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的作文9篇[集合]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习俗的作文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习俗的作文 篇1
提到中秋节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可以赏月、吃月饼。还有,如果平时亲人不在身边,中秋节又正是人月两团圆的日子。这天,全家可以欢聚一堂,一起快乐地吃月饼、赏月、聊天……知道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吗?一起来看一看吧!
传说很久以前,兔子长着长尾巴,它和狐狸、猴子是好朋友,整天在一起玩。不论谁有困难,兔子都会热心地帮忙。
有一天,它们在路边遇到一位饿昏在地的老人,它们三个二话没说,赶忙去寻找食物。猴子摘了许多野果子,狐狸捡了一大堆豆子。然而,这些东西都不顶饿。兔子呢,则把长长的尾巴甩进河里钓鱼。不大一会儿,就有鱼咬住了它的尾巴。可是这条鱼太大,狐狸和猴子赶紧来帮忙。两边一较劲儿,只听见“咔嚓”一声,兔子的尾巴被拽断了,鱼也游走了。眼看那老人饿得直哼哼,兔子咬着嘴唇,强忍住疼痛继续想办法,结果把嘴唇咬成了三瓣。最后,它把脚一跺,对狐狸和猴子说:“咱们先弄点柴,熬点汤,老人家喝了一定能好一些。”
于是,它们赶紧忙活起来。水烧开后,兔子平静地对两个朋友说:“兄弟们,我先走一步,你们要照顾好老人家。”说完,便纵身跳进了锅里……
突然,老人睁开了眼睛,用手一指,那滚开的.水一下子就变凉了。兔子不但没死,反而更漂亮了。
原来这位老人就是玉帝,他想给月宫里的嫦娥找个伴儿,于是就变成快饿死的老人来考验人间的三种动物:狐狸、猴子和兔子。经过这一番考验,玉帝决定带兔子到月宫去,而狐狸和猴子拥有了像人一样的智慧。
据说,兔子到了月宫还不忘帮助别人,天天忙着捣药救人……
看了这个动人的传说,你一定会更深一步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以后再过中秋节,你应该就不会傻乎乎地只知道看月亮、吃月饼了吧,你应该抬起头来,观察一下月亮,仔细看看,你看到了那只舍己救人的小玉兔了吗?你看见那嫦娥了吗?呵呵,中秋,“人月两团圆”!
习俗的作文 篇2
过年是中国人千年不变的习俗。说起过年,必不可少的便是熬年夜。顾名思义,就是在除夕晚上熬个通宵。可是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呵呵,您别不信,我就做到了。
三十晚上,我们一家十多口人,早早地吃完了饭,围坐在电视机旁,吹着空调,磕着瓜子,喝着饮料,热热闹闹地看起了春晚。
哇,春晚的节目可真多呀!有唱歌的、唱戏的、跳舞的、杂耍的、说相声的、演小品的,可谓是五彩纷呈,样样齐全。大家津津有味地看着,时不时地谈上两句话。房价、物价,是爸爸和舅舅的口头禅;爷爷和外公的嘴边总是挂着国家大事,派头十足;我们这几个小屁孩,永远都是在比着谁的玩具更新奇,更有趣。
慢慢的,大家的谈论声淡了下来。春晚的精彩节目渐渐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去,时不时传出一阵欢笑声。渐渐的笑声也少了。我也完全沉浸到春晚的节目中去。
五个多小时后,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结束了,新年的钟声x响起,外面的鞭炮声也断断续续的`响起来。我站起身,哈欠连天地扭头看了看大家 :调皮的弟弟妹妹们抱着玩具,歪在客厅的地毯上呼呼大睡。爸爸和姑父头仰在沙发上,打着酣,早已进入了梦乡,妈妈和姑姑歪着头,枕着手臂,酣然入睡了。爷爷和外公双手搭在胸前,头一栽一栽,似睡非睡。唉,大家都已经睡了,只有我一人熬过了年。大家的样子组合在一起好笑极了。真后悔当时没用手机把他们的样子照下来,让他们看看。
无奈,我叫了叫大家,想让他们去休息。可他们却像钉子一样纹丝不动,“呼呼”的声响还时不时地传来。看来一时半会大家也醒不了,我只能拿薄毯子给他们盖盖。
没办法,我只能一边看电视,一边照顾大家一边等天亮了。六点了,大家才陆续醒来。爷爷见我这么有毅力,给我的红包装得鼓鼓的。看着这鼓鼓的红包,我的脸上笑开了花!
