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体免疫系统》教案

时间:2025-02-25 14:59:50 诗琳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物《人体免疫系统》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人体免疫系统》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物《人体免疫系统》教案(精选7篇)

  生物《人体免疫系统》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过敏反应的概念、类型及致敏原的概念、种类。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疾病的类型。

  (3)艾滋病的全称、英文缩写及艾滋病病毒的名称、英文缩写。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致病原因。 (5)HIV病毒的生命周期。

  2.能力方面:

  (1)通过组织学生问卷调查等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运用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增强了学生协作精神、团队精神。

  (2)通过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触动学生善待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节教材着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健康生活的主题,且安排了调查活动,这样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前两节的抽象知识中激发和调动起来,使学生体会生物科学与现代人类的生存及发展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本章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内容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因此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章节内容的融会贯通,并更好地理解前面所学的知识。

  2、教学重点:

  (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但过敏反应涉及到一些微观、抽象的知识,本案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总结的方法,客观地、科学地介绍这一过程,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实践、分析、综合等能力,及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进而落实本节课的能力、情感目标。

  (2)艾滋病是本节课的重点。本案采用《生命是如此脆弱》的图片,使学生发生兴趣、激起疑惑,产生探究的欲望。再精心设疑,指导学生正论、反辩,多向交流,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形成主动、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难点分析:

  艾滋病病毒(HIV)的生命周期。此过程涉及到微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本案以边播放动画边总结的形式,加强直观性,降低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情分析:

  1、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特别是艾滋病,各媒体经常报导艾滋病的疫情情况、预防措施及最新科技动态,因此学生或多或少能了解一些基本常识。

  2、初中的自然科学已学过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及预防措施。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容易地总结出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3、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在高中的生物中学到内环境的稳态、营养与健康、免疫机制等方面。

  四、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免疫有关的问题越来越多,有些是学生较熟悉的,如过敏反应、艾滋病等,有些则感到陌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免疫治疗、器官移植等,教材中只是对相关内容作了

  些简要介绍,如果教师只在课上局限于课本内容讲授,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本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成若干小组,收集更多的他们感兴趣的'资料,在课堂上教师为他们创设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智力参与,使他们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艾滋病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又是本节课的重点,本案在设计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经过教师精心设疑,引导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危害、致病原因、生命周期、传播途径、懂得预防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逐步地去探究它的本质和规律。

  本节课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课题,因此整个教学设计中把学知识与重修养、学做人有机结合,渗透“STS”的教育思想,以增强学生良好的道德风范,使学生意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五.练习:

  1.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B )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D.系统性红斑狼疮

  生物《人体免疫系统》教案 2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描述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

  (2)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3)概述抗原和抗体的知识;

  (4)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种人痘预防传染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介绍牛痘的发明以及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3)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3.能力方面

  (1)通过介绍抗体的发现、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通过组织小组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抗原和抗体的知识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础,学生虽然在初中已学过一些,但毕竟粗浅。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要注意与高中相关知识的联系,例如抗原的性质、抗体的概念都要联系蛋白质、糖类的结构和功能。在讲抗体时要适当扩展知识,向学生介绍抗体多方面的功能,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深化理解。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很复杂,又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可是书上的内容和附图过于简化,反而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应多翻阅一些参考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拓展深度和广度。不一定要学生记住扩充的知识,只是希望通过这些知识,更好地理解书上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否则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利于知识的掌握。

  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显示微观动态过程,教师提供相关资料指导小组学生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起,引入新课

  教师借助摄像头展示艾滋病患者的照片和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以及艾滋病毒攻击T细胞的照片,指出:当21世纪钟声敲响的时候,人们发现许多麻烦已伴随着这钟声一同进入新世纪,艾滋病就是其中之一。据估计到2000年底,全世界感染这种“世纪之疫”病毒的.已有3 610万人。现在每天都有1.6万人成为带毒者。

