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图形的平移教案

图形的平移教案

时间:2025-02-13 10:19:44

图形的平移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图形的平移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形的平移教案(通用15篇)

  图形的平移教案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2

  教学重点:

  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准备:挂图,尺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复习有关平移的`知识。

  (出示例题图)问: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思考

  同桌交流

  交流:“小船向右平移9格”你在操作时是怎么想的?(注意对应点之间的数格子。)

  小结:我们三年级时学习过平移,知道了可以把一个图形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平移。具体平移的格数要通过数对应点或线之间的格子数。

  再说一说金鱼图向右移动了几格?

  同桌互相说一说,数一数

  小结:判断一个图移动几格,我们要首先确定一个点为0点,然后向相对应的点去数。

  二、完成试一试

  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强调注意点:把一个图形平移,有的同学可能出现平移后,图形变形的现象,为防止这外现象,我们在平移时,要尽可能多确定几个点,用字母做上标识。

  三、完成练一练:

  1、看图数一数,哪个三角形向右平移10格得到红色三角形?。

  在书上画一画,再说一说。

  2、看图填空

  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四、完成部分练习P7练习一1-2。

  图形的平移教案 2

  学习目标:

  1.知道平移的概念及平移的不变性.

  2.能够根据题目要求作出已知图形的平移后图形.

  学习重点:能够根据题目要求作出已知图形的平移后图形.

  学习难点:能够根据题目要求作出已知图形的平移后图形.

  导学过程:

  【预习交流】

  1.预习课本P14到P16,有哪些疑惑?

  2.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

  3.下列五幅图案中,⑵、⑶、⑷、⑸中的哪个图案可以由(1)图案平移得到?()

  A.⑵B.⑶C.⑷D.⑸

  3题图4题图

  4.如图,在宽为20m,长为30m的.矩形地面上修建两条同样宽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耕地.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耕地的面积为()

  A.600m2B.551m2C.550m2D.500m2

  【点评释疑】

  1.课本P14做一做.

  在平面内,我们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的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2.课本P15议一议.

  3.应用探究

  (1)如图,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把小船ABCD通过平移后到的位置,画出平移后的小船位置.

  (2)如图,平移方格纸中的图形,使点A平移到处,画出放大一倍后的图形.(所画的图形用阴影表示)

  4.练习巩固:课堂练习:课本P16练习1、2.

  【达标检测】

  1.在平面内,将线段AB沿某个方向平移距离为a㎝,那么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沿此方向移动了㎝.

  2.如图是一块电脑主板的示意图,每一转角处都是直角,数据如图所示,则该主板的周长是()

  A.88mmB.96mmC.80mmD.84mm

  2题图3题图

  3.如图,六边形ABCDEF由6个相同的等边三角形组成,下列图形中可由ΔOBC平移得到的是()A.ΔOCDB.ΔOABC.ΔOAF和ΔODED.ΔOEF

  4.把一个正方形绕它的一个顶点最少旋转°,所得正方形可由原正方形平移而得到.

  5.有没有一种图形,绕任意一点旋转任意一个角度,所得图形都可由原图形平移而得到.

  6.(1)如图所示,将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将此点记为Aˋ.

  (2)连结AAˋ.

  (3)将线段AAˋ向右平移三格,将所得的新线段记为BBˋ.

  【总结评价】

  1.平移的定义.

  2.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

  3.把一个基本图形平移,可以增添图形的魅力,使图形世界更丰富多彩.

  【课后作业】课本P18到P19习题7.31、2、3、4.

  图形的平移教案 3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对平移的基本性质有了的认识,能否利用平移的基本性质来学习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能否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成了本节课学习的重要任务。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例,让学生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作法.

  2.确定一个图形平移的位置的条件.

  能力训练:

  1.对具有平移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和动手操作等过程,掌握画图技能.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画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对具有平移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作法.

