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节日风俗》教学设计

时间:2025-03-20 09:30:04 银凤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奇妙的节日风俗》教学设计(精选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奇妙的节日风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奇妙的节日风俗》教学设计(精选8篇)

  《奇妙的节日风俗》教学设计 1

  目标:

  1.了解传统节日的不同风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热爱家乡,愿意关心家乡独特的节日风俗活动。

  3.在收集家乡节日风俗过程中,感受中华利用节日风俗寄托美好的祝愿,提高学生对传统民俗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节日的不同风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在收集家乡节日风俗信息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利用风俗寄托美好的祝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家乡的节日风俗;选择感兴趣的节日并收集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过渡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极具丰富的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节日风俗。

  2.情境导入:节日风俗游园会

  我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了让人们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老师邀请大家和我一起参加节日风俗游园会,咱们现在去凑凑热闹吧!

  活动一、共同节日风俗异

  1.品端午民俗

  (1)教师拿出粽子,引出端午节。学生观看全国各地端午习俗新闻视频,看完后搜集视频中的信息,完成“话端午学习单”。学生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

  (2)屏幕继续展示各少数民族过端午的习俗,学生观看学习。

  (3)提问:同学们,在咱们宁国端午有什么特别的节日习俗呢?

  2.话春节习俗

  (1)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脚步继续游览吧!教师展示对联,引出春节。学生自由介绍春节的习俗。

  (2)教师出示各个地方过春节的习俗图片。

  活动二:特别节日风俗多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春节、端午节、这些共同的节日外,许多地方还有不少当地特有的节日,让我们跟随民俗节日游园会的小小解说员走近独特的.节日风俗吧。

  1.五湖四海话习俗

  (1)听各地解说员介绍,走近各地节日习俗。

  (2)整理搜集的资料,分享自己感兴趣的节日习俗。

  (3)学习阅读角,播放《那达慕大会》视频。

  (4)教师提问:听完各位小解说员的介绍,参加了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你们有什么感受?

  2.我们当地独特的节日

  (1)整体课前资料,进行小组分享会。

  (2)教师介绍宁国山核桃节,播放宁国云梯畲族“三月三”民俗活动视频。

  总结:祖国各地的节日真是丰富多彩,百风千俗,果真是“奇妙的节日习俗”。

  《奇妙的节日风俗》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

  2.感受春节亲人团聚的幸福,感受家庭和谐,培养学生勤劳节俭、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

  二、教学重点:

  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难点:

  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传说、习俗。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了解家乡有关春节的习俗。有关春节传说的视频、图片,各种与春节庆祝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磁带。

  2.学生准备:查阅资料,收集春节的风俗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各地有关春节的习俗。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谈一谈春节是怎么过的,都做了些什么。 交流收集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2.导入。

  过年时的热闹和快乐,过年时的亲人相聚,过年时的爆竹声声……让我们难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年,再一次感受浓浓的节日文化。

  (课件出示过年的红火场面)

  板书:春节

  二、畅谈春节,感受气氛

  1. 通过回忆春节时的欢乐情景及课前查阅、收集的资料,说说你对春节的了解。

  (教学形式:学生介绍,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场景、图片、视频等)

  (1) 春节简介(见补充材料)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2)过年的由来与传说。(见补充材料)

  熬年守岁( 观看动画 年的故事)

  (3)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掸扬尘、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倒贴福字、点蜡烛、点香火、置天地桌、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等。

  (4)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食俗有哪些?

  吃年夜饭、吃年糕、包饺子、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生菜、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

  (5)过年期间在衣着、言行举止上对人们有什么要求?

  2.小组交流:你家里是怎么过年的?如何庆祝的?向同学描述一下过年时的欢乐情景。

  3.畅想:现在过年的习俗跟以前有什么不同?

