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作文6篇(优)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月亮的作文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亮的作文 篇1
“每个人都有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季老先生的《月是故乡明》一开始就说得很对。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都觉得自家月最美。月要美,两点:一是明,二是圆。这样才思乡。
明。思乡的人应该都知道:故乡的月是一盏灯。他牵引着每一位离乡游子解开心结,为游子们散发光芒,照亮前程,留几丝故乡的气息与回味与向往,游子得以在异乡站稳脚跟,用念想的动力前进。否则季羡林老先生当初在欧洲的十八年何以度过?明亮的越明亮的月光是故乡最美好的.记忆。
圆。中秋之夜,月圆之夜。所有离乡的人都不约而同必然想起一个地方:故乡。故乡,一个多么亲切又遥远的地方。既然想,何由不回?或有轻重事务在身。那么,回故乡,一个梦,一个圆满的梦。他们,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回故乡,圆这个圆满的梦。当亲眼见家乡之圆月,功德圆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也是表达了这种情感。我们并不是说其他的地方的月亮不美,只是在梦里梦见故乡月,照亮征途,圆上美梦,恍惚间觉得她好美好美。“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是啊,又有谁会忘记可照亮征途,圆上美梦的故乡之月呢?恍然,脑海浮现出又圆有亮的月,觉得:
故乡的月亮最美!最——美!
月亮的作文 篇2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群星闪烁的天空,那皎洁的月光曾让多少人的思绪飘到了“嫦娥奔月”这个迷人、回味无穷的神话故事里。嫦娥跟随丈夫下凡,但他却想念天宫的生活,在一个无人在家的夜晚,偷吃了丈夫的仙丹,害怕受罚,才孤身飞上了月亮上寂静的广寒宫。其实在浩瀚的宇宙中,月亮是地球最近的邻居,到月亮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8000天;要是骑车去,估计只用400天;坐飞机更快,大约200天,你可以到达目的地。别看“登上月球”这个愿望只能在梦中实现,至今,有多少宇航员已经去月球“窜过门”!
我们平时看到月亮,觉得它比地球还大,实际上它并不大,49个月亮才抵得上一个地球。因为它离我们最近,所以十五六日时看上去有一个玉镜那么大。
虽然月亮看着如同一个光滑的盘子,但博览群书的人都明白,月球上凹凸不平,没有水,没有任何鲜活的生物。有的只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那里的景象是多么奇特,与众不同,那儿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格外安静,除了宇航员,连个影子也没有,更别提嫦娥、玉兔、广寒宫了。
月球不仅是地球的好姐妹,跟我们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若没有月亮,中秋节还有意义吗?若没有月亮、太阳和地球三星一体吸引,地球上谁能找到四季的变化;若没有月亮,晚上散步时,恐怕你再也感受不到月光沐浴的感觉了。波光闪闪的大海也离不开月亮的帮助,如果没有月亮,谁也无法欣赏到大海退潮和涨潮的美景。
月亮是黑夜的使者,向我们报告夜晚已经降临;月亮是我们的朋友,在深夜为我们照亮前方。月亮,一个与我们关系密切的星球。
月亮的作文 篇3
我爱月亮,爱月亮的皎洁、明亮,当它将银色的白光洒向大地时,喧闹的城市安静了,人们都早早地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月亮刚刚升上时,像是脱水而出的玉轮冰盘,不染纤尘。当你一个人坐在马路旁的椅子上,静静地观赏着月亮,你会感到月亮它那柔和与光亮。
我爱月亮,爱月亮的温柔、安详。月亮从不像太阳一样火急火燎地把炽热的光辉洒向大地;也不像风一样忽急忽缓的工作;更不像云儿一样懒洋洋的`在天空飘荡。月亮总是柔柔地注视着大地,在星星的衬托下,轻轻地向我们“微笑”,我曾在月光下看着它那安详的“微笑”,也许是那“微笑”让我爱上了月亮。我爱月亮,爱圆圆的月亮,爱弯弯的月亮。看!在圆圆的月亮里面,有美丽的嫦娥,有忙碌的吴刚;在弯弯的月亮上面,有只可爱的小兔子在轻轻地歌唱,有一颗明亮的珠子在闪闪发光。我也曾隐隐约约看到过它那身影,也许是那千变万化的身影让我爱上了月亮。我爱月亮,爱它给予人类的幸福与欢笑。每当明月当空,在外的亲人都会不顾千里迢迢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让家里的人感到一家团圆的温暖与幸福,同时也少不了久未闻到的欢声笑语和滔滔不绝的赞扬声。我也曾看到月圆之夜,一家人团圆的欢乐,也许正是那合家团聚的喜庆让我爱上了月亮。我爱月亮,爱它使我心醉的一面。万古千秋,有多少人陶醉于迷人的月色。每当我望着天空上的新月所闪烁的光泽,就会如痴如醉、流连忘返。也许是这让我痴迷的月色使我爱上了月亮。
难道你不爱月亮吗?你不被月亮那皎洁与温柔而吸引吗?但是,我爱月亮,爱那个皎洁、明亮的月亮;爱那个温柔.安详的月亮;也爱那个千变万化的月亮。它的“笑”让我深深地痴迷,它的光把我深深地吸引,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我爱月亮!
