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感悟范文
在平日的生活或工作学习中,我们常常会收获不一样的感想和体会,在这个时候,不妨试试写篇感悟的文章,便于记忆。那么,感悟的文章一般都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感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范文 篇1
最近,我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它曾易名《西行漫记》,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记录了作者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时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真实情况,并梳理了长征的脉络。书中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们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和令人钦佩的精神风貌,他们个性鲜明,活灵活现,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平凡却又伟大。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他的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了记者。一九三六年六月,斯诺访问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他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还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和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深入的调查。经过四个月的采访,他已经写满了十四个笔记本。当年十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红星照耀中国》终于诞生了。出于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冒险中引发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埃德加·斯诺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的精力,继续对中国问题作探索和报道,《红星照耀中国》不断地再版和重印,几十年间几乎传遍了世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在书中,我看到了红军战士们平时严守纪律,虽然条件艰苦也能乐观面对,战斗时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看到了领袖们衣着朴素、平易近人、爱护部下,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共度难关;看到了红小鬼积极乐观、尽职尽责、因为当上红军而无比自豪。他们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生死相依;他们乐于吃苦,勇于战斗,重于求实,善于团结;他们身上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最高表现。
《红星照耀中国》是红军长征的辞典,是中国现代革命的百科全书,是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光辉历程的历史文献。红军神话般的长征令人神往,共产党领导人传奇式的革命经历令人崇敬,宛如一颗光华璀璨、熠熠闪亮的红星,永远照耀朝气蓬勃的新中国,给亿万人民以新的希望。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范文 篇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说地真好!书籍乃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们的生活中,始终离不开书的陪伴,书籍让我们充满智慧,使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在这个暑假,我在老师的引导下观看了一本由外国作家所著的关于红色中国的书——《红星照耀中国》。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这是一部文本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当这一本书刚一出版,便轰动了国内及国外华侨的所在地。
但是,在埃德加·斯诺所有后来的著作中,都没有一本书能与《红星照耀中国》相比拟。即使是他杰出的文学报道告,在时过境迁后,往往成为明日黄花。唯有《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籍。
这本书中主要讲述了:在一九三六年这个中国国内局势转变的关键一年。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于是,他在六月间由北平出,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访问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苏维埃共产党领导人。后来,他在北平写出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篇章节是《苏维埃掌权人物》。这篇文章中描述了毛泽东虽然有世界上最高的赏格缉拿他的首级,但是他毫不介意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可见他十分地勇敢。在这许多年头里,他甚至没有受过伤,这让我十分地惊讶,也让我十分地敬佩他。
不知不觉中,这本书已经读完了,但是,书中的情节久久地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我的心中不经激起了许多的感悟:在我们中国的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令我们赞叹,也令我们感到自豪。我们应该深刻地了解这些历史故事,为那些在历史中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而感到赞赏。不过,埃德加·斯诺他那种不辞辛苦、坚持不懈的精神,也令我十分的敬佩。我想:一个外国人,万里迢迢的来到中国,不仅仅是简单的访问,更多的是对中国的热爱。
作为新世纪的继承人,我们更应该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才是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吧!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范文 篇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每当读到毛主席写的这首《七律·长征》,我都会想到那些伟大的红军战士们。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时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毛泽东了。他面容瘦削,个子挺高,背有些驼,有一头浓密的不短的黑发,双眼炯炯有神。就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他博览群书,专心致志,精力过人,一丝不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他也生活节俭,平易近人,对老百姓也十分温和、尊重。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一个之前未知的中国革命,也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铭记红军的伟大、不易,铭记那些为了党甘愿献出自己的一生,甚至是生命的人。
读了这本书后后,想到我在这么好的`一个社会大环境下,有许许多多的学习资源,而我还“身在福中不知福”,并没有好好珍惜,也没有以一种认真、专注的态度来对待学习。比如我有时遇到难题就选择跳过,也没什么刨根问底的精神。心里老想着偷懒,没有什么毅力和定力。可自从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到非常的惭愧。我觉得之前的时光都被我白白浪费了。我也明白了逃避是没有用的,只有勇敢的面对问题,才可以从根本去解决它。我们应该去学习他们骨子里的那份对初心的坚持以及对强权的不惧。就比如红军,有着大无畏乐观主义的精神以及顽强的毅力,才能渐渐走向成功。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范文 篇4
在书店里来回徘徊,弄得我眼花缭乱。我不知道该选哪一本书,一瞬间那几个英语英文字母:RED STAR OVER CHINA。下面是几个红字“红星照耀中国”,看到这本书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中国的象征——五星红旗。
这本书是一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写。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故事,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表现了他们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革命精神。
让我了解到,毛泽东、彭德怀……他们都是领导人,却毫无领导的架子,与战士们同吃,同睡。在贺龙二三事一章中,斯诺骑着一个皮包骨头的马,背弓起像一弯新月,它在发抖。斯诺嘲讽道:“你们怎么能够骑着这种瘦狗去打仗呢,你们的红军骑士就是这样吗?”李长林说道:“什么事都是这样——枪炮、粮食、衣服、马匹、骡子、骆驼、羊——最好的都送去给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啊!在前线,那些英勇杀敌的红军战士更值得我们敬仰。
在当时的'孩子,最小的十一二岁就当红军去前线杀敌,瘦小的双肩担起沉重的枪,在战火纷飞的环境里,随时可能丧命,可他们并不畏惧。想想现在的我们,先进的学习设备、优美的学习环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报效国家呢?
