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的作文(通用)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习俗的作文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习俗的作文 篇1
寿县春节习俗颇多,进入腊月,也属农闲,家家户户都要腌制咸鸡鹅,一面备节日待客之需,一面也把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的祝福腌进浓浓的腊味。改革开放前经济尚不宽裕时,群众诙谐地说“不吃二两猪毛不算年”。要知道由于腌制手法有异,家家户户腊菜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吃完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上街赶集的群众更多起来。过后十来天就要“扫尘”,“要想发,扫十八;要想有,扫十九”,家中里里外外打扫一新,规整利落,人们心里也更加敞亮起来,大多数人家整个春节的准备工作到此至少已经完成一半。
腊月廿三过小年,俗称“祭灶”,隐北地区也有廿四过小年的,长年在外的人们多在此前回家团圆,这一天要祭灶王爷,吃白面、麦芽糖制成的祭灶糖,大块厚过月饼,小块状如弹珠,寄意请灶王爷回天庭向玉帝多说好话,以求家庭来年殷实。有趣的是,在寿县农村,春节一定要把未过门的媳妇接到家里过节,而且要给她买一身新衣服,这样才有礼有面子,否则亲家是要恼的——什么意思,是不是不想做这门亲事了!在热闹的`筹备中,人们终于迎来了年三十,中午过后,家家早贴春联,早鸣鞭炮,早吃团圆饭,爆竹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子夜再度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
年初一大早,大人、小孩身穿新衣,家家户户烧香点烛,吃饺子,晚辈给近亲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这时常有乞丐来家门旁贴财神,可不是一两个小钱就能打发了的。初二多到同事家拜年、走走亲戚, “往年酒”活动也就拉开了序幕,你来我往,一般要持续到正月里甚至二月份。初三送年,农村都在初三早饭前,烧香、点烛,拜祖祭神后,将封檐钱纸、松枝取下,送到室外场地上,燃火尽烧,鸣爆,以示送年;商家和集镇居民,多在初三傍晚送年。送了年也不要紧,有的是热闹——“正月里面都是年”,到相隔几十里的亲戚家走走拜个年并不晚,熟人见面时还要说“过年好、恭喜发财”。
习俗的作文 篇2
今天是立冬,按老南京习俗来说应该包饺子,我们家当然也不例外。
只见妈妈卷起袖子,用自来水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荠菜、肉馅和生姜。她把荠菜用刀猛的切了几下,那一棵棵荠菜随着菜刀的挥动很快就变成了一团菜泥,生姜也是如此。就这样,所有食材都差不多准备好了,就剩下饺皮还没有买了。急性子的妈妈便骑上电瓶车,迅速地去买饺皮;过了十多分钟,气喘吁吁的妈妈拿着饺皮回到了家。
一切准备就绪,全家人大出动!只见妈妈拿出碗倒了点白开水放到桌子上,接着爸爸妈妈便包了起来。爸爸拿起饺子皮,把饺子馅放在中央,再用手指沾了碗里的凉好的白开水围着外围涂了一圈,我估猜是为了让饺子皮能粘合好,最后再把两边对折一下,再在饺子的左边、中间和右边按了三下,一个饺子就包好了。
爱动的.我也不能闲着,我拿起饺子皮,模仿着爸爸的样子一步一步的做着,但到最后怎么也不像个饺子;我便换了个想法,把它包成一个包子状。就这样,我的作品诞生了。
开饭了,虽然我的“饺子”很丑,但还是十分的好吃,让我非常开心。这也让我对自己的劳动付出得到回报而感到自豪。我爱你——立冬饺子。
习俗的作文 篇3
我们的祖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民俗民风。她们就像争奇斗艳的鲜花绽放在“祖国”这个大花园里。
上周的语文课上,欧老师给我们讲了她们老家肇庆高要的一个传统的婚嫁风俗,十分有意思。
结婚,是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女孩子要出阁了,在新娘出嫁的前几天晚上,新娘的嫂子会给准新娘和伴娘姐妹们煮宵夜吃,边吃边聊,聊父母的养育之恩,聊姐妹的情谊,聊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等等,除了这个,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是:商量如何刁难新郎和他的伴郎们!
