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圈里有几个的教案

时间:2025-03-17 15:40:06 晶敏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圈里有几个的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圈里有几个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圈里有几个的教案(通用8篇)

  大班数学圈里有几个的教案 1

  活动目标

  1、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戏的乐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大、小呼啦圈若干,瓶宝宝10只,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老鼠笼”,数数围住了几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

  1、出示瓶宝宝,引导幼儿数出瓶宝宝的数量,请幼儿玩套圈。

  2、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并记录圈内瓶宝宝的数量。

  3、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同时套圈,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引发幼儿讨论:蓝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三)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

  1、白板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既在红圈也在蓝圈,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出示图一(见光盘录像,下同),教师边在白板上演示边讲解:红圈套中一个瓶宝宝,蓝圈过来了,和红圈怎么样了?(交叉在一起)现在瓶宝宝在什么地方?(中间)你们说的“中间”是不是这个地方?(带幼儿徒手画一画公共地方)这是红圈和蓝圈公共的地方,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宝宝在红圈里吗?(将蓝色变浅)在蓝圈里吗?(将红色变浅)这个瓶宝宝既在红圈里,也在蓝圈里,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数蓝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记住了吗?

  2、分别出示图二、图三、图四、图五,改变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蓝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

  (借助白板的拖动、变色、移动等功能,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圈如何交叉形成一个公共部分,明确所要计数对象的范围,从而让幼儿真正理解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这是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所在。)

  (四)操作活动:兔宝宝站圈

  1、出示标记图一:红圈2只蓝圈2只,分析标记图要求:怎样给3只兔宝宝站圈。

  教师设疑:红圈里要站两只,蓝圈里也要站两只,这可怎么站呀?想想看。白板上演示正确答案,组织幼儿表扬自己。

  2、出示标记图二:红圈3只蓝圈2只,幼儿看标记操作,重点引导幼儿思考两圈交叉部分站几只兔宝宝。

  3、出示标记图三:红圈1只蓝圈3只,怎样站圈?

  (五)合作游戏:站圈乐

  1、幼儿分组自由站圈,说说自己一组是怎样站的。(白板演示不同结果)

  小结:原来4个小朋友站两个圈有好多不同的站法。

  2、分别出示图一(红圈里2人,蓝圈里3人)、图二(红圈里2人,蓝圈里4人)、图三(红圈里4人,蓝圈里4人),幼儿看标记玩站圈游戏,体验成功和合作的乐趣。

  (3次不同的站圈任务对幼儿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注意语言提示的变化。)

  师:你们太厉害啦,这么难的任务都能完成,心里什么感觉?那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活动延伸

  1、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可随意翻动、组合的标记牌,让幼儿自行翻牌玩站圈游戏。

  2、鼓励幼儿尝试5人一组玩站圈游戏。

  大班数学圈里有几个的教案 2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索按标记图的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的物体。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二、活动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大、小呼啦圈若干,瓶宝宝10只,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

  三、活动过程:

  一)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

  1、出示瓶宝宝,数出瓶宝宝的数量,分别请两名幼儿玩套圈游戏。

  2.、出示标记图(红圈和黄圈),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在标记图后面记录套圈游戏中套到的圈内瓶宝宝的数量。

  3、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同时套圈,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引发幼儿讨论:蓝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呢?

  二)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

  1、在PPT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既在红圈也在黄圈,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2、出示图二,改变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黄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

  三)操作活动:兔宝宝站圈。

  1、2只小兔来站圈,怎么站呢?又要来看标记图了。

  出示标记图一:红圈2只蓝圈2只,分析标记图要求:怎样给2只兔宝宝站圈。

  2、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演示幼儿的操作,请大家检查进行验证。

  出示标记图二:3只小兔来站圈,看标记,什么要求?红圈2只蓝圈2只,怎么站?

