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

时间:2025-02-13 09:54:39 佩莹 叙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600字(精选17篇)

  相信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尤其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记叙文,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6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600字(精选17篇)

  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 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看到这首王安石的《元日》,才发现春节已悄然而至。

  收拾行囊,我们一家三口踏上回家的路,坐车颠簸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家门口了。一进门,就看见年迈的奶奶孤独的坐在那儿洗菜。阳光照耀,根根银丝在风中飞舞。“奶奶我回来了!”我大声的喊到,奶奶连忙抬起头,楞了一下,高兴的说:“哎哟,我的'孙儿,你终于回来了!”随后一只手拿着菜,另一只手撑着旁边的小板凳准备起来,但却十分吃力,我飞快的跑过去,扶奶奶起来。奶奶紧紧握着我的手始终不肯放开,十分开心。

  放完行李,奶奶给我拿了她事先专门为我准备的一大堆零食,让我边吃边等她做饺子吃,可我哪儿坐得住啊,便和奶奶一起去。奶奶住在农村,用的柴火灶,生火需要碎柴,可家中只有粗柴,我便不顾劝阻拎起斧头开始劈柴,无论我怎么努力,斧头总是不能按照我的想法落地,累的我腰酸背痛,最终还是爸爸来帮了我。

  进屋,妈妈和奶奶已准备好肉馅,开始包饺子呢!只见妈妈拿起饺子皮放上馅,两手向内一挽一个生动可爱的饺子就完成了。奶奶包饺子的速度当然比妈妈要慢,包好一个后总会瞅瞅看看,一是看包的好不好看,二是看哪里没包好紧在捏一下,奶奶包的饺子个头大,馅多,像一个个金元宝似的。

  饺子下锅了,这是个煎熬的时刻,阵阵香味从锅内飘出直钻我的鼻孔,我像盯着猎物一样盯着锅里的饺子,终于煮好了,我不顾它的烫便来一碗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我心中的年味,是奶奶包的饺子,也是一家人欢聚一堂吃饺子的滋味。

  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 2

  旧岁采得枝头细雪,今朝飘落红梅花叶。又是一夕新春佳节,依旧是偏爱枕惊鸿二字入梦的时令。

  重重楼阁浩浩殿堂,灯火明朗繁华沧桑,竟是故事里的长安。叮当叮的马铃声摇亮了重逢,是老少的爷俩儿,呼出的热气缭绕在空气中不散。小儿蹦跳着敲响朱红的大门,攸尔人家簇拥着开门了相对着温情大笑,原来是外出的游子远归。迎进堂房,中置的桌上摆着丰盛的年夜饭,鸡豚鱼鸭肉,各式各样,倒胜过满汉全席天家菜,酒过几许“椒盘已颂花”。夜色早已笼上大地,团圆的一家坐在四方桌旁“阖门守初夜,燎火到清晨”。待第一抹冉曦倾洒苍穹,后辈们纷纷向长辈磕头行礼,而长辈们笑着拿出早就封好的红包送出去……烛尽年未别,年味浓浓,其乐融融。

  “呤~”熟悉的闹钟唤醒沉溺在梦中的我。是除夕,手机飞过一条条祝福;拜早年的祝好运的,俏皮的.话语令我忍俊不禁,一大早心里就是浓浓的暖意。一家人围坐饭桌,简单的菜肴,简单而温馨;不提倡奢侈的二十一世纪,欣赏简约。手指一点记录美好瞬间,发在朋友圈,层出不穷的亲切评论,仿若散落在四海的亲朋好友都坐在桌前享受珍馐。手机“叮咚”一响,原来是姑姑给我发来一个红包。我莞尔收下,发去一个大大的微笑。我不禁由衷感叹——网络红包好,方便又快捷,避免纸浪费,心意满满到。

  长安梦醒,新年歌响,看流云任时间唱不完清弦,跨越了千百年,年依旧是年。时光飞旋,庆年的方式已变,变了千百遍;过年的心却未变,年味浓浓从不变——

  我眼中的年味,华夏儿女传承数千年不变的年味。

  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 3

  新年即将到来,平静的村庄逐渐热闹起来了。

  近了!近了!望着那飞速过去的一天天,这一天,终于到来!清晨五点多,我振奋的从被窝里窜出来,洗漱完后,脱下旧袍,换上新衣,欢欢喜喜迎新年。

  换好衣服后,爷爷拿来一盘大鞭炮把它放于门外摊开,导火线轻轻一点,“唰”火线点着;“滋滋,滋滋”,火线迅速缩短;瞬间,“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连绵不断的响起。不仅我们家,家家户户也陆续响起了响亮的鞭炮声,鞭炮的响声连绵不绝,人们也在欢庆着新年的到来,热闹极了!

