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大全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了解蜘蛛三次开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最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不然一事无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蜘蛛开店的趣事。
【教学难点】
明白凡事没有一帆风顺,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1.出示口罩、围巾、袜子图片。
蜘蛛想开店,先后开了三次店,分别卖了以上三种商品,但最终都关门歇业了,这是为什么呢?
2.板书课题:(21.蜘蛛开店)
3.指导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蜘蛛开店遇到了什么困难?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边读边标画出文中的生字,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认读自己所标画的生字和词语。
3.课件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商店决定编织终于围巾星期
蹲着寂寞口罩顾客工夫长颈鹿袜子蜈蚣
①继续观察说完整的句子练习:
引导孩子们运用“决定”说话,并进行扩词练习(决断、决心等)。观察“决”的'字形,老师随机范写,学生书空。
“终于”一词,找到书上带有“终于”的句子朗读。
出示词语并朗读了解“围”的意思:周围围观围攻
②学会生字:“商、店”
指导“商、店”的书写。学生自主识记生字,师范写字,学生描红,在《写字本》上书写。
④齐读所有的词语
4.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5.小组合作学习:按小节进行朗读,互相检查纠正。
6.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指导读通顺流利。
(1)第一小节:“蹲”、“寂、寞”的读音。
(2)第2-4小节:蜘蛛/在/一间/小木屋/外面/挂了/一个/招牌。
注意:“罩”翘舌音,“编”前鼻音。
(3)第5-8小节:蜘蛛/向上/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
注意:“换”前鼻音,“颈”后鼻音,“露”边音。
(4)第9-11小节:可是,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
注意:“匆、蚣”是后鼻音,“蜈”是整体认读音节。
7.再次出示一组词语,自由读。
卖口罩河马
卖围巾长颈鹿
卖袜子蜈蚣
8.观察:每排词语和课文对照,有什么发现?(二、三、四部分内容的概括)学生拍手读,指导读出节奏。
9.让生根据上面的词语,想象课文画面,同位互相说说课文的内容。
(三)归类指导,学习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完织期
2.小组讨论交流:这些字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方法总结:
宽窄比例得当关键笔画找准,注意穿插避让。
4.学生描红,在《写字本》上书写。
5.评议提高。
书写正确一颗星;宽窄比例得当两颗星;关键笔画找准三颗星;美观规范五颗星。
(四)当堂达标,完成练习。
shānɡdiànjuédìnɡzhōnɡyúwánquánwéijīnxīnɡqī
(商店)(决定)(终于)(完全)(围巾)(星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商店决定编织终于围巾星期
蹲着寂寞口罩顾客工夫长颈鹿袜子蜈蚣
2.蜘蛛开店都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蜘蛛开店)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习1—4自然段
(1)自读1—4自然段,蜘蛛开了一家什么店?遇到了谁?
(2)指名交流。(口罩店,河马)
出示:“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河马嘴巴那么长,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功夫,终于织完了。”
师:河马有什么特点?(嘴巴那么长)(课件出示河马图)
接到这份生意,蜘蛛感觉怎么样?(口罩好难织,用了一整天的功夫)
指导朗读:读出蜘蛛给河马织口罩的艰辛,开口罩店的不易。
指名读,小老师读。
齐读1—4自然段。
2.学习5—8自然段
(1)自由读5—8自然段。
蜘蛛又重新开了一家什么店?遇到了谁?
(围巾店;长颈鹿)
出示: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蜘蛛想上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
自由读,你读出长颈鹿的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
(脖子太长了:只见身子不见头,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课件出示长颈鹿图)
这会给蜘蛛的编织工作带来多大的困难?
出示: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
(2)联系实物,识字“围织”,你是怎么记这两个字的?
(3)用“围巾、星期”造句。
(4)指导朗读,重读“织啊织,足足、一个星期、长长的”读出蜘蛛的工作的辛苦,生意的难做。
师:织过了长颈鹿的围巾,蜘蛛心里会怎么想?
生:一定不能再开围巾店了,必须另做别的生意。
谁能读出蜘蛛现在的心情?
(5)指名读5—8自然段,齐读。
3. 学习9-11自然段
这一次蜘蛛又开了一家什么店?又遇到了谁?
