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灶神作文

时间:2025-01-13 11:35:08 宜欢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送灶神作文(通用15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送灶神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送灶神作文(通用15篇)

  送灶神作文 1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也就是送灶神“上天”的日子了。

  傍晚时分,爸爸下班回来后,先准备冬青树的枝叶,然后用绳子扎成一簇一簇的。再找一根粗又长的桑树根,用砖块把它夹住,让它竖起来。这薪就搭好了,这是用来“送”灶神的。

  吃过晚饭,爸爸用小碗装上果品、糕点等,供奉在灶神的像前,点燃两支蜡烛,在香炉中插上香。听说这样就可以免除火灾,求得灶神保佐,岁岁平安。

  再过半个多小时,蜡烛燃尽了,爸爸把灶神的像拿下来,再找一块瓦片,放在搭好的冬青树枝中,点燃灶神的像,烧在瓦房片上。

  接着要放鞭炮了。爸爸你把点燃的香燃烧鞭炮的引子。一阵又一阵响声连接不断,而且我家燃的是五彩鞭炮,冲上天时会闪出五彩的光,可好看。我们树上也有不少人家买的。天空中五色的鞭炮连成一片,是那样的'好看啊!

  听妈妈说灶神每逢十二月二十三“上天”回“娘家”,大年初一接灶神下来,也就是买一张新的灶神画像。在这其中呀!还有一个传说呢!

  以前有一户人家,他们生了个儿子叫张单,张单的父亲全身瘫疾,他母亲为了养活他们父子去财主家做工,来换点剩菜剩饭给张单父子俩充饥,维持生计。到了农历腊月,财主家盖新房,狠心的财主以浪费太大为由,不准张单母亲带回剩菜剩饭。张单的母亲没法,只好将张单的父亲藏在财主家的茅草里,准备等夜黑弄点吃的。可谁知那茅草突然起火,张单的父亲被活活烧死。张单母亲痛不欲生,就将骨灰放在灶头上,插上木牌,写上名字,作为灵位,天天烧香。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张单父亲的生日,张单的母亲准备了果品供奉。说来也怪!这天张单做了个梦,梦见父亲被封为了灶神。

  于是,这个风俗被流传下来,代代相传,至今还流行着。

  送灶神作文 2

  腊月二十四这天,我回到家,发现厨房中多了一碟糖果。我寻思着“糖怎么放这儿来了?”便对正在厨房做菜的奶奶说:“奶奶,这糖放错地方了!我帮您把它放到茶几上去吧。”可我话还没说完,奶奶连忙拦住我说:“别,别!这可是用来送灶的!”“送灶?送给煤气灶吃?”我愣住了,半天都没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呵呵”奶奶笑了笑,“还是让我给你讲讲关于送灶的故事吧。”

  “传说天上有个玉皇大帝,是掌管人间生活的神。他有一个民间调查员——灶神。人们为了让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不说坏话,每逢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便会在灶前摆上糖果、甜包等贡品献给灶神。”

  奶奶轻轻叹了一口气,接着说:“唉……想当年我的妈妈,也就是你的老外婆,一到这送灶神的日子,总会带我去吃糖葫芦。一出门,街头巷尾处处都弥漫着炒糖的香甜味儿,使我总想多吸几口气。路上,不管哪儿都洋溢着欢乐、幸福的气息。”

  听着奶奶略有伤感的讲述,看着窗外大街上张灯结彩的`商店,我不由想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许许多多的风俗习惯都离我们远去了,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送灶神作文 3

  妈妈告诉我,农历腊月(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灶神爷”上天奏事的日子。

  听老人家说,“灶神爷”上天要向玉帝汇报一年中人间的好坏、人的过失。为避免他不说坏话,不打小报告,在二十三日的晚上,信佛的'人家都要“送灶神”、“祭灶神爷”,供上酒、饭、水果、蔬菜以及好鱼、好肉,上香点蜡烛谢“灶神爷”。老底子的人们还要供上糖元宝,据说吃了会让“灶神爷”粘上牙齿,说话不清,可少说、不说人间坏话。现在糖元宝是不供了,但我妈妈供上了年糕,也是粘牙齿的,嘻嘻嘻!

  我们一家人一个一个轮流拜“灶神爷”,妈妈还在嘴里念叨着“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的话。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灶王爷,我不怕你上天去说我的坏话,只要保佑我明年能拿个三好学生就好了。嘿嘿嘿!