  由于艾滋病毒是以人的T细胞为攻击靶子,直接破坏了人的免疫系统,所以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也成为迄今为止最难对付的疾病,所以攻克艾滋病成为现代免疫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请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理解,讨论什么是免疫,回忆初中知识,教师给出现在对免疫概念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肌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通过这一概念使学生理解免疫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用摄像头显示初中课本上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等几幅插图,请学生回忆:

  1.什么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

  三、学习新课

  教师承上启下引入新课:关于特异性免疫具体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特异性免疫

  教师用摄像头展示:中国古代种人痘和詹纳种牛痘的图。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人通过穿患者的衣服、用痘痂研细吹入鼻孔的方法预防天花,这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是一大创举,而詹纳的工作开创了免疫疗法的先河。

  教师提问:为什么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由于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的结构很相似,牛痘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的抗体与天花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的抗体相似,所以能用牛痘病毒刺激人体产生对抗天花病毒的抗体。我们就把天花病毒、牛痘病毒都称为抗原。

  1.抗原

  通过上面的分析得出抗原的概念是:凡是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就叫做抗原。

  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

  (1)由上述抗原的概念分析抗原有哪两种性能。

  (2)是否人体内部和外界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是抗原?

  (3)抗原具有哪些性质呢?

  (4)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与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吗?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学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分析讨论上述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扩展相关知识,明确如下问题:

  ①人体的免疫系统一般不会与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当自身细胞因某些特殊憎况(如外伤、癌变等)而发生改变后,免疫系统会与这些细胞发生免疫反应。

  ②并非人体内部和外部所有物质都可以成为抗原。

  ③抗原应该具有如下性质:

  第一,异物性:一般说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其免疫原性越强。各种病原体、动物蛋白质剂等对人都是强抗原;同种异体也用异物,也有免疫原性;自身成分在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也具有免疫原性,如脑组织、眼球晶状体蛋白和免疫球蛋自的独特型抗原,都属自身抗原。另外,外伤和癌变细胞也能成为抗原。

  第二,大分子性:相对分子量小于6 000的物质一般无抗原性;不能引起免疫反应。一般说来,蛋白质的抗原性强于多糖,寡糖和低聚精、脂类均没有抗原性,不能刺激动物产生抗体。

  第三,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这种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

  2.抗体。

  教师介绍抗体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用细菌或其外毒素给动物注射,过一段时间后,该动物的血清中出现一些有防御作用的保护性成分。

  (2)在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用电泳法鉴定,证明抗体是一种球蛋白。

  (3)1959年科学家对抗体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证明它是由四条肽链组成,借二硫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Y”型的四链分子。不同的抗体某些部分氨基酸序列各不相同,决定抗体的特异性。

  学生根据以上资料归纳总结:

  抗体的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体的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所以新生儿在一定时间内可由于获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那么,抗体是由哪里产生的呢?

  3.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教师提供科学研究过程:

  (1)用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大鼠,杀死其淋巴细胞和其他白细胞,大鼠就失去了免疫的功能,因而很容易感染疾病。

  (2)给上述大鼠分别输入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发现只有在注入了淋巴细胞之后,大鼠才能恢复免疫功能。

  提问:上述实验能证明什么?

  结论: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教师提供科学研究过程:

  (1)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去掉胸腺的小鼠,小鼠可失去全部免疫功能。

  (2)此时如果输给小鼠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虽得到恢复,但仍与正常小鼠不同,即不能产生游离于体液中的抗体。

  (3)如果在X射线照射后不输给小鼠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而输给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去胸腺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复,但产生抗体的功能却得到一定恢复。

  (4)如果同时给X射线照射过的去胸腺小鼠输入来自胸腺和骨髓的淋巴细胞,小鼠就可恢复全部免疫功能。

  (5)将新生小鼠的胸腺切除,小鼠仍能住长发育,对某些抗原入侵仍有一定的产生抗体的能力,即仍能发生有所减弱的体液免疫反应,但却失去了细胞免疫功能。

  (6)做器官移植时,如果切除小鼠胸腺,移植器官较易停留在小鼠体内;如果将小鼠胸腺的淋巴细胞再输给去胸腺小鼠,免疫功能又得到恢复,而移植器官又被抵制。

  学生分析上述实验得出结论:胸腺内的淋巴细胞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在免疫中起不同的作用,分别称为T细胞和B细胞。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以下内容:

