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个案观察记录(经典)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1
在玩宝宝家的游戏中孩子的角色意识及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对话
事件记录与思考:小仔今天选择游戏区时选择了“宝宝家”这个游子,游戏一开始他和其他几个孩子一起分配角色,他选择了“爷爷”这个角色,他戴上胸卡后就来到银行排队取钱,在取钱的过程中能用角色的身份与银行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将自己的想要取钱的数量告知他人,同时与他人交流时使用礼貌用语,然后,他来到了照相馆请摄影师拍照,在拍照的过程中他也能用上一次活动时我教他的一些对话运用到游戏中,拍完照他高高兴兴地拿着照片准备回到“宝宝家”时,我抢先一步以角色的'身份进入“宝宝家”去作客,他回来后我主动与他交流,我首先问他:“你是宝宝的谁?”他马上就告诉我说:“他是宝宝的爷爷”,看着他手上拿着的照片接着我又问他:“你刚从哪里回来?”他将照片一举说:“拍照去了”,于是我又说:“你的照片拍得很好哪里拍的?我也想拍”,他就用手指着“照相馆”没说话,宝宝家的其他人员抢着说在照相馆拍的。
我接着又问他:“照相馆怎么走,店名叫什么”,他也不说话,只用眼睛对着我,没办法我只能提出:“你能到我去吗?”他点了点头,于是我就跟着他去照相馆了。
思考:“宝宝家”、“银行”游戏孩子在小、中班时已经玩过多次,对游戏的角色分配、角色的意识、环节及角色间的对话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孩子玩起来比较得心应手,“照相馆”这个游戏虽然是这个学期新增的,但孩子已经参与过,而且我在那次的游戏中叶对他进行了重点指导,讲评时也作了重点讲评,因此,本次游戏时孩子对照相馆的一些拍照的过程、与摄影师等角色之间的对话有了初步的掌握,小仔玩得很好。
但小仔这个孩子平时就是个不爱说话,与他人交流又缺乏主动,所以,当我询问他一些平时不太说的话题时孩子可能产生了错觉,就如上述事件中我向他提出的一些问题,他的角色意识一时混淆了,可能他还在想老师问我这些问题干什么?照相馆不就是在哪里,老师你怎么会不认识呢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2
观察时间:六月份第一周
观察地点:小一班教室
观察对象:韩诗彤
观察老师:韩丽
观察记录:
“老师,老师,帮我提一下裤子吧!”我停下手中正在填写的常规记录表,抬头一看,原来是韩诗彤上厕所出来我给她提裤子。(这个孩子是刚来的,在我们班年龄是最小的)见此情形我说:“老师教你提裤子吧,你都3岁多了,可以学着自己做了。”哪知我的话音刚落,诗彤立刻就拒绝了,连连摆手,嘴里喊道:“老师,我不会,我不会!我妈妈说了,自己提不上就找老师“。不会老师可以教你啊,只要学会正确的方法,多练几次,自然就学会了。让妈妈也看一看我们诗彤宝宝是很能干的,自己学会提裤子”,诗彤听了后,低着头一言不发,而且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看来,我的鼓励并没有激发起诗彤学着自己整理的兴趣,我只好先帮她整理了。
午餐时,为了配合锻炼诗彤的独立能力,我把以前老师分小碗、勺子,改成了让几个能力强的小朋友来分,当然也叫到了韩诗彤,当我叫到她的名字时,诗彤坐在椅子上犹豫着,我便便鼓励她说:“诗彤好棒啊!会帮老师分餐具!”诗彤从小椅子上站了起来伸手去拿碗,可能是有点紧张,也有可能是独立活动的能力有点弱,只听见“咣”的一声,诗彤把碗掉在了地上,我没有责怪他,并叮嘱她小心一点,把碗拿好后慢慢地走,并告诉她没关系的,刚刚只是个小意外,诗彤听了一个劲的点头。
令人惊讶的'是,接下来的几天,诗彤竟然自己主动学着提裤子了,有时见她没整理好,我就帮着整理一下,诗彤竟然还不让老师帮忙,自己有模有样的整理,实在是太棒了。
分析措施:
其实韩诗彤是一个非常聪明、利落的孩子,动手能力也不错,也喜欢动手。可见孩子自立愿望还是很强烈的,很多事还是想自己去干,我和诗彤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交流,可能是在家锻炼的机会少,家长怕孩子遭受委屈而过度的呵护,所以,一切都有父母包办,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他人的习惯。我和诗彤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交流,而作为教师,我们既是孩子的教育者、引导者、援助者,应该给孩子创造环境、创造条件,指导她们去克服困难,只要是在孩子能力之内的事情,我们都要鼓励她们自己去尝试 ,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锻炼孩子的能力,久而久之让孩子摆脱成人的照顾,一点一点向独立自主迈进。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3
一、跟踪时间:四月份
二、观察记录:
镜头一:
“老师,早上好!”许佳莹对我说,虽然仍然是在阿姨的提醒下才跟我打招呼的,但是许佳莹的声音明显比以前都轻,许佳莹已经生病了好几个星期,这是她生病后第一天来幼儿园上课,可以看出她对于班级的环境稍许陌生。 镜头二:
睡午觉了,小朋友们都迅速的脱掉衣服钻入了被窝中,今天的许佳莹特别的快,平时总是最后一个睡下去的她今天很快的已经躺在了被子里,在我想帮她盖好被子的时候,我发现原来许佳莹的毛衣都没有脱掉,于是我帮助她脱掉了毛衣。
三、情况分析:
以上两个镜头都是来自于许佳莹生病多日之后来幼儿园的第一天发生的,出现这些现象的有很多方面。
1、家长在家对于许佳莹的教育引导问题。许佳莹在家中主要有祖辈照料,她的奶奶对她过分的溺爱,特别在这次许佳莹生病之后,对于她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穿衣、喂饭、脱衣都是奶奶包办,所以造成了以前稍有进步的许佳莹自理能力降低。
2、幼儿不够自信,不能很好的'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幼儿在班级中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老师与其进行交流,也往往是零星的单词,不能使用句子来表达想法。出现这一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家庭沟通不够,对于许佳莹来说,要提高其自信,除了老师对其的鼓励,给予其机会来大胆表达自己之外,还需要家长与其进行良好的沟通。
四、采取措施:
1、教师与奶奶进行沟通交流,指出许佳莹在生病之后的变化,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建议奶奶学会放手,让孩子在家中也能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提高其灵活性。
2、建议许佳莹妈妈能每天花一点时间与许佳莹沟通。例如:可以问问许佳莹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本领,在幼儿园的好朋友等等,让许佳莹在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教师给予许佳莹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班级小舞台或者是午间休息时间,鼓励许佳莹大胆表演自己的节目。
4、教师在幼儿园里重点指导许佳莹的穿、脱衣等各种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用鼓励的方式来提高许佳莹自我服务意识。
五、取得成效:
在发现问题之后,我们积极的寻找发生问题的原因,从而制定解决方式,让许佳莹能够在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跟上班级孩子的发展。在本月中许佳莹能用完整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也能参与小舞台的演出。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4
华华拿着笔四处张望,迟迟没有落笔。教师走过去用纸挡住了作业单下方的两排圆点,指着数字6和第一排圆点与华华开始了对话。
师:这是数字几?
幼:6。
师:数数这排点子有几个。
幼:(用手指点数)1、2、3、4、8、9……
师:再数一遍。
幼:1、2、3、4、5。
师:怎样才能让点子变得和6一样多呢?