月亮的作文 篇4
中秋时节,我漫步于街道,在一偏僻处坐下,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晚上的球风令人感到凉爽,抬头,是一轮圆亮高挂空中。中秋节的月亮,那么圆,没有一点缺口;那么亮,没有一丝乌云遮盖。苏轼当年望月写《水调歌头》时那份对亲人的思念,我充分地体会到了,因为望着这圆月,我也想起了小时候在月亮下的故事……
我的出生,令不少人高兴与兴奋,但是欣喜的莫属特地从老家赶来的爷爷奶奶。虽说我已是他们的第八个孙女,可他们还像迎接第一个孩子那样激动。他们抱着我,笑着,哼着小曲,催我入睡。
周岁后,爷爷奶奶天天晚上带我下楼,或在院子里坐着,或去街上推着小车散步。但是无论怎样,他们每天回家前总会抱着我,让我抬头去看那洁净的月亮。
一天傍晚,年过七旬的爷爷搬着我坐的小推车和抱着我但已过花甲的奶奶一如既往地下楼看月亮。我在奶奶的怀里乐开了花,拍着小手,指着天空中洁白的月亮,笑着。看见我兴奋的笑容,奶奶也舒心地笑了。
我们正高兴着,只听身后的.爷爷叫了一声“哎哟”,便“嘭”的一声,失去平衡,跌倒在地。奶奶急忙回过头来,看见爷爷躺在地上,脸因疼痛而扭曲着,眼中充满了无助与悲伤,两只手紧紧地抱着脚踝,小推车也倒在一旁。
奶奶立即慌了神,一边抱着我,一边蹲下,焦急地问着爷爷有没有伤着哪。一旁的我,也没有了笑容,惊恐地望着爷爷,不时看看明亮的月亮,希望奇迹能够发生,希望天上的嫦娥有办法来帮助我们。
后来的事情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是从父母那里听说了爷爷脚踝附近的韧带断了,走路时再也 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了。每次回老家,当我看见爷爷一瘸一拐地散步或在院子里浇花时,心里总会隐隐作痛,更有一丝愧疚感,总是悔恨当时为什么让爷爷拎小车,但现在说什么也挽回不了当时的过错。
回到老家的晚上,我总是搀扶着爷爷奶奶去看月亮,去看那闪亮的月亮,去看那令爷爷痛苦、令奶奶惊恐、令我悔恨的月亮。在北京的晚上,我会在散步后,再找一个地方坐下,静静地看着月亮,这已经成了我的习惯,也是对远在家乡的爷爷奶奶的一种思念,一种道歉……
秋风拂过,将我带回了现实。抬头,我又望见那纯洁的月亮,又想起远在他乡的爷爷奶奶。他们似乎正微笑着看着我,告诉我不要内疚,只要在我心中,在那有温暖的地方有他们,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是啊,何必这么悲伤地思念着爷爷奶奶,还不如告诉他们我多么地爱他们,多么感谢他们对我的养育之恩。正好,好长时间没有和爷爷奶奶通电话啦……
想到这里,我连忙起身,再看了一眼月亮,向家中跑去……
月亮的作文 篇5
又过了一会儿,月亮像一只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了地平线。我猛然想起今天就是七月十五“爸爸。妈妈,快出来看哪,月亮好美哦!”爸爸妈妈匆匆从屋里跑出来。爸爸说月亮像一只白玉盘。而妈妈却说:“不对,月亮应该像一只气球才对,因为它能飞起来。”我低头想了一会儿,说:“你们说的都不对,白玉盘虽亮却不会飞,气球虽会飞却不亮,我觉得呀,月亮应该像一盏孔明灯才对。”
片刻之后,爸爸提出一个建议:比赛谁背出的关于月亮的诗多。爸爸。妈妈要想一会儿背一句,而我却口若悬河,一句接着一句。最终还是我赢得了这场比赛。
“儿子,太晚了,早点睡吧!”啊!11点了,我只好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月亮——我们的'“孔明灯”。
月亮的作文 篇6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困惑着,我也困惑着,唐代诗人张若虚也是一个困惑者。他曾在长江边对着月亮发问:“江月何年初照人,江畔何人初见月?”
