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观察记录大全15篇
小班观察记录1
观察班级:小班
观察对象:xxx
性别:男
观察时间:9月15日——10月24日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目的:
小班的宝宝刚入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完善,有的宝宝说话断断续续,不完整,有的宝宝发音不准确,让人听不清楚,所以我们在和宝宝们交流的时候有些困难,虽然这样我们还是尽量的和他们交流,可是高裕哲小朋友自从入园以来,每次他有事情总是来到我的面前,不说话而是拉着我的手去帮他做他想做的事情,小班的孩子正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时候,所以要想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就要锻炼孩子张口说话的习惯。
一、有一天上早操的时候,孩子们陆陆续续的出教室,裕哲小朋友来到我的面前,用眼睛看着我,嘴里哼哼着:“哼哼哼……”我急忙问:“裕哲怎么了,你说话。”“哼哼……”裕哲着急了,边跳边用手拉着我向厕所走去,我明白他是想去尿尿。
二、上完操我让孩子们脱外套,自己叠起来放在小床上,当孩子们在忙时裕哲小朋友走过来,用眼睛看着我不说话,拉着我来到他的桌子旁,用手指指她的衣服,我明白他的意思是不会叠衣服,让我帮忙。
三、每一次放学时,妈妈接上裕哲总是说;“和老师说再见。”每一次裕哲总是回头向我们招招手,笑一笑,不说话跟着妈妈走。
观察分析:
面对裕哲的这种情况,首先我和她妈妈做了一下交流,得知:裕哲是他们家唯一的一个男孩,全家人都很溺爱孩子,每次只要孩子一耍小脾气,还不等孩子张口,东西立刻拿过来,有时只要哼一声家里的人就知道他要什么,根本不用孩子开口,听到这些我开始陷入沉思,孩子不光不说话,而且自理能力也差。家长听到我反应孩子在园的情况很是着急,她说希望我们能够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我理解家长的心情,我告诉她,其实孩子是很聪明的,只是这样已经行成了习惯,要想改过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希望这段时间家长配合我们一起努力,只要我们找到原因和方法,孩子会慢慢的好起来。
实施的措施和效果:
1、上活动课时,每当我手里拿着实物还是卡片,我总是让裕哲来告诉小朋友们们我手里拿着什么?当孩子们一起说儿歌、唱歌时,我会说:“我听到裕哲小朋友的`声音了,咱们让裕哲小朋友来说一说。”虽然有时裕哲不想说,我会让他学着我说,并对他进行鼓励表扬,让他知道,说话给他带来的快乐。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多亲近他,多于他交谈,询问他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每当裕哲需要我的帮助时,我会让他说出来,然后再帮助他,如果他坚持不说,我会用冷处理的办法冷落他,直到他说出来,平时在班里帮助他建立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增加他说话的机会。
3、家园配合,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应做到家园共育,共同培养。我告诉裕哲的妈妈,在家无论裕哲想做什么事情都要让裕哲把话说出来,如果他想买什么东西,不要用手一指家长就给他买,要让他说出要买的东西的名字,如果孩子不说你也可以教他说:“我要买蛋糕等。”在家多教一教儿歌,多让孩子听一听故事,总之就是给孩子创造更多说话的机会,让他开口说话。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裕哲进步了很多,比如放学时能和老师说再见,上厕所时会说:“我要尿尿。”语言表达是小班幼儿展示自我,走进集体,融入社会的一种方式,只要我们掌握好方法,抓住教育时机,就会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提高。同时我们也看到家长的溺爱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我想对家长说:“请你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在实践中磨练,在挫折中成长,不要让你们的溺爱害了孩子。”
小班观察记录2
观察区域:
建构区
观察幼儿:
小翰、小竹
观察目的:
1、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2、引导幼儿了解遇到困难要和其他幼儿商量,协商解决。
3、培养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增进彼此的合作能力。