  3、幼儿看标记进行第二次操作。请一个幼儿上来展示。

  出示标记图三:红圈2只蓝圈3只,3只小兔来站圈,怎么站?幼儿看标记进行第三次操作。讲评幼儿的操作。

  四)合作游戏:站圈乐

  你们想不想也来玩站圈游戏,看标记图一,几个人一组?(4个人一组)对,4个小朋友来站圈,怎么站呢?什么要求?(红圈里3人,蓝圈里2人),规则是4个小朋友全部都要参加站圈游戏,不能漏了一个人。

  1、幼儿4个人一组站好后,老师给幼儿发红、蓝两个圈,幼儿自由站圈。

  2、分别出示图二(红圈里2人,蓝圈里4人),幼儿看标记玩站圈游戏,体验成功和合作的乐趣。

  四、活动延伸:

  出示图四(红圈里4人,蓝圈里4人)。

  五、活动反思:

  在备课前,我就一直构思如何来安排这节课,我班班额过大(77名幼儿,最近常到园的也有70或72名幼儿),对幼儿的分组活动也做了认真的思考,组分多了没人管理(一个老师、两个保育员),最终把每个游戏活动时分成三个组来完成。

  在“自由玩圈”活动中,当老师让幼儿自己想出圈的玩法时,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幼儿都能拿着圈玩,有几个幼儿表现特别突出,能用圈套自己、手上转、地上滚,老师请出玩法好的幼儿玩给大家看时,别的幼儿都积极地跟着做,活动中老师说的.不多,幼儿能自主练习,每个幼儿都能玩起来。

  在“小球钻圈”活动中,老师分组示范动作后让幼儿自己尝试,幼儿跃跃欲试,第一次滚球的时候,老有幼儿滚不到圈里,老师让他们多看(看别的小朋友滚)多练,经过尝试后最终能把小球滚进地上的圈里,开始距离要远些,看到幼儿能滚进的不多,及时缩短距离后效果好很多。这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意识强,看到自己能把球滚进圈里时都很激动,都期盼能再滚一次。“过小河”时,老师在讲双脚跳的要领时,幼儿在原地就跟着做,都能双脚多前一个圈跳进后一个圈,只有少数幼儿能连续跳,几个年龄小、个子矮小的幼儿跳时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摔在地上,经过老师再次提醒方法以及同伴鼓励后,能坚持跳完,还有几个幼儿胆小不敢双脚跳,在老师的鼓励帮助下也敢跳了。“开火车”时,幼儿一个接一个做得非常好,用脚尖走比较平稳,用脚跟走时好些幼儿走不了几步就掌握不了平衡,这时我缩短了脚跟走的时间,幼儿就走得很好了。

  这次活动设计方案时幼儿我没把人数问题考虑周全,分成三个组活动,幼儿的等待时间都很长,后面没玩的幼儿玩的兴致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幼儿开始不能约束自己,经过老师的提醒后方能管住自己。活动前没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能力,第一次滚小球时,距离远了,幼儿滚球的准确性差,第一轮幼儿基本都没把球滚进圈里。

  如果现在让我再上一次,首先我会考虑到人数的问题,尽可能让每次活动的人数少一些,把幼儿分成两部分来上,一部分由一名保育员安排在教室做别的活动,每个游戏活动前把游戏规则讲清楚,让幼儿在活动时安全方面有保障。活动前多推敲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并对教案进行说课,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大班数学圈里有几个的教案 3

  一.活动目标

  1、 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索标记要求在圈里面的相应数量的物体

  3、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戏的乐趣

  二.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呼啦圈、瓶宝宝10个、幼儿协作用的小白兔。计数表等

  三.活动过程

  1、 游戏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都玩过套圈游戏吗?你们中间谁是套圈高手呀?瞧,今天我带来了一些罐子宝宝,待会儿就要请你们中的套圈高手来套。瞧瞧,我带来了几个罐子宝宝?我们两个两个数,几个?谁愿意来试一试?(不同颜色的圈)

  请小朋友套圈

  师:他们两个分别套中了几个罐子宝宝呀?你们能不能把它记录下来呀?

  看,我今天还带来了一张标记图,请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意思呢?分别用数字表示。圈真

  好玩,我也想玩呀,有没有谁愿意来跟我PK一下的?

  这个罐子宝宝被我们同时套住了呀,那这个罐子宝宝该算谁的呢?

  2、白板演示双圈交叉过程(学习)

  师:刚才XX拿着绿色圈圈先套中了一个罐子宝宝,这时候我拿红色的圈圈也套中了,这时候两个圈怎么样呢?敲,这时候罐子宝宝在哪里?你们说的中间是这里吗?这里是红色和绿色交叉的地方,那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交叉部分的罐子宝宝它在红圈里吗?在绿圈里吗?所以这个罐子宝宝即在红圈里又在绿圈里。

  我们在数绿圈中有几个罐子宝宝的时候要吧交叉部分的罐子宝宝也数进去。

  我们在数红圈中有几个罐子宝宝的时候要吧交叉部分的罐子宝宝也数进去,记住了吗?

