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的作文7篇(通用)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习俗的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习俗的作文 篇1
祭灶是春节传统习俗之一,灶神是民间家家灶房供奉的菩萨,被尊称为“灶君司命”。早在夏代,他就是民间尊奉的一位大神。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或说钻木取火的“ 燧人氏”,神农氏(炎帝)的“火官”,黄帝作灶的“苏吉利”为灶神,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考察人间的所作所为,上告天帝,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尊敬。
灶王龛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或将神像贴在墙上,上书“ 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等文字,两旁的对联为:“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保佑一家老小的安全。
民谣云:“二十三,糖瓜粘。”这是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祭灶之日。又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指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老百姓在二十四日,水上船家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其意在于欢送灶王府君上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一年来的善恶行为。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将新的'一年中这一家人应得到的吉凶祸福交给灶王爷之手,由他掌握处置。因此,每户人家都十分重视祭灶。
祭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灶王神像敬香,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再摆上纸马和草料。焚香完毕,请出灶王神像,连同纸马和草料,在院子里点火焚烧。全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此时,有的地方还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
除夕之夜,灶王爷带着一家人应得到的吉凶祸福又回到了人间。每家要换上新的灶君神像,点上新灶灯,摆上供品,在灶龛前焚香化纸,算是“接灶”,灶王爷又开始了新一年的监护工作。
习俗的作文 篇2
4月26日,我来到了云南瑞丽。到了这里,当让要听听傣族的习俗:
在傣族,人们都很信仰神佛。傣族女人都想生女孩,因为女生是赚钱货,而男孩则是赔钱货。小孩子在成长中就慢慢的会傣语、汉语和缅甸语,男生长大要出家当和尚,再娶老婆,成了花和尚,然后在家带孩子,不然人家会笑话他,他在村子里也就抬不起头来了。女生长大要种田,但是全部的钱$_$要交给女人。戴眼镜的男人叫“眼镜猫”。女人们喜欢嫁给个子高高的,稍有一点啤酒肚的眼镜猫,因为戴眼镜就感觉很有学问。像这种男人嫁给女人家只要干1年半的苦力活,否则就要干3年的苦力活!男人们喜欢皮肤黑,头发黑,(只要用淘米水放几天,然后和柠檬汁掺在一起就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了)身材细的女人。傣族人也喜欢带银手镯、手链,银皮带,银勺子,银碗,银项链,银梳子。女人一生只有两条银皮带,一个是老乖送的(老乖是老公的'意思,人们希望他们越来越乖,越来越听话),想让你身材变细,还有一个是父亲送的,想让你早生小孩,生完宝宝后,这里的女人身材也保持的很好,傣族的银手链如果发黄说明你寒气太重。你哪里疼、酸的话,只要你用银梳子掺白酒在疼的地方刮一刮,几天就见好了。
习俗的作文 篇3
