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的作文

时间:2025-02-04 09:29:59 我要投稿

(通用)与书的作文4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与书的作文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通用)与书的作文4篇

与书的作文 篇1

  我最喜欢翻开书卷的墨香味

  在清闲的午后,在落日的黄昏,一杯清茶,一缕书香。看亲情如灯,悄无声息地照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直至我们潸然泪下;品人生似棋,在无常生活中抱着一颗平常心,在平凡事中感悟蕴藏的深情。这些美丽的方块字啊,在我的心中留下了多么美好的回忆啊!

  我喜欢看的书很多,比如:小说、散文、童话、报告文学、诗歌、漫画,都是我的挚爱。看童话可以让我在梦幻的世界里取得欢笑;读小说,让我在曲折的心路上行走;品散文,让我在事情画意中的天空遨游;让我放松心情的书也只有漫画了,从中也可以学到很好的'知识。在书的芳香中,我成长着。

  而我最爱看的,是梅子涵的作品。我喜欢他那种轻松幽默的笔调,好像与你聊天似的。他能把身边的小事,描画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那本《女儿的故事》,让我松了一口气能读三四遍,每一次都看得哈哈大笑,好像在我面前的已经不是一本书了,而是一个能把故事讲得栩栩如生的人。《女儿的故事》虽然没有揭示什么让人深刻的道理和含义,但是作者那轻快的口语化的描述,使我的思想也跟着流动起来了。

  我天生就爱吃水果,你们可能问这跟书有什么关联吧?因为我喜欢把书和水果联系起来,所以每次读起书来就像在吃水果,可美了!书是苹果,每一遍品读书中的词句,就都有了新的感悟,犹如每咬一口苹果,都有香甜的果汁流进嘴里;书也是西瓜,在心烦气躁时,读一本书,心也就平静下来了,仿佛酷热季节的夏天里吃一些冰动了的水果,那感觉真爽啊!全身的身心也得到了满足感;书是菠萝,初读也许可能会不理解,如果静心品心,也就自然开朗了,犹如原本带有刺舌感的菠萝,经过拨开和剖解,然后经过甜水浸泡后便蒜甜可口。

  书是街灯,读的书多了,心中的路也就宽阔明亮起来;书是路牌,在你迷茫时指引方向,为你解开一切答案;书是旅馆,任你在这里放松心情,聆听世界的足音,追寻生命的真谛,实现跨时代的真真的领导者。书虽不会说话,但却无时无刻不在你的成长中关照这你,在你心灵中陪你对话;书不会行走,却时时刻刻催促着你的思索。

  聪明是灯,读书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

与书的作文 篇2

  我对这个世界的第一印象是从报纸开始的。那时,我也许只有一岁多一点吧,也许是父亲母亲给家里的天棚糊报纸,不知怎的,报纸就成了我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记忆。

  我小时候是个对文字特别敏感的孩子,大人口中的一个新鲜字眼,我都记得那么长久。我的父亲书读得特别多,他只要一说话,嘴里总要带出一些有亮色的词,如“面深似水”、“囊中羞涩”、“横跳黄河竖跳海”、“面如冠玉”……这些词语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我上学晚,九岁才才入学读书。入学时,老师发给我两本书,并告诉我,哪本是语文,哪本是算术。我拿起语文书翻看着,花花绿绿的,觉得挺有趣,就把一本书的插图看完了。这就是我最初的阅读。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认的字渐渐我起来,我开始读书了。起初是读比我年级高一点的孩子的语文书。那时候只要一读到书,心中就说不出的愉悦。后来我跟别人借书读。记得有一本很旧的读本,我读了好几遍,有一段话很醒目,我就把它背下来了: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读得亲切此是入书法,读得透脱此是出书法。唯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矣。

  那时候,我能读到的书大多是从父亲那偷来读的。父亲虽是农民,一生没走出我的老家——康家围子,但父亲却有个读书的习惯。

  父亲读书多在中午或晚。那时候,父亲从地里收工回家,吃完午饭或晚饭后不知从哪里拿一本书来读。父亲有时候读着书却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书便从他的手上脱落到炕上。我像做贼一样把书偷走,躲在家后园子的向日葵地里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记得有一本书叫《烈火金钢》,很厚的一大本,我断断续续地读了好几天,遇到不认识的字怕父亲发现也不敢去查字典,囫囵吞枣地读完后,把书放在炕席底下——那父亲常放书的地方。

  就这样偷偷摸摸地与父亲周旋着,竟也读了不少好书,像《封神演义》、《燕子李三》、《西湖白话小说选》、《安徒生童话选》等我就是那时候读的。

  读书是件十分过瘾的.事,读起书来周围什么都忘了。沉醉于书中的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我遇到一本最难读的书是《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现在对这本书的印象已经不深了,能够忆起来的人物怕只有昆丁那个可爱的白痴了。

  初中三年,我读的书不多。能够忆起来的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也读几本外国书,有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威廉·萨落扬的《人间喜剧》。那时候,我对这几位作家的艺术功力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尤其是霍桑《红字》的语言艺术风格令我大为折服!