  教学难点: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作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 复习回顾平移的基本性质,引入课题

  如图,将线段AB平移,得到线段AB,则图中的线段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帮助学生复习平移的基本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AA∥BB且AA=BB, A B∥AB且AB =AB)

  如果给出了线段AB,也给出了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你能作出选段AB经平移后的对应选段AB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简单的平移作图.

  第二环节 观察操作、探索归纳平移的作法

  ⑴已知线段AB和平移距离及方向,求作AB的对应线段AB。

  让学生观察、动手画图。

  得出已知平移距离和方向的作图:过A作平移方向的平行线,在平行线上沿平移方向上截取线段,使其长度等于平移距离,即得点A的对称点A。点B的对应点B的做法同上。

  (2)已知线段AB和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A ,求作AB的对应线段AB

  和上面的.(1)相比,这里的新问题,不知道平移距离和平移方向,而只知道某点的对应点,该怎么办?鼓励学生思考、交流、动手画图。

  连接A,A,得到线段AA,则AA的长度就是平移距离,有A到A的方向就是平移方向。于是问题转化为前面已经解决的问题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画图中,若有学生有不同的画法,应鼓励学生交流、讨论。这时,可以思考:“画出选段AB的方法只有(1)中的方法吗?还有没有其他的画法”。若学生在处理简单的线段问题时,画法比较单一,这个讨论可以放在(3)之后。

  (3)将(2)中的图形略微复杂化一些。已知平面图形以及该图形上的某一点经平移后的对应点,求作平移后的平面图形。

  例题1 经过平移,△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留给学生完成。在学生完成平移的作图后,根据前面的若干个作图问题,增加“议一议”内容。

  ①还有什么其他方法,作出△DEF吗?

  ②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知道原来图形的位置外,还需要什么条件?

  对于①,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平移作图的常用方法以及这些作法所依据的原理。

  方法一:过点B、点C,分别作线段BE,CF,使得它们与线段AD平行且相等,连接DE,DF,EF,△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图形。

  方法二:过点D分别作出与AB,AC平行且相等的线段DE,DF,连接EF,△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图形。

  方法三:因为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全等,所以过点B作线段BE,使得它与线段AD平行且相等,得到另一个对应点E(或者过点D作与AB平行且相等的线段DE,得到另一个对应点E)后,按原方向作△ABC的全等△DEF。

  对于②,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的全部条件为:

  (1)图形原来的位置 (2)平移方向 (3)平移距离.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这三个条件都具备,我们才能准确地找到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进而作出它平移后的图形.

  第三环节 课堂练习

  1.如图,将字母A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解:在字母A上,找出关键的5个点(如图),分别过这5个点按箭头方向作5条长3cm的线段,将所作线段的另5个端点按原来的方式连接,即可得到字母A平移后的图形。

  2.

  将图中的字母N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3.图中的窗棂轮廓是由一个半圆和一个矩形组成,试作出这个图案向左平移10格后的图案。

  解:分别确定矩形的四个顶点和半圆的圆心,向左平移10格后的位置,画半圆(以“圆心”平移后的位置为圆心,以6格的边长为直径),连线即可。

  第四环节 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作平面图形平移的图形,进一步理解了平移的性质,并且还知道要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需要有:①此图形原来的位置.②平移方向.③平移距离等三个条件.

  在作图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第五环节 课后作业

  1.必做习题:习题3.2 2,3,4

  2.选做习题

  (1)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4,沿对角线所在直线l将该正方形向右平移到EFGH的位置,已知△ODH的面积为92,求平移的距离.

  (2)如图,在△ABC中,D,E是BC上的点,且BD=CE,求证:AB+ACAD+AE.