  (1)淋巴细胞的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2)分化:在中心淋巴器官。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分化成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分化成B细胞。

  (3)分布:在外周淋巴器官,如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4)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等。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

  教后感:通过艾滋病,种人痘和牛痘预防天花等实例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对免疫知识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优化引入过程。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图表,组织学习小组合作自学,自己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及时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为学生提供课本外的学习资料,以利于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生物《人体免疫系统》教案 3

  教学目标:了解免疫的功能,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免疫的功能,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一、导入

  人体的三道防线分别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

  ㈠免疫的功能

  免疫:免除疫病,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1.观察P78图,说说免疫的功能。

  2.免疫的功能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思考:免疫是否总是对人有益?

  3.免疫与人类健康

  维护人类健康

  不利排斥移植器官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原因: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

  ㈡计划免疫

  1.接种疫苗防病原理

  疫苗通常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面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在体内产生相应抗体,提高抵抗力。

  2.计划免疫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讨论:①你有没有参加计划免疫?

  ②接种过哪些疫苗?

  ③计划免疫有些什么好处?

  小知识: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脊髓灰质炎糖丸小儿麻痹症

  三、练习

  P80练习

  四、作业

  完成课课练习

  板书: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防御感染

  免疫的功能自身稳定

  免疫监视

  生物《人体免疫系统》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稳态与平衡观,理解体液免疫的过程。

  2.通过分析体液免疫的动画,运用总结与归纳的方法,得出体液免疫的过程。

  3.根据体液免疫的过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通过本节学习,感受人体的奥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提问: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被病原体所包围,但是多数情况下我们并未感到不适,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复习人体的三道防线,由第三道防线引出体液免疫,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体液免疫的三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体液免疫过程Flash动画,提问:体液免疫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自主思考。

  (体液免疫划分成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2.体液免疫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你能描述这三个阶段的具体过程吗?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同桌交流。

  教师就三个阶段依次提问学生,教师补充强调。

  (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另外,少数抗原会直接刺激B细胞。这一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应阶段。B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会产生抗体,这就是反应阶段。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生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处理消化,这就是效应阶段。)

  3.认识二次免疫

  教师提出问题:生过天花或麻疹的人为什么一般终生不会再次患上这种病呢?与哪种细胞有关?学生自主思考,教师补充讲解。

  (记忆细胞,它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对抗原的记忆可达数月甚至终生。当遇到同种抗原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生出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会产生大量的'抗体,从而快速消灭抗原。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二次免疫。它比初次免疫反应更迅速也更强烈。)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较为完整的体液免疫的概念。

  (体液免疫,就是发生在体液中,靠B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的免疫方式。)

  (三)巩固提高

  布置任务:画体液免疫的概念图。先独立构建概念图,完成后组内互相修改完善,之后选优秀作品展示,并让学生归纳体液免疫的概念。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请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天花病毒从空气侵入人体并被抗体消灭的整个过程。

  四、板书设计

  生物《人体免疫系统》教案 5

  学习目标

  1、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重难点重点: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

  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

  教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个性展示

  导入流感期间为什么有的同学容易被传染,而有的不易被传染?这与什么有关?------人体的免疫功能

  自主学习

  提出疑问1、P102分析与讨论中图中所示的人体结构在防御病原体入侵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两大部分?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4、什么是抗体?什么是抗原?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上个学期我们好多同学都患过水痘,那这部分同学以后就不再得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3-104,思考一下问题。

  (1)为什么患过水痘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的再次侵袭?

  (2)患过水痘的同学对腮腺炎有同样的`抵抗力吗?