(袜子店,遇到了蜈蚣。)
出示“可是,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
这一次,为什么蜘蛛会吓得跑回了网上?
(因为这只蜈蚣长了42只脚)(课件出示蜈蚣图)
是啊,42只脚,什么时候才能织完啊!怪不得蜘蛛会很害怕。
指导读9-11自然段,读出蜈蚣脚之多,蜘蛛的害怕心理。
齐读9-11自然段。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蜘蛛,你准备开一家什么店?想象一下会遇到什么有趣的动物?
预设1:我会开一家毛衣编织店,可能会遇到身材巨大的大象。
预设2:我开一家帽子编织店,遇到了蓝鲸。
2.汇报交流。
3.齐读课文。
4.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蜘蛛说些什么?
(做什么事都有很难做的地方,不可以朝三暮四,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不可以一味逃避。)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抓住关键词,感情朗读诗歌,在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了解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续写诗歌。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到生活中寻找规则,谁能把自己收集到的规则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学生纷纷汇报收集到的规则。)原来规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生活有规则,学校生活有规则,家庭生活也有规则,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谁说没有规则》。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在生活中收集有关规则的资料,让学生对身边的规则有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在班中汇报收集的规则中,引入课题,学生就有话可说,想说,爱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歌,可以大声朗读、小声地读,也可以默读,遇到生字多读两遍,用喜欢的方式学会它。
2、“开火车”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抓住重点字词(如“饼”“喂”“瞪”)理解字义,引导学生说说记字方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自由地读、“开火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字型结构,来巩固生字词。如“饼”与“瓶”的区别,“喂”字的书写该注意什么,做一做“瞪”的动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三、再读诗歌,领悟诗意。
1、四人小组选择喜欢的小节读一读,读后讨论:
(1)这节小诗写了什么规则?
(2)主人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
(3)要读好这小节该注意哪个词语?用怎样的语气读?
2、小组发言人汇报本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抓住“回头一笑”、“满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各小节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师生感情朗读诗歌。
4、同桌结合插图说一说,假如像诗中的主人公那样不遵守规则会发生什么后果?
5、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该如何遵守规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这个环节中,在小组发言人汇报学习情况时,以指名读、四人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老师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读中,引入评价机制,以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促进学生感情朗读诗歌。]
四、拓展学习,发散思维。
1、四人小组说说:你发现校园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规则的不良现象?
2、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依照诗歌写一段。
3、大组活动:交流作品,推荐佳作。
4、作品展示。
[这一环节由浅入深,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现象,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仿编一节诗歌写下来。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能力,更能让学生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学写诗歌的能力。]
五、总结延伸,培养兴趣。
1、学生谈学小诗后的感受。2、布置活动,课后延伸。
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如果大家为了贪图方便和一时痛快而不遵守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一片混乱,所以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把遵守规则落实到实际中,我建议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活动,人人充当监督员,争做守规则的小学生,学期结束评出班中“最守规则的小学生”。
[布置后续作业,在班中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活动,通过评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由课内的认知到课外的实际行动,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反思: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完成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语文教学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读得多是这节课的亮点之一,我的做法是以读促讲,让学生通过读来充分感知诗歌的内容。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朗读、默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后,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材料,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为仿写诗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创设氛围,努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首小诗通俗易懂,我采取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的方式,选择喜欢的小节学习,创设“读――议――创――评”的氛围,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布置后续作业引导学生课后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让学生互评互学,互相监督,通过竞赛评比,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合作交流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品读体验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巩固延伸
(五)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有两点做得不够让我满意。一是学生在抓住重点语句表达的时候,语言组织得不够流畅,用词不够优美。二是学生在朗读技巧的掌握上还存在差距。这是我在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努力去培养学生的两个方面。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虚词的用法。
2.难点:
(1)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2)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准备:
1.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的电脑展示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PPT.幻灯片。
设计思路:
1.这篇文章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引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3.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楼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电脑示图解题,作者及文体简介简介。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你们知道哪些?学生讨论,多媒体出示。(《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句。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幻灯显示。)
(1)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四字短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樯倾楫摧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把酒临风喜气洋洋
(2)阅读思考:
①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②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
四、理解关键句(多媒体出示)
1.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
讨论并归纳: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讨论并归纳: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
讨论并归纳:前人之述备矣。
5.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
讨论并归纳: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描写洞庭湖阴天景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讨论并归纳: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7.描写洞庭湖晴天景色。
讨论并归纳: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8.迁客骚人悲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0.“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1.“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各照应什么?“进亦忧”、“退亦忧。”各照应什么?