  四、教学设计反思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通过对上节课学习的平移的基本性质的复习,为新知的探索作好铺垫,进而引出新课课题简单的平移作图。在例题的选择和设计上,循序渐进,前一题往往是后一题的基础,后一题通过化归都可转化为前一题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渗透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化归。

  在练习的设计上,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逐步熟练应用平移的特征、平移作图的方法,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同时,设计了不同难度的习题,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图形的平移教案 4

  教学目的: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认识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索简单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方格纸、纸片、尺子、彩笔、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好朋友,你还记得它们吗?(生:旋转、平移)你能具体说一说什么现象是平移吗?(生:)(播放生活录像:电梯向上运行、推开拖式玻璃窗、拉抽屉等场景)。看来同学们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又该怎么做呢?让我们来做一做吧。

  二、自主探索

  1、教师:出示课件

  (1)师:把纸片从A处向右平移到B的位置,移了几个方格。

  学生拿出方格纸自己操作,小组交流。交流平移的过程、方法结果。

  教师演示课件,讲解演示正确操作过程。

  (2)把纸片从A处向下平移到C的位置,移了几个格?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重点了解学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确。指名学生投影演示,

  教师适当给予正确指导讲解。

  2、想一想:

  同学们,请你认真想一想,如果把纸片A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移了几个方格?(生:)同学们自己动手移一移,你想的和做的一样吗?教师演示课件讲解。

  三、试一试(出示课件)

  1、出示问题:(1)画出向左平移2格后的正方形。(2)画出向上平移3格后的三角形。

  学生自己试着画一画,再交流。

  2教师提出蓝灵鼠的问题:你还能画出向其他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吗?学生自己画一画,交流。

  四、练一练

  1、填空、(出示课件)师生一起边讨论边填空。

  2、小动物吃食物。(出示课件)

  学生自由尝试探索解决平移的方法。

  3、先判断,再涂色。(出示课件)说一说另一个虚线图是向右平移了几个方格后得到的。

  4、(出示课件)学生自己先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交流,展示。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即将结束,你们学的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同学们动脑筋想想,在生活中怎么应用平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谈话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引出本节课简单图形的平移。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小组中感知交流,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把一个图形平移几个方格,只要看图形的一条边平移的格数即可。

  经过想一想,移一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平移简单图形的方法。

  通过学生画一画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鼓励学生画出其他平移后的图形。

  平移实物:自行车、鸭子、汽车更清晰地掌握平移的过程。

  小动物吃食物,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道开放性、挑战性极强的题目,放手让学生去挑战自我。

  课件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启发思考:它们是怎样移动的?它们移动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师:谁来说说这些物体是怎样移动的?移动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指名学生说一说)生:它们移动的时候,位置变了,其他什么也没有变。

  师:你很注意观察,说得真准确。像刚才的这些现象,物体沿着一个直直的方向移动,移动时只有位置变了,其他的什么都没变,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 看来同学们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又该怎么做呢?让我们来做一做吧。

  全班交流时,学生用实物投影演示操作过程,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会把两图之间的空格距离当成平移了几格,即3个方格。

  还有的学生可能会把两图之间的空格距离平移5个格,即5个方格。

  师强调:只要数一数纸片的一条边或一个点向右平移了几个方格,就是这个纸片向右平移了几个方格。不能只数它们中间的格数。并课件出示(要想知道一个图形平移了多少格,只需要看这个图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边平移了多少格就可以了)。

  生:移了2个方格。错误的(移了1个方格。)

  学生很容易答出:移了3个方格。师:你很聪明,表达得十分清楚。

  过渡语:同学们对平移有了较深刻的了解,我们来画一画平移后的图形,你能吗?

  学生画正方形时可能会把向左移两格理解为空两格。

  三角形向上平移3格会向左上或右上移三格,而不是竖直方向向上平移3格。三角形向上平移3格,还可以看成一个角的顶点向上平移3格。

  生:向左平移2或3格,向右平移2格。三角形向下平移3个格会不够用。

  师:画的时候,要启发学生先把每个点平移后的位置找到,再连起来,就是平移后的图形。

  过渡语:如果让大家看图填空,你们会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首先让学生理解箭头所指方向为平移方向。

  过渡语:同学们对平移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下面我们就应用这些知识个小动物帮帮忙,告诉他们怎样移动就可以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

  学生会有很多不同的平移路线,还有可能会绕远路。

  生:第一个图形是平移8格后的图形。

  学生说出平移方向和移动几格。

  同桌合作,一个同学展示自己平移后的图形,另一个同学说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格数。

  生:学会了怎样计算平移的格数,并且会画平移后的图形。

  图形的平移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

  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

  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4.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页试一试。

  (1)学生独立画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2)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的重点是巩固平移的距离问题,通过练习强化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2.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巩固平移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图形的平移教案 6

  教学目的:

  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2、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图形平移前后的坐标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图形平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平移?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2、平移有什么性质?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中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问:一个点平移后的坐标会发生变化吗?

