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阅读的作文五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阅读的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阅读的作文 篇1
通过网络我了解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孟莎美是一名印度工程师,我想正因为她一个外国人,所以才能以自己的视角对中国人“不阅读”的行为如此深思,才会对这样的行为深感不解,颇有“旁观者清”的意味。试想作者当时的心绪,是困惑不解?是失望担忧?还是同情理解?试想熄灯的机舱内一位清醒、睿智、深刻的普通乘客轻轻地、悄悄地、静静地接受着眼前的景象……
生活在中国大环境下的人们大多数已经被“不阅读”所同化,我们就是那些匆匆刷微博、玩微信、拍照、购物、甚至大声喧哗中的一员。并且麻木到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就如同在一个房间内待久了的人,便觉不出屋内空气的混浊。但总会有从室外进来的人觉察到气味不对,迫不及待的想要开窗通风。将中国人不阅读的现象如此类比,实感到是把问题的严重性、重要性、价值性降低了,但又觉得极为贴切。
我们为何不开窗通风呢?因为待在屋内的人是大多数,从屋外进来的人三三两两,屋内的人又大多适应甚至享受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所带来的温暖,屋外进来的人或许也没感到不适,或许刚从寒风中归来,“暖和”正是他所需的,或许是从众心理,或许是感到势单力孤,于是闭口不言、从了大家的“紧闭门窗”。又或许正好有人感冒了,受了风寒,直怕冷,实在不愿外面的清凉之风进来,大家也就好意迁就了。
可是,有谁意识到正因为有人感冒了才更该通风,不能把病毒圈在屋内让更多的人受害呀!而感冒者也需要这清新之风!如此作者就与这些好意迁就的人有了相似之处。她说:“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或许我们对于一个经济还在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不应过分苛责——过于忙碌是压力所迫,并不是一种过错……”这里我深感作者的温柔与仁慈。
但这样的现象不止是在机场或飞机上才看得到。比如我们身边的图书馆里情侣们打情骂俏,“公务繁忙”的同学电话不断,并且没设置静音模式,同学们学习间隙的放松不是远眺放空,而是对着手机抓紧时间刷屏。公交车上有人用手机公放着时下流行的“神曲”,有人塞着耳机看着美剧,有人用手指漫无目的的在触摸屏上滑来滑去,一时间觉得人们如此的相似。
面无表情的上车,低头看手机,偶尔懒懒地抬一下眼皮,最后是面无表情的下车……通过网络,我们的虚拟世界是变的宽阔了,但我们的实际生活和人际交往却越来越狭窄。是Q、微信的提示音,是短信、电话的铃声热闹了这个世界,而喧嚣过后的遗留的静,是人们内心的寂寞灵魂的空虚,而不是内心的平静灵魂的宁静。
电子阅读的只言片语,网络语言的稀奇古怪已让我们离真正地阅读越来越远。在这样的阅读中,我们无法跳脱自己的世界,和素不相识的人相伴一段路,体验途中的快乐、悲伤、愤怒、平和,我们无法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我们无法走一段独自的夜路却在归来时豁然畅达……
生活中理智的人们为了生存,忙于奔波,或许他们不是不愿停下来倾听灵魂,而是不能。有太多的责任、压力推着他们不敢丝毫停顿的向前走,一直走,拼命走。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我不愿从国家角度、社会角度大谈空谈,只想贴近人们本来温柔的灵魂,心疼的抚慰,只想真心祈望还停留在不忙碌的自由的年纪里我们尽量多与灵魂相伴而行。因为必将有一天时间的洪流会席卷着责任和压力将我们吞没,那时,我们就从现在的不愿变成了不能,无可奈何又追悔莫及!