  (这些新年俗包括大年三十看春晚、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等。)

  三、拓展延伸,交流感受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

  除夕之夜,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辞旧迎新。但是不同的地方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庆祝春节。

  你知道哪些地方的春节与我们这里的春节有不同的习俗?

  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可直接让学生交流自己所在家乡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这是学生最熟悉、最乐意交流的话题。

  四、实践活动 收集描写春节的诗词。

  补充材料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习俗、食俗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

  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年的来历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又叫年。那么,你知道年的来历吗?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上长着尖尖的犄角,样子十分可怕,性情异常凶猛。它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为了躲避年,每年腊月三十那天,人们就扶老携幼,牵着牲口,赶着鸡鸭,躲进深山,等第二天再回来。

  有一年除夕,乡亲们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拐杖,精神矍烁,气宇不凡。他来到村东头老婆婆家。好心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食物,并劝他赶紧和大伙儿一直上山躲避年。白胡子老头儿摆摆手,说:我不怕‘年’。你让我在这儿住一夜,我一定会把它撵走的。没有办法,老婆婆只好留下他,自己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耀武扬威地闯进了村子。它走到老婆婆家时,发现门板上贴着大红纸,屋里所有的灯都亮着。它害怕得浑身战栗起来。突然,院子里传来劈劈啪啪的响声,吓得它一连退了好几步。这时,大门开了,白胡子老头儿穿着一身红袍,哈哈大笑着走了出来。年大惊失色,仓皇逃跑了。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来时,发现村子里安然无恙,感到十分惊奇。他们一起拥进了老婆婆家,七嘴八舌地问老头儿用了什么法术,把年赶跑了。老头儿笑了笑说:我也没用什么法术。我只是知道,‘年’这东西,最怕红色、亮光和响声,所以我在门上贴了大红纸,在屋里点上红蜡烛,身穿大红袍,在它来的时候放鞭炮,这样‘年’就吓跑了。明年你们用同样的办法,就会把它赶跑的。

  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整夜不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最后形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奇妙的节日风俗》教学设计 3

  活动目标

  1、了解蒙古族、、傣族、彝族、等典型少数民族节日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

  3、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家园联合收集蒙古族、黎族、傣族、彝族的民间节日的图片。

  2、收集蒙古族、黎族、傣族、彝族节庆音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的中国节日有哪些?

  (2)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

  (3)除了最常见的节日外,你还知道什么有趣的节日?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1)师:老师这儿有一些各民族欢庆节日的'图片,你们看后,说一下,你都知道了哪些民族节日。

  (1)观看傣族“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黎族三月三等视频。

  (2)师:说一下,你都知道了哪些民族节日?

  (3)幼儿进行自己看到的节日。

  (4)教师介绍傣族“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黎族三月三等少数民族节日的主要活动内容。

  3、播放蒙古族、傣族、彝族、黎族音乐,根据音乐表现相关民族节日的主要活动项目:如、摔跤、赛马、泼水、火把舞、跳竹竿等等。体验少数民族的节日气氛。

  活动延伸

  1、语言区投放少数民族节日图片,供幼儿了解和讲述少数民族节日活动。

  2、音乐活动时学习一些少数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会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有更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一些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经历的活动,而那些少数民族的一些节日虽然不多见,或许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还可以亲身体验一下节日中的快乐,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了解到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是学生自身情感体验的需要,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奇妙的节日风俗》教学设计 4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家乡的中秋习俗。

  2、在共同品尝、分享月饼的气氛中,体验节日的快乐。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月饼

  活动过程

  1、了解中秋

  (1)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2)介绍广东中秋节的习俗

  (3)师:你的家乡在哪里?请说说你家乡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4)师:你还知道其他地方过中秋节的习俗吗?