  二、新授

  1、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a(-2,-3)

  1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点a1的坐标是什么?

  2将点a(-2,-3)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点a2的坐标是什么?

  2、归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简称:横移纵不变,纵移横不变。

  3、问:线段ab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是a(-5,3),b(-3,0)。将线段ab两个端点的横坐标都加上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连接a1、b1,所得线段与原线段的大小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4、例题: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3)b(3,1)c(1,2)

  (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各点,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2、b2、c2,依次连接各点,所得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5、归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6、思考:

  如果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同时纵坐标都减去5,这时图形在哪儿?把它画出来!(有几种平移方法)

  7、p53t1:图中三架飞机p、q、r保持编队飞行,分别写出它们的坐标。30秒后,飞机p飞到p位置,飞机q、r飞到了什么位置?分别写出这三架飞机新位置的坐标。

  8、课内练习:

  1、p53练习;

  2、口答:p53习题t2、3、4、6。

  9、小结: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10、作业:

  p55t7、8。

  图形的平移教案 7

  教学目标:

  1、认识平移现象,知道平移的基本特征。

  2、能正确的画出物体平移后的图形。

  3、了解平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画出物体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教具:

  衣服、方格纸、写字板、鸭子图、房子图

  学具:

  方格纸、鸭子图、房子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和电视里的老师一起来学习新知识,

  好吗?(播放课件)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移动吗?

  (生齐答)

  师:谁愿意用动作来演示一下移动?

  (学生演示,教师给予鼓励)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播放课件)

  师:刚才,同学们参观了商场,你知道电梯是怎样移动的吗?

  (生:直上直下)

  师:下面我们接着看。(播放课件)

  师:谁能说说缆车是怎样移动的`?

  (生:朝着一个方向向前移动)

  师:说得真好!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说对了吗?(播放课件)

  师:推拉窗是如何移动的呢?

  (生:左右移动)

  师小结:刚才,我们看了电梯上下移动、缆车向前移动、推拉窗左右移动,像这些运动就叫平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移。(板书:平移)

  (播放课件)

  二、新授。

  1、认识平移。

  ①(出示写字板)

  师:这上面有平移现象吗?谁能指出来?

  (学生回答并演示)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找到了没有?(播放课件)

  ②(出示两件衣服)

  师:你们观察到上面有平移现象吗?

  (学生回答并演示)

  (播放课件)

  师:请接着看。

  ③师:熨斗上下、左右移动是平移吗?说说理由。

  (生答)

  师:向不同方向没有规则的移动叫平移吗?说说理由。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后回答。)

  师:下面接着看。(播放课件)

  2、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生答)

  师: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们找到了哪些生活中的平移现

  象?(播放课件)

  3、教学例1:看看房子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多少格?

  (出示房子平移图)

  演示房子向上平移5格的过程。

  请小组内的同学利用学具完成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交流反馈。

  师小结:平移时,找准一个点,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只要数到

  相应的位置,结果都一样。接着往下看。(播放课件)

  4、练习。

  ①给帆船涂颜色。

  师:给向右平移4格后的帆船涂上颜色,同学们,快动手吧!涂完后各小组的同学相互看一看,你涂对了吗?

  交流反馈。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涂得怎样了?(播放课件)

  ②分别画出图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

  师:这道题要求同学们画出它向两个不同方向移动后的图形,比比看,谁的速度快?