我是姥姥带大的。小时候一直住在姥姥家。姥姥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她的规矩也时时刻刻伴随着成长路上时我。
二月二龙抬头,每年这个时候姥姥的唠叨总是要在耳边想起来。因为姥爷属蛇,按照她的说法,凡是家中有人属蛇或者属龙,二月二这一天坚决不可手碰剪刀和针线的。貌似是因为这样会伤龙眼睛,影响一年的运势。这话我是从小听到大的,小时候觉得姥姥有些迷信,现在想想,句句唠叨中渗透着对传统的敬重和传承,对姥爷的关心和照顾,一家人也老老实实遵守规矩,听从她的指示。
腊八前夕,姥姥就提前买好各种豆子和米,在清水中泡开,为我们一家人准备熬腊八粥,红枣红豆,桂圆山药,枸杞花生……不同颜色的食材在水中漂浮,在咕嘟冒泡的锅中翻滚,腾腾的热气升旗,在冰冷的窗玻璃上附上一层暖暖的水雾,不一会,各种食材煮出的香味从厨房飘出,漫延在家中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朴实无华的香味勾出了我心中的馋虫,迫不及待跑到厨房,刚刚熬好的腊八粥出了锅,撒上些白糖,不顾烫嘴喝下,温暖的感觉便在心间流淌,久久不散。
每年春节,是姥姥一年中最忙的`时刻,不顾家中小辈的劝阻,执意要自己进行大扫除,把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一尘不染,光洁如新,她还自己和好面,同我一起制作刺猬,葫芦,元宝,圣虫……剪刀在她苍老的手的引领下“翻飞”着,姥姥的嘴里一边念叨着一些说辞,无非就是一些吉利话。我曾问过她关于“圣虫”的来历和寓意,也半懂非懂地明白了这些民俗的美好。因为有了这些应景儿的形式,姥姥的巧手就打造出了我们浓浓的年味。我和姥姥一起学着做,然后把蒸好的这些东西乐颠颠地送到米缸里,面缸里,还有衣柜里。那一刻,顿时觉得生活无尽的美好起来。
姥姥家的这些习俗影响着我,让我谨记在心,让我觉得每一个日子都格外的温暖。我喜欢这些习俗,也愿意遵守并成为它的传递者。
习俗的作文 篇4
云南的春节虽不及北京那么热闹,也不及绍兴那么多样,但却也隆重非凡。从除夕到初七,云南一直沉浸在浓郁的年味中。
云南分为好几个少数民族,傣族和彝族在其中占极大的部分。在楚雄途经彝族家庭,一大块碧绿的,用草铺成的,厚厚的毯子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它如同一块平坦的,柔软的草地一般。抚摸着,一阵舒适随即袭来。据彝族老人介绍说这草毯是使家人能在下一年有个平平安安,风调雨顺的“好兆头”。那夜是除夕,彝族老人盛情邀请我们一起入席,坐在那块草席上,吃着热腾腾的年夜饭,那滋味可别提有多幸福。
年夜饭中有牛肉!羊肉!鱼肉!丰盛的佳肴中透露着彝族人民对春节的喜爱和重视。饭后,彝族的男女老少还得围着篝火翩翩起舞,饮酒作乐,通宵达旦。他们穿着鲜艳的礼服唱啊!跳啊!还不时端上一些“美味”。突然,妈妈惊叫一声:“这不是我们小时候常吃的手工花生嘛!”我忙向妈妈请教,妈妈这才娓娓道来。原来,这种花生在妈妈小时候盛行。但渐渐也就因为太麻烦,就不再炒了。从那以后,人们渐渐在记忆中对它也就淡褪了颜色。万万没想到,在这儿竟能品尝到儿时的.滋味。妈妈激动不已!我也赶紧拿了一颗尝尝,香甜柔软的感觉沁人心脾。因时间仓促,我们无法去看精彩的斗牛,斗羊表演,但彝族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风已深深烙在了我的心上!
在前往德宏州傣族时,我的心一直嘭嘭直跳,因为我对傣族这个神秘的少数民族充满了好奇与向往。猛然间,一阵嘹亮的歌声将我唤醒。傣族的大门就在这儿敞开了!入内,必须将鞋子脱去,其中还有许多规矩,显然傣族在少数民族中家教堪称严厉。熬到下午2点,才开始吃中饭。咦!这第一道花花绿绿的菜是什么?我一脸疑惑地瞟了瞟正在上菜的傣族小卜少。小卜少笑着介绍道:“这是我们当地有名的`土锅子'。在我们这里可以算是美食了,也就在新年几天才可以吃到!”这土锅子的外表是用黏土做成的,它是用炭烧的。锅底的绿色是用青菜做成的,傣族人希望把青菜烧成像长条饼干那样,预示着长长久久。青菜上面铺着一些肉类和水果。我尝了几口,甜滋滋的却不带一丝油腻,柔软却不带一丝厌倦,美味萦绕在舌头仿佛不忍离去。饭后,几位傣家少女为我们跳起了喜庆的节日舞蹈《邵多丽》,她们如同一只只飞翔的鸟儿为人们带来了春的气息,精湛的舞艺令人们如痴如醉。直到结束,人们还沉浸于此,无法自拔。
就这样云南的春节在人们的欢笑声中悄然离去。土锅子、草毯、手工花生、邵多丽仿佛为云南的春节披上了一件独特的衣裳,令人回味无穷!
