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好策略,一定会公行于天下。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不亡国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主旨:

  1.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

  2.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3.大道理不应该空挂在嘴上,而应该亲身去实践。

  4.有了正确的结论而不去实践,也是毫无用处的。

【《金壶丹书》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及翻译02-29

《陈书》的原文及翻译09-01

金缕曲·疏影临书卷原文翻译03-01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翻译12-18

《金史·韩企先传》原文及翻译03-07

彩书怨原文及翻译07-28

与顾章书原文及翻译07-29

画地学书原文及翻译02-28

观书原文翻译及注释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