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观察记录15篇【优秀】
小班观察记录1
观察对象:子墨
性别:男孩
年龄:6周岁
活动资料:生活活动
观察目的
培养幼儿不打断别人讲话,耐心倾听的习惯。
观察实录
团体活动完毕,孩子们去喝水了,子墨来到我身边小声对我说:“教师,我想给小朋友们唱首歌,行吗?”“能够啊!”我十分高兴地回答他。我组织好孩子们,说了子墨的想法,子墨开始唱了,可刚唱了第一句,有的孩子就喊:“我也会”;“他唱得不对”......活动室乱作一团,子墨的歌声被淹没了,只听见嬉笑声。子墨难过地回到了座位上。
平时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景,教师话说到一半,孩子们就开始七嘴八舌了,部分孩子也经常插嘴,不等教师把话说完就急于回答,结果答非所问。
分析记录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表现欲十分强,可是不知等待、随意打断别人说话,话听一半的.坏习惯也凸显了出来。在大班时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采取措施
1.组织一些团体游戏,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如“传话筒”“听指令做动作”“和我说相反”等等。
2.班内安排一些师幼对答小游戏:如“小嘴巴—没声音”“XXX—请注意”“听我说—请您讲”等等。
3.教师自身找原因,要耐心听幼儿说话以身作则。
小班观察记录2
观察地点:小班教室
观察对象:石咏希
观察目的:经过观察分析来了解幼儿不愿吃饭的原因,并用适宜的方式来鼓励幼儿吃饭,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
观察实录:小班幼儿经过一个多月的幼儿园生活,很多方面都慢慢的适应了,可是在吃饭方面我们班的.幼儿还是需要加强.石咏希小朋友在我们班上是吃饭还能够的,可是最近发现他吃饭时很爱发愣,还时不时地告诉我:教师,我不想吃了.每次问他原因,他都不说.一次,无意见听到他说饭太多了,他吃不完.了解这个情景后,我告诉他:以后吃饭你能吃多少就尽量吃多少,可是不能骗教师,教师给你盛多少饭教师是明白你能吃完这些的,明白吗?我明白了.此刻他吃饭都会给我看碗里还有多少饭,每次表扬他后,都会很快的吃完.
分析措施:
1、不爱吃饭的原因可能是遇到自我不爱吃的菜,或者不是很饿,甚至是觉得碗里的饭太多,有一种害怕的心理.
2、针对这一情景我鼓励他吃饭,同时也会经常在他座位附近看着他吃饭.
观察效果:
幼儿是需要经常鼓励的,这样他们就会觉得自我是很棒的最近一段时间发现他吃饭时发愣的次数少了,尽管吃的很慢,但还是很有提高了.
小班观察记录3
案例:
早晨幼儿陆陆续续的开始来园了,来得早的宝宝已经开始玩角色游戏了,有的宝宝在抱娃娃,有的宝宝在扮演医生,xx'宝宝蹦蹦跳跳的走进了活动室,她最喜欢娃娃家了,直蹦娃娃家,一眼就看中了xx宝宝手中的娃娃,就把娃娃抢了过来。xx眼看着娃娃被xx抢走了,急的哭了起来。我走过去问xx:“娃娃刚才是谁在玩的`呀?”她说:“娃娃是我的。”xx急着说:“是我在玩的,xx来抢了。”“xx肯定是觉得xx抱娃娃太累了,所以想帮帮忙是吧?”听我这么一说,xx就说:“是的,我来抱一会,等会再给你抱。”这么一说,xx也不再争着要抱娃娃了。两个人一个抱娃娃,一个忙着做饭了。
分析与措施:
xx宝宝对自己的东西或者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占有欲比较强,小班孩子又缺乏和别人交往的意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去抢过来,所以这也是多数幼儿的现象,也是导致幼儿发生争执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情况我也多次和家长沟通,希望在家的时候也能正确的引导宝宝和伙伴玩耍时能一起分享玩具,让心晨宝宝体验到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小班观察记录4
观察记录:
又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了.今天我安排了建构能力较好的幼儿去建构区活动.孩子们像往常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积木开始玩了起来.于是我静静地观察着孩子们的'活动.突然传来了争吵的声音,凯迪一个劲地喊:老师,老师,她抢我的积木.一只手还不停的与旁边的幼儿拉来拉去.这时,我看到凯迪对菲菲说:你把积木给我.菲菲不甘示弱:积木是我先拿到的,是我的这时凯迪更加生气了,站起来一把抓过菲菲手里的积木.这时,我过去了,凯迪看到我过去了,马上抢在菲菲前头跟我说,她抢我的积木.