观察实录一: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纷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游戏,小翰和小竹还有其他三位小朋友选择在了一组,开始探究了他们的积木之旅。这时候我听见小翰在一边大喊:你干什么?这是我造的玩具,我的城堡。扭脸一看,原来是小翰和小竹在抢一个三角形的积木。我坐在他们的身边,询问是什么原因吵闹,小翰说:是小竹抢了我的玩具,我在做城堡。随后小竹也是一脸委屈的意思,他也想用这个。然后他们两个就互不想让了。
观察实录二:
我在孩子们的身边告诉他们,今天呀要来小客人,可是你们两个的城堡都太小了,装不下我们这么多人,有什么方法呢?他们几个都说我们可以做一个大的啊!小翰说:城堡要高高的、大大的,有很多的房间。小竹说:城堡院子里有很多的树和花。这时,旁边的小朋友也参与进来讨论,讨论一会儿后,他们两个想了想都说:要不我们一起来做吧!做个大的就可以了,说完他们和建构区的小朋友们一起,把所有的'积木堆在了一起,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的搭起了大的城堡,随后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评价分析:
小班孩子对搭积木的游戏很感兴趣,搭积木也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对于玩具的占有欲在这个年龄段还是有的,但是他们也在和其他朋友接触的过程中慢慢的学会了分享,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想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让他们懂得和其他人一起,可以获取更大的收获,并且懂得了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协商进行解决的
思考与对策:
孩子们对见过的,体验过的,喜欢的事物印象特别深刻,而且也愿意用搭积木的方式把它们表现出来,也真的很好。积木虽然是孩子们自己选的,不代表他们能对积木的玩法很熟练,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帮助。在引导幼儿的同时要尊重幼儿的创意,让幼儿说说自己做的是什么,帮助幼儿理顺思路。教师适当给幼儿在创作中一些建议,帮助他们完成得更好。我想在下次的活动中,让孩子们之间有更进一步的交流,孩子们在交流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效果反思:
孩子们不仅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遇到问题和其他的小朋友商量,不能靠哭泣或者动手进行解决,还懂得了好多事情其实分享更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别人,自己也会快乐。
小班观察记录3
一、跟踪时间:四月份
二、观察记录:
镜头一:
“老师,早上好!”许佳莹对我说,虽然仍然是在阿姨的提醒下才跟我打招呼的,但是许佳莹的声音明显比以前都轻,许佳莹已经生病了好几个星期,这是她生病后第一天来幼儿园上课,可以看出她对于班级的环境稍许陌生。 镜头二:
睡午觉了,小朋友们都迅速的脱掉衣服钻入了被窝中,今天的许佳莹特别的快,平时总是最后一个睡下去的她今天很快的已经躺在了被子里,在我想帮她盖好被子的时候,我发现原来许佳莹的毛衣都没有脱掉,于是我帮助她脱掉了毛衣。
三、情况分析:
以上两个镜头都是来自于许佳莹生病多日之后来幼儿园的第一天发生的,出现这些现象的有很多方面。
1、家长在家对于许佳莹的教育引导问题。许佳莹在家中主要有祖辈照料,她的奶奶对她过分的溺爱,特别在这次许佳莹生病之后,对于她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穿衣、喂饭、脱衣都是奶奶包办,所以造成了以前稍有进步的许佳莹自理能力降低。
2、幼儿不够自信,不能很好的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幼儿在班级中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老师与其进行交流,也往往是零星的单词,不能使用句子来表达想法。出现这一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家庭沟通不够,对于许佳莹来说,要提高其自信,除了老师对其的鼓励,给予其机会来大胆表达自己之外,还需要家长与其进行良好的沟通。
四、采取措施:
1、教师与奶奶进行沟通交流,指出许佳莹在生病之后的变化,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建议奶奶学会放手,让孩子在家中也能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提高其灵活性。