记得小时候冬天,我总嫌天气冷,不愿意起床,在被窝里真暖和,妈妈用尽了所有的办法,可是对我还是无计可施,最后家里还是点上了炉子。想一想红军在长征时,雪山连绵,鞋子、衣服破了没人缝补,他们不冷吗?不是,他们心中那份执念,给他们温暖,支持他们走着下面的长征路。
作为一个美国记者斯诺是第一个把共产党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让更多人知道,有一个为人民的党叫做共产党,有一个英勇的军队叫做红军。
他们的友谊不分国界、信仰,都有自己要奋斗一生的理想。共产党如此,斯诺又何尝不是呢?读完这本书,我想:我也要像红军一样,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一把,加油吧!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范文 篇5
本月,老师组织我们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收获也颇为丰富。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此书曾以《西行漫记》作为书名。
这本书主要讲了1936年,“我”带着当时“我”无法理解的许多关于中国红色政权、革命与战争的问题,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层层封锁,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当时中国战火连连,处于水深火热当中。“我”采访了许多共产党人,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红军伟大的将领,慢慢的找到了答案。这些红军将领也向“我”介绍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以及苏区内的生活等等。第一次让全世界知道了红军是一支强大而又严格的队伍。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范文 篇6
单看《红星照耀中国》的书名,我的内心是拒绝看这本书的。我以为此书只是向我们普及爱国教育的读物,不料竟是个美国记者所写的,一时就来了兴趣,想看究竟美国人笔下是如何写当时的中国的。
没有翻开此书之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这些人物离我是相当遥远的。虽然我经常听说这些伟人的名号,却不了解他们真正的为人。就着斯诺的笔迹,我算是真正了解了他们。
我们的毛爷爷,是爱军爱民的共产党领导人,这是我对他的初始印象。书中让我走进了他的生活,他生活简单朴素、说话平易近人,俨然透着慈祥。一卷铺盖、几件衣物,吃着和大家一样的食物,走着和大家一样的道路。在和斯诺谈话的过程中,他还会松下裤带搜虱子,可以想见他和我们一般,书中是他真实的模样。还有我们的周恩来总理,细心热情,第一次见面就用英语与斯诺打招呼,可以尽情“窥探”他们的生活,可以全面了解他们的为人。
这些伟人们当时正在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着,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艰苦奋斗、永不言败的革命精神。朱德曾指挥全军打过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过敌人五次围剿。在这样长期的战斗中,他形成了自己带兵的特殊战术,这是他身经百战所得出来的经验。在革命的道路上,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与战士讲话时会脱下帽子。小小的细节,就能看出朱德对待战士的用心。为了早日实现革命事业,他坚持寻找并加入共产党,并奔赴在不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的路上。即使在柏林参加共产党卫生院五洲运动被捕,他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革命事业,他坚定的信念一直支撑他走下去、干下去。多少革命战士,就是像朱德这般,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直到付出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鲜血,用自己的骨灰堆沏一座座堡垒,护卫我们的祖国,坚守我们的阵地。如今,我们应倍加珍惜和平年代的一切。
革命年代伟人与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斗争业绩,我们要时刻铭记!感谢《红星照耀中国》带来的真实报道,它记录着那百年不朽的一切!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范文 篇7
很多人看完《红星照耀中国》,会常用这样几个字眼来评价:“热情”、“魅力”、“气质”、“青春”、“活力”等等。《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斯诺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趣的太多,在这我并不想详述全部。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红小鬼的话。当红小鬼给斯诺端来水,斯诺更正之前的“喂”的称呼,改称“同志”道谢,“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要知道,这些孩子当时只有大概十二三岁。可以看出,即使在那段艰苦的时间里,人们虽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是精神上却有着极高的信仰和信念,这些青年人作为长征中的特殊群体,用自己的青春视角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征程。
毛泽东的经历是本书的一大重点,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故事。斯诺写到“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的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成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他们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炼他们自己。他们直觉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读到这段的'时候,反观我们现在的大学生。逃课、迟到的比比皆是。好多大学读书的风气早已荡然无存,大家上大学似乎都只为了文凭这一张纸,没有人关心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是否真正度过了一个有意义难忘的大学生活。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一个未知的中国革命,也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我看到的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成长史更是对当时的人民、当时的社会一种全新的描述。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范文 篇8
