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风民俗作文(通用1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西民风民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
一个神话能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一个美好的故事,能演绎出一曲千古神话,比如农历三月三洪洞的“接姑姑”活动就是这样……
一条弯弯曲曲的汾河,顺着山势穿过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东、河西两块高地。河东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住着娥皇、女英两位少女。两位少女的父亲叫尧,当时已八十多岁,白胡子老长,是当时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自己六十多岁才生出的两个宝贝女儿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尧经过仔细甄别“档案”,决定对一个叫做舜的青年进行考察。
舜在河西头住着。河西山丘相连、地脊民穷,舜自然是个穷后生。因为生母早逝,家里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欢他,特别是他的后母和弟弟象,总想谋害他、独吞家产。他却毫无怨言,以仁爱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尧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不由对身边的人感叹道:以仁报毒,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于是决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
而河东、河西的百姓,不仅为他们当地出了两个天子而自豪,更为娥皇、女英两女下嫁的贤慧所感动,故以其后辈自豪,争相敬奉。鉴于尧籍羊獬,舜籍历山,自尧女嫁舜以后,两地便结成了联姻亲眷。历山人称舜为爷爷,称娥皇、女英为娘娘。羊獬人称舜为姑父,称娥皇、女英为姑母。河东、河西两边以亲戚形式走动,于是洪洞后世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2
当地人称之为羊羔儿馍,古时的“羊”同“祥”,取吉祥的寓意。春节来临前,农家妇女会捏制小猫、小狗、小虎、玉兔、鸡、鸭、鱼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等形象的面塑制品,以象征吉祥如意、福寿荣华。在寒食节时,上坟祭祖用的.面塑造型是“蛇盘盘”。据说,吃掉“蛇头”便能“减毒头,免灾祸”。
农历七月十五,霍县境内面塑种类最多,有猪头、羊头、麦秸集、针线箩筐、顶针、剪子、针线、坐饽饽、狮、虎、狐狸等等造型。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传说在这一天妇女吃了“针线”、“顶针”之类的面塑就心灵手巧。新媳妇过门第一年,娘家要给女儿送“羊羔儿馒头”。婴儿满月,姥姥家制作直径达尺余的“囫囵”,即在面圈上塑出十二属相的面塑。宾客来祝贺,便把“囫囵”切一块送给来人享用。
绛州面塑 降州即今日新绛县。逢年过节,这里的家家户户都要用面粉捏制出千姿百态的面塑欢度节日。由于这里的面塑注重彩色点染,花色绚丽,所以当地人称之为“花馍”。花馍造型比较夸张,尤其以“走兽花馍”最为出色。五寨面鱼 晋西北五寨县的老百姓,有一种捏面鱼的习俗。捏面鱼就是用面粉捏成鱼的形状。捏制的面鱼经过着色加彩,然后用文火烘干,便可当工艺品收藏了。面鱼可用来赠送亲友或外出时作干粮。除了捏面鱼外,还捏制瓜果类,花草类、动物类、禽兽类、人物类等多种类型的制品,也习惯称之为面鱼儿。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3
普天之下,总不乏奇人异事。在我们身边就有这类人存在,那一天我见到拉一个身坏绝技的刀削面师父。
那一天,我路过一家拉面馆,拉面师父正在拉面的动作震住了。不知是店里的那位客人点了刀削面。师父正在削面,那动作之快。令人震惊。削出来的面,更是薄如纸。
不知是做久了,熟练了,还是别的什么。只见拉面师父神色从容,动作敏捷。他手里的削刀,被他运用的极为灵活。不得不佩服的是,一快简单的削刀,一堆面粉,在他的手里,居然可以削出一片片大小差不多,却有薄的如纸蝉翼般的面鱼来。师父左手抓着面团,右手拿着削刀。不停地削着,右手在面团上一划,出来的面鱼小巧可人,落在高汤里,活像畅游在水中的小鱼。也许,这就是它被称为"面鱼"的原因吧。消出来的面鱼,两头尖尖,中间则宽宽的`,一点也不失谐调。乍眼一看,锅里已经有满满一锅的面鱼了。令人胃口大开,真想赶紧品尝这美味,呵。没一会儿功夫,一碗刀削面便出锅了。远远的,就已经闻到了刀削面的味道。我想,这碗刀削面一定不矢为一碗美味。