  送灶神作文 4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在家乡,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都有送灶的传统。

  至今在乡下还流传着这样的童谣:“腊月二十三,过年将七天;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爷上青天。”

  祭灶也称“祀灶”,它起源于汉唐时代。清朝后期北方地区大多在腊月二十三送灶,我国南方也有二十四祭灶的习俗,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中有“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的说法。

  在我们清水,灶君尊神被称为“灶王爷”,俗称“灶爷”,在家乡当地,送灶的传统习俗和程序主要有三项:一是“烙灶饼”。灶神又称本家司命,祭灶节当天晚饭后,家里的女主人要烙灶饼12张,寓意一年12个月。要是是闰年,就烙13张。灶饼献上之后十分钟左右,要将每张灶饼掐出一点,放入盛有茶和酒水的碗中,抛在厨房的屋顶上,意味恭献灶爷受用,剩余的就可以自己吃了。二是杀献“灶鸡”。送灶这一天,家乡的`习俗必须杀鸡献灶,“灶鸡”又称作“神马”。祭祀的主持人一般都是家长,礼拜时身后跪一个孩子,双手抱一只雄鸡,由家长向灶神祈祷几句之后,把灶鸡的头向草料内推三下,一只手把凉水向灶鸡头上倾撒,便认为灶爷将神马接受。三是进献灶糖和果品。在灶台上献上香甜可口的灶糖和香蕉、苹果、梨子等新鲜果品。灶糖的用意是为黏住灶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在玉帝面前不说本家的过错,腊月三十晚上接回来时“下界降吉祥”。另外,这天晚上还有放鞭炮和大炮的习俗,意在祝贺小年的到来。

  祭祀仪式结束之后,将贴在灶墙上的灶神神像虔诚地揭下来,随着香蜡黄纸一起点燃焚烧,待叩头焚香之后在鞭炮声中送灶爷上天,随后又将焚烧的纸灰用干净的盘子装盛,按照习俗要将纸灰送至“天河”——当地的大河里,显示对灶爷的尊重。

  送灶神作文 5

  在岁末年初的时节,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忙碌而又温馨的节日氛围中,而一项古老而神秘的习俗——送灶神,也悄然拉开了序幕。这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生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日子的美好祈愿。

  记得小时候,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母亲总会提前准备好各种供品,有甜甜的糖瓜、金黄的糯米糕,还有各式各样的水果。她告诉我,这些都是为了送给即将上天汇报人间善恶的灶王爷。那时的我,虽然对灶王爷的形象模糊,但总能感受到那份庄重与神圣。

  送灶神的这一天,家中的气氛总是格外不同。父亲会早早地在厨房的灶台上贴上新一年的灶神像,那是一幅慈祥而威严的老爷爷形象,两旁常配有对联,寄托着家人对平安、吉祥的.期盼。母亲则在一旁忙碌着摆放供品,嘴里念叨着对灶王爷的感激与请求,希望他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最令我难忘的是,当夜幕降临,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母亲会点燃一炷香,恭敬地插在灶王爷像前,然后我们一起向灶王爷鞠躬行礼,心中默默许下新年的愿望。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它连接着人间与天界,传递着我们的心声。

  送灶神的仪式虽然简短,但它所承载的意义却深远。它不仅仅是一种对神灵的敬畏,更是一种对家庭、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惜,更学会了对未来充满希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传统习俗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送灶神这一习俗,在不少地方依然被保留着。它像是一根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仍能感受到那份来自祖辈的温暖与智慧。

  如今,每当送灶神的日子来临,我总会想起儿时那些温馨的画面,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我想,这便是传统习俗的魅力所在吧——它能跨越时空,触动人心,让我们在忙碌与喧嚣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归属。

  送灶神,送走的不仅是一位神祇,更是一年的辛劳与不易;迎来的,则是新年的希望与憧憬。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继续前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送灶神作文 6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我们家乡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祭灶节,民间也称为“小年”。按照习俗,家家户户都要举行“送灶神”的仪式,为的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一大早,奶奶就开始忙碌起来。她先把灶台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摆上各种供品。这些供品大多是甜食,有糖瓜、灶糖、桔子、甘蔗等,大约八种。奶奶告诉我,灶王爷吃了甜的东西,上天后就不会对玉帝禀报坏事了,来年我们家也会幸福安康。还有一说是为了粘住灶王婆的嘴,让她在玉帝面前不多嘴说闲话。听了奶奶的话,我不禁对这位即将“上天言事”的灶王爷充满了好奇。