  (3)人体的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的组成及作用是什么

  练习达标1、凡是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

  A病原体B病毒C抗原D病菌

  2、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红细胞B淋巴细胞C吞噬细胞D血小板

  3、烧伤病人常用自身皮肤进行植皮治疗,不植入外来皮肤是因为

  A、神经血管不易接通B、外来皮肤相当于抗原

  C、外来皮肤含菌量大D、会产生免疫反应

  4、将他人的器官移植到患者体内,一般不宜成活,这种免疫属于免疫。从现代免疫的概念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拓展提升根据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研究牲口炭疽病的实验,回答:

  (1)实验中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这一现象属于免疫,其原理是。

  (2)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较弱的炭疽病病原体,它进入羊体作为起作用,使体内产生的具有免疫力的物质,其化学成分是。

  (3)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

  作业设计A、什么是计划免疫?

  B、你打过预防针吗?举三个例子。

  C、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两大部分?

  生物《人体免疫系统》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

  2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

  1、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2、不能。

  3、会。

  〖板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

  〖板书〗二、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

  〖资料分析1及讨论〗生思考师提示。

  1、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2、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由此可以看出,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3、约9年。

  〖讲述〗1、类风湿性关节炎简介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是以慢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以骨膜炎为主要特征,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晚期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残废。我国约有400万患者,患病率为0.32%~0.34%。约80%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0~45岁,男女之比为1.2∶4。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它是一个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常无明显诱因可查。初发病时很缓慢,患者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乏力、体重减轻、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期症状,随后发生某一关节疼痛、僵硬,以后关节逐渐肿大、疼痛。开始时可能一两个关节受累,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

  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尚无特效疗法,仍停留于对炎症及后遗症的治疗。现行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关节及其他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治疗措施一般包括:(1)休息,风湿活动期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潮湿;病情稳定后适当活动和进行关节练习,以减少或防止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

  (2)药物治疗,药物可选非甾体类抗炎药、金制剂、青霉胺、免疫抑制剂等;

  (3)理疗,如热敷、热浴、蜡疗等,同时配合按摩和锻炼;

  (4)手术,纠正关节畸形或进行关节成形术。

  2、过敏反应的机理和过敏体质

  有些人接触到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一类抗体(IgE类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上述反应如果发生在皮肤,则出现红肿、荨麻疹等;如果发生在呼吸道,则出现流鼻涕、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如果发生在消化道,则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个别病情严重的,可因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如下图)。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是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另外,抗组织胺类药物能抑制过敏症状的表现。

  一般将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人的体质称为“过敏体质”,过敏体质就是容易产生IgE类抗体的体质,因此目前是以体内IgE抗体的量,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为过敏体质的重要依据。考虑到出生婴儿几乎没有IgE类抗体,可认为过敏反应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的文明病。过敏体质、碰到能引发过敏的过敏原、足够量的过敏原是引发过敏反应的三要素。引起过敏反应的首要因素,是遗传因素──过敏体质。通常父母一方具有过敏体质,孩子约有15%的几率遗传过敏体质,若双亲都是过敏体质,几率更会提高到66%。如果你不曾发生过敏,并不代表没有过敏体质,可能是还未遇到过敏原。

  〖板书〗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学生阅读及板书〗四、免疫学的应用

  在习惯上,人们把由细菌制成的称为菌苗,把由病毒制成的称为疫苗,也可将它们通称为疫苗。

  〖讲述〗疫苗的种类及研究进展

  疫苗是提高人体免疫力来达到预防疾病目的的一种生物制品,它基本上是由微生物及其所含成分制成。

  目前应用的疫苗主要有三种类型,各有优缺点。(1)减毒活疫苗。接种后能感染人体而产生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效果。如小儿麻痹糖丸就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口服后可预防小儿脊髓灰质炎。由于这类疫苗中的病毒仍有一定的活性,因此有些人接种后会发生副作用,不是很令人满意。(2)灭活的死疫苗。这类疫苗已将病毒杀死,安全性很好,但产生的免疫效果比减毒活疫苗要差,而且要多次强化免疫,如钩端螺旋体疫苗即属此类。(3)新型疫苗。包括基因工程疫苗,它是以现代基因工程的手段,由病毒DNA的.一段无毒序列制成,如现在我国应用的新型乙肝疫苗。这种疫苗安全性很好,预防效果与灭活疫苗相似,但要多次强化才行。因而,可以说传统使用的疫苗尚不足以满足人们提出的安全、有效、简单、经济的高要求。为此,国内外许多科学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研制和开发出了新型疫苗,即基因疫苗。