明月何时就已存在,为什么要存在?这些都不是重要的。张、苏的追问,绝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探究,而是人文意义上的情感抒发,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究。
我不知道外国人是如何看待月亮的,但我敢肯定的说:外国人心中的月亮,一定不如中国的“圆”!他们只知道第一个访问月球的是前苏联人,却不知道月亮的主人是中国的姑娘嫦娥。
在讲究“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传统里,月亮不是一个星球,不是一个物质的实体,而是一个理想的大气球,是情感的载体,是思念的寄托,是美好的象征,是落魄文人的`慰藉,是少男少女恋爱的证人……。在懵懂未知的孩童时期,我们听的第一首儿歌是“月亮嬷嬷,照你照我……”;听的第一个神话故事(我以为这是中国最美的神话故事)是“嫦娥奔月”;听的第一个童话故事是“猴子捞月亮”。上学后学的第一首诗歌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恋爱了,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里,月下老人用一根红线绳把一对幸福的男女捆绑的结结实实。如果恋人产生误会了,则会指月发誓:“月亮代表我的心!”;如果亲人分离了,则对月吟哦“但愿人长久,千里更婵娟”。……如果没有天上的这轮明月,我们的情感如何寄托呢?如果没有天上的这轮明月,我们的心灵该是多么的落寞啊!据说仅唐诗中咏月的诗作就有700余首。神话传说《嫦娥奔月》,李白的诗《静夜思》,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朱自请的散文《荷塘月色》;著名民族乐曲《春江花月夜》、《月光曲》、《二泉映月》……,这些文学、音乐艺术里的瑰宝,这些宝贵的精神食粮,不都是这轮明澄皎洁的月亮所馈赠的吗?
月亮,她和太阳一样重要,一样伟大,她是人们精神世界里的“太阳”。太阳的光辉和对植物的作用,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食物,解决了人们生存的物质需要;而月亮不仅用她那柔和的清辉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精神的家园,解决了人们心灵上的需求,还以“月有阴晴圆缺”的变换,使人们懂得了“人有悲欢离合”、世事难全的科学认知和辨证思考。“日”和“月”共同组成了一个“明”字,日是人们头顶上的一盏“明灯”;月是人们心灵上的一盏“明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夜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月亮的依赖越来越少了,对月亮的情感越来越淡薄了。现在仰头赏月的少了,更难找到对月亮敞开心扉,伤感唏嘘,倾诉满腹惆怅的苏轼之流了。“一机在手,沟通全球”的现代化通讯设备,让人们对千里外亲人的思念和祝福,不用通过“举头望明月”、“千里共婵娟”来表达和传递了。如今小孩子们听的看的故事,也不再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猴子捞月亮》……,而是《白雪公主》、《圣斗士星矢》、《哈里波特》……。月亮也如同年老色衰的明星一样,渐渐淡出人们的文化视野,和她的主人嫦娥一样,开始寂寞了!
曾经照过汨罗江边徘徊彷徨的三闾大夫的月亮,曾经照过大漠雄关的月亮,曾经照过六朝繁华的秦淮河的月亮,曾经温暖过历代无数游子心头的月亮,曾经让张若虚因一首《春江花月夜》、让阿炳因一曲《二泉映月》而万古流芳的月亮,真的发生变化了吗?
月亮,是永久不变的;月亮,还是我们祖先喜欢的那个月亮!变化了的,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对月亮的冷漠,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冷漠,是人们审美情趣缺失的反映,是人们内心浮躁不安所致,这也是当今人文精神流失的现象之一。我希望中国人有一天也能站在月球上,但我不希望这种科技的进步是以放逐嫦娥作为代价的!
我们过去的文化和精神情感中吸纳了太多的月辉,我们将来的文化和精神情感仍需要月辉的浸润。在明月当空的夜晚,请到月光下走走吧,请和月亮说说心里话吧,哪怕你仅仅和月亮对视一眼也好!——这不是可怜月亮,而是升华我们自己!
【月亮的作文】相关文章:
月亮的传说作文-月亮作文01-25
月亮月亮我问你作文04-16
月亮的作文【经典】07-30
月亮的作文(经典)10-05
月亮作文02-04
(经典)月亮的作文07-22
[精选]月亮的作文12-03
月亮的作文(经典)11-19
[经典]月亮的作文11-25
月亮的作文(精选)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