  傍晚时分,爸爸下班回来了。他准备了一些冬青树的枝叶,用绳子扎成一簇一簇的,然后找了一根粗长的棍子,把这些枝叶绑在上面,做成了一个简易的'“灶王爷的坐骑”。我看着这个有趣的坐骑,心里不禁乐开了花。

  送灶神的仪式开始了。奶奶先在灶王爷的神像前点上香烛,然后恭恭敬敬地摆上供品。接着,爸爸把“坐骑”放在灶台前,寓意着灶王爷可以骑着它上天。我们一家人都围在灶台前,默默地祈祷着,希望灶王爷能上天多说好话,保佑我们家来年平安吉祥。

  仪式结束后,奶奶把灶王爷的神像拿下来,小心翼翼地卷好,准备等到除夕的时候再烧掉。她说,这样做是为了让灶王爷在天上多待几天,多为我们家说好话。

  送走了灶王爷,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品尝那些美味的供品。糖瓜甜甜的,灶糖脆脆的,桔子和甘蔗更是汁多味美。我们边吃边聊,谈论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也憧憬着来年的美好生活。

  送灶神的习俗虽然有些迷信,但它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体会到了家人之间的温暖和关爱。我相信,在灶王爷的庇护下,我们家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送灶神作文 7

  在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中,送灶神无疑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而又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活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准备迎接春节的到来,而送灶神则是这一连串庆祝活动中的重要一环。

  记得小时候,每到这个时候,母亲总会提前准备好各种供品,有甜甜的灶糖、香脆的水果,还有母亲亲手做的各种小吃。她说,这些都是为了敬献给灶王爷,希望他能在天上多说我们家的好话,保佑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那时的我,虽然不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但看到全家人围在一起,忙着准备这些供品,心里总是充满了温暖和期待。

  送灶神的那天晚上,父亲会小心翼翼地把灶王爷的神像从墙上取下来,轻轻地卷起来,放在一个干净的盒子里。他说,这是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述职时能够带着我们的敬意和祝福。然后,全家人会一起跪在灶台前,母亲会点燃香烛,口中念念有词,说着一些祈求灶王爷保佑的话。我和弟弟妹妹虽然不懂得那些复杂的仪式,但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双手合十,虔诚地祈祷。

  最令我难忘的是,送完灶神后,母亲会把那些供品分给我们吃。尤其是那灶糖,又甜又脆,吃起来满口生香。母亲说,吃了灶糖,我们的嘴巴就会变得甜甜的,说话也会让人喜欢。虽然我知道这只是母亲为了哄我们开心而说的话,但每次吃灶糖时,心里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幸福感。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对送灶神的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知道,这其实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希望通过祭祀灶王爷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顺利。虽然现代社会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送灶神这一习俗依然在很多地方保留下来,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一座桥梁。

  如今,每当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来临之际,我总会想起那些关于送灶神的记忆。那些温馨的场景、甜蜜的味道、虔诚的祈祷,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我知道,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送灶神这一习俗都将是我心中永远的美好记忆。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更让我明白了传承和尊重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送灶神作文 8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我们家乡传统的小年,也是送灶神上天的日子。在我们这里,送灶神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灶仪式,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清晨,我被妈妈从睡梦中叫醒,她告诉我今天是小年,要准备送灶神了。我立刻兴奋起来,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这样的传统活动。妈妈开始忙碌起来,她先是把灶台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摆上祭品,有糖瓜、水果、米酒等,这些都是为了讨好灶王爷,希望他上天后能替我们家说好话。

  我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不禁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送灶神呢?”妈妈笑着告诉我,传说灶王爷是玉帝派到每家的监察官,他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人间的善恶。为了让灶王爷上天多说好话,人们就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灶仪式,用美食来讨好他。

  到了傍晚,爸爸也下班回来了,他准备了一些冬青树的枝叶,用绳子扎成一簇一簇的,说是要给灶王爷的马当饲料。我看着这些翠绿的枝叶,心里想着灶王爷的马一定也会很喜欢。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开始祭灶。妈妈点上香烛,我和爸爸则站在一旁恭敬地祭拜。我闭上眼睛,默默地祈祷着:“灶王爷啊,请你上天后多说我们家的好话,保佑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祭灶结束后,妈妈告诉我,灶王爷已经骑着马上天去了,他会把我们的'祈愿带给玉帝。我听着妈妈的话,心里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我讲起了今天送灶神的经历,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爸爸还告诉我,送灶神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通过这次送灶神的经历,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历史的传承,更让我们懂得了珍惜和感恩。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传承它。