2、建议许佳莹妈妈能每天花一点时间与许佳莹沟通。例如:可以问问许佳莹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本领,在幼儿园的好朋友等等,让许佳莹在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教师给予许佳莹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班级小舞台或者是午间休息时间,鼓励许佳莹大胆表演自己的节目。
4、教师在幼儿园里重点指导许佳莹的穿、脱衣等各种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用鼓励的方式来提高许佳莹自我服务意识。
五、取得成效:
在发现问题之后,我们积极的寻找发生问题的原因,从而制定解决方式,让许佳莹能够在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跟上班级孩子的发展。在本月中许佳莹能用完整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也能参与小舞台的演出。
小班观察记录4
地点:小(5)班图书阅读区
观察目的:观察图书阅读区投放幼儿自带图书后幼儿的阅读行为表现
观察记录:
明明来到图书区很兴奋地拿起《古代恐龙》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四页后,他开始皱眉头,然后拿着书去找泉泉,说:“泉泉,这本书是你带来的,能给我讲一讲吗?我看了一半后面看不懂了。”泉泉把自己的玩具收了,来到图书区给明明一页一页的讲起来,两个人边讲边交流:“对,爸爸带我去看过这种恐龙的,在一个大公园里,”“哦,我也看见过的,很怕人的。”整个活动区时间他俩都在看这本书,不时有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翻看自己带的图书。
分析:
我班根据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进行了“家园阅读合作行动”。图书区经常有投放幼儿自带的图书。
从家里带来的图书对于幼儿而言,更加熟悉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们讲了很多遍,带到幼儿园后自然就成为了伙伴们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述,帮助大家阅读,这对于带书幼儿及全体孩子来说都会有很大收益。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水平都会有相应提高,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是他们主动阅读的前提与契机。 @_@我是分割线@_@措施:
1、教师还应有重点的选择图书为幼儿讲述,使幼儿了解图书内容。
2、鼓励带来书的幼儿为全班或有需要的幼儿讲述。
3、与家长沟通配合将这种好的方法坚持下来。
反思:
当今社会,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基本途径,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只要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是阅读。
分享阅读活动注重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儿童现有的经验、让儿童成为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行动者、重视个体的差异、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与生活相关的有意义的跨不同发展领域的学习经验。因而分享阅读活动不仅可以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活动来进行,还可以结合主题活动进行或者可以成为一个主题活动。
分享阅读旨在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关注以往的“分享阅读”研究,能够很好的加速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但形式上多为读本阅读,幼儿更多获得的是语言领域的发展。我觉得,阅读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是紧密相连的。凡儿童视野所及的内容,凡儿童亲身体验的内容,都可以转化成阅读材料,可以在各领域活动中丰富、延伸儿童的语言、阅读兴趣、习惯与能力。在幼儿园开展“分享阅读”的拓展活动,旨在增进刺激性的生活体验,通过其丰富性的拓展活动为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阅读是一种自由的、充满智慧的精神生活,我们应当让孩子在自由而愉快的阅读中享受高尚的精神生活。