看了山西刀削面的做法,不禁对拉面师父佩服至极。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4
我的家乡在山西,我喜欢我的家乡,爷爷和奶奶经常给我讲山西的.一些民间风俗和传说,所以我了解一些山西的民间风俗,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山西做客!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5
山西农村的这种手工作品十分普及。各地的刺绣都有它们独特的形式:有的华丽精美,有的.庄严清晰,有的简单精制。 刺绣作品有三种,衣服、日常用品和典礼装饰。在传统衣服上,刺绣通常用来装饰领子、袖子和童鞋、围兜和童帽。
日常用品中,一种典型的刺绣作品是枕头,有的设计成两只虎头、一只人脸虎头、一只鱼尾虎头或一只青蛙。现在,刺绣更广泛地作在垫子、鞋垫、钱包和旅游纪念品。用于典礼的刺绣作品主要有挂在庙宇上的垂帘和殉葬衣服。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6
中国山西省是我的家乡,这个地方的饮食,名居,节日与其他省有一些相同之处,但他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我热爱这片土地。所以,我要从生活中发现我们山西人独特的民风民俗。而山西的面食在山西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 山西最有特色的饮食就是面食。我们一天三餐都能看到面食的影子。山西省这块土地上生活了第一批中国人。他们是农耕文明的创造者,所以这里盛产面食。人们也就习惯了天天吃面食。面食对山西人来说很重要。
面食是指什么呢?面食可不仅仅是只各式各样的面条,山西的面食都比较稀奇古怪。我天天吃的有“猫耳朵”“揪片”“擦疙斗”“蘸片子”。还有好多我也叫不上来却常吃的面食呢!“猫耳朵”是双手配合用特殊方法做成的,长得像猫的耳朵。吃的方法很多,可以蘸调料吃,也可以倒上各种汤,当面条吃。“揪片”是扁正方形的.,做这个也需要技巧,是用一大块面揪成小块煮着吃的。“擦疙斗”是用一种特殊工具组成的,妈妈管他叫“擦子”,“擦子”像一个布满小洞的铁板。“蘸片子”倒不那么神秘,就是包着茄子的面皮。 其实,面食中最重要的,还是面条,面条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具有山西特色的是刀削面,刀削面的味道在我心中最香。不论什么汤和什么调料,只要和刀削面配在一起,都是那么好吃。我最爱吃的是西红柿鸡蛋刀削面,很容易做,刀削面吃在嘴里都是那么香,还要用力咬,因为刀削面在嘴里会滑动,一碗面下肚,身上冒着热汗,在夏天更是畅快淋漓。所以,我特别喜欢刀削面。
山西的面食还有很多很多,面食,已经成为了山西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就是山西的一个特色,吃面食,就是山西的民风民俗。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7
一年的最后一天,是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最后一个节日,民间俗称“年三十”,这天晚上称为“除夕”。要彻底清扫室内、外环境,即使平时很少光顾的犄角旮旯,这一天也要特别认真地打扫干净。俗话说“柴有柴样,炭有炭样,清水洒街,黄土垫厕。院里院外,喜气洋洋”。
吕梁地区的一些乡村,大人小孩都担着水桶,到河沟里打冰块。担回后放在阴凉处,待到夜深人静时,把冰块砸碎如拳头状大小,满院洒开。另在院落的四角,放四块大冰,意喻银子满院,人丁兴旺。
山西一些山庄小村,老人们要到泉里打水,称为“ 净水” 。传统礼俗,一般用酒祭祀神灵。山区贫困,只好以水代酒。如今生活富裕了,山区也开始用酒祭祀,但老人们依然习惯水酒兼用。
尤为隆重。天地神的宫寝设在院里,靠近正面上方,摆一张长桌,四周围以特别的幔帐。上面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神位”,俗称天地爷。天地和合,万物生焉。民间也往往以他代表一切神灵。如果是特别讲究的人家,还要在条桌外面搭成彩棚,饰以松枝柏叶。香筒蜡台较讲究,香炉习惯用木斗盛黍米来充当。木斗的前后左右及上方,皆用黄色纸裱出,意喻土地,正面贴“满斗焚香”斗方。这种习俗,应该属于一种五谷丰收以后的感激之举。天地神位前面,还要铺设毡毯,因为大年初一,村人互相拜年,均在天地神位前进行,天地神位的一切陈设,反映着一家的兴与衰,当然布置起来也就特别认真了。灶君的神像,由于位置紧挨锅台,进门就能看到,成了室内的一种重要陈设。还因为灶君神像一贴就是一年,不断受到烟熏气蒸,保护显得特别重要。细心者,要用秸秆及五色彩纸,扎成一座宫殿形外罩,配以能够活动的门。平时关闭双门,敬香、奠酒时才打开双门。对于其他诸神,民间都要擦洗香炉,换上新的砂子,形式与内容都比较简单。