  鞭炮声逐渐弱下,但人们又开始忙活起来了,拿起手中的帖子,开始贴对联!爸爸帮助爷爷贴对联,我也不闲着,帮忙撕胶带,让爷爷方面贴。对联贴好后,又在两边各贴一个大大的“福"字,最顶头贴一个“四海平安”的横幅。不仅大门外,屋里屋外,甚至墙上、窗上、树上、车上,多多少少都会贴一些。

  奶奶忙着包饺子,爷爷与朋友们聊东聊西。爸爸则带我走亲访友,拜大年!长大后的我虽然不再那么活泼,但总归和亲友们建立了不薄的友情。我甚至还没磕头,亲友们便笑着上前阻止,硬塞给我一个大红包,我也挺不好意思地收下了。

  深夜来临,家家户户依然是灯火通明,时不时传来阵阵香气,我催促着奶奶快下饺子,奶奶笑呵呵的点点头。闻着锅里愈来愈香的气味,肚里的馋虫也被勾引出来。奶奶给我们各盛了一碗,我拿起筷子,直接往嘴里丢个饺子,“啊!"我用舌头把饺子来回翻动,生怕她再次“攻击"我。爸爸笑呵呵地说,“你看你猴急的”……

  饭后,我拿起提前买好的许愿灯,点燃后,在寄托了新的'希望与期盼后,将它放于天空。

  在我的眼里,年味是多彩的,气氛浓重的。它预示着新的生活即将开始,美好的未来等着我们前进!

  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 4

  年味各式各样,每个人眼中的年味都各不相同,我眼中的年味是这样的。

  我眼中的年味,也许就是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每到大年三十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热闹了起来。大人们个个都忙活了起来,有的一大清早就赶集去了,等人们差不多都醒了,他们也大包小包地回来了,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肉。有的则忙活贴春联,小孩也不甘落后,大人在上面贴,小孩就在下面弄浆糊。还有的在厨房里忙活,一会腌肉,一会炖炖骨头煮汤。每个人做自己的一份事,忙得不亦乐乎。夜晚慢慢降临,人们也品尝起自己的劳动成果,每个人露出幸福的微笑。

  我眼中的年味,也许就是一家子一起看看春节联欢晚会。晚饭后大家坐在松软的沙发上,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一起观看春晚的节目。窗外则礼炮齐鸣,锣鼓喧天。屋内一家子说说闹闹,好不热闹,整个屋子充满了年味。

  我眼中的年味,也许就是小孩子们聚在一起放烟花,过年的夜晚,就是孩子们的欢乐时光。大家拿出自己的`烟花,摆在一起,各式各样,种类繁多。孩子们各自手拿一根香,把烟花摆到不同的地方,然后一起点燃。“嗖——”原本寂静无比的夜空,在一瞬间绽放。各种烟花交织成一幅美丽的景象,让暗淡的夜晚又增添了一副美丽而壮观的景象,大人们也拿手机拍下了这美丽的瞬间。

  过年,让家人团聚在一起,使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使年味更加浓烈了!

