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的作文

时间:2024-07-11 17:53:00 习俗 我要投稿

习俗的作文[精品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习俗的作文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习俗的作文[精品6篇]

习俗的作文 篇1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朋友,如果你来我的家乡,就可以看到重阳节正宗的民风民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阳节,正是看老人、饮雄黄酒的节日,我们家也正是如此。

  在公鸡打鸣、太阳出来时,我们迎来了重阳节,姥姥听见公鸡打鸣,便拿了几根艾草挂在门头上,还说:“艾草不上头时,不能说话,不然不吉利。”

  清晨,姥姥就开始打扫房间了,随后,又用了几根艾草扫了扫屋里的地板,我也学着姥姥拿了几根艾草,姥姥边扫边念着俗语:“艾草扫一扫,蚂蚁蚊虫都往外跑。”

  刚出了屋门,姥爷拿毛笔,在我头上写了一个“王”字,还说:“写上这个,妖魔鬼怪都不敢骚扰你。”

  临近中午,是我们小孩最开心的'时刻,因为我们可以要食物了。小孩子们挨家挨户串门,还可以要两三块糖和一些小零食。

  回到家中,家里变得和春节一样热闹,亲朋好友都来家中聚餐,厨房里也开始“叮叮当当”忙了起来,顿时,开始了一段交响乐:“咕嘟咕嘟”“呲啦”“叮叮”等声音此起彼伏。

  吃饭时,客人们井然有序地坐着,饭也是琳琅满目:有糖醋鱼、四喜丸子、白糖赤米、手扒鸡等,只见姥姥给妈妈夹菜,爸爸给姥爷倒酒,小孩子们也吃着五花肉、火腿,大家其乐融融,这场面,如果你看了以后,你会觉得十分温暖。

  太阳悄悄爬上了老枣树,我坐在摇椅上,听姥姥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在温暖的阳光下,我就这样乘着凉风,晒着太阳,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习俗的作文 篇2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段快乐的时光,它永远留在我心中。

  那就是在我的老家——泰顺过大年。今年春节假期跟往年一样,我们一家回泰顺老家陪爷爷、奶奶过年。

  过年喽!家家户户各式各样的灯笼高高挂起、春联贴起,整个村庄看起来更加喜气了。在我们老家正月初一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都是吃素的,跟以往一样,一大早起床就看见餐桌上摆满了瓜子、花生、饼干、开心果、汤圆等等,吃饭前要先喝一杯糖水,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甜甜蜜蜜,心想事成。这一天,在我们的家乡是少不了去仙翁洞或寺院烧香拜佛的。我们一家跟往年一样去离家不远的仙翁洞烧香。可能是天气晴朗的原因吧,仙翁洞里的人似乎比往年多了很多!人山人海真热闹,噼哩啪啦、噼哩啪啦,鞭炮声连续不断,更是增添了热闹的气氛,整个山头被烟雾弥漫着,大家都被熏得眼泪汪汪。

  烧好香、抽完签,我们去仙洞里取仙水,听说用仙水洗脸能去邪、会读书。取仙水是自备容器的,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瓶子,装了满满一瓶,幸福满满地下山了。

  这就是永远留在我心中的快乐时光。

  在我老家福建,每年春节人民都要组织参加舞龙节目;舞龙可好看了。听爸爸说:舞龙是当地人过春节时传统文化活动,通过舞龙活动来表达对今年丰收的期盼。 今天是农历元月初六,是20xx年春节舞龙活动的第一天,家家户户都提前做好一节龙身及一个龙珠。晚饭后大人们扛着点着烛火的'龙身、龙身接在龙头后面,小朋友们举着龙珠到村委广场集合,一节节连起来;有100多节可漂亮了,比电视里的龙还漂亮。 鞭炮打起、轰天炮轰起、龙头走起,一条像是活起来的龙在空中飞起来,小朋友们拿着龙珠跑在前面,围着村子走一遍,龙经过谁家,谁家就于鞭炮和烟花来迎接今年的好运的到来。

  跑完全村回到村委广场,我拿着龙珠等待分龙糕,说是吃了龙糕今年就有好运,可我更沉浸在舞龙的兴奋中,期盼下一次舞龙时我还能参加。

习俗的作文 篇3

  今天是农历七月半,俗称鬼节,史上也叫中元节。在老家,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烧包封。包封像信封一样,里面装满了冥钱,封面上写上收的先祖名字。用奶奶的话说,老祖公们回家在了半个月,今天要回那边去了,我们要多多的给他们准备一些,去了那边才有钱花。

  幼时,每年快到七月半,就要帮着奶奶做纸壳,有金纸壳,也有银纸壳,做成金元宝,银元宝的样子。除此之外,奶奶还要做纸衣,纸裤,纸帽,纸包等,做了堆在一个大篮子里。到了七月半这天,还要杀鸡,买鱼,买水果,买酒,买茶等当贡品,等太阳落山后,全搬到门口,点上蜡烛焚上香,三跪九叩首,把所有物品一一敬献后,再把各种纸做的物品一一焚化。