分析与反思:
凯迪在家里的小皇帝,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事事都顺着他,这样长久以来就让凯迪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活动中,他就认为这个积木是他喜欢的,就应该是他的,所以一定要抢过来.这里我通过与家长的交流,通过家园同步来改善孩子的性格.
小班观察记录5
本事发展与兴趣点:注意力一向集中在教师身上,目光跟着教师走。愿意参加,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游戏。喜欢参加游戏,能够到达教师要求。喜欢参加游戏,能基本到达教师要求。分析反思:美工区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室及外面巡回指导。整个区域活动的时间,豪豪都没有好好地参与游戏,他心绪不宁,目光一向跟着教师移动,根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美工区的材料上,只是将材料放在自我跟前。当教师走进教室时,他就会将整个身体都探过来,将脖子伸得长长的,看着教师,生怕教师在他的视线里面消失。当教师走到他身边时,他就会拿起面前的操作材料,有一下,没一下地玩着。豪豪是一个十分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幼儿教育,他的目光一向都离不开教师。如果看不到教师,他就会大声哭喊。所以,他看似在参与区域游戏,但其实心思基本没在上头,这是典型的.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教育提议:我觉得豪豪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依靠性的体现及区域材料的不适切性。首先,要让豪豪多与周围的小朋友沟通、交流,也能够请周围的小朋友主动跟他聊天,让豪豪有更多的朋友,把注意力分散到好朋友身上。其次,能够利用一些有关好朋友一起玩真开心的视屏,让豪豪了解与好朋友一起玩是很开心的,从而渴望与好朋友一起玩。最终,教师也应当查看一下美工区的材料,看看对孩子的新引力够不够大,是不是过于普通,孩子缺少兴趣。教师应当尽量投放一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操作材料,以兴趣转移豪豪的注意力,让豪豪将注意力集中在操作材料上,而不是教师的身上。
小班观察记录6
观察时间:
20xx年4月7日
观察资料:
幼儿个案观察
观察情景:
区域活动的时候,孩子们纷纷选择自我喜欢的活动了。珊珊一开始选择去做手工,玩了不一会儿,她又去玩水了。之后她来到了语言区,跟芳芳玩得不亦乐乎。这时芳芳想走,她不让芳芳走,只听见她说:“快点坐好,坐得不神气的小朋友我就不喜欢他了,我要叫他到外面去!”
观察分析:
珊珊说的那些话是我平时无意间经常说的。小班的孩子喜欢模仿,平时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追随的对象。你平时无意间的一句话,他们都记在心里了。这对我们敲醒了警钟。幼儿没有分辨好坏的自控本事,他们需要成人正确的引导。
措施与结果:良好的教育语言是平时教育的.一种支持手段。改掉自我平时的口头禅,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样幼儿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引导,更好地得到发展。
小班观察记录7
观察背景:馨冉是一个三岁半的小女生,平时只是奶奶带着,妈妈工作很忙,偶尔会休息,爸爸就是基本不在家,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和奶奶来送馨冉,妈妈就是一万个不放心,交待我们她的牙齿不好,吃东西会很难吃,她做事的时候还很慢,让我们督促他一点,她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让我们多关注一点...确实刚上几天的时候她出现了妈妈说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吃饭不好,不会主动问老师要东西,不交流,别的小朋友做什么他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小女生等等,不过最为严重的还是她到现在为止都不认识自己的学号。
观察实录:
镜头一:还没来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告知家长孩子的学号,以便家长在家里帮忙孩子认识馨冉刚来幼儿园的时候总是拿错杯子,找不到小椅子,毛巾,凡是有学号的东西她都找不到,我们问他几号的时候,她只会说“嗯?我是几号?”反问我们。
镜头二:吃水果吃饭的时候,老师会说,“小女生先来拿水果,小男生再来,但是每次小男生都拿完了,馨冉还没过来,问他为什么不过来拿水果他也总是会回答“嗯?什么?”