  送灶神作文 9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习俗中,送灶神是一项富有深意且充满神秘色彩的仪式,它标志着农历新年准备工作的开始,寄托了人们对未来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祈愿。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送灶神总是伴随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和袅袅升起的炊烟,成为冬日里一抹温馨而又神秘的风景。

  记得每到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这一天,母亲便会早早起床,开始准备送灶神的供品。按照习俗,供桌上要摆上灶糖、水果、糕点等,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那又甜又黏的灶糖了。母亲说,灶糖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不要在玉帝面前说人间的坏话。这虽是一种朴素的民间信仰,却也蕴含着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的.深深爱护。

  午后,家中的气氛渐渐变得庄重起来。父亲会小心翼翼地从墙上取下灶王爷的神像,那是一幅绘有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画像,他们慈眉善目,似乎正微笑地看着我们。父亲一边轻手轻脚地将神像卷起,一边口中念念有词,说的都是感谢灶王爷一年来的庇护,并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安康的话语。我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中也默默许下了自己的新年愿望。

  随着夜幕的降临,送灶神的仪式进入了高潮。全家人围站在院子里,父亲点燃香烛,恭敬地将神像和事先准备好的纸钱一起放入火盆中。火光跳跃,纸钱化作一缕缕青烟,缓缓升向夜空,仿佛真的带走了我们对灶王爷的敬意与祈愿。那一刻,四周静悄悄的,只有火苗噼啪作响的声音和远处偶尔传来的鞭炮声,营造出一种既神圣又温馨的氛围。

  送走了灶王爷,家里的气氛却并未因此冷淡下来,反而更加热闹了。母亲开始忙着准备年夜饭的材料,我和弟弟妹妹则兴奋地讨论着新年的新衣服和即将收到的压岁钱。我们知道,送灶神不仅仅是结束,更是新生活的开始,它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如今,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的习俗已经逐渐淡化,但在我的心中,送灶神的记忆依旧鲜明而温暖。它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的一种告别,更是对家人团聚、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景的永恒追求。每当岁末年初,我总会想起那个小小的仪式,想起那份简单却真挚的祈愿,心中便充满了力量与温暖。

  送灶神作文 10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我们家乡送灶神上天的日子。听奶奶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的监察官,负责考察一家人的善恶,并在每年的这一天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因此,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清晨,奶奶就开始忙碌起来。她先把灶台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摆上各种供品,有灶糖、水果、米酒等。奶奶说,这些供品都是为了让灶神吃得开心,上天后多说好话。我看着那些香甜可口的灶糖,忍不住偷偷地拿了一块放进嘴里,甜丝丝的,真是美味极了。

  傍晚时分,爸爸下班回来了。他手里拿着一捆冬青树的枝叶,准备用来扎马料。马料是祭灶时撒给灶神坐骑的,希望灶神骑着马儿上天时能够一路顺风。爸爸用绳子把冬青树枝叶扎成一簇一簇的,然后放在灶台旁边。

  夜幕降临,祭灶仪式正式开始。奶奶点燃香烛,恭恭敬敬地插在香炉里。接着,她拿起一把灶糖,放在灶王爷的神像前,嘴里念叨着:“灶王爷啊,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我们家今年一定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请您保佑我们吧!”说完,奶奶又把酒洒在灶台前,算是给灶神送行。

  我和爸爸则忙着撒马料。我们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一边撒一边说着吉祥话:“灶王爷上天去,骑马坐轿一路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希望灶神能够听到我们的祈愿,保佑我们家来年五谷丰登、平安吉祥。

  祭灶仪式结束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晚餐。奶奶还特意为我们准备了热腾腾的饺子,说是吃了饺子可以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我看着全家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中也充满了温暖和喜悦。

  送灶神虽然是一个古老的习俗,但它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一家人通过祭灶仪式,不仅增进了亲情和感情,更让我们明白了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多做好事、不做坏事,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我相信,在灶神的保佑下,我们家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同时,我也祝愿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一份满意的工作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送灶神作文 11

  在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中,送灶神是一项古老而充满神秘色彩的传统习俗。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家家户户都会举行送灶神的仪式,以此祈求来年家庭平安、五谷丰登。作为一个深深植根于民间信仰中的活动,送灶神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寄托了对家庭和谐、社会安定的深切期盼。