  交流反馈。

  师:接着往下看吧!(播放课件)

  5、拓展。

  师;请同学们用老师给你的这只小鸭子画出一排小鸭子,你能行吗?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并绘画)(播放课件)

  学生相互欣赏作品。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画得怎么样了?(播放课件)

  三、小结。

  同学们,电视里的小朋友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答)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很好的运用平移现象。

  图形的平移教案 8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基本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的性质。

  教学重点:

  平移的基本内涵与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平移特征的探索及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回忆游乐园内的一些项目,如:旋转木马、荡秋千、小火车、滑梯……

  (引出第三章内容: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并进行初步分类,引出本节课研究内容:生活中的平移。)

  2、观察图片中传送带上的电视机与手扶电梯上的人,回答以下问题:

  (1)传送带上每台电视机做什么运动?手扶电梯上的人呢?

  (2)传送带上的电视机的'形状、大小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改变?手扶电梯上的人呢?

  (3)在传送带上,如果电视机的某一按键向前移动了80cm,那么电视机的其他部位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了多少距离?

  (4)如果把移动前后的同一台电视机的屏幕分别记为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课件演示),那么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

  二、探索过程:

  (一)平移的概念: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举一些生活中平移的实例。

  (二)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

  1、想一想:(课件演示)

  (1)在上图中,线段AE,BF,CG,DH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图中每对对应线段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2、归纳平移的基本性质:

  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3、做一做:(课件演示)

  (1)如图所示,△ABE沿射线XY的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后成为△CDF,找出图中存在的平行且相等的三条线段和一组全等三角形。

  (2)图中的四个小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2cm,能通过平移△ABC得到其它三角形吗?若能,请画出平移的方向,并说出平移的距离。

  三、随堂练习:(投影)

  填空:

  (1)将线段AB向右平移3cm得到线段CD,如果AB=5cm,则CD=_____cm。

  (2)将∠ABC向上平移10cm得到∠EFG,如果∠ABC=52°,则∠EFG=_____°,BF=_____cm。

  (3)将面积为30平方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向下平移20cm,得到△MNP,则△MNP是_____三角形,它的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

  图中小船经过平移到了新的位置,你发现少了什么?请补上。

  四、知识拓展:(课件演示)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D,AD

  五、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观察——分析——探索——概括。

  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图形的平移教案 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2、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在格子图中数物体移动距离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知平移现象,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教材第121页上的学具剪下来。

  【教学过程】

  一、感受平移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视频中包括: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游乐项目。)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他们是如何运动的?(课件出示游乐场的场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呢?(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游乐项目的玩法。)

  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示时,教师可示范。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式都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的不同将它们分类码?(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像缆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旋转飞机、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移。

  二、互动探究

  1、交流预习内容

  昨天晚上同学们自己预习了平移这个内容,小朋友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举生活中的例子。

  (1)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那现在你们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体演示给大家看?

  教师在中间插一些平移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

  (2)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条直线的平移,那还有不按照直线运动的.平移吗?注意:让学生展示多种不同形式的平移。

  3、出判断题:找出这些运动中全是平移的一组。(在全是平移的一组中,加入一个沿曲线平移的物体)

  判断的时候,先排除有不是平移的组,然后重点讨论全是平移的一个组。

  4、小结平移的本质:

  怎么样判断一种运动是不是平移?平移运动是怎么样的运动?

  5、练习:鱼图(提要求时强调:是要作平移)

  三、巩固拓展

  1、课件出示:房子(烟筒上有一只小鸟,屋檐上有一只小鸟)

  请你观察房子做了什么运动?(平移)

  移动后烟筒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5格(对)

  屋檐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4格(错)

  2、移动房子:

  整座房子移动了多少格?(让学生发表意见,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让学生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价。

  3、出示:房子向右移动图全班一起完成。向()移动()格

  4、练习:动手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一开始玩起来不太顺利,教师可先和一个学生示范。)

  四、课堂小结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像滑滑梯、推拉窗户这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都是平移现象。下课后,走出教室,你们也可以去找找生活中的平移。

  图形的平移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会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形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

  [教学难点]

  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建立直观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说出实际生活中平移的事例。

  2.电脑出示:我们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移动后的图形。

  图形做平移运动。

  图形往哪个方向平移的?