讨论并归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
讨论并归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警句、名句、劝勉滕子京的'话、主旨句、中心句、观点)
五、分析重点段
1.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4.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l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6.提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六、表现手法
(1)对比
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阴天景色迁客骚人的悲
晴天景色迁客骚人的喜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七、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三题。
2.选用本课的《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1.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方式?
2.解释下面句中的“或”:
或以钱币乞之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3.“二者之为”指上文所说的()()两种心情。
4.“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运用了()修辞方法,分别指()和()。
5.与“是进亦忧,退亦忧”中“是”用法相同的是()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B是天时不如地利也C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D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退”指()。
7.找出这段文字中反映课文主旨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头脑中。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不能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精练的说明。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并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这段话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非常惹人喜爱。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②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横渡”是指从江河等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扬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③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2)对词语的理解。
乖巧: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巧妙。
驯良:和顺善良。
橡栗:橡树的果实,外表皮有一层硬壳,圆形,呈棕红色,内仁如栗子,可食用。
矫健:强壮有力。
玲珑:精巧细致。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
苔藓:苔藓植物的一纲,属于这
教案《新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八》,来自网!
一纲的植物,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绿色,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前,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关知识,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松鼠的影片,丰富学生对松鼠的认识。
2.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时,要让学生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学习时,应先引导学生读熟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为了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可让学生就课文某一部分内容绘制一幅图,给它起一个名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3.在感悟、理解课文之后,还应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说一说喜欢它们的原因,从而来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4.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受年龄及阅读能力的限制,不一定体会得非常全面,教师应注意加以引导。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起争辩,在思辩中激活思维。
5.在学习了两篇介绍动物的文章后,可以进行一次改写练习,引导学生将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四、相关链接
布封(1707—1788)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后游历了法国南方、瑞士和意大利。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了36册的巨著《自然史》。这部著作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并开创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尤其在物种起源方面,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达尔文称他“是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自然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其中关于动物活动形态的描绘尤其富于艺术性。作者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各种动物的一幅幅肖像。1777年,法国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
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其特点是擅于运用文学手法具体生动地向读者介绍说明对象。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性说明,是描写与说明的巧妙联合。这种融合与记叙文的描写有明显区别。记叙文运用描写,目的是再现事物形象,把人物与事件刻画得具体生动,从而表现文章的主题;而说明文运用描写,目的是为了进行生动说明,它只是在介绍说明对象的过程中,借助某些形象化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对事物的特点作一些形象化描写,从而起到具体说明事物的作用。文艺性说明文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形象化描写手段,都要以准确性为前提,本文就是一篇说明的准确性与描写的形象性完美结合的范例。
松鼠脊椎动物,哺乳纲,啮齿类,松鼠科。小型兽类,体重约380克,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超过体长的一半以上,密生棕黑色长毛。体毛灰色,故又称“灰鼠”,也有暗褐色或赤褐色的。腹面白色。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2窝,每产4—6仔。经济价值很高,冬季的皮毛可制皮衣,尾巴可以制笔。教案《新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八》,来自网!,新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八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妈、午、放、合、收”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的知识,懂得关心老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板书“阳光”,你知道哪些关于阳光的知识?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齐读。学习“棉”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
2.再读课文,用“0”圈出文中的生字。
3.生字教学:
(1)小黑板出示本文的生字词(带有拼音),自由读,齐读。
(2)擦拼音,同桌互读,指名读。
(3)小组合作:读读生字卡片,想想怎么记。“午”—“牛”区别。
4.再读课文,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5.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1--4段,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2.小峰是怎么说的?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指导朗读)
3.小峰知道了这个“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的知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自由读第5—6段)
4.理解“舒服地”,用“舒服”说话。
5.奶奶起来发现了什么,她是怎么说的.?