分析及措施:
分析:
1.馨冉对于自己的学号很懵懂,但是可能奶奶在家里也和馨冉说
过,他自己是多少号,但是馨冉只是有一个大体的印象,因为奶奶的文化并不高,所以他可能觉得她教了,但是不知道馨冉学会了没有,在幼儿园的话,因为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馨冉又是适应能力很差的人,所以一问她是多少号的时候他就很懵,她到底是多少号,就分不清了。
2.因为这是认知的问题,馨冉不仅对自己的学号很模糊,也对自己是那男女生的问题很模糊,所以导致老师问男女生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还是小女生,加上从小都是奶奶带着,可能也没有认真的教过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区别。
措施:
1.趁馨冉妈妈偶尔休息来送馨冉的'时候,和妈妈沟通过,妈妈说确实对孩子的陪伴很少,所以大多数都是奶奶在操办一些事情,奶奶呢,还有很多东西不懂,所以导致了现在馨冉的认知能力不是很好,和馨冉妈妈说了馨冉不认识学号,不知道是小男生小女生的问题以后,妈妈说回到家自己重新教给馨冉。
2.配合妈妈在家教给馨冉认识自己的学号,在幼儿园我们也会给馨冉的学号增加一些小标示,更加有辩认读,每次分水果的时候,也会特意的提高女生的声音,让馨冉意识到是再叫自己了。
效果及反思:馨冉从刚开始到现在是有进步的,刚开始对自己的号是一无所知,在家加强了认识和增加在幼儿园的标示以后,开始认识自己的号码,现在不用有小标示都会认识自己的号码了。
其实孩子的认知慢和家长的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关系,通过和家长
的沟通,妈妈也意识到了缺少陪伴是有多严重,所以现在妈妈也尽可能的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陪孩子,参与孩子的成长。
小班观察记录8
老师的关心使孩子健康成长
聪聪是幼儿园小二班的孩子,长得白白净净、虎头虎脑的。每天由奶奶接送,而且对他疼爱有加。奶奶每天总是在家把他打扮得漂漂亮亮,脸洗的白白的,然后擦上宝宝霜,闻上去香喷喷的,然后送到幼儿园。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可爱的孩子,刚入园时居然不会说话,所以聪聪又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他的家人嘴上虽然不说,但是心里肯定着急。正常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无论是和同伴交流,还是和大人说话,语言表达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聪聪做不到。他有时嘴里会发出呜里哇啦的声音,不知在讲些什么。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是听不懂别人说话呢?还是耳朵有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种种猜测都被否定。这样的孩子小朋友都不愿跟他玩儿,老师们更是对他单看一眼。平时有机会就单独对他进行语言训练,说一些简单的词汇。聪聪说起来虽然很吃力,但还是很努力地。有一次,当他吃力地说出“老师好”时,大家都很高兴,我下意识地在聪聪的脸上吻了一下,匆匆笑了,笑得好开心啊!这是他的进步,也喜欢老师的这个奖励。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呢,渐渐地,聪聪学会了很多词,比如:你好、谢谢、大家好······每当他学会一个词,都会得到老师的吻,这个时候,我发现聪聪是最幸福的了,因为老师的吻是他进步的动力。就这样半年过去了。有一次上音乐课,学的是《颜色朋友在哪里》这首歌,每次学完我都会让所有的孩子上台前来展示,聪聪也不例外。表现好的孩子会得到大家的掌声,还有老师奖励的小粘贴。得到奖励的孩子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轮到聪聪唱了,虽然在说话上匆匆有进步,可唱歌聪聪还是弱项。让我倍感意外的是,匆匆竟然唱的调很准,并且吐字清楚,虽然没有唱完整,但是我觉得他是班里唱的最好的一个。我带头鼓起掌,把小粘贴贴在他的额头上,而且深深地吻了一下他的小脸,老师的每一个吻都代表着他的一次进步,大家都为他感到高兴。
