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的作文

时间:2025-01-03 12:02:46 习俗 我要投稿

(经典)习俗的作文9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习俗的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习俗的作文9篇

习俗的作文 篇1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习俗则多种多样,并且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节时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宫嫦娥。金门人中秋拜月之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主要是妇女和小孩,且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设案,桌上摆满佳果和饼食,银烛高燃,香烟缭绕,然后拜月。

  中秋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约1至3公尺,多用碎瓦片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之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焰熊熊,极为壮观。

  还有一些地方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如今中秋习俗,远不如旧时盛行,祭月拜月活动已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唯独吃月饼,仍很盛行,把酒问明月,庆贺美好生活,为远方的亲人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世界各地的过年的习俗都是不一样的,在爆竹的阵阵声中,我们迎来了一个喜庆的节日—春节。

  家乡在过除夕夜和正月初一那天是最为热闹的。首先是在除夕晚,先是敬天公,敬天公是在于子正时(为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我们即要在家中万堂中设案,摆上三牲、果子、清茶等贡品,并且燃上三柱清香、点烛拜天公。这种祭祀天公是一直要持续到初四。除夕之夜。不仅要守岁还要开正,开正就是在除夕之夜守岁到十二点,迎新年,在子正时“敬天公”的同时,燃放烟花爆竹,以表庆贺,开门迎春迎祥,俗称“开正”。

  正月初一,首先是贺正。清晨,无论是男女老少,个个都是要早早起床,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都吃面线加鸡蛋,据说吃蛋去壳,意思是在除霉气,迎吉祥,而面线则象征着福寿绵长之意。早上吃完早餐即要出门走访邻居亲友,亲友则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相道到:“恭喜”。就是俗称“贺正”,要是有小朋友上门做客,主人必要奉上糖果、蜜饯或者喝甜茶、喝甜茶,意思是让上门的小客人“甜一下”的意思。以示让小客人有个甜甜蜜蜜的好开端。

  到了初九了,春节的热闹差不多就过了,小孩子们去照常上学了,大人们也去照常做事了。

习俗的作文 篇2

  端午节在老家叫做五月端午,日子也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但老家的人似乎不知道这个节日为何而来,我在上初中以前,是不会把端午节和屈原联系在一起的。

  许是因为老家地处平原,没有吃米的习惯,因此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必备吃食,即便是备受宠爱的饺子,也不是主角儿。小时候,农村条件都不太好的时候,端午节的特殊只是体现在早饭上,即糖包子和咸鸭蛋。糖包子,用发好的白面包成三角形,里面放上白砂糖或者红砂糖,蒸熟即可。即便是这样,糖包子在平时也是很少吃到的。

  糖包子是甜食,又是三角形,很明显这是粽子的替代品了,至于为什么吃咸鸭蛋,就不得而知了。我推测,或许是因为家乡的人以面食为主,不爱吃甜食,而腌的很咸的鸭蛋刚好可以中和糖包子的甜。

  甜食对于小孩子的诱惑是很大的,尤其是小时候甜食并不多,因此最喜欢吃糖包子的是小孩,砂糖包在面里,等出锅的时候,糖早已融化成糖水了,而嘴馋的孩子往往拿起刚出锅的糖包子就吃,结果可想而知,被糖水烫的直叫。

  咸鸭蛋平时吃的'也少,因为鸭蛋贵,一般家里养有鸭子的人家才会经常吃到咸鸭蛋,若是会过日子的妇人,还会把积攒下来的咸鸭蛋卖掉。没有咸鸭蛋的人家也是有的,那就只能煮鸡蛋来代替了。

  小时候,早饭吃好就是过端午了,因为午饭又和平时一样了,能吃的起饺子的人家很少。现在不一样了,早上的糖包子和咸鸭蛋越来越少人吃了,中午吃饺子到慢慢变成了主要的过节吃食,一到做午饭的时间,家家厨房里都传出“笃笃笃”剁饺子馅儿的声音。

习俗的作文 篇3

  春节,是我国隆重而重要的日子。不同的地区过春节的习俗也就不同,来看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吧!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宰鸡……”这首民间歌谣从早至今,一直流传下去。

  二十三,要“祭灶官”。当奶奶拿出芝麻糖要祭灶王爷的时候,我们小孩子争着抢着要吃芝麻糖。可奶奶却说得先祭了灶王爷才能吃。说是让灶王爷吃了这又甜又黏的芝麻糖,到了天上对玉皇大帝说说家中的好事。当奶奶祭完后,我们就吃起甜甜的芝麻糖!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就要开始打扫房子、割肉、购年货、蒸花馍……在我和家人去超市购年货的时候,超市的食品琳琅满目,满架的食品摆的整整齐齐,甚至都摆到了超市门外。购物的人简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结账的已经排成了一条条的“长龙”。