习俗的作文 篇3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习俗的作文 篇4
在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例如端午节,重阳节,,春节,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传统风俗,你们想不想了解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别急别急,马上给你们介绍。
我是江西人,我的家乡每年年三十都会祭拜神位,祭品有鸡猪肉糖果饼干等。寓意在新的一年万事如意,大富大贵,拜完神位村民又争先恐后的去祠堂敬拜,祈祷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财源广进。到了晚上一家人就坐在一块吃团圆饭,吃着的食物,饭后小就可以尽情的在院子里放烟花了,大人就在房间里聊天,打麻将,看电视等。
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到了大年初一,我们小孩就到村上每家每户去拜年,见到长辈就要单膝下跪和长辈说新年好等一些吉祥的`话语,这当然也是我最的一个环节,因为此时我的腰包已是鼓鼓囊囊的,装满了大小红包,还有各种好吃的花生,瓜子,糖果等。到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的烟花,五彩缤纷,可了
你喜欢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吗?欢迎大家来我家做客。
习俗的作文 篇5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远的文化大国,在中国有着许多节日习俗,这习俗到今天已有万年之久了,一代代传承到了今天。
在这些习俗中。最热闹的要数春节了,春节在正月初一,是我国的农历年节,它可是古老而又隆重的节日。它的节日习俗既多而且又热闹。主要的节日习俗有:贴春联,年画,福字,放爆竹,守岁,拜年,包饺子,吃元宵,舞狮子。春节正谓是一年的第一天,据说,除夕晚上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新年精神充沛。
中国的另一个习俗就数清明节了,我国的清明在每年四五月前后,它的意思有两层,既指节气,又指节,在清明节,我最喜欢踏青了,踏青又叫春游。清明节正是春回大地,四处生机勃勃的时候,据书中记载,我国民间很早就有踏青这一活动了,记得武林旧事中曾经写过清明前后十日,城中七女艳妆饰,翩翩游赏,画般簫鼓,绝日不绝。由此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就流行了。
这第三个习俗就是端午节了,据历史记载,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有喝雄黄酒、挂香袋、门上悬艾和萺蒲,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听说端午节是用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屈原的为国而死,令我佩服。
这第四个习俗就是我最喜欢的中秋节。它是农历八月十五,我最喜欢在中秋之夜,吃着月饼和瓜果,赁栏赏月,谈着吴刚代桂、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这往往会勾起我无限的遐想,令我深思。此外,我还喜欢吃月饼,吃月饼可以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了,北宋诗人苏东坡曾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
明代的`《帝京景物略》中也写过:“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的诗句,由此可见,吃月饼是一种古老的风俗,在中秋节也是全家团圆的日子,一家人围在一起,显得格外热闹。
中国的节日还有很多,这里我只了解到了这四个,但从这四个习俗,我就可以知道,中国的文化悠久得超乎我的想象,我一定要更加地深入了解它们,更加深入了解我的祖国,热爱我的祖国。
习俗的作文 篇6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端午节的午时是阳辰,所以端午节也叫“端阳”。
端午节有许多传统习俗,如赛龙舟、喝雄黄酒、吃粽子
先说赛龙舟。一条条长得首尾不相望的五颜六色的船只在河上蓄势待发。龙舟上的职位分为鼓手和浆手,鼓手打鼓,打出气势的同时指挥浆手划船;浆手根据鼓手打鼓的节奏整齐地划船。在龙舟比赛上,一条条龙舟争相向前激进,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不争第一死不休。
五月五日,还被古人称为恶月恶日。阳气旺盛,易使五毒出现。五毒就是蛇、蜘蛛、蜈蚣、蛤蟆、壁虎。为了防止毒物进入家里,人们要把一种刺激性强的物质雄黄,撒在家中的`各个角落。同时,喝一点(仅仅一点,喝多了就“没”了哈。)下肚。还要制作一些艾草包,可驱蚊虫。
要说人们最爱吃的食物,那必定是粽子了。一个小粽子,可藏着大学问。浙江嘉兴就是因为粽子而出名的,它出产肉粽、糖粽、蜜枣粽、咸蛋黄粽、黑米粽、白米粽嘿嘿!怕了吧!别急,还有它的包装也各式各样,如正三角形、尖三角形、四方形、圆柱形,甚至你还可以往竹简里装粽子。总之,万物皆可“粽”。一个粽子,先装半个漏斗形粽叶包装,铺上糯米,然后放肉、咸蛋黄等,接着用糯米封顶,最后用另外半个漏斗形粽叶包装封顶,并五花大绑。吃的时候,糯米的甜香、肉的肥美、咸蛋黄的咸中带甜,甜中带香,无不刺激你的味蕾!这小小的粽叶,还包着爱国情怀,还包着对投江自尽的屈原的哀念。屈原是一位楚国人,他对自己的国家十分忠诚。他主张力抗外敌,却被贵族所害,被流放。最终跳江自尽,当地老百姓把粽子投入江中,让鱼虾吃饱后不去吃屈原的身体;大夫则往江里倒雄黄,药晕鱼虾。