  记得小时候,每到送灶神这一天,家里的气氛总是格外温馨而庄重。母亲会早早地准备好各种供品,有甜甜的糖瓜、香脆的水果,还有精心烹制的菜肴。这些供品不仅是为了祭祀灶神,更是为了表达我们对灶神的敬意和感激。据说,灶神是掌管家庭饮食的神灵,每年这个时候,他会上天向玉帝汇报人间的善恶。因此,人们希望通过供奉甜美的糖瓜,让灶神的嘴巴变得甜蜜,多说好话,保佑家人来年一切顺利。

  送灶神的仪式通常在傍晚时分开始。父亲会先在厨房的灶台上点燃香烛,恭敬地摆上供品。然后,全家人围在一起,母亲会轻声细语地讲述关于灶神的故事和传说,让我们了解这项习俗的由来和意义。在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种神秘而庄严的力量,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人与神,也连接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

  仪式的高潮是送灶神上天。父亲会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纸马和金银财宝等祭品,在灶台前焚烧。随着火焰的跳跃和纸马的化为灰烬,我仿佛看到了灶神骑着骏马,带着我们的祈愿和祝福,缓缓升向天空。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敬畏和期待,期待着来年家庭的幸福和美满。

  送完灶神后,全家人会一起享用一顿丰盛的晚餐。餐桌上,大家谈笑风生,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力量。送灶神不仅是一项传统习俗,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它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亲情和友谊。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送灶神这一传统习俗或许已经逐渐淡出了许多人的视野。但在我心中,它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每当想起那些与家人一起送灶神的温馨时光,我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那些美好的记忆和感受,将永远伴随着我,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送灶神作文 12

  腊月二十三,是我们这里送灶神上天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神的仪式,为的是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传说,灶王爷是玉帝派到每家的监察官,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他就要升天去向上天的玉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帝听后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里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说好话,人们在这一天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的供品来拜祭他。

  在我们家,送灶神的仪式总是由奶奶来主持。一大早,奶奶就开始忙碌起来,她先把灶台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摆上各种供品,有糖瓜、米酒、桔子、甘蔗等,大多是甜食。奶奶告诉我,这些甜食是为了让灶王爷吃了后嘴巴甜甜的,上天后就不会对玉帝禀报坏事了。

  除了甜食,奶奶还会准备一些香烛和纸钱。傍晚时分,爸爸下班回来后,也会帮忙准备一些冬青树的枝叶,用绳子扎成一簇一簇的,放在灶台旁边。奶奶说,这是为了让灶王爷在升天时能够顺利找到他的坐骑。

  到了送灶神的时刻,全家人都会围在灶台前,奶奶点上香烛,嘴里念叨着一些祈福的话语,然后恭恭敬敬地把香烛插在灶王爷的神像前。接着,奶奶会把纸钱一张一张地烧掉,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看着奶奶虔诚的`样子,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虽然我知道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我还是希望灶王爷能够真的听到我们的祈福,保佑我们一家人平安健康、幸福美满。

  送完灶神后,全家人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餐桌上,大家谈笑风生,分享着彼此的快乐和期待。这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

  送灶神,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心灵的寄托和安慰。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善念、努力工作,就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送灶神作文 13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也是我们家乡的一个重要节日——送灶神的日子。这个传统习俗已经流传了许久,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灶王爷的敬畏。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了厨房,奶奶早早就开始忙碌起来。她先把灶台擦拭得干干净净,然后摆上精心准备的供品:有香烛、米酒、灶糖、桔子、甘蔗等。这些供品大多是甜食,奶奶告诉我,这是因为人们希望灶王爷吃了甜的东西后,上天就不会向玉帝禀报坏事了,来年家里也能顺顺利利、幸福安康。

  随着午后的阳光渐渐西斜,家中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庄重。爸爸下班回来后,开始准备送灶神的仪式。他找来冬青树的枝叶,用绳子扎成一簇簇的,再找一根粗长的树枝,用砖块把它支起来,做成一个简单的祭台。

  傍晚时分,全家人围坐在祭台前,奶奶点上香烛,我们虔诚地跪拜,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我看着那跳跃的火苗,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送灶神的仪式结束后,奶奶把灶王爷的神像取下来,小心翼翼地烧掉。她说,这是为了让灶王爷能够顺利地回到天庭,向玉帝汇报我们家一年的善恶。