新娘子要结婚了,父母自然舍不得,自己疼爱了二十多年的女儿,不知道将来生活是否如意;姐妹们也舍不得,也担心新娘嫁到夫家会被欺负。于是,他们想尽了刁难伴郎的方法,除了逗笑、开心,估计也想给新郎敲敲警钟:我们家闺女可不是好欺负滴。
举行婚礼的日子到了,奇怪的是来迎亲的没有新郎,只有伴郎。当队伍浩浩荡荡来到新娘子家楼下时,藏在阁楼上的姑娘们开始“发难”了,她们将鞭炮从楼上往下扔,一个接一个,噼里啪啦的,看上去有些吓人,炸得伴郎不敢靠近。怎么办呢?不聪明的人们只能在门口干着急,而聪明的伴郎们则有办法。他们偷偷跑去邻居家,把门拆下来,把门举在头顶上当盾牌快速通过,这就算过了第一道“城门"。
别以为,这就过关了。来到了新娘子出阁房子门口,可更要提高警惕。这时,会有一群拿着像长矛一样的长竹竿的伴娘冲到门口来,朝着门口上上下下“打”,不让伴郎进门,这环节叫“打架”。场面特别“激烈”,围观看热闹的人很多,里三层外三层,像看电影似的特别有趣。伴娘们厉害,伴郎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也早有准备,只见,他们其中一人拿着刚刚那扇门,从下面往上一顶,借助门头板将竹竿死死地夹住,其他伴郎飞快地从门下间隙钻过去,成功通过第二关。第二关通过了,新娘子就可以接回去了。
接回新娘,新郎新娘在新郎家拜堂成亲之后,吃过晚饭,华灯初上时,新娘子还得带姑爷回门。如果说,前面两关都是在刁难伴郎,而最后一关,则要真正的主人公——新郎上场了。
人们把一对新人围在一间宽大的屋子中间,屋子里有一张长条大桌,桌上放着茶、烟、酒、糖果等等。桌子两边分新娘和新郎两大阵营。伴娘门把前几天准备的“考题”抛出来,要求新郎或伴郎们按要求去做。因此,新郎一般都会在找个能言善辩、见多识广、思维敏捷的得力干将当伴郎团的“军师”,遇到难题就“军师”想办法,像新郎给伴娘们敬烟、敬酒、发红包等都是小意思,真正的难题可不容易。“军师”解决问题往往能出奇制胜。比如:伴娘拿出一个盆,盆里装满了水,水中还有几条鲜活的.泥鳅。这是要干什么呢?猜到了没?没错,就是要求新郎用筷子把水中的泥鳅全部夹上来。
你可能会想: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夹泥鳅吗?但是一旦你亲身体验,你就会发现:这件事儿不但不简单,而且有一定难度。泥鳅滑溜溜的十分难夹,没有点生活常识根本不可能完成。此时,聪明的“军师”会私下里叫个跟班的伴郎,让他悄悄跑到隔壁人家中的厨房中抓一把盐,撒在水中,泥鳅一遇到盐就动弹不得了,所以这项任务被完美的解决了,真是令人佩服!听老师说,刁难新郎的题目,每一个都出人意料,斗智斗勇,非常有趣。
当新郎团经过了伴娘团的一次次考验后,新郎才可以高高兴兴把新娘领回家去。欧老师还说,她们村里也有不够聪明的新郎去别的村庄娶亲时被伴娘“刁难”得哭鼻子的。这年头,没点知识连“老婆”都娶不回。男生可一定要好好学习呀!哈哈哈!太搞笑了。
有趣的习俗在各地都有,你们可以跟我分享分享吗?
习俗的作文 篇4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春节的习俗。春节的习俗有:压岁钱、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年画、守岁和爆竹。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把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桃符等,它以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民间还有把福字做成各种图案的。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而变得丰富多彩。
【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习俗的作文07-29
习俗的作文03-29
习俗的作文04-18
习俗的作文04-24
习俗的作文06-05
习俗的作文06-03
习俗的作文04-11
习俗的作文04-17
习俗的作文06-01
习俗的作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