  基因疫苗不仅安全性高,而且从阻止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和清除已被病毒感染细胞的两个方面产生防治效果。基因疫苗不仅可用于防治病毒感染,还可用于防治肿瘤,其主要优点为可以诱导很有效的专一性T杀伤性细胞,后者可以杀死肿瘤细胞。基因疫苗的安全性极高,不存在对人体的毒性,机体耐受性好。因此,基因疫苗是未来疫苗研发的重点。将疫苗基因转移到植物,如香蕉、马铃薯等,已经成功地生产出狂犬病疫苗等可食用的疫苗。

  〖资料分析2及讨论〗

  1、移植的器官对于被移植者来说是异物,免疫系统具有排异反应,但是,当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任何措施。

  2、必须控制适当的剂量,恰到好处才有

  望使移植的器官能够较长时间发挥作用。

  3、不能。例如,解决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需要有更多的人自愿捐献器官。

  〖旁栏思考题〗

  不能预防所有的传染病,因为疫苗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有些传染病的病原体会发生变异,有些传染病的机理目前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或者是还没有研制出针对这些疾病的疫苗。

  〖讲述〗骨髓移植需要骨髓提供者提供什么?为什么?

  骨髓移植需要骨髓提供者提供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是指在大剂量化疗和全身照射大量破坏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后,把健康人或自身已缓解的骨髓移植给患者,使其中造血干细胞持久地在患者骨髓腔分化增殖,从而恢复其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过程。骨髓移植是目前根治白血病的最先进的方法。骨髓移植可分为自体(身)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两大类,后者又分为同基因(同卵双胞胎)和同种异基因(同胞兄弟、姐妹或父母或子女等)两种。骨髓移植的具体适用条件是:年龄为自体<55岁,异体<45岁;白血病完全缓解后;无感染灶,无其他严重的疾病。在做异体骨髓移植前,需做组织配型等有关实验,以选择供者。

  〖科学、技术、社会及讨论〗(热门话题学生必懂)

  2、以下行为有可能传染艾滋病,因为这些行为中都可能接触到含有HIV的体液:

  (2)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5)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

  (7)输入含有HIV的血液;

  (10)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

  以下行为不会传染艾滋病,因为这些行为中都不接触含有HIV的体液:

  (1)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

  (3)在运动中撞到艾滋病患者;

  (4)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6)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

  (8)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

  (9)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冲水马桶

  〖小结〗略

  〖作业〗练习

  五、基础题

  1、(1)×;(2)√?;(3)×。

  2、D。

  3、因为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当T淋巴细胞被杀死之后,免疫系统就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4、提示:牛痘疫苗中含有少量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天花病毒。接种牛痘后,婴儿体内经过一定阶段,B细胞开始分化,小部分形成记忆B细胞,该细胞具有记忆和分化、产生抗体的功能。所以,当再遇到天花病毒侵染时,便能杀灭之。

  六、拓展题

  提示:建立骨髓库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意义。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在很多疾病,尤其是白血病的惟一的有效治疗手段。我国每年约有400多万患者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全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人,而且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50%以上是儿童。我国现在20岁左右的青年、少年及儿童中独生子女多,这就意味着很难在有亲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中找到造血干细胞供者,而在非血缘关系者中具有相同

  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能够实施骨髓移植的概率只有1/10000~1/5000,甚至更小(如果供者与受者的HLA不同,便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只有尽快使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扩充到10万份以上,才可以初步适应临床的需要。成立志愿捐献者资料库就成为挽救患者的惟一途径。

  生物《人体免疫系统》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游戏的方式以及自行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提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免疫调节是一个复杂有序的过程,感受生命的奥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

  抗原、抗体及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置情景导入:

  图片展示-病菌图片,让同学观察病菌的形状特点,讲解病菌的具有致病性。

  是否认识图片内容(有认识,有不认识)?图片非常漂亮,(病菌是致病)?我们置身在满是病菌的环境中,如何设置重重关卡来保护自己呢?今天,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和病菌作斗争的游戏,保护自己!这场战役的名称《免疫》。

  (二)新课教学

  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

  问题一:战争就要打响了,病菌开始大批向我们发起大规模进攻,那么它首先要占据的根据地,也就是我们第一关的战场是哪里?