  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 5

  今年的春节时到外婆家度过的,那里的年味又浓又多。因为车票已经卖完,所以我们只能自己开车去,在去外婆家的路上,堵车堵得水泄不通,而且每到一个服务区,上厕所都要排队,我看着一个个小婴儿在哭泣,一位位老人在无奈的等待。顿时,我感觉年味是苦的……过年了,子女们都要回家过年,陪伴父母。那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经过了长达10多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外婆家。第二天早晨醒来,我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香气,原来是外婆正在做年货:有豆饼、豆腐、馒头、糕点……出门一看,家家户户都在为春节做准备,这时的年味是丰富的……

  到了除夕,大家都开始忙活起来,一大早,鞭炮声打破了宁静,每家都到老祖宗的坟前烧纸、点香、放鞭。然后贴春联、福字……晚上,灯火通明,一家人吃着美味的佳肴,品着美酒,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五彩斑斓的烟花在空中飞舞,如同一位位仙女在庆祝节日。看着这些烟花,我和妹妹就在下面乱蹦乱跳。八点了,全家人打开电视机,看着春晚,多么温馨啊!此时此刻,我尝到的年味是甜的……

  转眼间,我们就要回太仓了,离别的时候,我看见外婆一家人站在风中,眼里闪着泪光,风儿把他们的头发吹地翩翩起舞。我感觉到离别时的年味是酸的…

  外婆家的年味是丰富多彩的。在去外婆家的路上,堵车堵得水泄不通,我感觉当时的年味是苦的;在全家团聚时,看见大家幸福、开心地吃着年夜饭我感觉年味是甜的;在不舍的离别时,我感觉当时的年味是酸的。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年味……伙伴们,你们的年味是怎样的呢?

  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 6

  “鞭炮声声辞旧岁,欢声笑语迎新春。”又来到了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也俗称过年。而我最喜欢除夕那天,因为可以显出更浓郁的年味。

  最爱吃的是家人们辛苦烹制的年夜饭。尤其是母亲巧手做出的饺子,皮儿筋道,还有糯香。一口咬下去,浓浓的汤汁滑入口中,咸淡适中,再仔细品一品馅料,更是美味,猪肉的嫩滑、菜的纯香,唤醒了僵硬的味蕾,润滑了冰冻的`食道。喜欢挤在大人们中间看着、学着包饺子、和面、调馅,关键是压皮儿和挤边,妈妈是压皮儿高手,右手持擀面杖,前后碾压,左手拿着面团,在擀面杖压上它的同时飞快旋转,瞬间就变成了薄薄的面皮。在入好馅后,双手合十作祈祷状,用力一挤,不仅祈了福,还制成一个小巧的“元宝”。饺子上桌,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谈谈学习,话话工作,聊聊家常,侃侃时局。餐桌中央热气腾腾,可谓蒸蒸日上。和睦的一家人,暖暖的年夜饭,这就是年的温暖。

  最爱赏的是烟花,带着小弟随大人们放鞭炮,噼里啪拉的鞭炮响亮地炸开,意味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看满天的烟花展开笑脸,也许那烟花未必只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只因那美丽的烟花,盛开的那瞬,真如同昙花一般,悄然开放,美丽绚烂,虽然在闪烁后就是消失,但那回眸一笑,就能给人极大震撼。

  春晚是每个中国人都要看的,优美的乐器歌声,舒展我们的耳膜,不由让我们一起歌唱;幽默的小品相声,勾起们的兴趣,不禁使我们开怀大笑;奇幻的魔术,引出我们的好奇,瞬间让我们无法相信……每个节目都会让我们感受到节日的愉快。

  这就是我眼中的年味,吃饺子品出温暖,赏烟花感悟绚丽,看春晚体验精彩。其实过年不过如此,团聚、温暖、享受。

  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 7

  过年是什么味道呢?是崭新的衣服、吃不完的零食、无忧无虑的玩儿吗?原本我这么认为,但今年却觉着应该不只是这些吧。

  一到过年,我就特别高兴,有好吃的解馋,又有新衣服穿,还有压岁红包拿。过年了大人们会比较宽容,偶尔闯点小祸也没关系。我和小伙伴们撒泼地玩儿,或追或跑或跳,甚至还会爬树,过年的时光虽然很短但却丰富多彩。这样的日子大概持续五天,在我随爸妈回老家拜年那会儿。尤其是大年初一最热闹、喜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非常快乐。我们小朋友更是任性玩乐,像是寻求到自由的小鸟儿。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习俗。妈妈说,贴春联、挂灯笼、打年糕、做腊肉、祭灶王、拜祖先、逛庙会、看大戏、给长辈们拜年等等都是过年的习俗。而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打年糕这个习俗。记忆里在老家看到过。做年糕的工具是一个用石头做的大缸和一个非常大的'木锤子。一个人抡起木锤重重地砸下去,年糕中间立刻变成了一个大坑,另一个的手上沾了点水,把年糕翻了个身。只听“咚”的一声,锤子又落了下来,一锤一锤地敲打在黏糊糊的年糕上。我也曾试图抡上一回,结果因人小力轻,木锤子纹丝不动,还惹得旁人哈哈大笑。