在这期间,我们积极和聪聪的家长合作,他的家人从没放弃过对聪聪的培养,家园合作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孩子们现在都愿意和聪聪玩儿,他也渐渐的融入了让这个群体。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家庭的温暖,老师的关心是孩子成长的基础,让我们携起手来,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班观察记录9
观察对象:小刚
观察日期:XXXX年XX月XX日
观察地点:幼儿园小班教室
观察内容:
小刚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总是充满好奇心。在今天的观察中,我发现他在拼图游戏中特别专注。他选择了一个难度较大的拼图,面对散乱的拼图块,他并没有表现出畏难情绪,而是耐心地一块块尝试。
在拼图的'过程中,小刚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反复尝试,甚至请老师帮忙。在老师的指导下,他逐渐找到了拼图的窍门,完成了拼图。
观察结论:
小刚在拼图游戏中展现出了良好的耐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不怕困难,愿意尝试和探索。同时,他也能够接受他人的帮助,这表明他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在未来的教育中,应当充分利用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渴望,同时培养他的耐心和合作能力。
小班观察记录10
观察记录
建构区里小李正在把插塑积木搭成一长条,过了一会儿,小明把积木枕放在一快积木上,搭成了一条斜坡路,并拿着一辆塑料汽车从上面滚下来。见其已有滑行的意识,正在探索,我静静走过去,拿了一个圆形的积木放在上面,积木滚下来了。他看到了也找来类似的圆形物放在上面玩了起来。我站在旁边静静地待着没做什么解释。小李玩得非常开心,还不时“噢噢”叫着,吸引了旁边的幼儿参与,他们有的拿车子,有的拿轮子,有的拿圆柱形积木,有的拿花片,有的.拿方积木……这时拿方积木的小星叫了起来:“老师,它滑不下来。”“为什么呢?”孩子们说:“因为它是方的。”“对,请你们再去试试什么东西可以滚下来,什么东西滚不下来。”我再请帆帆搭了一条积木车道,请幼儿拿更多的东西来试一试。
游戏后,我请幼儿来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车道上,它有没有滚下来呢?”我把幼儿的回答进行了分类,请他们回家再试一试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在这次活动中小李和小明的探索行为得到了我的支持,他们体验到了成功,并且玩的非常开心。而其他幼儿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感性经验。教师应善于观察并发现幼儿的探索行为,努力创设条件,适时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帮助他们在充满兴趣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并且把探究性行为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引起家长注意,一起来帮助幼儿建立探究性学习的意识。
小班观察记录11
在玩宝宝家的游戏中孩子的角色意识及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对话
事件记录与思考:小仔今天选择游戏区时选择了“宝宝家”这个游子,游戏一开始他和其他几个孩子一起分配角色,他选择了“爷爷”这个角色,他戴上胸卡后就来到银行排队取钱,在取钱的过程中能用角色的身份与银行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将自己的想要取钱的数量告知他人,同时与他人交流时使用礼貌用语,然后,他来到了照相馆请摄影师拍照,在拍照的过程中他也能用上一次活动时我教他的一些对话运用到游戏中,拍完照他高高兴兴地拿着照片准备回到“宝宝家”时,我抢先一步以角色的身份进入“宝宝家”去作客,他回来后我主动与他交流,我首先问他:“你是宝宝的谁?”他马上就告诉我说:“他是宝宝的爷爷”,看着他手上拿着的照片接着我又问他:“你刚从哪里回来?”他将照片一举说:“拍照去了”,于是我又说:“你的照片拍得很好哪里拍的`?我也想拍”,他就用手指着“照相馆”没说话,宝宝家的其他人员抢着说在照相馆拍的。
