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的作文

时间:2024-11-04 14:37:26 助人 我要投稿

助人的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助人的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助人的作文

助人的作文 篇1

  傍晚,微风拂过人们的脸庞,我又走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天色刚刚擦黑,天空中还泛着淡淡的蓝色,花朵沉沉欲睡,湖面上清波荡漾,望着拥挤的.人群,我隐约看见了那个背影……

  那天,我和妈妈一起去清华大学里听相声,虽然经常来清华,但还是会迷路,我和妈妈第一次便找错了演出地址。

  “很高兴为您检票,请出示您的票。”服务员微笑着说。

  “给。”妈妈把票递了过去。

  “很抱歉,这场演出不在这里,这两个楼的名字有点相似,您这场演出在西操场那边。”

  “哦,好的,谢谢。”

  这时,距离演出开始只有不到半个小时了,我和妈妈赶紧道谢离开了。

  坐上车,赶紧去往西操场,但是因为路不熟,又加上着急,前面没有路了,只有台阶,妈妈不得不绕路去停车,让我先过去。

  我沿着路一直走,很快就找到了,可是门口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找我要演出票,而是很热情地把我迎了进去。里面人来人往的很是热闹,我坐在位子上,左等妈妈不来,右等妈妈不来,我越来越着急,再看看台上,不太像是相声的演出。最后,我鼓起勇气,问了一个站在旁边的哥哥,样子像是大学生,戴着一副眼镜,穿着统一服装,“哥哥,您能帮我看看这个演出是在这里吗?”“哦,不在这里,在另一个地方。”

  我一听更着急了,这位哥哥看我着急,跟旁边的人说了几句话后转头对我说:“我送你过去吧,这样安全些。”

  我们一路走过去,可是这位好心的哥哥竟然又把我带回了我和妈妈第一次找错的地方,想到演出快开始了,我还没找到地方呢!眼泪便不争气地流了下来。那个哥哥一听不是这里,又连忙向工作人员询问,问清地址后,又热心地带我去新地址。一路上,他一边安慰我,又一边责备自己:“我怎么能把这两个地方弄混了,这么马虎,还带你多跑了一趟,小朋友,不要着急,我一定把你安全送到你妈妈那里。”说完,他就带我加快了脚步。

  经过一路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演出的地方,看到了焦急等待的妈妈,我立刻飞奔过去,一把抱住了她,妈妈连声对那个哥哥说着谢谢。

  那个哥哥把我交给妈妈后又连忙转身小跑着回去了,望着那个哥哥远去的背影,我也想真诚地对他说一声:“谢谢!”

助人的作文 篇2

  表姐只大我几个月,可是她的行为却比我“大”许多,让我佩服。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表姐一起去大婶家玩。可没想到,大婶正在大扫除,我很失望,叫表姐去别处玩。表姐不但没答应,还一声不吭地走进屋去,拿起清洁工具,动手帮大婶打扫起来。离开时,我对表姐说:“你怎么这么笨呢?帮大婶做清洁,我们没法去玩了。”表姐却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嘛。”我不吭声了。

  又一个星期天的下午,邻家的阿姨有急事要外出,但没有人照顾她的.孩子。

  表姐知道了,立即答应帮助阿姨照顾孩子。表姐每次都满足了那个孩子的要求,那孩子很高兴。事后,表姐受到了阿姨的夸奖。我对表姐说:“又浪费了一个下午,还不如复习一下功课更充实!”表姐摇摇头,说:“我觉得非常高兴,所谓助人为—”我说:“又是助人为快乐之本,对吗?”我们都笑了起来。

  表姐就是这样,不断地帮助别人。她只是常说着:“助人为快乐之本。”我真得要学学表姐这种乐于助人的品格。

助人的作文 篇3

  胡雯青是我的好朋友。她圆圆的脸像一个红苹果,“红苹果”上有几颗小圆点,小巧的嘴巴说话时总是露着一口洁白的牙齿……每次有人见到她,他们就都说胡明子真可爱、真聪明!但我可不这样认为,甚至我以前还很讨厌她,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

  一天发生的一件很小的事情让我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反而,还让我成为了她最好的朋友。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胡雯青一起来到了学校,正在我们上楼梯时,胡雯青发现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妹妹摔倒在地上,只见小妹妹又哭又闹,眉毛都皱在一起,泪流满面,胡雯青看到后豪不犹豫的走上前扶起了小妹妹,轻声问到:“小妹妹,你觉得痛吗?不要哭,要坚强!”顿时,小妹妹不在哭了,也不闹了,我猜想小妹妹的心里应该是温暖的,像充满了阳光一样吧。这时,我和胡雯青一起上楼了,我一边走一边想:为什么胡雯青会自觉的帮助别人呢?

  来到教室后,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心里说着:“我以后也要向胡雯青学习,学习她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

【助人的作文】相关文章:

助人的作文12-28

[经典]助人的作文11-23

(精选)助人的作文12-02

助人的作文08-27

助人的作文08-27

助人的作文08-28

助人的作文08-28

助人的作文08-29

助人的作文08-29

助人的作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