  大年三十那天,我们一大家子就要包饺子啦。奶奶和了一大缸子的面,爸爸和叔叔调好了馅儿。妈妈就开始擀面皮、包饺子啦!奶奶还将一枚硬币放进了一个饺子里。如果谁运气好,吃着硬币,就说明谁在新的一年里财运滚滚。包完饺子,就要贴春联,还要把大大的“福”给倒着贴,寓意着“福到了”!到了晚上,饺子煮好后,奶奶现盛出一碗饺子,让各位神仙和去世的长辈吃完后,再把那碗饺子倒进锅里,搅一下,家人才能吃。吃完饺子,大家吃着瓜子、花生、糖、水果……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节目。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人们都不能睡觉,要“守岁”!

  大年初一早晨,爸爸和叔叔放了鞭炮后,大人们就去给长辈们磕头了。初一到初六,我们小孩子们最高兴了,因为大人带着我们去拜年,可以收着压岁钱!收着压岁钱,我们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啦!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元宵早晨,城市的马路上有走高翘的,有舞狮子的……路上和公园里挂满了彩灯。晚上天一黑,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弾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烟花既像一朵朵在空中绽放的七彩花,又像一把把五彩缤纷的降落伞!

  到正月二十七,春节就已经结束了。我们把春节高兴地迎来了,又把春节快乐地送走了。

习俗的作文 篇4

  沧州舞狮表演历史悠久民间蚌舞船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中国农村和乡镇流行。凡遇到节庆日和龙华庙会期间,都会以行街和场院的表演形式,并伴有悠扬的民乐或鼓点演奏,世代以来,颇受百姓的喜爱。

  为将蚌舞船这项民间艺术重新焕发青春,龙华沧州舞狮团街道文化中心领导四处奔波,寻觅到精于此艺的老艺人樊雅娟等。当年逾六旬的樊老师获悉这濒临绝迹的蚌舞场有望挽救使,不禁喜形于色。她自己垫付达一万元,从自我构思、自作编排做起,经过数月的.努力,终于在龙华地区创建了全市首个民间蚌舞船队。河北舞狮团

  北狮舞法的基本动作有:愕、怕、喜、爬、蹲、退、滚等,配合柔顺、活泼、灵巧、神采、愉快、轻盈的步法,把狮子舞得惟妙惟肖。其眼睛、嘴巴、耳朵会开动,此种技术重于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

  以武士(即所谓主人)之敏捷矫健之身段相配合,来表现狮子的雄健勇猛,也生动地刻划出武士之机智及风趣,予人一种美好振奋的享受。

  通过武术家巧妙的改良,使狮子舞中之狮子,已不是凶残暴戾之山野猛兽,而足一头亲切可爱很驯服的家畜,有时表现得像一个深于世故,沉着持重的老者,有时表现得像一个天真顽皮的小孩,往往有其可爱的性格,此是北方狮子舞的特点。

  北狮造型与真狮酷肖,不若南狮庞大,头部亦没有南狮五彩缤纷装饰,纯粹是兽毛颜色,惟其顶部加一独角以示不同平凡的兽类。全身以缨毛作狮被,甚至表演者所着之裤子与鞋都和真狮子腿部毛色一样,因而舞动起来就是一头惟妙惟肖的活动狮子,予人有真实的感觉。

  北方狮子表演时共需舞员三人,一人舞狮前身呀(即狮头),一人舞狮后身(即狮尾),另一个饰武士,领导起舞。

  北狮的舞姿,主要在表演的善良与灵巧,翻滚跳跃,首尾相引合,步法整齐合一,加上充京钹、京锣、京鼓等音乐节拍,按乐声起舞,引者舞持球翻腾滚确,表现武士雄姿,徐徐持球引狮起舞,而舞狮头者除跟随持球武士各卜种动作而配合演出各种舞姿外,还必须给舞狮尾者以充份默契,而舞狮尾者亦必须留意狮头动向,头则尾亦动,头定则尾亦定,跳跃翻滚,紧密跟随,俾能头尾舞姿调协,融成一体,方上乘舞技。

  看完了上面的介绍,原来在北方舞狮子表演时只需要三个人,而在南方,舞狮子的时候则是越多人越好,就是图个热闹这一点跟北方的确有很大区别。

习俗的作文 篇5

  夜,静悄悄的,万籁俱寂。一看闹钟,已是九点半了,恍惚中,我看见时间在昏暗的墙上挪动着微小的步子,我的思绪回到了以前:同样一个静寂的夜晚,在灯光昏暗的渣滓洞集中营里,从刑室里传来“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特务疯狂地审问声,江姐用蔑视的口吻坚定的语气呵斥他们的回答声。接着,是特务们用刑的声音和令人心悸的泼冷水的声音……想到这儿,我不禁心中一颤。

  如果是我,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我能否坚守自己的信念,能否保住党的机密,我不断地问着自己?