  生:皮肤

  师:没错,病菌最早接触我们的皮肤,并设为自己的根据地。

  教师补充,第一关防御措施包括黏膜(消化道黏膜上的纤毛能够清扫病菌),出示图片。

  师:除了皮肤,还有就是黏膜的.纤毛能讲将病菌扫除体外。

  在人的呼吸道里,许多小纤毛麦浪一样朝向口腔的方向,慢慢将脏东西推出来,推到嗓子眼儿时,人就会咳嗽吐痰。

  那么大部分的病菌被消灭了,还有一小波锲而不舍的病菌突破了第一关,进入了我们人体内,那么,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防御,我们应该设置第二道关卡,观看Flash动画。

  2.第二道防线

  出示溶菌酶的作用的图片及FLASH动画和吞噬细胞的作用的图片及FLASH动画,引导学生归纳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提问学生描述第二道防线的防御过程:小卫兵分成两个小分队,病菌被一个分队的卫兵打得丢盔弃甲,然后被另一批小卫兵吞掉了。

  这位同学说的非常的生动形象,结合这个同学的描述,大家跟上老师我们用生物学的语言来描述一整个过程。

  教师总结:病菌进入到人体内,体液内有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溶解病菌的细胞壁,吞噬细胞就会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

  总结第一、二道防线组成、功能及特点

  师生共同小结:这两道防线的共同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菌起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

  前两道防线已经保护的很好了,然而还有一些狡猾的病菌,穿上了伪装的外衣,躲过了前两关小卫兵的排查,来到第三关门前叫嚣,我们这次要采取怎样的措施去抵御?

  3.第三道防线

  让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特点,找同学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第三道防线组成及病菌侵染人体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归纳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和特异性免疫。

  接下来通过集体的力量,我们同学分成4个组,并结合教材来讨论一下,下面两个问题:

  1)我们第三道防线的小卫士是由什么组成?

  2)他们又是以什么方式击退病菌的呢?

  一会老师会随机提问其中一名组员来回答。

  现在开始讨论吧,同学们都自信满满的看我,讨论结束。

  同学们快看黑板,黑板绘制病菌,就是这么一类病菌,非常狡猾又善于伪装,我们的小卫兵采用什么样的方针捍卫自己领土?

  生1: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将病菌消灭掉,生2补充: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病菌结合,并且由吞噬细胞将病菌消灭掉了,接下来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归纳一下。

  说到这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人体由记到防线啊?三道防线组成,看来大家都掌握了,那么老师通过一个游戏来检查一下大家是否掌握。

  (三)能力展示,巩固提高

  老师的讲桌上有3张卡片,分别代表是三道防线,我会随机选择三个小卫士,上台抽签,结合自己的职责进行自我介绍,分析自身特点找小伙伴,12在一起,说明原因。同学们他们表现的是不是很精彩呀,并且模拟的也很生动形象,把自己作为防线的战士的职责说的活灵活现,并且结合自身找到了相同特点小伙伴。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结合成一个团体,因为他们得敌人是相同的,是多种病菌,是非特异性免疫,而第三道防线非常强大,能够专门对付某一类病菌,是特异性免疫。

  (四)小结作业,课外拓展

  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够做一下我们三道免疫防线的图片,并把免疫过程做一个动态图,下节课展示大家看。

【生物《人体免疫系统》教案】相关文章:

《人体的温度》教案06-08

生物教学设计人体废物的排出08-07

人体骨骼中班教案10-06

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教案(通用5篇)09-29

《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07-17

食物怎样在人体旅行教案10-12

初二生物人体的免疫防线的教学设计10-13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阅读08-25

免疫系统由什么组成05-18

《人体的呼吸》教案(通用11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