  师:套圈游戏可真好玩,瞧,小猫小狗也来玩套圈游戏啦

  今天,我们要做一回记录员,帮他们记录成绩,好吗?

  小猫小狗套中了几个罐子宝宝呢?谁来说说看。同意不同意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交叉部分电的罐子宝宝它既是属于红圈也是属于绿圈,所以小猫中了几个?小狗中了几个?

  好它们打平了,接下来继续看,这一次呢?谁来帮他们记录一下成绩?你们搜同意吗?

  那我们数一数验证一下好不好?先数哪里?先数数交叉部分的罐子宝宝。

  因为交叉部分的罐子宝宝即属于红圈也属于绿圈,对吗?

  交叉部分的罐子宝宝可不能忘记记录咯。

  3.幼儿协作,兔宝宝站圈。

  师:套圈游戏那么好玩,妈 妈带着兔宝宝也来玩这个游戏了呀,不过他们玩的不是套圈而是站圈。瞧,来了几只图宝宝?

  三只兔宝宝要来站着两个圈,我们来看看兔妈 妈又什么要求。

  谁来说说看,兔妈 妈的要求是什么?

  哦,她说绿圈里面数出来要有两只兔宝宝,红圈里面数出来也要有两只兔宝宝,

  三只兔宝宝要怎么站,才能完成兔妈 妈的要求呢?谁来想一想?帮兔宝宝

  谁愿意来试一试?先想想怎么站?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哦!

  交叉部分的馆子宝宝即在红圈里也在绿圈里。这个本领很神奇哦,有可能要用到它哦!

  噢,像这样一只兔宝宝完全站在了交叉部分的站法你们同意吗?我们来数一书验证一下数交叉部分。有没有完成兔妈 妈的要求呢?

  小兔子真开心,兔妈 妈又要来考考小兔啦!瞧着一回兔妈 妈又什么要求呢?

  这可怎么办呢?想一想,瞧,我在后面桌上已经帮你们准备好了三只小兔子和两个圈。过一会儿就请你们帮三只小兔站一站,完成兔妈吗的要求好吗?请你们到后面找个地方做一做,去吧。试一试,要是放好以后可以数一数验证一下哦,完成了就回到座位上坐好。

  幼儿协作白板,谁来帮徒宝宝站一下,对不对?数一数验证一下,你们有都做对吗?我们给做错的小朋友5秒钟时间去改一改好不好?看清楚了吗?好,请你到后面继续帮小朋友站一站。

  都帮兔宝宝站好圈啦!那谁来前面帮兔宝宝站一站呢?很聪明很能干噢,有些人做错了,

  那我们也给5秒钟的.时间改一改。

  4、合作游戏站圈乐

  师:今天兔宝宝玩站圈游戏玩的很开心你们想不想玩呀?

  等一会儿就请4个小朋友为一组,来战这两个圈,做好以后看看自己站在圈圈的位置上。然后用小黑点把它贴在相应的记录表的位置上,听清楚了,吗?记得要数一数,红圈有几个人,绿圈有几个人,老师已经在地上画好了两个圈咯。大家战刀圈外准备好。准备好了吗?请你们站到圈里面去,站定了就不要动咯。然后看一看你们是在什么位上好啦?数一数绿圈里有几个人,红圈里有几个人。完成的小朋友我们回到座位上去。哪一组愿意来介绍一下?好,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站的?你们这样站之后红圈里有几个人,绿圈里有几个人呀?有没有跟他们是一样站法的呀?谁再来介绍一下,我们一起帮他数数,这样站之后红圈内有几个人,绿圈内有几个人?还有3组不一样,那休息一会儿我们下课以后继续交流好不好?

  总结:

  原来不一样的战法我们数出来的数量也不一样,今天我们学的本领都会了吗?