  年味,是家人团聚的幸福。过年是喜庆和忙碌的,从腊八开始街道的人就逐渐变少起来,很多在杭工作的叔叔阿姨们都回家过年了,商家也会推出各种各样的节日优惠活动。年廿九是小年,小年的习俗是收拾房间、打扫卫生、购置年货。我和爸爸妈妈会趁这个时候逛逛超市,储备过年的食材,满满当当地迎接过年。而我最期待的就是年三十了,等着大人们给做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吃着饺子,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和家人说着高兴事,等待着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有满满的幸福感环绕在心头,有家人其乐融融在一起团聚的年即使再简单也是幸福的。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是我们独有的风景。我想春节的味道不只是崭新的、任性玩乐的,还是温暖的、甜润的、团圆的,和幸福的。

  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 8

  中国过年的味道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过年味道,令我向往,令我沉迷,不过现在到了互联网的时代,却打破了我对它是一个最好的过年味道的看法。

  为什么我说这个看法被打破了呢,现在进入了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每个人手中都拿着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现在出去买东西也是用微信付款。以前每次过年的时候,每家家人都坐在一起快快乐乐的聊天,开开心心的吃着团圆饭,晚上还可以看看璀璨夺目的烟花,和家人在一起玩。但是现在的过年,每个人都捧着自己的手机在玩,有点甚至吃饭的时候都在玩手机,家中可是有一股冷清的味道,没有人聊聊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年味却像个孩子一样变了一个味道,令我开始讨厌过年了。

  还记得以前过年的.时候,我经常和家人一起到旁边的洋湖湿地公园的游乐场玩耍,带好东西去那里野餐,还可以做做船看看美丽的风景,这可能是我每年最开心的时候,我小时候玩完过山车就喜欢问姐姐要钱买糖,然后一起分享吃糖的快乐,留着这些美好的时光全部都在我的脑海里面,这些却都只存在于我深深的脑海中了,就再也没有出现在身边过了,我一直很怀念这种味道。

  然后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朋友小然,小然和我谈了很久的时间,我问我朋友为什么现在都喜欢玩手机,却回不到过年的味道了?小然答道互联网就像一个黑洞,只要你一接触,可能就会陷进去,再也出不来了。现在广告上面都播低头族的危害,可是那些人还都戒不掉。

  年味,你还能回来嘛,回到以前的那个时候,难道你也和他们一样玩手机了嘛,回来看看我们这些需要你的人。

  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 9

  家家户户在门前贴上一副副红色的对联在阳台上点上一盏清红的“灯”。长辈们将崭新的纸币装进了红袋子,在桌上摆好了色味俱全的饭菜等待着他们敲响着大门…

  清风吹拂着脸颊,路旁的稻草轻轻摆动,金黄的稻田映入眼帘。集市上满是春节的喜悦:有的店铺只贴着一张小红单,最清晰可见的就是回家过年这几个字。而有的店铺仍然生意兴隆,重要都是家人就在身边。每逢除夕,心情都异常愉悦,每年都是如此,但每年的喜悦却从未减少。

  敲着大门喊道:“奶奶爷爷,我们回来了!”门的手柄转动着,大门里露出的是那熟悉又陌生的脸。她那眼角边笑开成一朵花,嘴都合不拢了;他淡淡一笑可那深藏在眼底的激动却也是如此清晰可见。