接下来便是邀请列祖列宗及一切亡故亲人的灵魂,回家与生者共度佳节。一般是在一个不住人的空居室里安排。存有家谱的人家,要将家谱恭恭敬敬地悬挂起来。没有家谱的人家,要设置亡人灵牌。灵牌分两种,一种用木材加工而成,外面配有金匣。平时灵牌装在金匣内,这一天要从套匣内取出陈列;另一种是用白麻纸做成,用尺许长八寸宽麻纸,折叠成方筒状,每面二寸宽,正面贴红纸三寸许,祖先名讳书于其上的如“故显考某(姓)公讳某(名)暨妣某(姓)氏之神主”,称为“亡疏”,也有的折成灵牌式样,写法同上(古礼丧父曰考,丧母曰妣)。背面粘在秸杆上,插在斗方内供奉。有的地方讲究有灵位者不再写“亡疏”,也有的地方是灵牌与亡疏同时祭供。有些大户人家传统是除夕晚上“安神”以后,才写“亡疏”,讲究“先神后祖”。多数老百姓要请人写疏,往往在白日里便将这些工作准备完毕。
这一天,要垒旺火,扎草把,糊灯笼。灯笼分大灯、小灯两种。大灯悬挂于大门外,做工精细。有玻璃宫灯、纱灯,也有用五色纸做成的各类彩灯。一般讲究成双配对,齐呈吉祥。一些讲究的人家也习惯在天地神位前点大灯,甚至还配有十分精美的'灯架。小灯摆在院内各神位前,一般用圆木板做底,巴掌大小;红绿纸糊筒,高三寸上下,灯烛置放其中,俗称“灯碗碗”。大年下的灯,见地方就摆。土地、井台、畜圈、鸡窝、厕所、窗台,到处是灯火通明。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种怪物叫作年(亦说九头雉鸡),经常糟害人类。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怪物非常害怕红颜色和火光,望见就慌忙逃走。于是人类在过年时就点旺火、捆草把、糊灯笼。今天,旺火、草把、灯笼都已经转化成了热烈欢乐的象征。
这一天,要贴对联,贴字楼,贴门神。贴对联时,民间特别讲究倒贴“福”字,照壁上的福字斗方,一定要头朝下。因为“倒”与“到”同音,照壁又位于一进门的方位。春节这一天拜年时,一进院要喊“福倒(到)了”!“福倒(到)了”!取意吉利。字楼,亦称挂签,属于春节大门上的喜庆装饰,用五色彩纸染成,方形,下配马饰型穗子,共五张,中间一块为太阳图案,其余四张写“喜迎春节”等吉祥语,一字并排,贴在门楣。门神,多为秦琼和尉迟恭的图像,也有神荼与郁垒,还有的人家是在门上贴钟馗像。春联、字楼、门神,皆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原意是驱邪,今天同样转化为吉祥的象征物了。旧俗贴上春联、字楼、门神以后,就象征已经过年了。人与人见了面,只能祝福,忌讳反目。债主要停止向欠债者索要。风俗所至,民间习惯早些将这些吉祥物贴出去。
这一天,门上要悬挂松枝柏叶,凡是忌讳在腊月二十四贴年画的地方,这一天就将年画贴出来,室内室外一派崭新的气象。
这一天,每顿饭都要敬神敬祖。饭前,要鸣炮示知,傍晚,要集中放一阵炮,并焚香、敬纸,习惯称为“安神”,犹如人间宴会以前发散请柬,邀请天地诸神。俗语有“安神不响炮,爷爷不知道”。山西多数地方“安神”包括了天地诸神,列祖列宗。也有些地方习惯单独迎请0。雁北乡村在初更时分,要在门外焚烧五色彩纸,称为“楮帛”,然后作出恭迎贵客的姿势,称为“请0”。
安神炮响过,一般不再上街行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谈天说地。包饺子时,要包一些“钱”。如果家里娶有新媳妇,还要包莲子、红枣、花生、柿子等等。莲为连生贵子、枣意早获麟儿,花生喻有男有女,柿子为“是子”。今天,已经成了一种鼓励大家多吃饺子的娱乐行为了。
一夜连双岁,三更分二年。除夕,人们很少睡觉。老年人珍惜时间,不愿意在睡梦中度过最后时刻。青年人情绪活跃,更不睡觉了。家庭主妇则要把每个人的新衣服拿出来,进行最后一次检查,然后交给各人保管,第二天换穿。一家人围坐,或玩耍,或闲谈。目前绝大部分人家有了电视机,都在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等文娱节目。这种不睡觉活动,民间习惯称为“熬年”。
除夕,民间习惯吃糕,取意步步高升。也吃面条,取意长命百岁。午夜吃几个饺子,称为“交子”。钟声敲响十二点,便迎来了最隆重的新春佳节,春节的一切庆贺活动便开始了。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8
都说工艺美术馆是艺术的殿堂,是美的源泉。我今天有幸去了那里!
