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97页“整理与反思”及98-99页“练习与实践”1-6
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丰富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完善认知结构。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产生继续探索学习的积极心向,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角等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关系,画垂线
设计理念: 本课首先通过填表来比较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使学生清除地看出这三者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生活情境,通过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使学生加深对垂线概念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角的概念的学习,利用表格法掌握各种角的特征,并结合实践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知识梳理,形成网络
1、 提出要求:
①分别画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
②看图说说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根据学生讨论出示下表:
直线 射线 线段
相同点 都是直的
不同点 端点 无 一个 两个
长度 无限 无限 有限
③说说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关系。
④在纸上画出两条直线
2、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并板书。
a、相交(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相交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b、不相交(当两条直线不相交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学生画直线、射线和线段
学生讨论
学生画直线。
二、巩固练习,反馈校正 完成教科书第98页“练习与实践”
(1)完成第1题: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先分小组说,再全班交流
(2)完成第2题:先让学生观察图形,再独立思考,最后指导学生用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知识说明。
(3)完成第3题:先让学生讨论:通过一个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通过两个点呢?再指导学生用两点之间的连线最短的知识说明
(4)完成第4题:指导学生说思考过程时,师着重指出:因为从直线外的一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的线段是最短的,因此从A或B点出发,连通主管道的小管道应该与主管道相应部分垂直。最后让学生独立操作。 学生列举
学生小组交流
观察、思考、联想
学生讨论
引用、联想
独立思考
实践操作、作图
三、拓展延伸,整理反思
1、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角?你能填写下表吗?学生独立做好后全班交流。
名称 ()角 ()角 ()角 ()角 ()角
图形
特征
2、师让学生用活动角演示上面的各种角,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讨论后,师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完成教科书第98页“练习与实践” 第5题
学生独立填后反馈校对。
4、画角、量角器量角
(1)让学生说一说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师让学生尝试画45度和135度的角各一个,在用量角器量,并让学生对比,这两个角画时和量时有什么不同?要注意什么?
(3)完成教科书第98页“练习与实践” 第6题
5、补充练习:
判断:
(1)一条直线5千米。
(2)经过两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
(3)角的边越长,角就越大。 学生思考回答
填表,交流
指名学生演示,思考然后讨论、交流
学生练习
学生说
学生画角后比较
学生练习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