我接着又问他:“照相馆怎么走,店名叫什么”,他也不说话,只用眼睛对着我,没办法我只能提出:“你能到我去吗?”他点了点头,于是我就跟着他去照相馆了。
思考:“宝宝家”、“银行”游戏孩子在小、中班时已经玩过多次,对游戏的角色分配、角色的意识、环节及角色间的对话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孩子玩起来比较得心应手,“照相馆”这个游戏虽然是这个学期新增的,但孩子已经参与过,而且我在那次的游戏中叶对他进行了重点指导,讲评时也作了重点讲评,因此,本次游戏时孩子对照相馆的一些拍照的过程、与摄影师等角色之间的对话有了初步的掌握,小仔玩得很好。
但小仔这个孩子平时就是个不爱说话,与他人交流又缺乏主动,所以,当我询问他一些平时不太说的话题时孩子可能产生了错觉,就如上述事件中我向他提出的一些问题,他的角色意识一时混淆了,可能他还在想老师问我这些问题干什么?照相馆不就是在哪里,老师你怎么会不认识呢
小班观察记录12
活动实录:
下午孩子们喜欢的户外活动刚开始,宸宸和小驰一起选择了纸筒和折叠体操垫进行游戏,小驰开心地躺在垫子上说:“这是我的床,可以舒舒服服地睡觉了。”宸宸搭了一个障碍雏形,把他的游戏——跨障碍的方法演示给小驰看,邀请小驰一起规划搭建。
起初只搭了两层,他们都能轻松地跨过去,宸宸说:“要搭的高一点才有意思,我们再加高一点。”孩子们又搬过来一些纸筒往上加了一层,小驰原地跳跃时脚碰到纸筒,摔在了垫子上,宸宸见状后退几步,通过助跑跨了过去。他鼓励小驰往后退远一些,再试一试。
球球被他们的游戏吸引过来,也一起鼓励小驰,球球示范起跨障碍的动作要领:“腿用力蹬地,跳的起来脚要勾起来一点,不要害怕。”他们陪着小驰一遍一遍的练习,小驰终于成功地跨过去了,宸宸拍手说道:“你真的可以跳过去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行为分析:
根据指南目标,身体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对于xx的幼儿来说,已不是很困难的事。每个幼儿也有差异性,有的能很快调节好身体动作,有的则需要逐渐适应。
活动中晨晨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他发动、规划了游戏,过程中观察跳跃的方法、示范跳的动作、不停地鼓励同伴;小驰是个腼腆的孩子,在游戏中配合晨晨一起游戏,遇到困难他勇敢的`挑战自己,最终成功的跨过障碍。虽然球球是后来加入游戏,但他与同伴分工合作,帮助朋友一起克服困难,团结友爱的精神值得表扬。
支持策略:
1.老师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3.幼儿战胜困难取得成功,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幼儿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小班观察记录13
观察记录:
涵涵抓着书的一半,团团紧紧的抓着书的另一半。两个人都没有松手的意思,边抢嘴里边喊着:“我看!我看!”是谁先拿到的书已经不得而知,但是如果在这样抢下去,图书一定就要毁在他们的手里了。我走过去说道:“为什么一定要抢呢?两个人就不能一起看同一本图书了吗?”我还没有说完,团团马上接着说:“分享!”“对,分享,说的真好,也要这样做。”既然孩子有分享的意识,就不需要我再做什么了,于是便走开。但我在暗中悄悄观察着他们。团团很象个大姐姐一样把书给了徐胜凯,搬着小椅子去玩其他玩具。涵涵拿到了书,反而失去了刚才争抢时对书的浓厚兴趣,没看两眼就把图书送回了书架上。
分析:
1、团团这个小朋友已经具有分享的意识,但是在行为中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老师提醒了就能做到,不过通过行为明显把分享和谦让搞混了。
2、涵涵虽然得到了图书,但是却失去了兴趣,说明幼儿对于图书的内容本身没有太大兴趣。也许和小朋友一起看,一起交流会更有快乐。争抢的原因有可能是出于想要得到,或者是逆反心理。
措施:
1、把发生的事情编成小故事讲给孩子听,看看其他孩子的反响,了解他们的想法。同时也可以掌握班上有多少孩子学会了分享。
2、将分享和谦让意义区分,帮助孩子理解。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正确做到谦让和分享。
3、如何将幼儿分享谦让的'意识有效的转化为行动,还需要家园的合作,以及平时一点一滴的渗透。如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家长的榜样,幼儿的榜样。文学作品感染幼儿,移情训练、正面强化鼓励等等。
小班观察记录14
观察对象:小王
观察时间:XXXX年XX月XX日
观察地点:幼儿园小班教室
观察目的:了解小王的日常表现,为进一步的教育引导做准备。
观察记录:
今天天气晴朗,小班的孩子们在教室里欢快地玩耍。小王穿着他爱的蓝色恐龙T恤,显得特别兴奋。他喜欢参与各种活动,尤其对积木搭建游戏情有独钟。每当老师分发积木,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领取。
在游戏中,我发现小王很有创意。他不仅按照图纸搭建,还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出许多独特的造型。他的`作品总是充满惊喜,引得其他小朋友围观称赞。但有时,他也显得过于急躁,与同伴之间会发生小摩擦。
午休时间,小王表现得非常好。他安静地躺在小床上,不吵也不闹。即使旁边的小朋友偶尔发出声响,他也只是转过头微微一笑,然后继续安静地休息。
通过今天的观察,我发现小王在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上有很好的表现,但在与同伴交往方面还有待提高。
小班观察记录15
问题表现:铭铭是个非常活泼、聪明的孩子。刚来幼儿园的第一个星期,发现他做什么事情都不专心,总是走来走去,吵着要爷爷,对阿姨说自己要睡觉,对老师说要打给爷爷,让爷爷快点来接他,但是到了午睡时间,他却又按耐不住,说要去外面走走、玩玩。于是,每天午睡时间,我就一直陪伴着他,铭铭喜欢拍着背睡觉,但是有时候,无论怎么陪伴他,他都不能安心入睡,一直叫着要爷爷来接。
原因分析
⒈铭铭从小由爷爷带大的,爷爷对他疼爱有加,每天来接送都是抱着他的。
⒉铭铭在家里非常的自由,没有睡午觉的习惯,喜欢走出去玩。
采取措施
⒈个别教育,给予铭铭特别的爱,午睡陪伴着他,在一日生活中积极发现他的兴趣爱好。
⒉与家长共同商量、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请家长在家里积极鼓励、疏导幼儿的入园焦虑,并在家里也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幼儿个案跟踪记录
情况
午睡室
操场
活动室
表现
其他小朋友都进入了梦乡,铭铭小朋友时不时的坐起来,叫着要爷爷来接,打给爷爷,我在旁边陪着他,拍着他让他入睡,也无济于事。
早操活动中,铭铭小朋友表现得不太快乐,不想做任何动作,只是一个人站在那里。活动的时候,他也一个人坐在木马上。整理玩具时,他表现得很积极。
泥塑活动中,铭铭用橡皮泥制作了一个三层蛋糕,展示给小朋友们看,大家还为他唱了生日快乐歌,我也为他贴上了小红花。
效果分析
⒈铭铭小朋友渐渐地想成为小伙伴们的好朋友,一个人自说自话的行为也有所减少,他也可以积极地帮助伙伴们一起整理玩具等。
⒉铭铭最喜欢捏橡皮泥,他可以专心致志地捏出各种橡皮泥造型。
矫正措施
⒈积极鼓励铭铭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表现自己,并展示给全班幼儿看。
⒉引导其他小朋友和铭铭积极交流,主动和他成为好朋友。
幼儿个案结案记录
现有表现
我们渐渐发现,铭铭小朋友整理东西的才能也很不错,有时候小朋友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装在一起,他就会及时发现,并且帮助他们从新分类装好。于是,我就请铭铭小朋友当小组长,专门负责收取娃娃家的材料、橡皮泥材料等。在工作的过程中,铭铭与小伙伴们主动交流,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从那以后,我们渐渐发现,铭铭小朋友可以坐得住了,而且做事情也变得认真起来了。
有效措施
⒈继续以铭铭的兴趣点着手,积极鼓励他发挥特长,并挖掘他的其他兴趣爱好。
⒉鼓励铭铭与同伴们友好相处,做好小组长的工作,与小朋友们积极交流,共同游戏。
考虑与启示