  它向右或左平移了几格?怎么知道的?

  3.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图形平移了几格。也可以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看看把图形的一条边或一部分平移了多少格。

  4.揭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画水平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出示教材主题图,提出要求:把小旗向左平移4格。

  学生试着画出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形。

  教师巡视,找出学生典型错题,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把两个图形间的距离误解为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平移的方向不对;平移后的图形形状或大小与原图形不符……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把小旗向左平移4格,先要确定方向,可以画个小箭头代表向左平移,再找到图形中关键的点,小旗四个顶点和旗杆下方的点,然后把关键点先平移相应的格数,最后连点成线,画出与原图相同的图形。平移后的小旗只是位置变了,但是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化!

  学生订正自己的答案。

  2.探索画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试着把小旗向上平移4格,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平移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向上平移小旗的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向左平移还是向上平移,只是平移的方向不同,方法基本相同。

  3.总结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第一、选点。也就是在原图形上选择几个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如正方形的四个角上的顶点。

  第二、移点。也就是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

  第三、连点成形。

  三、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5页第1、2、3、4题。

  [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平移图形的方法)

  图形的平移教案 1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现象。能直观地分辨常见的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重点:

  1、体会平移的本质特征。

  2、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做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学生观察教师示范:

  1、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

  2、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直线运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平移。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谈话,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3

  (1)怎样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小结:平移的关键:根据箭头观察平移的方向,采用找对应点的方法确定平移的格数。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步骤

  (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端点)

  (2)按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

  (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链接。

  3、平移的特点: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

  三、巩固应用

  P87做一做

  四、总结

  图形的平移教案 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现象。能直观地分辨常见的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该知识的生活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如图,这些物体在做什么运动?(平移)二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我们数学中学习的画平行线就是利用尺子的平移画成的。平移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广泛。出示:你知道吗?楼房会搬家。南京有座江南大酒店,20xx年因马路拓宽,专家们运用“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将酒店托换到了一个托架上,使它与地基切断,形成了一个可移动体,然后又用牵引设备将它平移到了新地基上。老师有一个愿望:将来有一天能把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平移到月球上去。希望每个同学好好学习知识,帮助老师实现这个愿望,好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移到底有什么奥秘。出示课题:平移。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三角形1的平移轨迹。提问:三角形1怎样平移到三角形2的位置的?(向右平移3格)两个三角形中间没有3格呀?你是怎么数出3格的?(找出三角形1的关键点数出的。)说明三角形的平移也就是点的平移。全班一起说向右平移三格。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最重要?(向右、3格)对。向右就是平移的方向,3格就是平移的格数。也就是说平移一个物体要知道平移的什么?方向和格数。

  平移一个图形要注意:1)找准关键点;2)看清方向;3)数清格数方向和格数就是平移的要素。

  2、出示亭子图,怎样找亭子的关键点?图形的顶点或交点。

  3、出示例3,图中根据什么确定方向?(箭头)有哪些方向?(上、下、左、右)在书上完成例3。怎样数格数?(只数一个关键点,起点不数。)

  学生完成例3,并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4、学生观察平移图,平移后的图形什么不变,什么变了?总结出平移的特点是:物体的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了。

  5、练习。

  6、怎样画平移后的图形呢?

  出示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图,学生在方格图中画出:将平行四边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的图形。边画边思考:平移过程中,什么是不变的.?怎样才能在画的过程中保持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呢?学生画完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观察课件你认为画一个平移后的图形,应先怎么做?找关键点。然后呢?移点。最后呢?连点成形。这就是平移图形的画法。还可以怎么画?(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5格。)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不同点是什么?都是分两次;不同的是:方向有先后,但对应的格子数没变。

  练习。教科书第86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88页1、2题。

  四、你会吗?课件演示平行线的画法。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数学中我们可以用平移的方法来画平行线。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图形的几次平移?图形怎样平移,我们要先看平移的方向,再数出平移的格数。你认为哪儿容易出错?要注意什么?怎样画平移的图形?