  3、月饼品尝会

  (1)师:看看月饼都有哪些形状,为什么都是这种形状呢?(圆圆的月饼表示团圆的意思,又表示圆满、丰收之意)

  (2)了解月饼的品种

  (3)分享月饼。

  活动延伸

  1、欣赏民间故事《嫦娥奔月》

  2、制作月饼

  资料: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的秋季而且又正好是的秋季的中期,所以就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被称为仲秋。每年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被叫做月夕或八月节。在中秋之夜,人们望着天空上又圆又亮的月亮,很自然的就会盼望和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中秋节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除了吃月饼啊还有其它的习俗比如:赏月、赏桂花、品茶、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金门要拜天公、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等等。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奇妙的节日风俗》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2. 感受食粽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3.培养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实施与研究、成果与交流。

  教学准备: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Flash动画视频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中秋节、清明节、春节、元宵节)

  2.谁能说一说这些传统节日里我们都在吃什么?(新年吃饺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

  3.刚才有同学说端午节吃粽子,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一下端午节吧!(板书:二、端午节习俗研究)

  二、新课教学:

  1.谈话:①谁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今年的端午节是公历的什么时间?(六月六日)

  ②你们每个小组都确立了本组要研究的课题了吗?请同学们说一说吧!(小组汇报)

  ③噢!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丰富的资料呀!那就随老师一起共同整理一下我们收集的资料吧!

  2.汇报:实施与研究(端午节食粽)

  ㈠历史记载:①每小组学生汇报本组收集的历史记载资料。

  ②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师生交流)。

  ㈡民间传说:①每小组学生汇报本组收集的历史记载资料。

  ②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师生交流)。

  ㈢粽子沿革:①学生汇报。

  ②观看课件。

  ㈣南北名粽:观看课件,教师配乐讲解各地粽子的.特点。

  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粽子哪?(因为饮食与节日之间蕴涵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赛龙舟)

  学生汇报,教师讲解:

  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 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 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 舟竞赛。

  (家乡的习俗)

  讲述;今年端午节即将到了,说一说我们家乡有什么样习俗活动?

  学生汇报,把收集的图片拿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讲一讲。

  3.讨论:完成书中9页的(成果与交流;反思与评价)指名汇报完成情况。

  4.活动拓展:书中9页的活动拓展就是我们今天的作业,大家继续对其他节日进行研究吧!

  5.总结:我们轻松一下,观看Flash动画短片《端午节》来结束我们的这节课。

  《奇妙的节日风俗》教学设计 6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的由来;

  2.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3.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的经验,学习儿歌;

  活动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美味的食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幻灯片飞入一张粽子图片】教师:对!这美味的食品就是粽子。

  二、活动过程

  1.介绍粽子的不同口味

  教师:你们都认识这是粽子,那肯定都吃过粽子的,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吃什么口味的粽子吗?请幼儿回答。幼儿回答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有的人喜欢吃甜甜的粽子,糯米里裹着蜜枣、豆沙、葡萄干,还有的人和老师一样喜欢吃香香的肉粽子,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些粽子里有没有你们想要吃的呢?【幻灯片旋转插入,聚光灯功能逐一呈现图上四张小图】(为幼儿展示剥开的各种口味的粽子,加强幼儿对粽子内部的细节感受)请幼儿回答。

  2.介绍粽子的不同形状

  教师:粽子的口味是各种各样,粽子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我们再来一起来找一找,你吃过的粽子是什么形状的呢?【百叶窗插入一张图片,聚光逐一呈现四张小图片】为幼儿介绍粽子包裹的不同形状。

  3.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的由来

  粽子的口味和形状都不一样,那么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我们都在一年中的什么节日来吃粽子呢?来一起看个短片了解一下吧!【PPT链接插入DVD视频《屈原的故事》】观看完毕后,教师进行总结。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一个节日,看完了短片,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粽子一开始是装在什么里面的?幼儿回答。教师:在短片里,我们听到端午节里还要干什么呢?幼儿回答。在幼儿回答的过程中,当有幼儿回答出在门上挂艾草菖蒲,【幻灯片点击出一张大门的图片,老师就请这位幼儿在电子白板上操作,点击鼠标在大门上挂上艾草菖蒲】,当有幼儿回答出在脖子上挂香囊时【幻灯片飞入一张女幼儿图片,请这位幼儿在电子白板上操作,点击鼠标,为图片上幼儿挂上香囊】,当有幼儿回答出在额头上画“王”字时,【幻灯片插入一张男孩图片,请这位幼儿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操作,点击鼠标为小男孩画上“王”字】