  晚上,我躺在床上,思绪万千。送灶神的'习俗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它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许。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是在送别灶王爷,更是在迎接新的一年,期待新的希望和机遇。

  我想,这就是送灶神的意义所在吧。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和期盼,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和力量。

  送灶神作文 14

  在岁末年初的寒风中,家家户户都沉浸在一种特殊的忙碌与喜悦之中,准备迎接新的一年。而在这一连串的迎新活动中,送灶神无疑是一项充满神秘色彩而又温馨的传统习俗。对我而言,送灶神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仪式,它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承载着对家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记得小时候,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这天,母亲总是早早起床,开始忙碌起来。她会先把厨房打扫得干干净净,每一处角落都不放过,仿佛是要以最整洁的面貌迎接灶神的离去。而我,则在一旁帮忙擦拭桌椅,心里满是对即将进行的送灶神仪式的好奇与期待。

  按照习俗,送灶神之前要准备一些供品,通常有糖果、糕点、水果等,寓意着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母亲会小心翼翼地将这些供品摆放在灶台上,还不忘在灶王爷的神位前点上香烛,虔诚地跪拜,口中默念着对来年家庭幸福、身体健康的祈愿。那一刻,我看到了母亲眼中的温柔与坚定,那是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传统的.尊重。

  最令我难忘的,是母亲口中讲述的那些关于灶王爷的故事。她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察善恶的神,每年这个时候,他要回到天上向玉帝汇报人间的情况。所以,我们要好好对待他,让他上天多说好话,保佑我们家来年一切顺利。这些故事虽然简单,却充满了智慧和温情,让我对灶王爷有了更深的敬畏之情。

  送灶神的仪式并不复杂,但却充满了仪式感。当夜幕降临,母亲会在灶台前烧一些纸钱,象征着送灶王爷上天。那一刻,我仿佛真的看到了灶王爷慈祥的笑容,他轻轻挥手告别,带着我们的祈愿和祝福,踏上返回天庭的旅程。

  送走了灶王爷,家里的气氛似乎变得更加温馨了。我们知道,随着灶神的离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所有的不如意都将随着旧岁的离去而烟消云散。而我们,也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春。

  如今,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传统习俗已经逐渐淡化,但送灶神这一习俗依然在我们家延续着。它不仅仅是对古老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让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来自祖辈的温暖与力量。

  送灶神作文 15

  随着冬日的寒风渐渐刺骨,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神的日子悄然而至。这是我们家乡一项古老而又充满温情的习俗,家家户户都沉浸在一种特别的氛围中,准备迎接新的一年。

  清晨,母亲早早地起了床,开始了忙碌的准备。她先是细心地将厨房打扫得一尘不染,连最细微的角落也不放过,仿佛在用自己的方式向灶王爷表达着敬意。接着,母亲端出了早已准备好的供品:一盘盘精致的.糕点、几碟新鲜的水果,还有几杯香醇的茶水,整齐地摆放在灶台上。那一刻,整个厨房都弥漫着一种温馨而又庄重的气息。

  送灶神的仪式开始了。母亲点燃了一炷香,恭敬地插在灶王爷的神位前,然后双膝跪地,口中默念着祈福的话语。我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我仿佛看到了灶王爷慈祥的笑容,他似乎在默默地倾听着母亲的祈愿,准备带着这些美好的愿望上天言好事。

  仪式结束后,母亲开始准备晚餐。她说,送灶神这天,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以示庆祝。晚餐桌上,大家欢声笑语,谈论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也憧憬着新一年的美好愿景。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

  夜幕降临,母亲在灶台前烧起了纸钱,那是送给灶王爷的礼物,也是对他一年来的庇护和保佑表示感谢。纸钱在火光中化为灰烬,仿佛是灶王爷在向我们挥手告别,准备踏上返回天庭的旅程。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对灶王爷的感激和不舍。

  送走了灶王爷,也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们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我知道,无论未来如何变迁,送灶神这一传统习俗都将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生命中一段温馨而又美好的时光。

  送灶神,不仅是对过去的告别,更是对未来的期盼。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继续前行,在新的一年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送灶神作文】相关文章:

过小年为什么要送灶神03-05

作文啊作文02-10

我与作文作文01-01

乡情作文作文10-06

作文09-28

难忘的作文课作文04-06

有趣的作文课作文01-07

神秘的作文课作文09-28

作文啊作文(大全3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