小班观察记录5
观察时间:晨间活动时间
环节:晨间活动中主角游戏环节
关注点: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性
镜头一(8:10——8:15):幼儿入园时间,小宇是最终一个入园,显得有点儿不自在,妈妈离园后,他还追到窗口叫妈妈回来。教师握住他的手,哄他回到座位上,他克制住了,同组的小朋友都热情和他说话,聊天,这样他的注意力就分散了。
镜头二:(10:15——10:20):区域活动时间,小宇选择的是建构游戏,海海也来和他一起搭积木造房子,一会儿海海来报告:小宇用积木敲我脑袋。教师赶紧过去了解这件事情,原先小宇不愿意海海和他一起玩积木,他大的房子自认为很漂亮,不想被人分享,于是他就赶海海离开,可是海海很倔强,就是不肯离开,还用脚把小宇搭的房子踢坏了,这令小宇怒不可遏,抓起积木就揍海海。
分析:小宇有着良好的.独立思考本事,喜欢独自探索,不喜欢别人一起参与到自我的游戏中来,对于海海强硬的做法他很排斥,于是就采取了驱赶的做法,可是这个方法非但没赶走执着的海海,海海甚至还踢飞了自我苦心造起的房子,于是就用了极端的方法予以还击。这点反映了小宇独立,自我,不能容纳他人的性格。
措施:1、教师在充分了解情景之后,对小宇和海海都给予了批评和引导,引导海海要尊重别人的想法,不能很强硬地参与游戏,能够用温和的口气和小宇商量参与到游戏中来,这样别人才乐于理解。对于小宇,教师同样用了循循善诱的教育和引导,引导小宇在碰到别人强硬介入游戏时,能够告知教师,由教师出面解决其中的矛盾,而不是拔拳相向,伤害他人。从安全方面,教师引导两位幼儿要团结友爱,不把好事变成坏事,高高兴兴互动游戏。可能在游戏中,你会发现别人也有更妙的注意和方法。两位幼儿互相道歉后,开始一起游戏了。
小班观察记录6
观察过程分析与措施:
4月x日的趣味百花园自主游戏活动中在进行了简单的热身活动后,孩子们选择铁桶玩了起来,溪溪和桐桐分别推着铁桶往草坡的方向滚动着玩,于此同时,然然和其他几名小伙伴同样朝着操场的方向滚着铁桶,结果,两个铁桶碰在了一起,桐桐手夹在了铁桶中间,桐桐着急的向溪溪喊起来“我的手,我的手被夹住了”,两组小伙伴面面相觑,溪溪让大家不要动,然后把铁桶向后滚,桐桐的小手从松动的铁桶中拿了出来,索性并无大碍,于是两组小朋友继续滚桶,开始进行游戏,并且互不相让的进行滚铁桶比赛,随着双方用力的不同,铁桶一会儿滚到这边,一会儿滚到那边。在进行了大约两分钟左右时间的比赛后,桐桐因为力气很大以绝对性的优势步步推进,溪溪则不断在后面追赶者桐桐。此时推着铁桶过来说“这个游戏比赛不公平”,溪溪是女孩子,桐桐是男孩子,而且桐桐力气非常大”。于是两人立刻停止了滚桶,开始讨论起这个问题,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着,与此同时,“围观”得小朋友越来越多,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朵朵说“为什么说比赛不公平呀”,昊昊回答“因为桐桐是男孩子力气很大,溪溪是女孩子,力气肯定没有桐桐大,所以很容易输”...孩子们继续讨论着,并制定了新的规则:男生和男生比赛,女生和女生比赛。随着游戏的比赛的进展,小朋友们发现加入他人游戏会更加有趣。随后,男孩子加入了女孩子的行列中一起进行了竞赛游戏,仿佛输赢已经不重要了,而是大家在一起共同游戏带来的.快乐更加重要。
幼儿发展分析:
桐桐的年龄比溪溪大,但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大声呼叫,说明他的依赖性比较强,反而溪溪作为女孩子,表现出更机智、更沉稳,桐桐没有及时向教师和他人求助,而是选择向溪溪说,除了两人在一起游戏外,可能还存在有对溪溪的依赖因素。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讲,他们可能只是一时兴起进行比赛,但对于比赛的规则和基本常识并不是很了解,而且也没有做详细的沟通和计划,的提议引起了孩子们的反思和讨论,在之后的日常活动中,孩子们开始尝试自主讨论制定比赛的规则,也意识到了规则的重要性。
小班观察记录7
观察幼儿:xx、浩x
观察目的:
1、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2、引导幼儿了解遇到困难要和其他幼儿商量,协商解决。
3、培养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增进彼此的合作能力。
观察实录一: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纷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游戏,xx和浩x还有其他三位小朋友选择在了一组,开始探究了他们的积木之旅。这时候我听见xx在一边大喊:“你干什么?这是我造的玩具,我的城堡。”扭脸一看,原来是xx和浩x在抢一个三角形的积木。我坐在他们的身边,询问是什么原因吵闹,xx说:是浩x抢了我的玩具,我在做城堡。随后浩x也是一脸委屈的意思,他也想用这个。然后他们两个就互不想让了。