  春节最重要的,肯定数团圆饭。一年才能见一次的姐姐,在餐桌上,美食已不成诱惑,仿佛有聊不完的话语和欢笑。当然,也不能把美食晾在一边,那排骨多汁也多肉,油却不腻,那简简单单的蔬菜,却流露出淡淡的清香与浓厚蒜味交杂在一起简直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扬言减肥的姐姐也都停不下筷,还有那只大盘的`鱼,浸泡在“葱油澡”中最后竟被吃出一条完整的骨架,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我最喜欢的甜汤圆,无馅的小个白团子却不显得乏味,甜甜的桂花汤将它浸泡在内,舀一勺,浓稠的汤黏却又那么顺滑,一口一个白汤圆,整个人仿佛想被挂花香包围一般,绽放在唇齿之间,消失在肚子之中,简直是吃了1碗想要再来一碗!

  整夜打响的鞭炮,带领我们走向午夜的12点。依依惜别的早晨,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正如那首歌一般,我们会“常回家看看”的!

  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 10

  鞭炮,是春节中必不可少的,它能让过年的气氛更浓烈,鞭炮都是红色的包装,看起来也非常喜庆。

  过年放鞭炮的习俗由来已久,大年三十的晚上,零点的时候,正月初一的中午,都可以听到大街小巷的鞭炮声。

  但是,近日,多地都出现了最严禁放令,严禁放鞭炮。因为鞭炮爆炸所带来的一些碎屑,会污染环境,而且燃放烟花爆竹时的烟雾会污染大气环境,不利于人们的健康。的确,放鞭炮会影响到环境质量,而且鞭炮爆炸时产生的碎屑也给人们清理地面带来了难度。并且这些碎屑可能会炸到人们的身上,对人们的安全产生危害,并且有过因燃放烟花爆竹而引发的一些火灾等问题。这样看来,人们确实不应该燃放烟花爆竹。

  可是放鞭炮这种习俗从很久以前就有了,我们的老祖宗也都是以这种方式来庆祝春节的,况且放鞭炮带来的也不全是坏处,我们不应该因为燃放鞭炮所带来的`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而禁止放鞭炮。

  放鞭炮就是图个热闹,因为春节本来就是家人团聚、欢聚一堂的时刻,在这种时刻当然少不了鞭炮来助兴了,可是因为我省颁布的最严禁令,在城市中不能放鞭炮,而且在乡镇中放鞭炮也被禁止了,一旦有人发现哪一家在放鞭炮,就会立即打电话向村委会或居委会报告。我的老家也不例外,所以今年的春节与往年的不同,在以往的春节中,晚上都会放鞭炮,鞭炮声此起彼伏,很是热闹,而如今只有零星的一点鞭炮声,根本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过年的味道,而年味也没有以往的浓烈,一点儿也不热闹,并没有让我体会到过年的感觉。

  正因为这个最严禁放令让年味变淡了,没有以往的春节热闹、喜庆,所以我认为不应该实施这个最严禁放令。禁放令禁止的不仅仅是放鞭炮,更减少了我们过年的喜悦与对过年的期盼。

  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 11

  大清早就听见厨房里传来“叮叮咚咚”的响声,不一会儿,厨房里一股饭香味扑鼻而来,我循着饭香味跑到了饭桌前,原来是腊八粥啊!我不禁想起了一句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年味已经越来越浓了。

  每年临近春节时,空气中都弥漫着喜庆的味道,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厚了。街道两旁的路灯上高高挂起了灯笼,灯笼照啊,照啊,照出了新年的希望。小区院内的.孩子们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在小区里玩耍了。男孩子们你追我赶,不时还能听见几声炮响,而女孩子在臭美自己的新裙子。每家每户也都开始了大扫除,有的在擦玻璃,有的在洗油烟机……家家户户都在为新年做准备。

  盼望着,盼望着,大年三十到了,新的一年终于来了!家里人也团聚了!奶奶做了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里面有我最喜欢的饺子,大家一边看着春节晚会,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气氛其乐融融的。当十二点的钟声敲响时,人们向外面喊着“3、2、1”。就在喊完的那一瞬间,五彩缤纷的烟花一个接一个地划过夜空,照亮了黑暗也照亮了新一年的道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大家脸上洋溢着烟花一般灿烂的笑容。我也在心里默默地许下了愿望……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一家人一大早就收拾东西出门去亲戚家拜年。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仪式,孩子向长辈下跪磕头,长辈就会给压岁钱,这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正如王安石所写一般,年味藏在烟花中,飘在年夜饭中,贴在对联中,照在全家福中,挂在灯笼上,在无穷无尽的年味中,我们在慢慢长大。