华华沉默不语。
观察目的':娃娃家角色的分配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5
一、观察对象:
幼儿姓名:天天
性别:男
年龄:3岁
幼儿表现:天天是小班的孩子,看起来聪明得意,感觉是一个比拟淘气的孩子。可是他妈妈却告诉我,天天是一个异常内向的孩子,平时在家话不算多,出去玩都只跟家里人玩,只要有别的小朋友靠近了,他就会让步,宁可不玩。他是一个行为表现比拟特殊的孩子,表现如下:
1.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别人接触,更不愿主动交流。
2.话语少,和老师交流少,不和小朋友交流。即使偶然和老师讲话,也总喜欢把手指含在嘴里,显得异常紧张。在区域活动时,所有的小朋友都进了自我喜欢的区域,天天却不会参与任何活动,一个任坐在自我的位置上拿着区域卡,看着其他小朋友玩。
二、情景分析
天天刚上幼儿园,难免会有入园焦虑,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很正常。但时间久了,所有的小朋友都渐渐熟悉起来,都能开开心心来上幼儿园,天天还是这样,早上紧紧抱着妈妈的脖子不放开。据理解,天天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里玩玩具度过,遇到幼儿园生疏的环境和生疏的人,他更加沉默,缺乏自信。
三、观察记录
有一天孩子们午睡时,我特意坐到天天的床边,等他脱下鞋子后,大声的表扬她:哇,天天太厉害了,会自我脱鞋了,来,让老师抱一抱。我温顺的抱起她,第一个给他盖被子,微笑的看着他入睡,这时,他说话了,虽然很轻,可我欣喜的听见了:我在家妈妈教过我的。我又俯下身来,用手摸了摸她的`头:你真是个能干的孩子,老师真喜欢你,老师陪你睡觉好吗?他含羞的点点头听话的闭上了小眼睛。
四、指导策略
(一)家长工作方面
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时间与家长交流教育观点及方法,反应孩子在园表现,提议家长多腾出时间亲近孩子,固定时间与孩子进展交谈,引导孩子说出自我身上发生了什么兴趣的事,有没有认识新朋友等等。日常生活中多创造他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时机,晚饭后或者节假日带孩子出去玩耍,供应交往锻炼的时机,鼓励孩子与小朋友分享玩具等等。
(二)语言教学活动
为了让孩子尽快熟悉新的生活环境,异常组织了语言教学活动,让孩子对团体进展理解和接纳,鼓励天天接触新朋友,把自我介绍给大家认识,主动与小伙伴儿打招呼,并且鼓励他,表扬他,帮他逐步建立自信心。
五、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注,天天有了很大的转变,由原先不喜欢说话的小朋友变得愿意参与同伴游戏,体验到了同伴、老师、父母的关爱,体验到了与同伴7 /交往的乐趣。天天变得开朗多了,偶然也会过来抱抱老师,看着他一点一点进步,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6
案例:
早晨幼儿陆陆续续的开始来园了,来得早的宝宝已经开始玩角色游戏了,有的宝宝在抱娃娃,有的宝宝在扮演医生,xx'宝宝蹦蹦跳跳的走进了活动室,她最喜欢娃娃家了,直蹦娃娃家,一眼就看中了xx宝宝手中的娃娃,就把娃娃抢了过来。xx眼看着娃娃被xx抢走了,急的哭了起来。我走过去问xx:“娃娃刚才是谁在玩的呀?”她说:“娃娃是我的。”xx急着说:“是我在玩的,xx来抢了。”“xx肯定是觉得xx抱娃娃太累了,所以想帮帮忙是吧?”听我这么一说,xx就说:“是的,我来抱一会,等会再给你抱。”这么一说,xx也不再争着要抱娃娃了。两个人一个抱娃娃,一个忙着做饭了。
分析与措施:
xx宝宝对自己的东西或者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占有欲比较强,小班孩子又缺乏和别人交往的`意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去抢过来,所以这也是多数幼儿的现象,也是导致幼儿发生争执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情况我也多次和家长沟通,希望在家的时候也能正确的引导宝宝和伙伴玩耍时能一起分享玩具,让心晨宝宝体验到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7
观察对象:第三组玩“娃娃家”的五位幼儿
观察时间:8 ∶ 30——8 ∶ 50区域活动时间
观察地点:小一班教室——“娃娃家”区域
观察实录:
今天是第三组的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角色牌有五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朋友。孩子们进区后,一会儿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才不想当奶奶了”,原来友呀!”我接着说:“对啦!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为我们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亲又相爱!”小美点点头说:“我也觉得。”小朋友们都点点头,我接着说:“在我们的家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宝宝们也是一家人,小朋友们要当好每一个角色,我们来试试当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说好。我转过头看看边上那三个戴好角色牌的小朋友说:“爷爷、爸爸、和小朋友真棒,不争不抢的选好自己的角色。”我又看看小美和小花说:“老师提个建议,今天小美来当‘妈妈’,小花当‘奶奶’,到下一次游戏的时候我们就互换角色,看看谁当的‘妈妈’或者‘奶奶’当的好?可以吗?”通过调节和劝说,小美最终当上了“妈妈”,姜文煦当上了“奶奶”。刚开始“奶奶”还撅着小嘴巴,可过了一会儿,“奶奶”就开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8
下午点心时间,孩子叫道:“老师你看,小小动你的小贴纸。”我走过去一看,小小趴在桌子上,满脸贴着小贴纸。他看见我走过来以后,赶紧将脸上的小贴纸剥下来贴到原来的地方。我问小小:“小小是不是很想得到小红花?”只见他满脸笑意地点点头我接着说:“想得小红花要对老师说,不能自己拿的哦。小红花也想亲亲你,不过它只亲能干的宝宝,如果你现在把它剥下来,它会伤心的哦。”游戏时间,小小搓了许多棒棒糖,而且整理材料也十分卖力,于是在讲评环节我给越越贴了一朵小红花。越越十分高兴。
分析、思考:
昨天小小爸爸打电话来说:小小在家哭了,因为没有得到小红花。而今天幼儿出现这种表现也恰恰反应了孩子内心对小红花的渴望。其实幼儿出现这种需求是正常的,但是孩子他虽然想要,可以他不会说出来。那怎么办呢?于是他只能通过偷偷的.拿小红花来自己贴,从而满足自己的渴望。今天在活动中我看见幼儿表现进步了,于是赶紧发小红花进行鼓励,通过幼儿的表现可以看出他非常高兴。这种正面的鼓励,相信对幼儿的发展更有帮助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9
情况实录:
汤玉驰小朋友是我班这学期新进的学生,对于学校里的生活及学习还是很陌生的,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虽然他在老家读过两年,但与这边的教学是截然不同的。生活常规是很容易能跟上的,但学习方面就难了,数学基础很差,音乐常识也很糟糕,表演也放不开,对于这样的新生,要求不能过高,只能说慢慢培养。
观察分析
音乐课的时候,他呆呆的坐着,也没有跟着老师的思路在了解歌词、理解歌词内容,小嘴巴只是跟着大家一张一张的`,问他有没有听明白,他只是狠狠地点头,到唱的时候也不知道他有没有真正在唱。表演环节还可以,至少是参与的,和大家一起动手表演的,虽表演的不够到位也不够准确。
改进措施
1.引导家长在家多给孩子倾听儿童音乐,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2.上音乐课时,教师可采取图片或音乐视频的形式,帮助幼儿有效地学习歌曲。
3.对于像汤玉驰这类的幼儿,多关注,多细心指导,帮助他更好地学习各门课程。
————记小沈的普通话进步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10
日常表现: 各方面能力都不错,就是很喜欢和别人唱反调
观察目的: 观察她一日活动中的各项表现,特别是调皮时的表现
情况记录: 这天,老师在我班试教,我正在一旁听课,当危老师出示几张正确和错误玩滑梯的图片时,基本上全班小朋友都能看懂图上的意思,并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可是当老师问小朋友“玩滑梯时能不能乱推乱挤”时,全班小朋友的回答都是“不能”,只有小蓉一个人说“能”,接连好几个问题,都是这样。以小蓉的能力说她不知道是不可能,她就是故意说错。 分析与措施: 小蓉这样的表现不是一两次了,比如早上来园时当着爸爸的面她总故意不好好和老师问好,爸爸一走,她马上礼貌地和老师问好了,而且还时常大喊大叫。 我觉得小蓉这种故意行为是想引起她人对她的关注,要不就是一种方式的害羞。但是与小蓉接触以来,我觉得其实她还是一个内在比较乖的孩子,她也很好表现好的`自己。所以利用她这一点,我时常在她出现不好的表现时与她进行私下的个别交谈,并和她约定好如果她没有出现捣乱的情况就给她奖红花。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11
观察对象:张某
观察时间:20xx年x月xx日
观察地点:本班教室
观察事件:张某是我们班上最大的孩子,平时活泼可爱。虽然是班上的'大姐姐,但自理能力却只达到两岁多孩子的水平。吃饭的时候