端午节不仅是传统节日,还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传统、过去的节日,更是面向未来的节日。让我们随着端午节,重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受伟大爱国诗人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意识与传承文化的使命感。
习俗的作文 篇7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新年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母亲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了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母亲将汤圆片刻煮熟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父亲母亲带着我出门看礼花。
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了元宵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民。
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民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积极响应。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民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节这一天让我懂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习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习俗的作文 篇8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艾叶等,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以酒洒喷。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
佩长命缕。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端午浴兰仪式。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我市阳城县,就延续着这一习俗。在每年五月初五的.早上,阳城人会将艾草的汁液涂在脸上,将艾枝插在耳朵上,全家老小爬到最高的山峰老鳔山,迎着朝阳与晨风,让风将耳上的艾枝带走,寓意邪风怨气随风而逝。随后,全家携手来到蟒河,老人为孩子、男人为女人用清澈的河水洗去脸上的艾汁。一代一代的传统流传下来,形成了阳城人独有的纪念端午节的传统。
习俗的作文 篇9
登高
重阳节里人们有登高的习俗,传说这是因为有个叫恒景的人,为了帮助村民铲除妖魔,苦练本领,等到妖魔九月九出来的时候,他请村民登高避祸,自己与妖魔战斗,后来用宝剑将妖魔扎倒在地。后来,老百姓每年都登高避祸,形成了登高的习俗。
赏月
深秋时节,寒气袭人。在万花凋零时,唯有秋菊盈园,傲霜怒放,高洁清雅,给秋天的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机。在这段日子里,那大而纯的美容菊,艳丽的桃花菊,黄灿灿的金丝菊,翡翠般的绿菊,似玉雕般的蜡光菊,黄白相间的万寿菊……无不色彩纷呈、千姿百态地展现在世人眼前,供世人观赏。
菊花,是菊科菊属多年草本生草本植物。因秋季开花,又叫“秋菊”。在二千多年前,菊花大多是黄色的,因此,古代诗人的'笔下常常把它写成黄色的、金色的,还用“黄花”代菊花。《礼记月令》篇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的记载,这是关于菊花的最早记载。故时至今日,也有人称菊花为“黄花”。特别是菊花又叫“节花”,谓在重阳节而开的意思。
2重阳节习俗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3重阳节登高
今天是重阳节,我们一家人一起去树木园登高。
到了树木园,看见门口停了很多车,连道路了都足足排满了一公里。园内人更多,山上、路上、草地上全是来登高的人,有的是一家人一起来,有的是和朋友一起来,还有的是组团一起来。
我们从竹园开始向上登,一路上风景可真美,路边长满了各种各样青翠的竹子:有紫美人竹、观音竹、毛毛竹和凤尾竹等。我在“龙头竹”下照了相,妈妈和“妈竹”合了影。
我们继续向上登,一路上又见到了面包树、槐树,还闻到了柠檬树的香味。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筋疲力尽了。这时,一个三岁多的小弟弟跑到了我的前面。顿时,我浑身又充满了力量,一口气爬上了山顶,并且与一起登上山顶的姐姐合影留念。然后,我们快活地跑下山去,一路上看见许多人还在奋力向上登。
重阳节登高是我国的传统习俗,这个重阳节真令我难忘!
【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习俗的作文08-06
习俗的作文(精选)08-26
【精选】习俗的作文08-23
习俗的作文03-14
习俗的作文[经典]08-14
(经典)习俗的作文09-19
习俗的作文【精选】09-18
【经典】习俗的作文09-13
习俗的作文01-22
习俗的作文(精选)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