打开书,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略显枯燥的文墨,密密麻麻的行列。但这语句之间,我却仿佛看到了革命战士,中国的希望。 ——首题
一场大雨过后,青笋冒出了芽。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它还是那么矮小。在漫长的等待让世界上几乎所有人都失去了期望时,青笋开始上窜,以一夜之间30厘米的速度争高直指,一年不到生成葱笼翠林,庇护着自己足下的大地,无畏风雨。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亦是中华民族漫长等待几千年的硕果。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踏遍中国大地,记录红色中国,用公正的目光关切着中国的命运。在消耗了数年心血后,他欣喜地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是的,那些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使中国的未来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
一、过去遣散迷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几十年前的“昨日”,无数年轻的革命战士前赴后继,在大渡河的铁索上奋勇直前,用鲜红的热血染红了国旗,使金黄的五星更加夺目,在这么一帮愿为理想而奋斗,为祖国而牺牲的战士中,英勇善战的贺龙……这些出色的领导者,引导着无数同他们一般忠诚爱国、乐观团结的无名战士,为新中国开辟了一片肥沃、蕴含着无限生机的大地。
二、现在继承血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无数青年人士继承了先辈的遗志,延续了祖国的辉煌,在病魔大军攻打世界的紧急关头,不顾安危、最美逆行,用自己的身躯围成坚硬的屏障,挡住了洪流大波。就在此刻,我再次看见了一群一心一意为了民族生存,为了祖国未来不断拼搏不断奋斗的战士,更看到了那些藏在中国人骨髓中,到危难关头一定会爆发出来的昂扬斗志,像是喷薄的旭日。
三、未来争辉黎明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老一辈点燃的革命火炬需要我们来擎起,伟大祖国的灿烂明天也需要我们去开创。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学会自立自强,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报效祖国,承担社会责任,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始终跟党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坚信,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终有一日会实现。
感谢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它在世界人民的心中燃上了一枚闪耀的红星。
合上书轻轻拂过,封面上的六个大字被印刻得很深很深,像是千万中国人心头永远不会遗忘的历史印痕,又像是神州大地上永远不被遮盖的闪耀红星。 ——尾题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范文 篇9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应该并不陌生,也许大部分人一提到这本书就马上都会冒出一些名词: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国民党,共产党,苏维埃等等,但我今天我从这本书里得到的,了解到的也许不止这些,我的意思是,从这样的一本书中,我们能得到些什么不一样的,特殊的东西。
“探寻红色中国”第一篇的标题,就已经揭示了这本书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思想,就是探索与好奇。作者斯诺只是打上几支疫苗,就敢于坐着火车进入当时在外界名声并不怎么好的红色中国,除了斯诺本人通过与宋庆龄的交谈对红色中国改观之后,斯诺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在这个过程中都必不可缺;同时在共产党的多个领导人中,都有着这种不顾一切的探索精神,敢于做,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成长同样为这本书中的的重要精神,也同样是整个共产党,整个红军的的重要精神。中国的共产党组织同样是经历多种挫折,在险恶的环境中缓缓成长,这也同样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来之不易;红军同样如此,五次的国民党剿共战争,每次的胜利都不骄不躁,每次的失败都能总结经验,所谓的成长便是如此,不断地经历挫折,不断地总结。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动容的反而是每个红军战士在背后的生活的'模样:在吴起镇的兵工厂里,工人们会打篮球,爱唱歌,爱跳舞,一起办墙报,做演出,识字育儿;在红军军队中,士兵们跳远跳高,赛跑跳绳,吃完饭就积极地打乒乓球,听着缴获来的留声机里的音乐;保安里的干部和指挥员们,和斯诺打网球,打扑克牌,做巧克力蛋糕,每个这些令人尊敬的人物,原来他(她)们也与我们相同,有着自己的生活,原来他(她)们的生活也如此绚烂多姿,仿佛他(她)们的形象就跃然眼前,仿佛他们脸上的每一个生动的表情,他们逼人的英气与活力,都浮现眼前,我们也就真的与他们会心一笑,仿佛淘气的歪过头,笑着同时说出:“我们都是一样的啊!”。
最后让我们回归到我们的这个标题吧,“红星不仅照耀中国”,我认为,这个红星不仅代表着苏维埃,代表着共产党,更是每个人在拥有了自身信仰后,或是在实现自身价值,追求理想的路上,那个拥有着充实生活的自己,是向目标努力冲刺时的那份心情,是为了信仰不顾一切,奋力向前的执着与拼搏。所以,我希望的是,每个人都能努力的生活下去,不再为了小事争吵,不再战争,让千千万的理想与和平构成闪耀的红星,照耀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范文 篇10
在二十世纪有一支堪称奇迹的,它做出了一件奇迹的事情——长征。
在一九二七年中国分裂成了两派,一方是共产党,另一方则是国民党双方势不两立,共产党支持无产阶级,而国民党是资产主义,于是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战斗。
在一九三四年,国民党对红军进行了第五次“围剿”,这次“围剿”是所有“围剿”中规模最大的,蒋介石——国民党的领袖,动用了将近九十万的兵力来围剿红军,这次他们改变了战术,他们汲取之前失败是教训,他们不再像以前那么鲁莽,他们没走到一个地方,就会在那里修建城墙,碉堡,他们想把红军彻底封锁。
红军在十月十六日夜晚下达了长征的命令,大部分都战士都参加了长征,剩下的那一部分一直坚守阵地,但最终被敌人杀害他们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他们舍弃了自己,换来了的安全,他们每个人都值得我们敬佩!