观察实录二:
我在孩子们的身边告诉他们,今天呀要来小客人,可是你们两个的城堡都太小了,装不下我们这么多人,有什么办法呢?他们几个都说我们可以做一个大的啊!xx说:“城堡要高高的'、大大的,有很多的房间。”浩x说:“城堡院子里有很多的树和花。”这时,旁边的小朋友也参与进来讨论,讨论一会儿后,他们两个想了想都说:“要不我们一起来做吧!做个大的就可以了,说完他们和建构区的小朋友们一起,把所有的积木堆在了一起,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的搭起了大的城堡,随后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评价分析:
小班孩子对搭积木的游戏很感兴趣,搭积木也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对于玩具的占有欲在这个年龄段还是有的,但是他们也在和其他朋友接触的过程中慢慢的学会了分享,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让他们懂得和其他人一起,可以获取更大的收获,并且懂得了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协商进行解决的。
效果反思:
孩子们不仅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遇到问题和其他的小朋友商量,不能靠哭泣或者动手进行解决,还懂得了好多事情其实分享更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别人,自己也会快乐。
思考与对策:
孩子们对见过的,体验过的,喜欢的事物印象特别深刻,而且也愿意用搭积木的方式把它们表现出来,也真的很好。积木虽然是孩子们自己选的,不代表他们能对积木的玩法很熟练,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帮助。在引导幼儿的同时要尊重幼儿的创意,让幼儿说说自己做的是什么,帮助幼儿理顺思路。教师适当给幼儿在创作中一些建议,帮助他们完成得更好。我想在下次的活动中,让孩子们之间有更进一步的交流,孩子们在交流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小班观察记录8
时间——3月10日上午
地点——小小三班教室
人物——xx、教师
事件描述:
学期开始的一个月多,阳阳咬人的现象仍旧时有发生。上午在班级活动后,紧之后是区域活动。我带着孩子们在三楼启智天地活动,孩子们都井然有序地玩着。突然,一阵哭声传入了我的耳中。我顺着哭声看到了哇哇哭着趴在地上。我赶忙跑了过去并询问原因。哇哇一边哭着一边断断续续地说:“阳阳,阳阳咬我!”我赶紧检查着哇哇,发现哇哇的胳膊上有一个很深的咬痕。
处理:
我赶忙让保育员阿姨带着哇哇去抹药,并寻找着阳阳,弄清事情的过程。此时,我发现阳阳还是很开心的拼拼搭搭着玩具。我把阳阳叫了过来,询问事情原因。原先又是因为争抢玩具。我批评了他一顿,向他指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然后采取了隔离办法,让他暂时离开这种情境,帮忙他明白教师为什么不让他之后玩玩具,为什么让他离开。但我发现,这些方法对他而言,只起两分钟的作用,一开始他会哭闹着予以反抗或理解,稍过片刻,对于教师的说教还是会立刻忘的一干二净。
分析:
我在处理这一事件时,采用了两种方式:简单的说教方式和暂时隔离。对该年龄段的幼儿来说,理性批评是有好处的。可是之后细细想来,他当时可能并不能完全听懂教师的话。帮忙他感知哪些是令人喜欢的.行为,哪些行为是不招人喜欢的才是重要的。而采用隔离的办法,让他离开原有的情境与教师大声斥责、批评比较起来,确实起到了必须的效果。可是单靠过多的约束,是根本不能治本的。
小班观察记录9
观察记录:
又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了.今天我安排了建构能力较好的幼儿去建构区活动.孩子们像往常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积木开始玩了起来.于是我静静地观察着孩子们的活动.突然传来了争吵的`声音,凯迪一个劲地喊:老师,老师,她抢我的积木.一只手还不停的与旁边的幼儿拉来拉去.这时,我看到凯迪对菲菲说:你把积木给我.菲菲不甘示弱:积木是我先拿到的,是我的这时凯迪更加生气了,站起来一把抓过菲菲手里的积木.这时,我过去了,凯迪看到我过去了,马上抢在菲菲前头跟我说,她抢我的积木.
分析与反思:
凯迪在家里的小皇帝,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事事都顺着他,这样长久以来就让凯迪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活动中,他就认为这个积木是他喜欢的,就应该是他的,所以一定要抢过来.这里我通过与家长的交流,通过家园同步来改善孩子的性格.