学生时代的我们还能闲适地走在人生路上,就尽力走的优美些,未来的路上要自己调整步伐,不能只图快而乱了阵脚,甚至把自己绊倒,否则真的是离“理性”越近,而离“灵魂”越远……
阅读的作文 篇2
阅读就是在获取信息,阅读就是在对世界的探索,阅读就是一个世界。阅读可以在历史的场合中游动,阅读可以在现实的世界中游历,阅读可以在人的思维中穿梭。阅读可使人沉浸其中,时乐,时悲,时愁,时感动,阅读的世界是多彩的。
行走在阅读的世界里,我看到了一幅幅精彩而真实的画面。
行走在阅读的世界中,我发现了动人的诗歌。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景色,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离去丹心照汗青”的赤胆尽心,也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悲伤。在诗歌中行走,更是一种不错的阅读,能感受到先人留下的精彩。行走在诗歌的世界中,我仿佛赣州到了历史的呼唤,看到了诗人昔日所见之景,听见了历史的齿轮在转动。
行走在阅读的世界里,我发现了人类思维所织成的大网。在这其中,有像科学专家、文学巨匠那样的细密之处,也有像我们普通大众的粗疏的地方,甚至有些破洞的地方。但这张大网是坚固团结,且在不停扩大,在这些无数的思维中,有对起源的寻找,也有对未来的探索;有的思维作为主弦供人依附,而有些却特立独行;部分思维将目光指向天空,有的却放眼当下。行走在思维的世界里,虽各不相同,但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财富。
所以说行走在阅读的世界,收获万千,感叹万千,因为那是个多彩的世界。
阅读的作文 篇3
突然来了兴致,深夜里爬起来,随便写写,关于小说阅读。
读了一些小说,回顾起来,开始读小说的年龄并不小。那时大概是初二,买了两本悬疑小说。不记得情节了,只记得那种阴森的感觉,唯一留存的意象就是河上漂流的浮尸。初中时学业太紧张了,读课外书的时间几乎没有,很可怜现在的中学生业差不多还是这样。那两本书,同学也很喜欢,借去看。后来渐渐买了大部头,四大古典名著,必看的。首先看的是三国演义。
看三国的时候,还有很多汉字认不得,就边看边,做了很多批注,大多是字词解释而已。就觉得喜欢那文风,干练啊,喜欢那些故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真个喜欢!感谢这本书使我认了更多的字。最喜欢临江仙的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后来听杨洪基的演唱,那叫一个英雄豪迈啊!于是又看了一遍。
有人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我正青春年少,看三国的感觉,只觉一股豪气冲云霄!
话说少不看水浒,可毕竟是有公论的四大名著,我照看不误!但没看完。宋江被招安后,去打方腊,我实在是看不进去了。总之是认识了不少英雄豪杰!也认识了潘美女。我觉得,水许描写的功夫绝对是一流!
接着看了西游记,觉得没多大意思。看西游记的书,不如就看老版的连续剧西游记得了。
读红楼梦的时候已经的十八九了。读第一遍,懵懂!读第二遍的.时候,正找工作,不觉泪湿衣衫,喟叹啊,喟叹。
也读了一些世界名著,比如红与黑、罪与罚、安娜卡列尼娜、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刀锋,也没几本。也读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小说,比如鼠疫,接受效果不好。后来因为读欧美文学史课程,买了一本黑色幽默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看不进去,至今也没看完。有些书,注定是要在对的时间对的场合遇到对的人才能发生共鸣的。我很释然。
参加工作后,看书实在是太少了!遗憾,遗憾,除了遗憾还是遗憾。我觉得,只有年少时,看书才有干劲儿!现在三十而立,没多少书看得入眼了。不久前看了慕容雪村的几本,觉得不错,黑色,幽默,沉重,高度风格化,我喜欢!先读了原谅我红尘颠倒,再读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接着读中国,少了一味药的网络连载部分。这些都是网上读的。后来准备买他的书,到当当看了看他的作品,读了点伊甸桃园,前面还不错,但半途而废了。
百度凶猛!幸好现在停止侵权,我举双手赞成!好书,的确是要好好品一番的,最好是一本暖暖的清茶,手捧一本实体书,感受爱恨情仇。何况,现在网上的vip书太贵了!就那么点事儿,能写百万?你把曹雪芹置于何地?
我隐约有种预感,收费电子书产业在中国这样一个知识产权保护乏力的环境下,存在着走向终结的风险,而且,我个人认为,现在正是网络收费阅读的瓶颈期。再则,我觉得这个世界有定论的好书多的是,干嘛要上网找书,而且还必须得众里寻他千百度?
红袖面对的读者群太年轻,是爱看书的好年纪,但都看些什么书啊?不过,这是少男少女们自己的选择,我无权干涉,我尊重他们自己的决定。但我也要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好书不厌百遍读,少不了一个前提——那必须是真正的好书。不过,这是一个难题?每个人心目中的好书标准不一样。
这,毕竟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
阅读的作文 篇4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毕淑敏
①我小的时候,总爱把作文写得与众不同。王老师不止一次给我的作文批过“5+”的分数,还经常在课堂上读我有漏洞也有一点新意的作文。
②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心情像一颗怪味豆。最初当然是甜的了,哪个学生不愿意受到老师的夸奖?可慢慢的,咸味和涩味就涌上心头。
③下课以后,同学们的神气怪怪的。“哦——哦——,老师又用时传祥掏粪的勺子刳毕淑敏啦!”那时候我们刚学过一篇关于掏粪工人的课文,在北方话里,刳与夸同音。全班同学好像结成了孤立我的统一战线,跳皮筋,两边都不要我。要知道平日里,因为我个子高,跳得又好,大伙都抢着跟我一拨呢!我和谁说话,她会装作没听见扭身走开,然后故意跟别的人大声说笑,一块儿边说边看着我。
④在我幼小的心里,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孤独,什么叫被嫉妒。
⑤作文每两周讲评一次,我使要经受一次精神的炼狱。怎么办呢?