  师:那这样吧,我们来一场比赛怎么样,先听清楚我们的要求哦

  请你们4个人为一组,跟着标记圈来站圈,然后我给你们20秒时间20秒后站定就不能更改了,然后再看一看哪一组小朋友站的是正确的。正确的那一组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最后再看一看,哪一组红旗最多就胜利,好吗?立正,到圈外准备好比赛就要开始了

  第一轮游戏:绿2红3

  时间到了,不能更改了,看看正确答案,哪一组站对了?(白板移红旗)

  第二轮:

  站好了自己数一数,别灰心后面还有题目呢!瞧一瞧哪一组对呀!今天后面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他们也想来玩站圈游戏呀!每一组去请一位客人老师来加入你没日你的比赛好不好?准备好了,吗?

  第三轮:

  时间到站定之后我们来看看正确答案,有了老师的加入果然不一样!我们中场休息一下,回到座位。三次比赛之后,我们的结果如何?让我们来记录下比赛结果。XX暂时领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比赛?后面的挑战越来越难了哦!你们有信心吗?好的,加油!3个圈5个人怎么站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回教室跟你们的好朋友继续玩这个游戏好不好?立正向后转,跟各位老师再见。

  大班数学圈里有几个的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幼儿能准确感知 5 以内数量,理解圈里物体数量与总数的关系。

  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 5 以内数量的点数,理解圈里物体数量的变化。

  难点:理解圈里物体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方法

  游戏法、操作法、讲解演示法

  四、教学准备

  彩色塑料圈若干、各种玩具小动物(数量为 5 以内)、数字卡片 1 - 5。

  幼儿操作材料:画有不同数量物体的卡片、小圈贴纸。

  五、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唱数字儿歌《数字歌》,活跃课堂气氛,复习数字 1 - 5。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有好多有趣的圈圈,你们准备好了吗?”

  基本部分

  感知圈里的物体数量

  教师在教室空地上放置一个彩色塑料圈,将 3 只玩具小动物放入圈中,引导幼儿观察并点数圈里小动物的数量。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个圈里有几只小动物呀?” 请幼儿举手回答,并邀请个别幼儿上前点数验证。

  教师更换圈里小动物的数量,如放入 4 只或 5 只,重复上述过程,让幼儿多次感知不同数量的`物体在圈里的情况。

  理解圈里物体数量与总数的关系

  教师在圈外放 2 只小动物,圈里放 3 只小动物,提问:“小朋友们,圈里有几只小动物?圈外有几只小动物?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引导幼儿先分别点数圈里和圈外的小动物数量,再将两者相加得出总数。

  教师展示数字卡片,让幼儿找出对应的数字卡片表示圈里、圈外以及总数的数量。例如,圈里 3 只小动物,就找出数字卡片 3;圈外 2 只小动物,找出数字卡片 2;总数是 5,找出数字卡片 5。

  教师改变圈里和圈外小动物的数量组合,多次重复上述过程,帮助幼儿理解数量关系。

  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为每位幼儿发放操作材料,包括画有不同数量物体的卡片和小圈贴纸。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观察卡片上的物体数量,然后用小圈贴纸圈出其中一部分物体,数一数圈里有几个,再数一数圈外有几个,最后将对应的数字写在旁边。”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结束部分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圈里物体数量与总数的关系。

  教师布置课后小任务:“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圈物体的游戏,看看家里的物品,用小圈圈出一部分,数一数圈里有几个,圈外有几个,好吗?”

  六、教学延伸

  在数学区投放更多不同数量的物体卡片、塑料圈和数字卡片,让幼儿继续进行圈物、点数和数量关系的游戏。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如教室里的桌椅、玩具等,让幼儿用圈一圈的方式,感知物体数量的变化。

  大班数学圈里有几个的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让幼儿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5 以内物体数量的多少,理解圈里和圈外物体数量的差异。

  培养幼儿的分析、比较和判断能力,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水平。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一一对应比较数量多少的方法,明确圈里和圈外物体数量的不同。

  难点:理解数量多少比较中的逻辑关系。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游戏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两种颜色的塑料圈各若干(如红色和蓝色)、不同形状的积木(数量为 5 以内)、磁性黑板、磁性教具(不同数量的小动物)。

  幼儿操作材料:印有不同数量图案(如圆形、三角形等)的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数学律动视频《快乐数学操》,幼儿跟着视频一起律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律动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做了有趣的数学操,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

