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作文:郑庄公黄泉见母

时间:2025-02-06 11:24:59 登绮 孝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孝道作文:郑庄公黄泉见母(通用6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孝道作文:郑庄公黄泉见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孝道作文:郑庄公黄泉见母(通用6篇)

  孝道作文:郑庄公黄泉见母 1

  在河南新郑市区南关有座闻名于世的望母台,紧邻连接新郑市区和郑平的三里岗公路,台高约9米,底周约60米,夯土筑成。为什么此台被称为望母台?那是因为这里数千年来流传着一个感人的郑庄公黄泉见母的故事。

  据《左传》记载,郑庄公的父亲是郑国国君郑武公,母亲是申侯之女武姜。郑武公十四年(公元前757年),怀孕的武姜即将生产,一天武姜腹痛临盆,胎儿胎位不正,宫里的接生婆吓得冷汗都出来了,也亏得接生婆有经验,孩子总算是生下来了,但孩子是脚先头后出生的,寤生之名即由此而来。武姜是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差点就为生孩子而丢了性命,因此对生下来的寤生很是厌恶,一直不喜欢他。

  郑武公十七年(公元前754年),武姜又生少子叔段,因生产时是顺产,姜氏很宠爱叔段这个儿子。

  武姜一心想让叔段继承君位,所以常常不厌其烦地在郑武公面前夸奖叔段,想要武公立他为世子。但郑武公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国君,他没有听从武姜的意思,而是按老规矩立长子寤生为世子;只把共城封给叔段,当时人们称他为共叔段。

  后来武公去世,寤生当了国君,号郑庄公。武姜想立叔段为国君的心愿落空,心中大为不满,叔段更是心生嫉恨,母子二人挖空心思窃取各种权利。庄公元年(公元前743年),武姜要求庄公把制邑(今郑州市荥阳汜水镇)作为叔段封邑。庄公知道制邑是有名的军事重地,怎么能封给叔段,但又不能直接拒绝母后,因此推说父亲曾有遗命,制邑不许分封。武姜很生气,但又不死心,又提出要庄公把京城封给叔段。庄公不忍再拒绝母亲,只好同意了。

  叔段到京城后,号称京城太叔。依仗着母亲撑腰,叔段不思尊君治民、知恩图报,而是招募勇士,加固城垣,囤积粮草,训练甲兵,扩充自己的势力。

  叔段在京城的反常举动引起了人们议论。

  一天晚上,庄公在寝宫秘密召见公子吕。庄公说:“太叔段虽然很猖狂,但还不是叛乱,若此时兴师问罪,母亲必然出面阻止,到那时不但事情解决不了,还要担个不孝之名。所以只能等他叛乱时才可采取行动。”一听此话,公子吕说:“既然主公知道他要叛乱,何不事先试他一试呢?”于是他附耳给庄公献上一计。

  第二天,朝廷的人都说主公要出朝很长时间。姜氏得知此事,立即决定五月初五举事,并写密信通知太叔段。不料送信人被公子吕的伏兵截住。庄公看过信后,重新把信封好,另派人把信送给太叔段。太叔段马上写了回信,约定五月初五袭取郑都。回信同样交到庄公手里。庄公看过信后便带部分军队去了廩延。公子吕调拨了两百多辆战车,埋伏在京城附近,又派一队武功高强的将士,假扮商人混进京城。

  五月初五,太叔段亲率久经训练的全部兵马出了京城。这时混进京城的士兵立即抢占城门,并放火为号,公子吕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京城。进了京城后,公子吕出榜安民,细说庄公仁德,同时对百姓的`利益丝毫无犯。百姓开始拥护庄公。

  太叔段见京城失事,无法再进攻郑都,更无法攻回京城,只好在城外驻扎下来。太叔段的士兵大部分是京城人,当他们得知家人安然无恙,也无心再为太叔段卖命,没几天,就跑得差不多了。

  太叔段见军心已变,廩延又被庄公占领,共城的百姓也不拥护他,走投无路,拔剑自杀。庄公在乱军之中找到了叔段的尸体,抱着叔段的尸体大哭,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这不是我的本意。”人们在太叔段的行装中找到姜氏写给他的信,交给庄公。庄公怨恨母后不该这样怂恿叔段,让他们二人手足相残,于是将此信及太叔段回信放在一起,让祭仲交给姜氏,并让姜武离开国都,去城颍(今河南临颍西北)。庄公发誓说:“不到黄泉,绝不再和她见面。”

  姜氏见到信知道事情败露,又得知小儿子已死,悔恨交加,便照祭仲的安排去了颍地。

  但武姜毕竟是自己的母亲,郑庄公又是个孝子,所以不久就后悔起来。长时间见不到母亲,心里很难过。他常常想,弟弟已死,母亲身边没有亲人,自己怎能忍心呢?他一方面思念母亲,另一方面又不愿违背誓言,自己是一国之君,说出的话怎能随便更改呢?于是,他就叫人修筑了一座高大的土台,思念母亲时,就登台向城颍方向眺望。后来人们就把这夯土台叫“望母台”。

  颍地的地方官颍考叔看出了庄公的心事,决定为庄公化解这一难题,于是求见庄公。庄公留他一起吃饭,并赐羊肉给他。颍考叔将羊腿的好肉包起来,恭恭敬敬地放在一旁。庄公不解,便问他原因。颍考叔说:“我家贫穷,老母亲常常吃不到肉,主公赐我这样的好肉,我怎忍心自己吃呢?”庄公听了这番话,联想到自己已很久未见母亲,眼泪不知不觉掉下来。颍考叔装作毫无所知的样子问他为什么伤心。庄公便将矛盾心情告诉了颍考叔。

  颍考叔说:“我有一个办法,能圆满地解决此事。人们所说的黄泉,就是地下泉水,并不一定只有死人才能到黄泉。如果让人挖一个地道,在挖出泉水的地方建一个地宫,你到那里去,然后再请她出来,这样不是既尽了孝心,又不违背誓言吗?”