出示:“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6.“咦”说明奶奶怎么样?奶奶奇怪什么?朗读时,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7.总结,知道从小要关心老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五、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回家替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七、扩展:除了棉被、棉鞋里,哪些地方还可以钻进阳光?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重、难点
1、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教学方法与手段师:导读法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小黑板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入了不少的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学生交流回答。)今天,我们一起来再来学习几个成语故事。(板书:8、成语故事)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叫作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二、初读指导。
1、课文中讲了哪三个成语故事呢?请大家一起来读课文。(小黑板出示初读要求)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楚国 戳穿 演奏腮帮 俸禄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语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夸口:说大话。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禄:左边是“示字旁”,同时提醒右下不是“水”。
四、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4.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课堂练习设计
1、描红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教后修改
课外作业设计
1、完成同步练习题。
2、写出几个你知道的成语故事名称。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
蒲公英的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直接板书课题,设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如: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是怎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和美句。
2、小组内互相认读生字新词和课文,正音并推荐组员。
3、展示交流。
⑴小组推荐代表认读新词比赛。
⑵小组开火车比赛。
⑶“顺风耳”比赛。教师读词语,学生在词语表中指出这个词语。
⑷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
1、根据设疑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学习。
2、全班交流,感悟课文。
如: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你从哪儿看出来?
课件演示整片蒲公英的景色,观看蒲公英。说说你看到这样的景色,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再这样的草地上做什么?
如:金色的草地怎么样?
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课件演示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说说此时兄弟俩的心情怎样?用这样的心情读一读。理解词语“一本正经、假装”,然后加上动作让学生读一读。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用“有点像……有点像……还有的像……”联系说话。
兄弟俩还会玩什么游戏?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用你的声音来表示吧!有感情地读一、二自然段。
⑵草地会变颜色。
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出示填空题,同桌互相说说蒲公英变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色的,草地也是()色的;
中午,花朵(),是()色的,草地也是()色的;
傍晚,花朵又(),是()色的,草地就变成()色的。
学生上台讲述蒲公英变色的原因。你知道这个秘密后,想对蒲公英说什么?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摘蒲公英”游戏:把蒲公英状的生字卡片认读后,贴在黑板上,师读词语,指名学生上台取卡片,并领读2遍。这朵“蒲公英”就作为学生的奖励。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3、指名演一演:兄弟俩玩耍的情景。
4、指名述说草地变色的原因。
二、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读第四自然段。
2、说说我们为什么会爱上“蒲公英”?蒲公英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最喜欢的花?
3、为什么说蒲公英跟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你怎么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1、你心中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快画一画,与同学交流一下吧!
2、学生画画。
3、成果汇报。
四、写字指导。
1、默读田字格中的生字,想象用什么办法记住。
2、全班交流。
3、教师着重指导“耍、绒、瓣、察、假”。
4、学生练习写字。
课后反思:
挥洒想象和才情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原来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
语文教案 篇9
目标:感知冬季特征,发现冬季的小动物有没有变化,从中使幼儿感受冬天里的小动物的变化。
准备:
1、平时多给幼儿机会观察动物的活动。
2、有关的图片、玩具
3、有关小动物过冬的有趣故事
过程:
1、感受气温变化:用小手摸一摸自己的脸颊、鼻尖、张开小嘴向外呼气,会看见一股股“白雾”。再用小手摸摸院子里的大型玩具、石凳、栏杆等,都会感觉“凉凉的”。
2、到院子里找一找,小蚂蚁、小虫、小鸟它们都去那里了?
3、从幼儿自身对冬天的感受,引出小动物如何过冬的`话题。请幼儿说一说,你知道小动物冬天是怎么过冬的(配合图片或玩具)。
4、给幼儿讲有关动物过冬的短小故事,请幼儿学一学小动物过冬的样子。
5、游戏:教师发问:“小熊(虫子、小蚂蚁等)小动物怎样过冬?”幼儿边答边用动作来表示,看谁答的又快又学的像。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9-04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1-07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8-05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08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语文《丰碑》教案02-06
【荐】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丰碑》的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