她就坐着不动手,上厕所不知道脱裤子,要不就是小便完了站着不动。老师和她讲话她也不回答。无奈之下,我们只好边帮忙,边要求孩子自己动手,可是没有什么效果。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12
观察目的
1.是否积极参与语言区活动,认真阅读故事书,并讲述故事。
2.能否为同伴起到好榜样的作用。
观察记录
区域游戏开始了,我看见赵彻小朋友第一个搬着椅子走进了语言区,坐好后在一叠书中慢慢地挑选着,一边挑选,一边自言自语道:“这本书看过了,这本书也看过了……”当拿起《皇帝的新装》这本书时,迟疑了一会儿,并对封面仔细看起来。看他的表情和手势,他很想知道并读一读书的名字,但是不认识,所以愣了了好一会儿。我及时过去告诉了他这本书的名字,他很开心,跟念了一遍书名后,认真翻阅起来,一边小心地翻阅着,一边轻轻地讲述……这时他看到金婉婉也搬了小椅子过来看书了,就连忙让她坐在自己的身边,说:“我们一起看这本书吧!我还可以给你讲一讲呢!”金婉婉愉快地点点头并坐了下来,于是他俩亲密地边看边讲了起来。
游戏结束讲评的时候,我引导大家观察了一下她们看过的这本书,大家发现书的角都是平的,我及时表扬了她们,希望其他小朋友也能爱护书籍,看懂看好每一本书,并给了他们一朵漂亮的小红花。
分析与措施
这段时间随着优秀儿童读本不断投入语言区,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及阅读的积极性。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虽然他们喜欢看图书,但是还没养成看图讲述的习惯及爱护图书、有序翻看的好习惯。今天我抓住赵彻这个典型事例,及时让孩子们分享他看书的乐趣,并引导孩子学习他好的习惯和方法,还在集体面前对他进行了奖励,相信对孩子们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推进7
情景描述:
游戏时间到了,今天玩的是自主性游戏,小泽插的是“建构区”,他拿起了一些雪花积木,并且用雪花积木打了一个大圆圈,高兴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你看,我搭的”,我走过去,及时表扬了他:“恩,真不错!你搭得真好,再想想,把这个搭得更漂亮,好吗?”“好的”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并没有再去搭建,而是走到别人搭建的建筑前,看看你的,看看他的,再回头看看自己搭建的,我走过去,看着他旁边的涛涛说:“涛涛,你跟小泽一起合作搭建吧!你看,我觉得你的房子很漂亮,他的雪花积木也搭得好看,如果你们合作的话,相信你们的作品一定非常棒!”“好”!涛涛爽快地答应了,而小泽也低着头笑了笑。
评析:
作为老师的我们,面对这部分缺乏自信的孩子应该做到主动与其交流,并且可以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来鼓励孩子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今天,小泽能够有勇气走过来给我看他搭的圆圈,说明孩子有了一点自信,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功。相信多给他鼓励和信心,他会变得更加自信。面对孩子的点滴进步,我进行了及时的鼓励,并且请来了能力较强的涛涛与他一起合作搭建,这样的方式也是让他在和同伴一起合作搭建的同时相互之间有语言上的交流,也是为了提高他的发展交往能力。从今天游戏的方面来看小泽,还是进步很多的,能主动抛过来跟我交流已经跨出了很大的一步,开始和同伴交往也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相信进过接下来的继续观察,孩子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推进8
观察目的:
观察幼儿在玩打电话游戏时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幼儿的想象力。
儿童行为表现与分析:
20xx年12月23号老师开展了一次名为《打电话》的游戏,首先是老师负责打电话给幼儿引导幼儿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都可以做出很简单的回答。后来我就试着让幼儿俩俩自己玩游戏,发现大多数幼儿都只会说一些老师说过的话,没有加入自己的想法,也没有达到游戏的目的。
反思:
幼儿之所以没有创新的对话跟幼儿平时的训练是有关系的,所以教师应该在发现问题后要多开展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13
情景:
午睡室、操场、活动室
表现:
其他小朋友都进入了梦乡,铭铭小朋友时不时的坐起来,叫着要爷爷来接,打电话给爷爷,我在旁边陪着他,拍着他让他入睡,也无济于事。