  具体目标: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着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师生活动:教师尝试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研讨。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图形的运动。

  图形的平移教案 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点的坐标变化与点的左右或上下平移间的关系,掌握图形各个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并解决与平移有关的问题。

  数学思考:经历探索点坐标变化与点平移的关系,图形各个点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探索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让学生观察多媒体彩图,如果某个小鸭在坐标系内的位置是(—2,—3),他向右游了5个单位,则它的坐标变成了多少?如果它向下游4个单位长度,它的坐标又是多少呢?再将它向左或向下游4个单位长度,它们的坐标又有什么变化?观察它们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坐标纸,自己动手画图,并通过交流合作得出结论。

  通过情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己动手能更好地让学生复习坐标与平移知识,为新知识提供基础。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运动过程及小鸭的坐标情况,使学生对此有深刻印象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探索点坐标变化与点平移的关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2,3)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则得到的坐标是什么?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呢?

  反过来,点A的坐标由(—2,3)平移到(0,3),则是怎么平移的?如果平移到(—2,0)呢?

  师生总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X,Y)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反过来也成立。

  学生动手实践,利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创设充分表现自己的时空,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探究投入程度。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课件验证结果。

  用课件演示,并请学生在课件上答题,

  2、探索图形各个点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出示例题: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3),B(3,1),C(1,2)。

  (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A1、B1、C1,依次连接A1、B1、C1各点,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A2、B2、C2,依次连接A2、B2、C2各点,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思考:

  (1)如果将这个问题中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都减去5”改为“横坐标都加3”“纵坐标都加2”,分别能得到什么结论?画出所得图形。

  (2)如果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同时纵坐标都减去5,能得到什么结论?画出所得图形。

  学生用准备好的坐标纸按要求动手作图,利用图形直观地解决问题。

  学生的独立探究是学生习得的基础,通过学生动手探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有余力的学生来帮助同伴。

  用课件演示运动的过程与结果

  (三)拓展延伸,力求创新

  1、将点P(—4,3),向X轴负方向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1_________,再将点P1沿Y轴负方向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2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两点A(—3,m),B(n,4),AB∥X轴则m=________n=___________。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2,横坐标不变,则得到的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比向______平移____________单位。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为(0,0),(5,4),(3,0),(4,—2),(0,0)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图形,将各点坐标如下变化。

  (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加3,再将所有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减4,再将所有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及时复习强化,并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平台。教师要及时指导,并强调要通过动手作图直观地寻求结果。教师再用课件演示来进行解答

  准备好课件为学生进行演示对照。

  (四)知识整小结理,形成系统

  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谈自己的体会,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请学生个别发言,对知识做出归纳,相互补充。

  通过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有助于学生清理知识的脉络,使新旧知识形成体系,教师做为组织者与引导者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必做题:课本58页第1题、59页第3、4题,60页6、7题

  选做题:课本61页第9题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当堂做题,然后利用课件来对照。

  作业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目的是为了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也让学生能及时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

  使用课件演示,可直接解答。

  图形的平移教案 14

  教学目标:

  1、了解平移的概念。

  2、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3、能做出简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4、能利用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5、通过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美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教学过程:

  认识和观察:

  1、仔细观察下面一些美丽的图案,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

  2、以下几种运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点?

  (1)小华每天骑自行车沿着笔直的马路来学校上学

  (2)在旅游景点,经常可以看到人们乘缆车沿索道上山或下山。

  (3)在工厂,产品整齐地在传送带上沿着生产线从一个生产工位流向另一个生产工位。

  (4)在车站以及百货大楼,人们乘自动电梯上楼或下楼。

  探究活动1:

  A与E,B与F,分别是一对对应点;

  AB与EF是一对对应线段;

  ∠BAD与∠FEH是一对对应角

  (1)线段AE,BF,CG,DH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每对对应线段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总结出平移的概念。

  探究活动2:点的平移:线的平移:平面图形的'平移:空间几何体的平移:

  探究活动3:经过平移,△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如图所示),试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步骤:

  1、定方向定距离:连接AD;

  2、利用平移的性质找到B、C的对应点E、F

  3、分别连接DE、DF、EF。

  小结:

  1、平移的概念是什么?