  上高中后,虽功课繁忙,但我仍喜爱读书。有时从一周的伙食费中省出几元钱去买书,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就是买来读完的。那时也从同学那里借书,像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就是那时读到的。

  后来我进入呼兰师专读书。师专的图书馆藏书很多,我只喜爱文学书籍,就隔三差五在文学类书籍的书架下逡巡。那些当代作家的作品我爱不释手,我经常走进张一弓、张洁、张贤亮、丛维熙、陆文夫、冯骥才、王蒙、路遥、高晓声、铁凝、达理夫妇、柯云路……这些作家的精神世界,他们把我带进了一个充满奇幻而又美妙无比的心灵花园。

  此后,我又对狄更斯的作品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荒凉山庄》我几乎到了精读的程度,书中的语句我都做了摘记。另一个让我感兴趣的作家是夏目漱石,他原名夏目金之助,代表作是《我是猫》,我特别喜欢的作品却是他的日记体小说《心》。这部小说笔法细腻,对人物的心理刻划入木三分。

  师专毕业后,我的闲暇时间更多了,我开始大量阅读,那时也尝试写点东西,我天赋很差,很长一段时间都写不成形。后来很幸运地发表了几篇文章,但我觉得肤浅,所以现在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阅读上。近五十岁了,一生无所爱,我想,读读写写也许就是我后段人生的乐趣了。

与书的作文 篇3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也这样认为。书籍好比一架梯子,他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好比一把钥匙,它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读书对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它我们就不会获得新的知识,没有它我们就会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方向。书确实给了我不少的益处,想想那些有书陪伴的日子,我觉得自己真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小时候,我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些图画书,虽然不识字,但还是能看图画书慢慢的来找感觉。我清晰的记得我看的第一本图画书是《龟兔赛跑》,讲述的是:高傲的兔子为了展示它奔跑的速度向乌龟发起了竞赛的挑战,满以为会取胜的兔子因为自己的骄傲自满输给了坚持不懈的乌龟。这个故事读完后在我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深深的震撼。小小的图画书竟然蕴藏了如此深刻的人生哲理,随后的岁月我又一发不可收拾的阅读了《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这些童话故事让我的童年充满了幻想,我深深的被图画书的魅力所感染,更让我体会到童年是天真浪漫的,是纯洁无暇的,童年时富有想象力的。

  大一点了,图画书对我来说实在是太无聊了——于是我迷上了一些惊险,刺激的历险小说。最令我难忘的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写的《格列佛游记》,这本书生动而有趣,小说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为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鸟国,以及马国的经历。跟随着格列佛的脚步,我看到了英国上层统治者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疯狂的剥削和掠夺给下层劳动人民带来的罪恶,我看到了在战争中给人们带来的创伤与不幸,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我们现在生活的和平的环境多么的来之不易。随后我变迷上了历险记小说,近乎痴迷,笛卡尔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于是我和笛福畅谈了鲁滨逊遨游世界的梦想,和马克·吐温走进了汤姆。索亚内心充满挑战与冒险的内心世界。与此同时我的内心开始丰富,视野开始扩展,我接触到了各国的文明遗迹,著名的建筑还有风土人情,整个人也开始变得充实。

  再大一点,名著就成了我的最爱,每当我阅读它们的`时候,就像有一股魔力把我带到它们的世界。我为故事的主人公祈祷过,他们的遭遇牵动着我的情绪,我为他们哭,为他们笑。我常常在想,作家们内心应该是无比的宽广的,不然他的胸中怎么可能容的下这么多人的喜怒哀乐?于是我开始通过他们的作品去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比如看了《红楼梦》,我体会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国家和朝代的兴亡盛衰的滋味,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了一位双目失明,双腿瘫痪的的作家他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看了《名人传》,我同情被他们所遭遇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但同时也被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所感动。这些都给我在成长之路增加了不少的动力。

  是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和书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它引导着我不断向上,所以我们青少年应该要牢记冰心奶奶对我们说过的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与书的作文 篇4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爸爸妈妈都是教师,我从小就是闻着油墨味长大的。

  我家最多的可能就是书了。沙发旁,桌子上,床头前,到处都摆满了大大小小,各种的书。周末到了,妈妈问我:“去游乐场?”我摇摇头。“去逛街?”我还是摇摇头。“去书各样店?”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脸上乐开了花。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书店了,一到书店门口,闻到那熟悉的油墨味,我就会冲进书店,如饥似渴地读起了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只饿狼,贪婪地读着,转眼间,两个小时过去了。出书店时,我的手里总是会捧着三本以上的书。

  我四岁时,当我捧着一本厚厚的《一千零一夜》读给大家听时,大家都惊呆了,纷纷问:“他不是不识字吗?”“不识字就不能读书吗?”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这样问过。

  我的所作所为就回应了高尔基的那句活,“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我就是这样,我读书读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那天午饭,爸妈都吃饱了,只有我还在那捧着书看着。他们说他们要去逛街,让我在家,还叮嘱我一定要记得吃饭,我漫不经心的说了一个“哦”,便继续看我的书。他们从中午12点逛到了下午5点,回来时看见桌子上的饭菜丝毫未动,而我还在那看着我的书,我的旁边是我已经看过的、堆成山的.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他像水和空气一样不可缺少。”我的叔叔曾在送我的书上写道“人因书而高贵”。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与书的作文】相关文章:

书缘作文-书作文01-25

书_关于书的作文02-15

与书邂逅作文 - 体裁书作文01-25

雅书与俗书作文04-17

与书的作文03-03

还书的作文01-19

[精选]书的作文12-29

【经典】书的作文12-26

书的作文[精选]12-19

书的作文(精选)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