新入园的幼儿,刚开场总有一些入园焦虑,有的小朋友表现为哭闹,有的小朋友表现为不声不响、不想做任何事情,也有的小朋友表现得很活泼,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等等。作为老师,应该给予他们特别的爱。首先要微笑地面对他们,每天早上在门口,要热情地迎接孩子们,一个爱的眼神和一个爱的拥抱,都会让宝宝心里舒适许多;其次要积极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再次是请家长朋友们一同配合,共同引导、鼓励孩子摆脱入园焦虑,与幼儿园建立深沉的情感。
3观察背景:馨冉是一个三岁半的小女生,平时只是奶奶带着,妈妈工作很忙,偶然会休息,爸爸就是根本不在家,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和奶奶来送馨冉,妈妈就是一万个不放心,交待我们她的牙齿不好,吃东西会很难吃,她做事的时候还很慢,让我们催促他一点,她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让我们多关注一点...确实刚上几天的时候她出现了妈妈说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吃饭不好,不会主动问老师要东西,不交流,别的小朋友做什么他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小女生等等,不过最为严重的还是她到如今为止都不认识自己的学号。
观察实录:
镜头一:还没来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告知家长孩子的学号,以便家长在家里帮助孩子认识馨冉刚来幼儿园的时候总是拿错杯子,找不到小椅子,毛巾,但凡有学号的'东西她都找不到,我们问他几号的时候,她只会说嗯?我是几号?反问我们。
镜头二:吃水果吃饭的时候,老师会说,小女生先来拿水果,小男生再来,但是每次小男生都拿完了,馨冉还没过来,问他为什么不过来拿水果他也总是会答复嗯?什么?
分析及措施:
分析:
1.馨冉对于自己的学号很懵懂,但是可能奶奶在家里也和馨冉说过,他自己是多少号,但是馨冉只是有一个大体的印象,因为奶奶的文化并不高,所以4他可能觉得她教了,但是不知道馨冉学会了没有,在幼儿园的话,因为是一个生疏的环境和生疏的人,馨冉又是适应才能很差的人,所以一问她是多少号的时候他就很懵,她到底是多少号,就分不清了。
2.因为这是认知的问题,馨冉不仅对自己的学号很模糊,也对自己是那男女生的问题很模糊,所以导致老师问男女生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还是小女生,加上从小都是奶奶带着,可能也没有认真的教过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区别。
措施:
1.趁馨冉妈妈偶然休息来送馨冉的时候,和妈妈沟通过,妈妈说确实对孩子的陪伴很少,所以大多数都是奶奶在操办一些事情,奶奶呢,还有很多东西不懂,所以导致了如今馨冉的认知才能不是很好,和馨冉妈妈说了馨冉不认识学号,不知道是小男生小女生的问题以后,妈妈说回到家自己重新教给馨冉。
2.配合妈妈在家教给馨冉认识自己的学号,在幼儿园我们也会给馨冉的学号增加一些小标示,更加有辩认读,每次分水果的时候,也会特意的进步女生的声音,让馨冉意识到是再叫自己了。
效果及反思:馨冉从刚开场到如今是有进步的,刚开场对自己的号是一无所知,在家加强了认识和增加在幼儿园的标示以后,开场认识自己的号码,如今不用有小标示都会认识自己的号码了。
其实孩子的认知慢和家长的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关系,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妈妈也意识到了缺少陪伴是有多严重,所以如今妈妈也尽可能的抽出更多的时5 /间去陪孩子,参与孩子的成长。
【小班观察记录】相关文章:
小班的观察记录05-17
小班观察记录11-01
小班观察记录11-28
(通用)小班观察记录06-01
小班观察记录【热】07-13
(精选)小班区域观察记录08-22
(经典)小班区域观察记录08-26
小班幼儿观察记录06-13
小班观察记录笔记12-01
小班观察记录(精)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