  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 12

  随着寒假的到来,看到街上越来越多的行人背着背包,扛着行李踏上回家的列车……深呼吸,瞬间仿佛闻到了年来了的味道!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年味也有了些许的改变。曾听爷爷奶奶讲到他们的简单年味,就是全家人围坐一起,吃着不太讲究的粗茶淡饭是他们最期盼却又回味无穷的幸福。而如今,感觉年味过的是:长年漂流在外的游子归家;过的是独守老人期盼亲人归来的陪伴;过的是留守儿童望眼欲穿想要投入妈妈的怀抱;过的是忙碌了一年的大人们终于可以卸了紧张情绪疲惫的身躯,放松的歇一歇了;而我也终于等到了能与我儿时的玩伴再聚一起嬉戏玩耍……

  随着时间推移年味愈来愈浓。最让我狂欢的是大年初一,天还没亮就被一串串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震醒,放烟花却是我一惯的最爱,起床头件事就是拿我头天晚上准备好的烟花搬到外头街上,并排放好,然后小心翼翼的点燃,那一刻五颜六色的焰火直升上空,瞬间照亮了门前的半条街道,接着噼里啪啦的响声好比音乐的'节奏欢快着随着焰火飘落,好开心啊!

  回屋看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围坐一桌,桌上的摆满了各种各样能叫出名来或叫不出名来的零食,边吃边不禁偷望爷爷奶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满足与幸福,爸妈一起相互依偎高兴的情景。一家人有说有笑,欢快的笑声弥漫着整栋房子。我暗想这就是我家的幸福模样,年的味道。

  年味是团聚、是平安、是幸福。多想把年味留住,让游子尘埃落定,让留守儿童、独守老人都有亲人陪伴。

  随着时间流逝,年味由浓渐淡直到又一次消失在人们的忙碌中,但浓浓的幸福的年味感却久久地围绕在我心中。

  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 13

  “瑞雪兆丰年,春风迎新岁”。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整个城镇都被浓浓的年味包裹着。弟弟问我:“姐姐,年是什么味道的?”我笑了笑,陷入了沉思:年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咸的,甜的,还是……

  年的味道有很多很多。它是清扫房屋,张贴春联时红红火火那香香的`味道;它是家人团圆时的幸福美满那甜甜的味道;它还是五光十色的烟花冲上天空时的绚丽多彩,给我们带来浓浓的年味。一声巨响,从天空中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鲜花,一眨眼又好似变成了一把把小伞从空中飘落。终于到烟花之王了,这个拿手好戏当然是要我来点线啦!我小心翼翼地拿着打火机把它快速点燃,之后就大步向前跑,跑到远处观赏烟花。一开始像银丝缎的银光闪闪的烟花冲向天空,有的像一道道彩虹,在天空中划出一条美丽的弧线;还有的像一把把降落伞暖暖的飘落,真是一场大饱眼福的盛宴呀!这烟花闪闪发光,这“震惊世界”的声音也不赖呢!有的一声“轰”让我心跳逐渐加快;有的“噼里啪啦”让我们躲都来不及,还有的“兹拉兹拉”让我感到浓浓的年味。最后还出现了一行字——新年快乐。

  看完了烟花在空中的舞蹈,当然要让甩炮那响亮的歌声来清清耳朵啦!我急忙拆出一盒甩炮,把它们轻轻地倒在手上,接着拿出一粒,抓紧炮头,右脚向后退一步,弯曲,右手向后伸直,左手弯曲并横放在胸前,准备一二三开始!我的右脚用力向前蹬,右手向前甩,就可以把甩炮扔出很远的距离。紧接着,把甩炮一个一个放在地上,用脚轻轻地踩爆,很有节奏感!“啪……啪啪”有时像音乐一样准确,甩炮的声音总是可以给我们带来乐趣。