早操活动中,铭铭小朋友表现得不太高兴,不想做任何动作,只是一个人站在那里。活动的时候,他也一个人坐在木立刻。整理玩具时,他表现得很积极。
泥塑活动中,铭铭用橡皮泥制作了一个三层蛋糕,展示给小朋友们看,大家还为他唱了生日欢乐歌,我也为他贴上了小红花。
效果分析:
1、铭铭小朋友渐渐地想成为小伙伴们的好朋友,一个人自说自话的行为也有所减少,他也能够积极地帮忙伙伴们一起整理玩具等。
2、铭铭最喜欢捏橡皮泥,他能够专心致志地捏出各种橡皮泥造型。
矫正措施:
1、积极鼓励铭铭小朋友根据自我的兴趣来表现自我,并展示给全班幼儿看。
2、引导其他小朋友和铭铭积极交流,主动和他成为好朋友。
现有表现:
我们慢慢发现,铭铭小朋友整理东西的本事也很不错,有时候小朋友将不一样颜色的'橡皮泥装在一起,他就会及时发现,并且帮忙他们从新分类装好。于是,我就请铭铭小朋友当小组长,专门负责收取娃娃家的材料、橡皮泥材料等。在“工作”的过程中,铭铭与小伙伴们主动交流,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从那以后,我们慢慢发现,铭铭小朋友能够坐得住了,并且做事情也变得认真起来了。
有效措施:
1、继续以铭铭的兴趣点着手,积极鼓励他发挥特长,并挖掘他的其他兴趣爱好。
2、鼓励铭铭与同伴们友好相处,做好小组长的工作,与小朋友们积极交流,共同游戏。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14
观察地点:小二班
观察对象:全体幼儿
观察目的:发现幼儿在进餐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观察记录:今天的午饭是肉臊子面条,里面的蔬菜也非常多,有香菇、土豆、豆腐、青菜等。因为面条煮得比较软,孩子们都很喜欢吃。在观察的.过程中,我发现c幼儿不是像其他幼儿一样专心的吃饭,而是时不时的转头看向老师,当他发现我在看他时,赶快把头转了过去。我好奇的走到了c幼儿跟前,准备看看他在干什么,结果发现他的桌子上都是挑拣出来的香菇粒。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15
在上完课的时候我把小名叫过来,问她你喜欢这节课吗?她点点头。我又问她你知道老师提问的答案吗?她也点点头。我告诉她,王老师喜欢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告诉希望你能回答问题,不管回答的是错还是对,只要你有勇气。她点点头甜美的微笑表示她已经同意。
观察实录:
镜头一:再次上语言的课的时候发现小名大胆举手了,我叫起她来的时候她大方了许多。
镜头二:在上美术活动的时候,我发现她很积极的绘画,也想要表达些什么,只是当老师的眼神看到她的时候,她又不好意思的低下头了。
镜头三:在上课时她总是与同伴交流,当老师要提问她时,她站起来却什么都不说。
分析:
1.小名是个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平时就默默无闻,多数只与固定几个幼儿交流。在教育活动中,更难见到她举手发言,有时被点到名字后,就副害差的样子,站着不说话。平时我也力图不断的引导她大胆回答,却多是以失败告终。
措施:
1.我为她的进步感到欣慰,当然今后我也会继续持之以恒地鼓励支持小名,帮助她形成积极动脑,大胆表达的良好习惯。相信她的自信心会在教师的`再鼓励下逐渐建立,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不同发展、表现、需要,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支持,才能促进孩子的有效发展。
效果及反思:
借助这个实例,鼓励教育其他不敢大胆表达的孩子也要积极勇敢,参加各项活动,增强自信心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相关文章: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07-23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精选】11-09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经典]01-03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01-01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通用03-16
(推荐)小班个案观察记录07-28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热)01-01
大班个案观察记录-个案观察记录大班04-26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精选28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