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关《火焰山宝扇灭火焰》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火焰山宝扇灭火焰》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火焰山宝扇灭火焰》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过比较阅读、分层梳理等方式体会《西游记》情节曲折,复杂多变,多而有序的精彩。
2、通过表演朗读等方式感受语言活泼、生动,富于变化的魅力。
3、感受生动曲折情节对突出正义邪恶的对比,人物善恶褒贬的作用。进一步体验作者对正义的褒扬。
说明:
本课宜放于学生阅读名著的后期,与四五课侧重点不同,以对情节、语言特点的感受来欣赏体验《西游记》的魅力,初步展示探究艺术特色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促进全体同学对全书艺术特色的深入认识,了解我国古代神魔章回小说特色以及对后来武侠小说的影响。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
重点难点
1、 本课情节、语言特色的感受欣赏是重点。
2、 难点是欣赏往往流于空洞、单调,从概念到概念,要高度重视从文本出发,从人物情感出发。
说明:
本文虽与四五侧重点不同,在单元教学中起着深入推进学生探究,初步进行艺术特色方面欣赏的引领作用,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老师应抓住学生对激烈的争斗场面的喜好和对正义热爱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受该传统文学形式的魅力。
教学过程
明确学习要求
1、“火焰山”是《西游记》关键情节,原书用三回展现,同学看得怎样?复述课文前的“一调”、“二调”
2、从中你感受到作者何以如此重彩浓墨?
1、复述“一调”、“二调”情节,思考曲折生动情节的作用
2、说说自己初步感受
检查同学阅读情况,熟悉情节,渲染气氛,明确学习目标,激发探究情节,语言的兴趣。
比较杂剧剧情,默读疏理情节,感受情节特色
1、默读课文,从牛魔王抵抗的角度分层概括。
2、黑板或屏幕展示元末杨讷的《西游记》杂剧剧情梗概:孙悟空和铁扇公(无牛魔王、红孩儿等)交锋,被她扇得“滴溜溜半空中”转而告观音,请来雷公、雷母风师,风后降倾盆大雨,浇灭火焰山。
比较元杂剧,你认为吴承恩这样不厌其烦有哪些作用?
1、带着问题思考默读,分层概括。如(1)单打赌变化;
(2)赌斗原形;
(3)众斗跳离洞府,山顶对恃;
(4)众包围,罗网难逃
2、比较杂剧与课文说说情节特点,如:
(1)曲折离奇吸引人;
(2)复杂而有条理(通过人物转述交待不同线索;
(3)对塑造人物也有作用。
通过比较激发学生感受探究的热情,初步发现情节的不同设置对表现人物的不同作用,引出下文的进一步体会探究
表演朗读感受生动诙谐活泼的语言
1、 同学们发现情节设置对表现人物作用很大,那么这情节到底怎样生动活泼,让我们深入感受一下:高声表演读第1节给同桌听,互评,选出你最喜欢的一段,并说说理由。
2、 就同学表演读进行评说引发。(第1节重在不同动词运用,体现孙悟空的.机智胆略;第2节重在对比牛魔王由傲慢到败退的迥相第3节重在八戒的勇武;第4者节重在对比牛魔王失道寡助的惨相,侧面描写作用,词句变化与整齐等。
3、 学生表演散读1~4节。同桌互相评说,选出自己最喜欢拿手的一部分。
4、 表演读给大家,并说说理曲(一人表演读,一人说理由)
激发学生对打斗场面及幽默,语言的兴趣在表演教读与解说中充分展示实践语言的活泼诙谐,感受情节,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作用。
比较小结明确情节设置、语言运用作用
1、再次比较《西游记杂剧》,它单薄的剧情,矛盾冲突单一,使你感到人物形象与主旨与课文有何不同。
2、根据交流进行点拨。言语在激烈的打斗中故用轻松之笔所达到的反讽效果对突出人物的作用。
比较思考,交流自己的看法:
如:杂剧矛盾重在人与自然,孙悟空难显英雄本色。非正义一方简单化也使正义一方单薄,无法突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旨。
通过进一步语言情节上的感受,可自然地引出情节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语言运用的作用注意从上一环节学生的表述中适机引发。
探究情节,语言等小组展示自己成果
请其他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研究小组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成果。
可布置作业后,再用一课时进行展示,以期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对全书钻研。
思路点拨
本课也可从讨论作者为什么设置“三调”这一系列情节入手,在文书对照后,讨论“三调”中一系列情节与前文的关系,然后比较概述的情节与原文的不同,体会语言表达的特点。再可联系原书中其他的情节片断与之相似之处,感受其艺术魅力所在。
练习举隅
1、摘录课中叠音词与叠韵词(如敲摇、抖擞、仓惶、哮吼)说说他们在文中的作用。
2、 比较牛魔王被四大金刚阻拦的语句的异同,说说这样选用句式所形成的艺术效果。
3、 比较牛魔王语言、神态前后的变化,说说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
4、 文中除孙悟空与牛魔王对话外,还设置了孙悟空与八戒,哪吒对言,牛魔王与铁扇公主对话等,说说这些语言描写的作用?
《火焰山宝扇灭火焰》教案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复述 “火焰山宝扇灭火焰” 的主要情节,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分析主要人物孙悟空、铁扇公主的性格特点,提升人物分析能力。
体会《西游记》的奇幻色彩和文化内涵,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清晰把握 “火焰山宝扇灭火焰” 的故事情节发展,精准分析人物性格。
难点:深入领会故事所体现的《西游记》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播放《西游记》动画片中火焰山片段,引导学生观察火焰山的酷热景象以及孙悟空的应对神情。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想知道孙悟空是如何应对火焰山的酷热,顺利通过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火焰山宝扇灭火焰’的故事。”
(二)故事讲解(15 分钟)
教师生动讲述 “火焰山宝扇灭火焰” 的故事,强调关键情节,如孙悟空初次借扇,铁扇公主因红孩儿之事心怀怨恨,用芭蕉扇将孙悟空扇到小须弥山;孙悟空变作小虫进入铁扇公主腹中,迫使她交出假扇;第二次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得真扇,却又被牛魔王变作猪八戒骗回等。
展示故事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故事场景。
(三)小组讨论(15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孙悟空在借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
铁扇公主为何不愿意借扇给孙悟空?这体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从这个故事中,你能看出孙悟空的`哪些性格特征?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角色扮演(10 分钟)
挑选部分学生分别扮演孙悟空、铁扇公主、牛魔王、猪八戒等角色,进行故事片段的表演。
表演结束后,让其他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重点评价演员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表现。
(五)文化内涵探讨(5 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体现了《西游记》怎样的文化内涵?”
教师总结:故事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孙悟空代表正义,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借扇灭火;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对智慧和勇气的赞美。
(六)课堂小结(3 分钟)
回顾 “火焰山宝扇灭火焰” 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强调《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重要价值。
(七)作业布置(2 分钟)
用自己的话将 “火焰山宝扇灭火焰” 的故事写下来,字数不少于 300 字。
阅读《西游记》中其他有趣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火焰山宝扇灭火焰》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火焰山宝扇灭火焰》教学的个人反思07-20
《火焰山宝扇灭火焰》优秀教学设计08-06
触摸火焰山03-23
火焰山游记作文11-13
火焰山的导游词(精选10篇)05-16
火焰山游记作文【优秀5篇】12-03
勾践灭吴教案设计07-06
火焰的作文10-22
《火焰》诗歌05-22
“灭”狗记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