  甩炮“哼”起了尾声,烟花也跳起了柔美的舞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新年妈妈用她那喜庆洋洋的声音和我们告别了。

  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 14

  不同以往,今年的冬不仅下了雪,还早早地下完收工,离年还有老长时间。是啊,不知道你们,反正在我的印象里,年,就该是伴着点小雪,全家人在一起围着暖暖的火炉,聊聊天,嗑嗑瓜子,看看春晚啥的。当然,那一年才一回的年夜饭当然是少不了的。

  没过年时,吃的饭稍微丰盛美味一点,就会被说成是“像过年一样”。终于,我们把年等来了,期待已久的年夜饭上桌了。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可那满桌子的家常菜一样馋的我们口水直流。一盘清蒸桂花鱼,一碗扣肉,一碗辣椒炒肉,一大碗蛋花汤,再来一盘青菜,一碗堤蒿,一小碗油渣子。最妙的是那一盘基围虾,自己动手剥了壳,沾沾酱,往口里一扔,那叫一个美!一家人坐在一起,东聊聊,西扯扯,其乐融融的气氛包裹了整个屋子。

  欢笑中吃过年夜饭,拍拍西瓜似的肚皮,又坐在电视前等着春晚。可时间还早呢,上几趟厕所,聊会天,肚子又饿了。于是,奶奶就又忙了起来。一小缸甜酒,几个鸡蛋,几块糍粑上头还有些糊,煮出来,就是美味的甜酒冲蛋了。我们闻到香味,蜂拥而上,每人一碗,不够,再加。一直到胃里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才放下碗筷,打着饱嗝去看电视。

  过了大年三十,来到元月初一,喜庆的气氛还未消散。这时候,奶奶又会给我们做很多的肉丸子,有的煮汤,有的伴着香菇炒。吃倒是好吃,就是每年这时,一日三餐全是它,总会有点腻人。但是,过完了年,又总会思念这种只有过年才有的味道。

  桂花鱼的'香,基围虾的鲜,甜酒冲蛋的甜,肉丸子的腻……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是有味道的。

  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 15

  记得小时候在长沙过年,总有一阵阵腊肉、年糕的气味,从各家各户的窗户中飘出,飘进我的鼻子,勾起我深藏的记忆:鲜红的鞭炮、白色的雪和家中的年夜饭,从视觉,味觉,听觉几个方面来向我们展示年的味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无论古代今朝,年味,大概就是吃饭和贴春联、福和放鞭炮。可不论是什么事,什么时候,这都需要许多人一起的配合男人们在家中布置摆设,女人们在厨房中为年夜饭做准备,老人们则在写写春联,贴年画,而小孩们则和小伙伴在院中放鞭炮,迎接这喜气洋洋的日子。人们都在忙,每家每户都热闹的,慢慢的天暗下来,一碗精致散发着香气的菜上了桌子,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这也许是人们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小孩这时最开心,因为他们不但有平时所见都见不到的美食,还有大人们所给的.压岁钱。门上贴的福字,春联和一些物件,无一不是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期望。年,就在一声声爆竹声中远去。

  又是一年,父母没有去购买年货,春联全是我自己写的,鞭炮声少了许多,从欢聚一堂改为几人独聚,饭后一起的谈论,改为在手机上自顾自的抢红包,想想几年前,我们一家人在家中包饺子,我顿时感到,年是什么味道,对于当时的我,只体会到,家人在一起的快乐。年的样子如雾一般,渐渐的隐去了。

  年的味道淡淡消散着,如冰一样结上时很美丽,消融后就成了水,流向各处去,当年味消散尽后,你会发现漫漫五千年为何春节在,年在?没有年,年的意义也就没有了。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过年?因为这是我们精神的支撑,也是家人团聚的温馨,更是着对新年的祝福!