  庄公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将此事交给颍考叔去办,颍考叔很快将事情办好,于是把姜氏接到地宫内,然后请庄公去拜见母亲。庄公来到地宫,跪在母亲面前说:“孩儿不孝,这么久没有伺候母亲,请母亲恕罪。”姜氏又惭愧又感动。她扶起庄公,母子二人抱头痛哭。庄公十分感慨地说道:“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从此母子感情更甚从前。

  孝道作文:郑庄公黄泉见母 2

  郑庄公因母亲武姜支持弟弟共叔段谋反,愤怒之下对母亲发下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的毒誓。可时日一长,思念之情涌上心头,他在颍考叔的帮助下,掘地见泉,与母亲在地道中相见,母子二人重归于好。

  从这一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孝道的曲折与深沉。孝道并非一帆风顺,它可能会遭遇误解、冲突,但真正的孝,是即便在愤怒与失望中,也能守住内心对父母的那份敬爱。郑庄公虽被母亲的行为伤透了心,但内心深处的孝道驱使他最终放下仇恨,主动寻求和解。

  在生活里,我们或许也会和父母产生矛盾,可绝不能因此就忘却孝道。我们应时刻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理解他们的苦心,用包容和爱去化解矛盾,传承孝道,让家庭充满温暖。

  孝道作文:郑庄公黄泉见母 3

  郑庄公起初被愤怒蒙蔽双眼,对母亲下了决绝的誓言。但随着时间流逝,他意识到自己对母亲的思念无法抑制,这便是孝道在他心中的觉醒。他听从颍考叔的建议,以掘地见泉的方式,给了自己和母亲一个台阶,实现了孝道的回归。

  这一转变,让我们看到孝道是一种本能,是流淌在血脉中的亲情呼唤。它可能会被一时的情绪所掩盖,但永远不会消失。郑庄公的'故事提醒着我们,无论和父母之间有多大的隔阂,都不应让孝道沉睡。我们要主动去修复关系,用行动诠释孝道的真谛。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变少,矛盾也可能随之产生。我们更应学习郑庄公,在孝道觉醒时,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多关心父母,常回家看看,别让亲情留下遗憾。

  孝道作文:郑庄公黄泉见母 4

  郑庄公黄泉见母的故事,是历史长河中关于孝道的生动篇章。它警示着我们,孝道是为人子女的基本准则,一旦违背,内心将饱受煎熬。

  武姜的'偏心和共叔段的谋反,使得郑庄公陷入两难。但他最终没有被仇恨完全左右,而是选择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践行孝道。这告诉我们,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即便面临巨大的困难,也要坚守孝道。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可精神层面的孝道却有所缺失。我们要从郑庄公的故事中汲取教训,传承孝道文化。关心父母的物质需求,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让孝道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孝道作文:郑庄公黄泉见母 5

  郑庄公和母亲武姜之间的矛盾可谓尖锐,武姜的行为严重伤害了郑庄公。但孝道最终成为了跨越他们之间矛盾的桥梁。郑庄公没有让仇恨延续,而是选择用孝道去化解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家庭矛盾时有发生。我们不能任由矛盾激化,而应像郑庄公一样,以孝道为指引,主动沟通,相互理解。孝道不是盲目顺从,而是在尊重和爱的基础上,寻求和谐的家庭关系。

  当我们与父母意见不合时,要学会换位思考,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用孝道去包容父母的'不足,用爱去修复家庭的裂痕,让家庭成为充满温暖和爱的港湾。

  孝道作文:郑庄公黄泉见母 6

  郑庄公黄泉见母的故事,让我们对孝道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孝道不是表面的顺从,而是内心深处对父母的敬重和关爱。郑庄公在发誓后,内心的孝道从未消失,他对母亲的思念就是最好的证明。

  坚守孝道,需要我们有一颗宽容和感恩的'心。父母也许会犯错,但他们的养育之恩不能被忽视。我们要像郑庄公一样,在面对亲情的困境时,坚守孝道,不轻易放弃。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时刻牢记孝道的真谛,用实际行动去孝敬父母。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为父母分担家务,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让孝道成为我们一生的坚守。

【孝道作文:郑庄公黄泉见母】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掘地见母12-16

孝道作文:弘扬孝道文化05-07

(经典)孝道的作文11-09

【精选】孝道的作文03-15

孝道的作文(精选)05-12

[精选]孝道的作文07-09

孝道作文07-18

孝道的作文01-17

践行孝道作文 践行孝道作文06-03

郑风苑作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