  基本部分

  一一对应比较数量

  教师在磁性黑板上用红色塑料圈围成一个圈,在圈里放置 3 只磁性小兔子,再用蓝色塑料圈在旁边围成一个圈,在圈里放置 2 只磁性小猴子。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看看红色圈里的小兔子和蓝色圈里的小猴子,谁多谁少呢?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呢?” 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比较方法。

  教师示范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将红色圈里的小兔子和蓝色圈里的小猴子一只一只对应摆放,让幼儿观察发现红色圈里的小兔子多一只,从而得出红色圈里的物体数量比蓝色圈里的多。

  教师更换圈里的小动物数量和种类,多次进行一一对应比较,让幼儿巩固比较数量多少的方法。

  理解圈里和圈外物体数量差异

  教师在磁性黑板上用一个大圈,在圈里放置 4 只磁性小鸡,圈外放置 1 只磁性小鸡。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这个大圈里有几只小鸡?圈外有几只小鸡?圈里的小鸡比圈外的多几只呢?” 引导幼儿先分别点数圈里和圈外的小鸡数量,再通过比较得出圈里比圈外多的数量。

  教师改变圈里和圈外小鸡的数量组合,如圈里 3 只,圈外 2 只等,让幼儿继续观察和比较,理解数量差异。

  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为每位幼儿发放操作材料,包括印有不同数量图案的卡片和彩色笔。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小朋友们,看看你们卡片上的图案,用彩色笔在其中一部分图案外面画一个圈,然后数一数圈里有几个图案,圈外有几个图案,比一比谁多谁少,把结果记录下来。”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结束部分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一一对应比较数量多少的方法以及圈里和圈外物体数量差异的理解。

  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六、教学延伸

  在美工区提供材料,让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物体卡片,然后用圈一圈的方式比较数量。

  开展户外游戏 “圈物比赛”,教师在操场上放置不同数量的皮球、积木等物品,让幼儿分组进行圈物比赛,比较圈里和圈外物品数量的多少。

  大班数学圈里有几个的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幼儿能运用数数、比较等方法,准确判断 5 以内圈里物体数量的多少,并能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

  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判断圈里物体数量的多少并进行排序。

  难点:理解数量排序的逻辑关系,能正确进行 5 以内数量的排序。

  三、教学方法

  操作法、游戏法、归纳总结法

  四、教学准备

  多个大小不同的彩色呼啦圈、不同数量的玩具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数量为 5 以内)、数字卡片 1 - 5、排序底板。

  幼儿操作材料:印有不同数量物体(如花朵、星星等)的圈图卡片、数字贴纸。

  五、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玩 “数字接龙” 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幼儿接着说出下一个数字,依次类推,复习数字 1 - 5。

  游戏结束后,教师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神奇的圈圈和好多美味的水果,我们一起来玩有趣的数学游戏吧!”

  基本部分

  判断圈里物体数量多少

  教师在教室空地上放置三个不同颜色的呼啦圈,在红色呼啦圈里放 2 个苹果,蓝色呼啦圈里放 4 个香蕉,绿色呼啦圈里放 3 个橙子。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三个圈里的水果,哪个圈里的水果最多?哪个圈里的水果最少呢?” 引导幼儿观察并通过点数的方法来判断数量多少。

  教师邀请个别幼儿上前点数每个圈里水果的数量,并说出比较结果。例如,幼儿点数后说:“蓝色圈里的香蕉有 4 个,最多;红色圈里的苹果有 2 个,最少。”

  教师更换圈里水果的数量和种类,多次进行判断数量多少的活动,让幼儿熟练掌握方法。

  按数量多少排序

  教师将三个呼啦圈重新放置,在圈里分别放入 3 个草莓、1 个梨、5 个葡萄。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现在这三个圈里的水果数量不一样,我们能不能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给它们排排队呢?” 引导幼儿思考排序方法。

  教师示范排序过程,先点数每个圈里水果的数量,然后将数量最少的圈(里面有 1 个梨)放在排序底板的最左边,接着是数量第二少的圈(里面有 3 个草莓),最后是数量最多的.圈(里面有 5 个葡萄)。同时,教师对应每个圈在旁边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1、3、5。

  教师让幼儿分组进行操作,将不同数量的圈图卡片按照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的顺序进行排序,并贴上数字贴纸。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理解排序的逻辑。

  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为每位幼儿发放操作材料,包括印有不同数量物体的圈图卡片和数字贴纸。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们手中的圈图卡片,数一数圈里物体的数量,然后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给卡片排排队,最后在卡片旁边贴上对应的数字贴纸。”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排序结果,分享操作经验。