  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 16

  日子飞逝如风一恍过去,留下驻足的来往旅人和那带着福味的残风。似乎也唯有那来去留影想残风告诉久离家乡的游子,该返家了。无论是门楣上高高拉起的红色福字,还是春晚上行云流水般挥墨行书“到”家,无疑都是年的滋味。万家亮起团员的喜烛,在蒸腾着的饭菜的热气里,其乐融融欢天喜地,人头攒动的自家酒桌上,坐着来自四方的亲人。看,脉成一系的一家人终归是一家人。

  在万家齐炮响的年月里,似乎不如电视里老北京般的庙会看灯,孩子群群子街头巷尾唤堆家小儿回家吃饭那般热闹,似乎少了年味儿。可若是当真少了这些,那团员本身似乎也没什么意义。可那么多逢节便义无反顾归家的儿郎,在他们如此游子心肠的心里,我想团员不只是过年的形式,而是心灵的家,是一种最好的心的慰藉。匆忙了一整年,也唯有家,才是归宿,才是

  满足与快乐。

  无须大鱼大肉,更不必有满汉全席,只要一锅清汤,在里面煮上几多菜蔬与肉,便是团员火锅。过年吃热的`,因为那热气飘散空中的样子,当真像极无忧的净土。过年回家,早已镌刻在了每一为人子女的心头,这是孝道,亦是必要为之的道德准则。

  时值今日,年的意味早已不同于这个字本身了。它更是红火,热闹,团圆的象征,它是中华儿郎深埋心底的根性,更寓意着归宿,孤独后的温暖之家,如今,尚忆着何为年的我们,是否又该珍惜这般红火的温热的日子呢?

  亲自用手拂平劳累,填补上心灵的空缺,微笑着,大喊一句:“大过年的!”是如此般,无坎不能过,无难不能抗,因为那是家啊,你我无论远走他乡还是身陷囹圄永远记挂心头的家啊!

  年,亦说成了家。

  到家了。

  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 17

  过年啦,村子里的各户人家都放着鞭炮,迎接新的一年来到。

  在客厅里的我无奈的坐在沙发的一角。今天一大早就有好多客人来我们家,气氛很隆重,声音很大,吵得我实在不舒服。终于,我忍不住了,便跑到厨房里找奶奶。“奶奶,太吵了,我实在是忍不住了!”“过年就是这样的啊,这才有‘年味’啊!”进了厨房我才发现奶奶在包饺子。

  “奶奶,您为什么现在包饺子啊!饺子不是冬至的时候才吃的吗?”我不解的问奶奶。

  “谁说只有冬至的时候才能吃饺子的啦?过年的时候,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形成的‘年味’用饺子皮包起来,包住这团圆的气氛,就能保留我们家这新的一年的团圆气氛啊!来呀,快来和我一起包饺子,包住我们家这团圆的气氛吧!”奶奶和蔼的.对我说。

  我很好奇,刚才的不愉快完全抛在了脑后,于是帮起奶奶做饺子。

  我一边看奶奶做饺子,一边学习她那擀饺子皮的手法。只见奶奶熟练的擀起饺子皮来,我也学着奶奶,把面粉搓成团,用擀面的工具把它擀成饺子皮。饺子皮完成!现在开始做饺子了,我拿起那张薄薄的饺子皮,把一大坨肉放进去,可饺子皮包不住这么多肉,很快就破了。我有些急躁,使劲的把它包进去,揉在一起。包完后,我发现我包的饺子圆的像个球一样。奶奶看见我包的“饺子”后,不忍直视的笑起来。我看见奶奶的笑脸,想起了童年和奶奶一起嬉戏时,奶奶那慈祥的笑脸……

  “你看你包的这哪是饺子啊?包子还差不多吧!”我望着奶奶,奶奶也望着我,我们都笑了。

  “看,要这样小心的,慢慢的包,肉不要放那么多。对,要这样才能包住过年的年味……”

  过年的“年味”永远在我们身边,需要你细细的去找,深深的去体会……

【初二我眼中的年味记叙文】相关文章:

作文我眼中的年味(精选16篇)08-17

初二我眼中的世界作文04-26

我眼中的年味作文范文800字(通用6篇)02-22

我眼中的老师初二作文04-15

我心中的年味02-22

我眼中的春天初二作文(通用49篇)04-21

我眼中的非遗初二征文(精选10篇)12-17

我眼中的老师-初二作文大全06-13

初二作文我眼中的男生魅力(精选26篇)01-16

年味的优秀初二作文(精选23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