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紧握不如轻捧的人生哲理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紧握不如轻捧的人生哲理故事,欢迎阅读。
紧握不如轻捧
很多人都认为,要珍惜一个朋友,珍惜一份友情,就一定要牢牢地紧握住这个朋友
或这份友情,其实这样做,结果往往会令你失去这个朋友
或这份友情。
一位人际学教授来到一所中学给同学们上课。
上课铃响后,只见教授慢悠悠地走进教室。
令人称奇的是,他居然没有带任何教材或备课本,只是提着一个大大的水桶,里面满满地装着一桶温水,还微微地冒着热气。
看看水桶,再看看教授,同学们都好奇极了,心想,教授这是要做什么啊?提着一桶水来上课,这还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遇到,就在大伙窃窃私语的时候,“这桶水里有一块肥皂,它浸在里面已经足足5分钟了!”教授介绍完毕,随意点了10个同学的名字,让他们轮流来到讲台上,把浸在水里的肥皂取出来。
这还不简单,用手抓啊,是啊,这么简单,傻子都会,大伙你一言我一语,顿时教室里乐开了花。
说着,第一个被叫到名字的同学兴高采烈地跑上讲台后,卷起袖子,就把手伸进桶里面,可是他满头大汗,倒腾了半天,最终还是空手而回。
第二个同学信心满满地很快接着上来,只见他郑重其事地捋起袖子,但是他同样无法把肥皂取出来。
第三个同学也是如此,第四个同学……结果都是一样,无论他们如何狠地抓、握,但结果都失败了。
“这是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同学们都说,“肥皂放在水里本身就滑,何况它现在还泡在温水里,就更滑了,只要稍一用力,它就会从我们的手中滑出去!”
“这真的是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吗?”教授笑着反问大家,随后,他也和同学们一样卷起袖子,把手伸进了水桶里,短短两三秒钟的时间,他就从水桶里取出了肥皂!
同学们惊呆了,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问教授是怎么做到的。
教授点点头说:“你们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你们都一心想要握紧它,结果越是握紧,肥皂越是滑,所以你们怎么也不能把它取出来。可是我为什么会成功呢?因为我从未想过要去握紧它,我只是微微地张开手指,轻轻地把它托在手掌上,结果它却没有从我的手上滑开,所以我才能够顺利地把肥皂从温水里取出来!”
同学们若有所悟,但他们又好奇地问:“老师,这和我们的课程主题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有关系!”教授微笑着说,“很多人都认为,要珍惜一个朋友,珍惜一份友情,就一定要牢牢地紧握住这个朋友或这份友情。其实这样做,结果往往会令你失去这个朋友或这份友情,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你在面对这块浸在温水中的肥皂是一样的,最好的方式并不是紧握,而是轻捧,给对方更大的尊重和更大的自由空间,这样,我们反而能更好地拥有这个朋友或这份友情!”
听了教授的话,同学们这才茅塞顿开地频频点起了头。
解析
在人际交往的广袤天地中,我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以为珍惜朋友、维系友情,就必须牢牢紧握。然而,那位人际学教授以一桶温水、一块肥皂的奇妙实验,为我们揭示了人际交往的真谛——轻捧,才是维系关系的最佳方式。
实验中,同学们满心以为凭借双手的力量能轻松取出肥皂,可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无论他们如何用力抓握,肥皂总是从指缝间溜走。这是因为当人们一心想要握紧时,手指过度用力,反而让肥皂的表面与手掌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滑腻感加剧,导致肥皂更难被抓住。而教授只是微微张开手指,轻轻托起肥皂,便轻松将其取出。这一鲜明对比,如同人际交往中的两种不同姿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像那些急于抓住肥皂的同学一样,在友情中用力过猛。我们时刻担心朋友会离开,于是过度干涉对方的生活,试图将朋友紧紧拴在自己身边。我们以“为你好”的名义,对朋友的选择指手画脚,不给对方留一丝喘息的空间。这种过度紧握的行为,看似是珍惜,实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让朋友感到束缚和压抑,最终可能选择逃离。
而“轻捧”则是一种尊重、理解和包容的姿态。它意味着我们给予朋友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去成长。我们不会过分干涉朋友的决定,而是选择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们不会因为朋友的一时疏忽而大发雷霆,而是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就像教授轻轻托起肥皂,给予它自由的同时,也牢牢地把握住了它。
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领悟。让我们学会从“紧握”的误区中走出来,用“轻捧”的智慧去对待身边的朋友。给对方尊重和自由,让友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真挚而长久的友谊。
【紧握不如轻捧的人生哲理故事】相关文章:
人生哲理故事:愚人不如愚己04-09
愚人不如愚己人生哲理故事03-25
金碗不如木碗好哲理故事02-27
紧握时间的手作文12-22
紧握掌心的时光作文04-16
紧握自信作文(精选18篇)08-17
人生哲理故事11-25
紧握希望青藤作文-希望作文06-03
紧握时间的手作文(精选25篇)11-22
人生哲理故事15则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