  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后祖父还教我填过包封,包封四周印着纸人纸马,两边是对联的形式,上联是:虔具 冥财一封上奉 ,下联则是:魂下火中收用。中间的空格就是自己填写,格式和称谓都很讲究,比如要竖行填写,从右至左,称祖父应称:祖考X氏老大人 ,亡妻称妣,X氏老儒人,对应的曾祖称曾考,高祖称高考,父亲则可以叫父考或是显考。落尾则称阳眷XX。填完后还要翻转过来,在背面大大的写上一个“封”字。祖父向来是不信鬼神的,但每年七月半,他却会挥毫泼墨,用毛笔在包封上工工整整的.填写先人们的名字,也许,这是缅怀先人的方式,寄托的,是一个孝子的哀思。

  离开家乡已久,对烧包封的习俗感觉已经很遥远,但每年这一天,我仍会感到悲凉,身处钢筋丛林的都市,我不会也不可能给故去的祖父祖母烧包封,只有在心里默默思念他们,如若泉下有知,祝他们一路走好!

习俗的作文 篇4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啦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啦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与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与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与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习俗的作文 篇5

  大年初六是个好日子,六六大顺啊!这天也是堂哥结婚的大喜的日子。婚礼是在我们邳州老家举行的。那里的结婚风俗和南京大不一样。在举行婚礼的前两天,就开始闹喜了,闹新郎新娘自是不必说,就连新郎新娘的叔叔、姑姑也是大家闹喜的对象,我爸爸是堂哥的叔叔,而且还在南京工作,在农村人的眼里是“有钱人”,所以更是大家闹喜的对象,几个给爸爸叫叔叔的胖小伙突然过来“擒获”了爸爸,爸爸的两只胳膊被两个人抱住,后面还有人推着走,旁边还有几个跟着走,大家的目的就一个:去超市买烟买酒。到了超市,不想买或买便宜货都是不允许的,否则大家不会给你走,爸爸没办法,买了两条苏烟,旁边的小孩还喊着要买糖,爸爸也答应了,我的乖乖,平时无比节俭的爸爸一下子花了一千多!闹喜闹喜,不闹的话还不喜呢!大家都这么说。

  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在堂哥家门口搭了一个戏台,有小丑表演杂技,有人表演魔术,还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姐姐们唱着好听动感的歌曲,台下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在台下蹦蹦跳跳,整个晚上玩得开心极了。

  初六这天,随着新娘被十部轿车接来,热闹进入了高潮,从新娘子下车到婚礼舞台的几十米像走了几公里,闹喜的人可不能放过这个机会,新郎要是不掏红包不拿喜糖,很多关卡是没法过的`。当主持人让新郎新娘接物时,害羞的新郎对主持人说:这个就免了吧!,谁知他刚说完,几个小伙子不干了,他们冲上台大喊,不进行这一步可进不了洞房啊!话说到这个地步,哥哥和新娘子只得顺从,在大家的鼓励和叫喊中,表演了儿童不宜的节目。舞台周围挤得里三层外三层,笑容快乐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到了中午开饭时间,是正席,鱼、虾、鸡肉……,样样不少!连我最爱吃的猪蹄也有,真是丰盛啊!邳州老家的婚礼真热闹啊!

习俗的作文 篇6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我回到老家去扫墓。

  我走在山路上,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杂草,草丛中不时冒出滚滚青烟,忽然,一阵风把烟吹来,薰得我眼睛都睁不开,我仔细一看,原来是许多人在坟头前烧纸钱祭祖。

  转了个弯,我又路过一个坟,坟上都是鲜花。站在山顶,极目望去,鲜花零零落落地点缀在山间,与大多数坟墓上的冥纸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看到了这,我想:清明节祭祖虽然延续了几千年了,现在我们应该提倡文明祭祀。烧纸钱祭祖,不但有山林着火的危险,冒出的烟还会破坏臭氧层呢,这多不环保,多不文明啊!要是我们每个人都用鲜花祭祖,那该多好,让祖先天天生活在花海里中。

  虽然,大多数人们还在烧纸钱,不过,这零零落落的鲜花也说明了文明祭祀的种子正在萌发……

  清明节又来了,让我们用文明方式祭祖吧!用鲜花祭祀来表达我们对祖先的思念,用网上祭祀来表达我们对先烈的缅怀,用清明诗会来表达我们对古人的哀思。

【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习俗的作文01-22

习俗的作文04-19

习俗的作文04-18

习俗的作文04-19

习俗的作文04-19

习俗的作文04-21

习俗的作文04-24

习俗的作文04-25

习俗的作文05-02

习俗的作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