  结束部分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判断圈里物体数量多少和排序的方法。

  教师对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展示和评价,肯定幼儿的努力和进步,给予幼儿表扬和奖励。

  六、教学延伸

  在益智区投放更多不同数量的圈图卡片、数字卡片和排序材料,让幼儿继续进行数量排序的游戏。

  开展 “生活中的数量排序” 活动,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物体的数量,如家里的鞋子、盘子等,按照数量多少进行排序,并与同伴分享。

  大班数学圈里有几个的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幼儿能通过圈一圈、数一数的方式,理解 5 以内数量的组成,知道几个物体可以分成不同的两部分,且这两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总数。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数学素养。

  激发幼儿对数学探索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 5 以内数量的组成,理解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难点:用多种方式表示 5 以内数量的组成。

  三、教学方法

  游戏法、操作法、讲解法

  四、教学准备

  彩色塑料圈、雪花片若干、记录纸、笔。

  多媒体课件:展示 5 以内数量组成的'动画。

  幼儿操作材料:画有 5 个物体(如气球、花朵等)的卡片、小圈贴纸。

  五、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美丽的花园画面,花园里有 5 朵不同颜色的花朵。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花园里有几朵花呀?如果我们用一个圈把这些花圈起来,能不能把它们分成不同的两部分呢?” 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

  基本部分

  探索 5 以内数量的组成

  教师为每位幼儿发放 5 个雪花片和一个彩色塑料圈。教师说:“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用手中的圈把这 5 个雪花片圈试着起来,然后把它们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分法。”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分法。幼儿操作完成后,教师邀请个别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分法,并在记录纸上记录下来。例如,幼儿将圈里放 1 个雪花片,圈外放 4 个雪花片,教师在记录纸上写下 1 和 4。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结果,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分法,你们发现了什么?” 让幼儿讨论并发现 5 可以分成 1 和 4、2 和 3、3 和 2、4 和 1,且两部分合起来都是 5。

  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

  教师再次展示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 5 个气球被圈分成不同两部分的过程,如圈里 2 个气球,圈外 3 个气球。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圈里有几个气球?圈外有几个气球?它们合起来一共有几个气球呢?” 引导幼儿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

  教师通过多次动画演示不同的数量组成情况,让幼儿进一步巩固对总数与部分数关系的理解。

  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为每位幼儿发放操作材料,包括画有 5 个物体的卡片和小圈贴纸。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小朋友们,看看你们卡片上的 5 个物体,用小圈贴纸圈出一部分,然后数一数圈里有几个,圈外有几个,把结果记录下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圈法。”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

  结束部分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 5 以内数量组成的知识,强调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

  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积极探索、认真操作的幼儿,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数学的热情。

  六、教学延伸

  在数学区投放更多数量的雪花片、积木等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 6、7 等数量的组成。

  开展 “分糖果” 游戏,教师准备一定数量的糖果,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数量组成知识,将糖果分成不同的两部分。

  大班数学圈里有几个的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幼儿能根据圈里物体数量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培养幼儿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数学应用水平。

  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根据圈里物体数量变化进行 5 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加减法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游戏法、讲解演示法

  四、教学准备

  大型泡沫圈、玩具小汽车若干、数字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

  多媒体课件:展示加减法运算情境的动画。

  幼儿操作材料:印有圈里物体数量变化情境的练习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停车场的场景,停车场里有 3 辆玩具小汽车。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看看停车场里有几辆小汽车呀?” 幼儿回答后,教师接着说:“现在又开来了 2 辆小汽车,停车场里一共有几辆小汽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

  基本部分

  加法运算

  教师在教室空地上放置一个大型泡沫圈,在圈里放置 3 辆玩具小汽车,然后再将 2 辆玩具小汽车推进圈里。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原来圈里有 3 辆小汽车,又进来了

【大班数学圈里有几个的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圈里有几个》03-28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圈里有几个》07-20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圈里有几个》09-13

中班数学《有几个和第几个》教案09-20

数学《还缺几个》教案08-05

马圈里的有若墓的散文09-15

嘉兴有几个区几个县08-10

陶渊明有几个妻几个妾10-03

数学教案设计:还缺几个09-20

命令有几个种类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