⑥我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从此不要把作文写得那样好。我开始挺随意地写作文,随大流,平平淡淡。果然,王老师不再念我的范文,同学们也和我相亲相爱。正在我很得意的时候,王老师找我了。“你的作文退步了,是不是骄傲了?”我执犟地保持沉默。不是不愿意告诉者师原因,而是不知道怎么说。假如我说了,老师会在班上把同学们数落一顿,(她会的,她的脾气很急躁。)那我的处境就更糟了。
⑦王老师苦口婆心地开导我半天,于是我又开始认认真真地写作文,王老师是满意了,可同学们敌视的恶性循环又开始了。
⑧就没有一个万全之策了吗?
⑨我小小的脑筋动了又动,我发现同学们并不是讨厌我的作文。老师念它们的时候,大伙听得津津有味,不时还发出会意的笑声。同学们只是不喜欢老师反反复复只提一个名字:毕淑敏。
⑩我小心翼翼地说:“王老师,我最近的作文有进步了吗?”“噢,你近来写得不错。今天下午我还要读你的作文。”王老师说。“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战战兢兢地说。“什么事?你说好了。”王老师的眼睛明亮地注视着我。
“我想……您念我的作文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不念我的名字……”我鼓足勇气说完蕴藏在心中许久的话。
“为什么,我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要求。你总不能让同学们觉得那是一篇无名氏写的东西吧?”王老师有些不耐烦了。
我知道王老师会这么说的,要说服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我镇静下来,一板一眼地说:“我觉得您读谁的作文,主要是看文章写得好不好。至于是谁写的,并不重要。不说名宇,您让大伙讨论的时候,没人拘着面子,反倒更好说意见了。我也好给我自己的作文提不足之处……”
我说的都是实话。只是最重要的理由我没有说:我想为自己求一份心灵的安宁。
“你说得有一些道理。好吧,让我们下午试一试。”王老师沉吟着答应了。
那天下午的情形,一如我小小的心所预料的。同学们充满了好奇,发言比平日热烈得多。下课以后,我和大伙快活地跳皮筋。
我至今不知道这算是少年人的机智还是一种早熟的狡猾,却养成了我勤奋不已而又淡泊名利的性格。(选自《毕淑敏散文荟萃》,选文有改动)
1.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应该是快乐的、自豪的,可作者却有着一段独特的感受。当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她想了哪些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作文每两周讲评一次,我便要经受一次精神的炼狱”一句中“精神的炼狱”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段用了4个省略号,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有过与本文作者或她的同学相似的情感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自己的一次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她的心里又有高兴自豪也有烦恼和顾虑,就像“怪味豆”。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她故意把作文写得平庸粗劣,当老师鼓励的时候,又建议老师不要念范文作者姓名。
2.“精神的炼狱”指即对自己作文的优异感到高兴,也担心因此被同学们疏远孤立。
3.“我想……您念我的作文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不念我的名字……”一方面表明说话语气的断断续续,“我”内心的犹豫和忐忑;另一方面又怕老师会生气,识破自己的“鬼主意”追问下去,进而会训斥同学弄巧成拙使自己更加孤立。这四个省略号就表现出了“我”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4.记得上初三的上学期在父母的督促下我倍加努力,成绩取得很大进步,一下考了全班第一,结果老师在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于是不知怎么了同学们都开始疏远我。不过我并不把它当回事,继续保持自己踏实的的态度,主动和同学们交往,对同学学习上的问题热心讲解毫无保留,以真心博得同学们的认可,渐渐隔阂就消除了。(意对即可)
阅读的作文 篇5
秋天,一个丰收的季节。人们忙碌着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准备着度过冬天的食物。
秋天,这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清晨,朝霞隐隐约约出现在明丽的阳光下,犹如一个顽皮的孩子,在和我们玩“捉迷藏”。中午,太阳不像夏天那么炎热。阳光洒在我身上,顿时,我心中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流遍我的全身。太阳渐渐西沉,五颜六色的晚霞出现在遥远的天边。那霞光照耀在大地上,给我们留下这一天的最后一丝温暖的阳光。秋天的月色是多么的朦胧。虽然它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它至少为我们把心灵的路给照亮了。
秋天,也是一个快乐的季节。梧桐树的叶子黄了,好像一顶宽大的黄帽子。银杏叶子如同一把把黄了的旧扫帚,在辛勤的打扫着树下的卫生。火红的枫叶就像一个个染了头发的小姑娘,好比一枝盛开的红玫瑰。河边的杨柳如同一匹金黄的幕布,在春季和夏季的演出完毕后,秋天那金黄的帷幕就该收场了。
秋天,多么的可爱!秋天,多么的美丽!秋天,多么的美好!
【阅读的作文】相关文章:
阅读话题作文:我与阅读01-15
作文:爱上阅读 阅读之乐08-02
阅读的作文01-04
阅读的作文07-26
阅读的作文05-29
阅读与作文02-16
阅读的作文04-12
阅读话题作文:阅读-心灵的洗礼01-16
阅读话题作文:用心去阅读08-29
阅读为话题的作文:感受阅读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