小班观察记录10
i、观察记录
在今天的区域比赛中,天田、陈晨、文文选择了包装糖果。每个人都打开糖果盒,每人拿了一块糖果纸还有一个糖果然后开始把它包起来。每天,他都把糖果放在糖果纸上,然后把它卷好几次。他抬头看了看身边的孩子,继续卷起糖果纸。突然,每天我都发现一些糖果卷被打破了,于是问老师:“你知道吗?”;老师,我有一些破面包卷。老师说:“我该怎么办?”;你认为应该做什么“每天说:”换一个“然后把卷好的糖果纸放在糖果旁边。滚动了一会儿,陈晨发现糖纸几乎不见了,拿出糖纸材料和剪刀,开始剪糖纸。在这个时候,每天都有一张糖果纸被包起来放在桌子上。看到陈晨在切糖纸,他就和她一起切。把它切成两半,每天都说:“我喜欢你。”;我不会剪掉它“继续捡起盒子里最后几块糖果纸,开始包装。这次我每天都把糖果包起来放进糖果盒。过了一会儿,糖果纸用完了。陈晨给文文文一张她以前剪过的糖果纸。它不是每天都存在的。陈晨看了看,拿起剪刀开始剪糖果纸张每天她都站起来对文文说:“没有糖纸,我们得等”然后他坐下来,等着早上剪糖纸。
II、分析与思考
1、游戏材料:糖果纸的.材料是彩色皱纹纸。颜色非常鲜艳,容易定色,但不牢固,容易撕破。因此,儿童在手术时,经常滚动糖纸,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的连续性。
2、游戏环境:包装糖果的活动可以放在益智区和艺术区。这一次,它被放在生活区锻炼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发展小肌肉,提高手指的灵活性。生活区设有糖果包装材料,儿童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加工。
3、幼儿发展:
(1)小班儿童由于小肌肉发育不完善,动手能力较差。因此,小男孩每天糖纸卷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他握剪刀不太熟练,所以他剪了一半,放弃了不剪。
(2)小班儿童喜欢模仿。当他们每天早上看到剪纸时,他们也一起剪纸。
(3)最后,他们用完了糖果纸,选择等待其他合伙人每天剪糖果纸。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不是每天都取得进步,而是依靠他人的成就来寻找解决办法。
III、战略
1、教师可以改进游戏材料,选择强度更强的纸张作为糖果纸,以支持孩子们不断练习“滚动”技能。
2、由于儿童动手能力差,教师可以联系主题活动,设计一些操作环节,有意识地锻炼儿童。还可以在区域内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吸引儿童操作。
3、区域性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互相评价,共同思考,讨论解决方案,积累必要的游戏经验。
4、教师应正确引导小班儿童爱模仿的现象,因为模仿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法。
小班观察记录11
观察策略: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引导小玲树立自信心,以提高小玲的阅读表达能力。
观察实录:
小玲是我们班的一名小女孩,在日常活动中,她话语较少,从不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看着小朋友玩。区域活动一开始,别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到自己选好区域里去玩了,小玲却搬了小凳子慢吞吞地来到阅读区,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自己拿了一本书看了起来,旁边的小朋友跟她交流,她只是点点头笑笑,也不多说什么。我走过去问她:“小玲,你在看什么书呀?里面有些什么内容?”我问一句,她就答一句,要不,就沉默寡言。她平时不能用流畅的语言与别人交流,对话通常是被动的一问一答或不答的形式。
分析:
由于小玲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所以不管在做什么事时总是被动的。在以往的`阅读区活动中,我发现小玲喜欢与同伴共同阅读同一本书,这种共同阅读,相互分享的阅读方式,不仅让她有了“看”的机会,还给了她“讲”的机会,无论是对小玲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措施:
⒈ 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可有意识地引导小玲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如:可以从仔细观察人
物的表情、动作中,了解人物的心情、可能会做的事以及他们可能会说什么话等等,以提高小玲的阅读能力。一旦玲玲有了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增强她的自信心
⒉ 小玲对阅读活动越来越投入,而且获得了其中的乐趣,并能将过去的阅读经验加以联想
和运用,这时,应引导小玲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现,以增强她的自信心,从而逐渐喜欢上阅读活动。
小班观察记录12
观察背景:
馨冉是一个三岁半的小女生,平时只是奶奶带着,妈妈工作很忙,偶尔会休息,爸爸就是基本不在家,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和奶奶来送馨冉,妈妈就是一万个不放心,交待我们她的牙齿不好,吃东西会很难吃,她做事的时候还很慢,让我们督促他一点,她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让我们多关注一点...确实刚上几天的时候她出现了妈妈说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吃饭不好,不会主动问老师要东西,不交流,别的小朋友做什么他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小女生等等,不过最为严重的还是她到现在为止都不认识自己的学号。
观察实录:
镜头一:还没来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告知家长孩子的学号,以便家长在家里帮忙孩子认识馨冉刚来幼儿园的时候总是拿错杯子,找不到小椅子,毛巾,凡是有学号的东西她都找不到,我们问他几号的时候,她只会说“嗯?我是几号?”反问我们。
镜头二:吃水果吃饭的时候,老师会说,“小女生先来拿水果,小男生再来,但是每次小男生都拿完了,馨冉还没过来,问他为什么不过来拿水果他也总是会回答“嗯?什么?”