这一走,便是两万五千里,用时一年之久他们从江西出发,最终抵达西北部的陕西。在途中,他们战胜了重重困难,他们飞夺泸定桥,大渡金沙江,而国民党也对红军进行了重重阻挠。如果红军在关键时刻失败,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这次长征,红军的主力毫发无损,他们穿过了亚洲最危险的河流,最终在陕西建立了苏维埃根据地。
都说红军是穷人的,但是你有想过为什么农民工和工人会加入红军吗,因为国民党的疯狂杀戮,致使民不聊生,国民党所经过的'地方所见到了都指认是红军,进行屠杀,就想日本的南京大屠杀一样,在长征途中,红军经过的地方都会有死尸,这也是红军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
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红军注定会战胜国民党,无产阶级注定会渲染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范文 篇11
作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战士的重重疑问,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当时被恶意曲解的革命根据地,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然后他用平实,质朴的文字记录下来
我很诧异于作者竟然是个美国人,他对中国的热爱令我震惊。斯诺对革命者的描写狠狠地驳斥了国民党,他们一直对外宣扬鼓吹共产党人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强盗”。书中是这样描述毛泽东的:“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对周恩来的着墨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还有黄埔军校毕业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林彪;使地主乡绅闻风而逃的贺龙;九岁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洛浦、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等许许多多优秀的领袖。通过他的叙述,我仿佛看到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地坚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们是一群有气质、有风度、有抱负、有力量的领导者!
本书一经发表,就产生了了巨大的反响。它驳斥了国民党刻意扭曲的宣传,向世界人民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革命。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读完这本书后,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即使到了今天,它的影响力依然不曾消减。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当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最完整的教育,当我们还在为各自的人生纠结忙碌着,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过着充满阳光与安定的美好生活。《红星照耀中国》提醒着我,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驱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范文 篇12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斯诺参观红军大学的所见所感。从校长林彪的人生经历到大学的基本情况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学设施简陋,以窑洞为教室,桌椅是用砖头石块拼成的,黑板是石灰泥土砌成的。这里的学员都很年轻,但都是有着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在大学里学习丰富的课程,政治、军事、农业、医务等,还有多彩的文娱活动,篮球、网球、乒乓球样样俱全。
这所大学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它的校长是个二十八岁的指挥员,从来没有吃过一次败仗;
二、它有一个班的学员全是老战士,平均年龄二十七岁,平均每人有八年作战经验,受过三次伤;
三、由于“纸荒”,学员们把敌人的'传单反过来当笔记本用,每个学员的教育经费,包括伙食、衣着等一切开支,每月不足十五元银洋,而那些大名鼎鼎的学员们的首级悬赏钱加起来却超过二百万元;
四、大学以窑洞为教室,不怕轰炸,用作者的话说,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这么一家。
条件是艰苦的,但学习是快乐的。形势是严峻的,但信念是坚定的。这就是支撑着红军一路走向胜利的强大支柱,苦中作乐、拼搏进取,这种精神任何时代都值得学习和发扬。
这一节还讲述了斯诺在保安观看红军剧社巡回演出的所见所闻和真切感受。他看到露天剧场道具简单,可是节目题材却很丰富,演员表演也很卖力,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
关于红军剧社,本节也做了详细的介绍,从创建到成长,还通过对危拱之女士的采访,更深层次地让我们了解了剧社的组织、节目的创作、演员的招募等各方面的问题。
通过斯诺的描写,我们感受到群众对剧社的喜欢,不但为人民群众带去了精神食粮,还同时起到了效果良好的宣传作用,消除了人民的疑虑,对革命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加愿意为民族独立而斗争。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相关文章: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精选21篇)10-25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07-18
读红星照耀中国后的感想06-27
红星照耀中国好词好句摘抄08-18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摘抄09-19
红星照耀好词08-19
红星照耀中国好段摘抄50句09-12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精选8篇)08-15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9篇)08-15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精选44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