  4.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看得非常仔细,小眼睛亮亮的,听得非常的认真,耳朵灵灵的,让我们再一起来看看端午节的习俗吧!【PPT链接插入DVD视频《端午习俗》,丰富幼儿知识面,强化幼儿记忆】

  5.学习儿歌《端午习俗》

  端午节里可以吃到好吃的粽子,端午节里还可以划龙舟、挂香囊,端午节里还有好听的儿歌呢。来吧,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学一学,跟着念一念。【PPT链接插入DVD视频儿歌《端午习俗》】幼儿跟学。

  三、结束活动

  念着好听的儿歌,老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划龙舟了,可是,我的龙舟一点也不漂亮,【点击白板功能,链接插入一张黑白龙舟图片进行讲解处理】,小朋友们,快来帮帮我吧,让我们一起为龙舟涂上鲜艳的颜色吧!【请幼儿在电子白板上点击排笔功能,选择不同颜色给龙舟进行涂色】涂色完成,结束本次活动。

  《奇妙的节日风俗》教学设计 7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端午节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怀。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

  3.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全方位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全面了解相关知识。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资料,确定探究主题,组成活动小组,群体策划进行研究。

  课前交流:

  都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课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我出图片大家猜猜是什么节日,比比谁的知识最丰富?

  课件展示有关节日的图片,学生抢答。

  (我们班的同学可真聪明,知识真丰富!)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周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节日——劳动节。知道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吗?阳历的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那么你们知道每年的端午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即将来临的端午节。齐读课题:走进端午节

  二、分组交流

  1.前几天根据大家的兴趣与爱好我们自愿组成了四个小队,各个队都有自己的名字。请响亮地来报一下队名吧!

  节日饮食队 节日故事队 节日习俗队 节日诗歌队

  2.下面我们就在队长的带领下认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待会儿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3.分组讨论交流,师参与其中。

  学生有的在交流传说;有的在练习讲故事,有的在进行古诗配画,有的在包粽子……

  4.师总结:同学们讨论得可真投入,刘老师都不忍心打扰你们了。想不想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展示一下,哪个队先来?

  三、汇报展示

  有请队长带领你们的队员上台,他们汇报时其他小队可要注意听,比比哪个小队的发言最积极,听得最认真,我们将评选金星队!

  (下面的顺序随着学生的活动而随机进行调整)

  1.节日故事队

  我们是故事队,我们主要研究了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

  (1)大家知道端午节跟谁有关吗?(屈原)

  (2)我来为大家讲讲《屈原投江》的故事。

  (3)我这儿还有一个传说呢!《纪念孝女曹娥》

  (4)其他队还有补充的吗?

  (5)听了这些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6)师小结:这些动人的传说,让我们感受到了屈原的爱国;曹娥的

  孝敬;伍子胥的忠贞;那位大嫂的`善良,每个故事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谢谢故事队给我们带来的文化享受。

  2.节日习俗队

  我们是习俗队,我们主要研究了端午节的习俗。

  (1)大家快看,习俗队给我们带来什么礼物啦!

  配香囊:展示香囊,这是我跟妈妈学着制作的香包,你们知道这里面装的什么?(朱砂、雄黄、香药)

  (2)插艾子:我通过上网、问我的奶奶知道了: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我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师:是呀,如今手足口病等流行病不断发生,我们一定讲究卫生,保证健康。

  (3)系彩绳:过端午节时妈妈还为我的手腕、脚腕系上彩线呢!我们班的同学还有谁系过彩绳?