  2、平移的性质是什么?

  图形的平移教案 15

  第1课时 平移和旋转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P80~8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动手操作、模拟示范以及观察图片,加深学生对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平移和旋转。数出平面图形平移和的格数,以及画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纸飞机、溜溜球、各一个;师生都准备一个圆盘、一个指针,学生准备“动手做”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出示美丽的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认识平移

  1.出示例1图

  (1)依次出示3个运动的画面(火车、电梯、和国旗的运动)。

  提问:你感觉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明确这些运动都是沿着直线的运动。

  指出:像图中火车车厢电梯国旗这样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平移。

  (板书:平移)

  举例: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二)认识旋转。

  1、出示例2图

  提问:你能看出图中表示的是哪些物体的运动吗?

  引导: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指针做的是怎样的`运动呢?你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吗?清小朋友来说一说,并且表示给大家看一看。

  指名学生交流并表示运动方式。

  提问:你知道这些运动有什么特点吗?这几个物体运动时,为什么它们的位置固定在那里而没有移动到另一处呢,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交流,明确这些运动都是围绕一点转动。

  指出:像图中电风扇叶片、螺旋桨、钟面指针这样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旋转。(课题位置板书:旋转)旋转的特点是绕着一点转动。

  (板书:旋转绕着一点转动)

  追问:电风扇叶片绕着哪一点转动?螺旋桨和钟面指针呢?

  举例:小朋友还在哪里见到过旋转现象?

  2、学生“试一试”。

  (1)做转盘出示“试一试”中的转盘,让学生用事先先准备的转盘面和指针,照样子做一个转盘。

  提问:你是怎样做成这个转盘的?圆面中心为什么用一个掀钮固定?

  (2)动手旋转

  引导:请小朋友按老师的要求做一做:把指针从指向A点旋转到指向B点,再把指针旋转到指向C点或者指向D点。

  提问:刚才指针是什么运动?是绕着哪一点转动的?请小朋友再把指针从指着A点开始,顺时针旋转一周回到A点。

  还可以怎样旋转一周回到A点?请大家做一做。(学生逆时针旋转)

  追问:怎样的运动是旋转?

  (三)比较

  引导:请大家用手势表示平移,再用手势表示旋转。

  比较一下平移和旋转,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小结:我们刚才研究了物体的运动,认识了物体运动的两种方式,这就是平移和旋转。沿着直线移动的运动,是平移,绕着一点转动的运动是旋转。

  三、练习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观察,把通过平移能和绿色树叶重合的图上颜色。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方格图,让学生说一说平面图上的方向,让学生说说两枚棋子各在原来位置的什么方向。

  4、完成“动手做”

  指出:不管向哪个方向旋转,只要是绕着一点的转动,就是旋转运动。

  四、课堂总结

  谈话: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能说说平移和旋转有什么不同吗?你还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在日常生活中,像火车车厢、电梯、国旗等物体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平移。

  在日常生活中,像电风扇扇叶的运动、飞机螺旋桨的运动、时钟钟摆的运动,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转动的,我们称这种运动方式为旋转。

  教学反思: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的最佳途径则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去获取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去体验、思考、讨论,在教学活动中经历、感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要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创设一切条件设计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素材,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通过与生活的联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图形的平移教案】相关文章:

图形的平移数学教案10-12

图形的平移(2)(总第5课时)的教案范文06-07

平移精品教案设计06-12

数学平移变换教案09-30

关于数学中平移的教案08-09

《图形的变换》教案10-26

图形中班教案09-25

图形中班教案09-25

图形中班教案09-25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