分析及措施:
分析:
1.馨冉对于自己的学号很懵懂,但是可能奶奶在家里也和馨冉说过,他自己是多少号,但是馨冉只是有一个大体的印象,因为奶奶的文化并不高,所以他可能觉得她教了,但是不知道馨冉学会了没有,在幼儿园的话,因为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馨冉又是适应能力很差的人,所以一问她是多少号的时候他就很懵,她到底是多少号,就分不清了。
2.因为这是认知的问题,馨冉不仅对自己的学号很模糊,也对自己是那男女生的问题很模糊,所以导致老师问男女生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还是小女生,加上从小都是奶奶带着,可能也没有认真的教过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区别。
措施:
1.趁馨冉妈妈偶尔休息来送馨冉的时候,和妈妈沟通过,妈妈说确实对孩子的陪伴很少,所以大多数都是奶奶在操办一些事情,奶奶呢,还有很多东西不懂,所以导致了现在馨冉的认知能力不是很好,和馨冉妈妈说了馨冉不认识学号,不知道是小男生小女生的问题以后,妈妈说回到家自己重新教给馨冉。
2.配合妈妈在家教给馨冉认识自己的学号,在幼儿园我们也会给馨冉的学号增加一些小标示,更加有辩认读,每次分水果的时候,也会特意的提高女生的'声音,让馨冉意识到是再叫自己了。
效果及反思:
馨冉从刚开始到现在是有进步的,刚开始对自己的号是一无所知,在家加强了认识和增加在幼儿园的标示以后,开始认识自己的号码,现在不用有小标示都会认识自己的号码了。
其实孩子的认知慢和家长的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关系,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妈妈也意识到了缺少陪伴是有多严重,所以现在妈妈也尽可能的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陪孩子,参与孩子的成长。
小班观察记录13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观察者:XXX
观察记录:
今天,我观察了小班区域的活动情况。这个区域主要设置了积木区、绘画区、沙水区等几个不同的游戏区。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不同的游戏。
在积木区,几个孩子正在合作搭建一座城堡。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搬运积木,有的负责搭建,还有的在一旁提供意见。他们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让我感到惊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
绘画区里,几个孩子正在用彩笔在纸上涂鸦。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画出了五彩斑斓的太阳,有的画出了奇妙的动物世界。这些画作不仅展示了孩子们的创意,还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沙水区是孩子们喜欢的`地方。他们用小铲子、小桶等工具在沙子里挖洞、建桥,玩得不亦乐乎。沙水区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玩沙的乐趣,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小班区域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们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作为观察者,我感到非常欣慰和开心。
小班观察记录14
观察情况记录:
今天的体育活动《黑猫警士》,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很有兴趣,精神状态都很好,每位孩子都学着白猫警士的样子,当接到报案时,警士们都满怀热情地去执行任务。都能按警长的要求钻爬过老鼠洞,但当警士们找到赃物时有几个警士就忍不住在那玩起来了,任凭警长怎么呼叫都不济于事。
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赃物代替品里面有孩子们最喜欢的小汽车,所以有的警士们究控制不住,忘记自己在执行任务了,干脆就在那玩起来了。
评价与分析:
在选择体育活动道具时要考虑道具对活动的影响,尽量避免道具对孩子造成注意力分散,以影响活动的进行。
指导策略:
1.把小汽车收起来。
2.总结时跟警士们说刚刚在执行任务时我们动作要快,不能在老鼠洞里玩耍,以免惊动老鼠。
小班观察记录15
观察地点:秘密区
实地记录:走进秘密区,东东对陈可颖说:“我有个秘密,我用这个传话筒传到你们的耳朵里。一下子,可颖小朋友就两眼发亮,好奇心激发了出来。因此,在接下的环节,谁愿意通过神奇的传话筒,把秘密送到我的耳朵里?可颖小朋友积极、踊跃地举着小手,急切地要把自己的`秘密用传话筒传到老师的耳朵里。你的小秘密愿意告诉自己的好朋友吗?可颖小朋友更是积极主动地和同伴说着秘密。
评析:可颖小朋友以前不喜欢与人交往,不能融入群体。显得比较孤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感受别人关爱的同时,逐步地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沟通,逐步地学会与同伴分享等
【小班观察记录】相关文章:
小班的观察记录05-17
小班观察记录11-01
小班观察记录11-28
小班观察记录【热】07-13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11-08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精选】11-09
(经典)小班区域观察记录08-26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经典)01-03
小班幼儿观察记录10-19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