习俗的作文 篇5
潍坊农村过年,习俗大同小异,都有五个必有的程序:贴对联、供家堂、放鞭炮、接财神、吃饺子。…………。
贴对联在我国由来已久,起初是贴门神,防止魑魅魍魉侵入家庭。秦汉以后,门神是神荼、郁垒;唐宋时期改为秦叔宝、尉迟敬德,原因是唐太宗杀兄逼父登上皇位,夜里却总难以入睡,不得不让心腹大将把门守夜。五代孟昶突发奇想,对贴门神进行了改革,有一年他撰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联贴在皇宫大门上,这种创新之举被大家接受,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对联起到了烘托新年气氛的作用。…………。
除夕这天,(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挂家堂。儒家讲究“事死如事生”,特别强调“慎终追远”、“亲亲为仁”,认为大家都亲自己的亲人,国家和社会就会安定。而“追远”传到现在,只有供牌位和挂家堂这一形式,在许多地方家堂也叫“轴子”,上面按左昭右穆的顺序,排列着列祖列宗的姓名。…………。
过年,原本是太阳公转、地球自转的自然规律,本来并不神秘。但在历史的长河里,人们不断地给它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年,在原始社会甚至不叫年,它被称作“草”,由于“一岁一枯荣”的缘故,一年就是一草。进入奴隶社会,人们对自然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开始以岁星纪年,一年又被称为一岁。年记载着中国以农立国的历史。由于农业的需要和对于丰收的期盼,每年人们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祈祷和庆祝丰收,而“年”字最早也是从“丰”字演化而来的,这从甲骨文和金铭文上可以看得很清楚。原先过年的日子也不确定,夏朝把过年定在正月,商是腊月,周朝则是冬至月,秦朝就放在10月。汉武帝又把年调整到正月,此后历代相因不改,人们才有了一个固定过年的日子。所以人们称春节也叫夏历年;又由于是太阴历,故也叫阴历年;更因为是农业的缘故,也叫农历年。但过年对富人来说是过年,对穷人来说是过关。所以人们又把年想象成凶神恶煞,不得不燃放爆竹驱除它,这就是过年燃放鞭炮的`来源。
不管富人还是穷人,发家致富都是共同的理念,接财神就成为大家共同的行动。……在我国,财神一共有四人。文财神先是商末的比干,因被殷纣王剖心而死,传说他失去辨别能力,谁祭祀他他就让谁致富;另一位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经商致富,自称陶朱公,后来被商人尊为财神;武财神是关羽,他被吴国杀死,被人割去头颅,据说也有比干的功效;另一位是赵公明或称赵公元帅、赵玄坛,他在《封神演义》中统理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位仙官,被道教尊为财神。……除夕夜到大街上看看,或父子二人、或祖孙三代,摆上供品,燃放鞭炮后把酒酹地,口中念念有词,一是请祖先回家一起过年,二是请财神早早到家。进门一定有人明知故问:“接到财神了吗?”回答的也一定是明知故答:“接到了。”接着就是喝团圆酒,吃团圆饺子,并守夜到子时。正因为过去吃饺子是在交子时的时候吃,也才有了饺子的命名。…………。
农民过年,讲究的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过的是对丰收的庆祝和对发家致富的更大期盼。所以接来财神后,喝着团圆酒、吃着团圆饺子,就开始了对来年生产经营的规划打算。这就是农民的过年,期盼来年的丰收本来就是过年的题中应有之义。
习俗的作文 篇6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壮乡的传统节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时间在飞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来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兴了。
晚上,我妈妈就开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准备。首先看见妈妈拿来红兰,炒了一下就滚了热水,就把红兰泡入水中,妈妈就用手拿红兰,不过多久,红兰便冒着热气,水变成了红紫颜色的.了,香透了。我心里想……彩妈妈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红兰水,等到明天早晨蒸。听了妈妈说明天蒸,我焦急了。但还是得明天吃上这香喷喷的糯米饭,因为明天是“三月三”嘛,这只是准备。然后,妈妈做另一种食品,就是鸡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来,穿上衣裤就闻到一股糯米饭的香味。于是,我赶忙来到厨房。早起的妈妈见了我说:“快快来吃糯米饭了。”我兴奋地欢呼起来,拧开饭的盖,哇,好香啊,只见饭里乘着美丽的糯米饭,有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饭,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了一会儿,妈妈又递给我鸡蛋,我惊喜极了。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鸡蛋来。原来这些美味食品是妈妈一清早起来做的。我想:“……”这天,有的小孩子还结了个鸡蛋网,挂在胸前,网里放着个红通通的鸡蛋(那时**)。我们还拿着鸡蛋,和别的同学斗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们为什么要做各种颜色的糯米饭,肯定是它表示着使人们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利的含义吧!鸡蛋呢,也许是祝愿我们小孩呢感快长快长,健康成长呢。
习俗的作文 篇7
民间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习俗的作文09-13
【精选】习俗的作文08-23
[精选]习俗的作文08-31
习俗的作文[经典]08-14
习俗的作文07-31
习俗的作文08-01
习俗的作文05-14
习俗的作文05-13
习俗的作文05-13
习俗的作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