  师追问: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4)赛龙舟: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5)食粽子

  (5)其他队还有补充吗?

  (5)师小结:只要多观察、多问、多学,对我们传统的节日了解得更深入,更好地享受祖国的传统文化。

  3.节日饮食队

  我们饮食队,我们主要研究了端午节的粽子。

  (1)我们先来给大家猜个谜语,看看哪个队反应最快?

  三角四棱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细品尝。 (粽子)

  (2)想知道这漂亮的粽子是怎么做成的吗?下面我就包一个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边做边实物展示。师问:你是跟谁学的?(可见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呀!就要快过端午节了,请不会的同学们也学着与家人包粽子,全家一起动手,乐就在不言中。)

  (3)其实,粽子的种类可多啦让我们一起看看各种各样的粽子,饱饱眼福吧!

  学生投影自己拍摄的图片:能说说是怎么收集到的?说清楚名称、里面的是什么?(莲子肉粽、板栗肉粽、枣粽;北方的粽子多以大枣、豆沙为馅,南方以肉馅为主。)

  有的学生到超市进行了调查;还有的进行了拍照 ;有的采访了周围的人……

  (4)听了饮食队的汇报,你们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师总结:节日饮食队自编了谜语,还为我们讲述了包粽子的方法,还运用多种方法调查了粽子的种类,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奇妙的节日风俗》教学设计 8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地方风俗习惯。

  2、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与端午节有关儿歌,感受一些端午节的作品,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3、引导幼儿感受家乡传统节日的气氛,感受家里过端午节的气氛,激发学习端午节习俗的兴趣以及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端午节PPT课件

  2、端午节相关视频链接

  3、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情景导入,用粽子引出端午节,激发幼儿探索端午节的乐趣。

  (1)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粽子)老师一边说一边点开PPT出示粽子。

  (2)你们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还记得老师给小朋友讲过一个关于屈原的故事?

  (3)教师描述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故事,为了纪念屈原,我们就把五月初五屈原跳江这天定为端午节!

  2、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划龙舟视频,讲解端午节划龙舟的意义,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赛龙舟视频(点击课件视频链接[需要联网])

  (2)小朋友你们看到视频里的人在干嘛什么呀?(在划龙舟)

  (3)每个节日都有各自各的习俗与传说,这些习俗和传说不仅代表了我们的文化,也流传下来许多的'节庆活动,像现在端午节举行的龙舟比赛。

  3、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端午习俗》,感受端午节带来的快乐气氛。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请幼儿细细感受和倾听。

  端午习俗

  五月五,庆端阳,划龙舟,挂香囊。

  雄黄画个花脸妆,好吃粽子香又香。

  (2)刚刚儿歌的题目叫什么?(端午习俗)对,端午习俗。那儿歌里都说了哪些习俗呢?(老师请幼儿随机点击问号,幼儿点击后出现不同的习俗照片)。

  4、教师再次朗诵端午习俗儿歌,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加深印象。

  四、活动延伸

  1、一起画雄黄妆

  今天老师想请你们能不能帮助一个小朋友,他要去参加端午晚会,他不会画雄黄妆,也不会画香囊想请你们帮助她,你们愿意吗?幼儿人手一份材料,用画笔给香囊和脸谱上色化妆。

  2、划龙舟游戏

  小朋友想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参加端午晚会,可是要经过一条大河我们该怎么去呢?我听到了有小朋友说划龙舟这真是个不错主意,现在跟老师一起学一学划龙舟的动作,我们小朋友学的真棒现在我们坐上龙舟出发吧!

【《奇妙的节日风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奇妙的桥》教学设计09-24

奇妙的水的教学设计08-15

奇妙的眼睛教学设计08-16

《奇妙的歌手》的教学设计09-08

奇妙的冬天的教学设计08-30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10-09

《奇妙的歌手》教学设计08-16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08-08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