  我生活在解放多年后的新中国,生活在幸福的怀抱中,我深知,当时的革命志士所受的苦难,我们现在的“小皇帝”、“小公主”是无法感同身受的,长辈们的溺爱几乎要把我们淹没!这样,致使一些从小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们更加对长辈充满依赖,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这时,我的眼前仿佛闯进这样一个画面:当中国人民的生活条件与美国不相上下时,全国的小孩都失去了自理能力,只能让长辈来喂食,从0岁至25岁皆是如此。我害怕极了!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幸亏只是一个梦境!但是,这种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五十几年前,贫穷与落后让我们倍爱欺侮,五十年后,过分的溺爱不要让我们变得软弱无主!霎那间,我又想起了中午我与年迈的奶奶,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谈话。“早上,老师上《江姐》时,让我们看了《在烈火中永生》那部电影的节选,我哭了!”吃饭时,我告诉了奶奶。奶奶没有反应,只是告诉我:“如果你是个共产党员,你不会哭。”奶奶的话,我深思片刻,理解了,我知道,共产党员是坚强的,他们有化悲愤为力量的能力,共产党员的无私的`,他们有一颗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红心。江姐的坚忍顽强的精神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我们生活的那么幸福,我多么希望我们能心怀历史,在长大时,去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啊!想着想着,我忍不住在心中为我能有这么有意义的理想而骄傲。

  晚上,在我的梦里,上演了这样一部电影:清明节那天,全国各地的少先队员各自聚集在各地的烈士墓前,着装整齐,在烈士碑前庄重的宣誓:我们是最好的接班人!一时间,四周的小树被风吹得沙沙作响,似乎是沉睡着的革命志士欣慰的笑声。小鸟唱着动听的歌,花儿裂开嘴,笑得灿烂,太阳将光明带给大地,大地一片温暖。

习俗的作文 篇6

  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有很多很多,有大扫除、购年货、包饺子、拜年等等简直数不胜数。

  我和爸爸也按照习俗去购年货。大街小巷里,买年货的人们数不胜数。小摊上,小店里的东西琳琅满目。摆满了鲜艳的衣服、有好吃的食品、以及各种各样的烟花爆竹。真是让我大饱眼福。我和爸爸又开始了疯狂大抢购,各种各样的东西被我们一扫而光,鞭炮、衣服、食品装了满满一大袋子。

  我的家乡最少不了的.一项习俗当然是包饺子了。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我们家当然也是不例外的啦!

  除夕之夜,我和爸爸妈妈就开始包饺子啦!包饺子还需要技巧呢!我负责擀皮,我这里擀擀,那里擀擀,简直就是四不像。妈妈给我做了示范,包饺子应该均匀的擀,让它在擀面杖上转起来,这样就可以擀的圆圆的了。我按照妈妈的办法,怎么也不能把这个“淘气鬼”制服,还是擀的乱七八糟。不过经过我九九八十一次的艰苦训练,我终于把这个淘气鬼给制服了。

  我们这里包饺子还要包里面钱呢!只要谁吃着带钱的饺子,就代表着他在这一年中平安无事,运气很好。谁要是吃的最多,谁就是一家之主。我们家也包了好几个钱呢!我和爸爸妈妈都想吃到钱。我为了得到拿到那几个硬币,于是抢了很多的饺子。嘿嘿!我们家里的钱竟然被我吃到了三个,把我的牙都快咯坏了!

  吃过饺子之后,我们当然还要放鞭炮,放鞭炮可是我们男生最喜欢干的事情。我们拿起一个大*花,迅速点燃。顿时,天空中出现了五彩的烟花,美丽极了。

  我们这的春节习俗最重要的就是拜年了。每逢过新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磕头,给他们拜一个年,说一些祝福的话语。然后长辈们就会给我们一些压岁钱,发一个红包。然后再与亲戚们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表达互相之间的感情。

  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就是这样的,怎么样!你们的呢?

习俗的作文 篇7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朝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习俗的作文 篇8

  说到我家乡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浙江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过了十二点就是大了一岁。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这就是浙江的春节习俗。

习俗的作文 篇9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出国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习俗的作文[精选]12-29

【精选】习俗的作文08-23

【经典】习俗的作文09-13

习俗的作文[经典]08-14

习俗的作文【精选】09-18

习俗的作文(精选)08-26

[精选]习俗的作文08-31

习俗的作文(经典)11-06

习俗的作文【经典】10-26

习俗的作文(经典)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