走进中厅,这里如仙境一般,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美丽的水晶灯。正前方一块大屏风上,刻着几行醒目的大字,我迫不及待走进展厅,顿时目不暇接,山西工艺美术馆集中反映了山西省工艺美术行业的风貌,展示了山西省工艺美术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精品民间工艺代表作,表现了山西的民情风俗艺术作品有:木雕、根雕、砖雕、面塑、泥塑、剪纸、刺绣、推光漆器、陶瓷、家具、花画工艺等1000余件工艺品。悠久的人文历史闻名遐迩的平遥推光漆器、绛州澄泥砚、平阳本版年画、大同铜器、上党堆锦、黑釉陶瓷、云雕漆器等等。在2008年,传承上千年的广灵彩色点染剪纸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
对于我这种不懂艺术的人来说,欣赏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感受是浅薄的。甚至不能谈欣赏,面对着眼前这一幅幅错落有致、深浅相宜的水墨画、面对着一张张精彩生动的摄影作品,我只能以一个看客的身份而驻足,墨色的'深深浅浅、曝光的多少、一个眼神的抓拍……每一个细节,都凝汇着艺术家们几十年走过的足迹。
多数艺术家是用心来创作的,他们的艺术作品就是他们心灵写照。所以,每一笔,每一划,都意味深长。第一次参观这样的艺术场馆,一见钟情的几率自然概率不大,但是,在艺术场馆里,静静流淌着的静穆和遐想,是我所希冀和钟爱的,这至少说明,我与艺术,不会只是这次的擦肩而过。
山西省工艺美术馆的建成,为山西旅游、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添了一朵绚丽的奇葩,为山西工艺美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希望每一位参观者用您的热心关注本土文化,留住中华文明的古老根须,将其发扬光大。
我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我对山西文化底蕴还了解甚少,通过参观山西工艺美术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从而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我将努力学习更多知识,将来为家乡做贡献。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9
一般都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尽管时代变迁,移风易俗,但大体仍沿旧习,特别是农村,重要礼仪程式,墨守成规,至今未变,大致都须经相亲、订婚、结婚、回门四个步骤。
相亲:媒人为男女提亲,介绍双方的情况,如年龄、属相、生辰、人品、长相,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为人等。两家权衡条件,集众人商议后,有意结亲者,男子随媒人到女家相看。双方同意,即约时间,再邀女方到男家相看,中意者便留在男方家吃饭,默允可商婚事,相看不中意即离去。订婚:经媒人在男女两家之间多次说合,确定彩礼和嫁妆,妇方交换儿女生辰八字,择吉日行订婚礼,男方送“食盒”和部分彩礼给女方,并设宴庆贺。
次日女方设宴请男方。之后,择日领取结婚证,有的还出外旅游,成婚后,男女互赠些服装,称换夏或换冬。结婚:迎娶前一月行聘礼,俗称“下茶”,男方使媒人将“新娘”出聘时所穿衣物(内衣)及“水礼”(米、面、肉)送至女家,并通知娶期山西风俗作文山西风俗作文。之后,男女方的至亲各自请未来的.新郎、新娘到家吃饭,谓之“吃喜头饭”。娶亲的前一日,亲朋皆来,俗称“待人”,有的请“鼓匠”助兴,所以又称为“安鼓”,晚上男女各自在自家吃“翻身饼”。迎娶日,男女家一大早炸油糕吃,称“吃喜糕”。
早饭后,男方奏鼓乐、抬花轿(有的用马车或骡驮轿,现在基本上用汽车)到女家迎娶。一般由男方舅舅、妗子娶亲。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根红裤带,名曰:“喜结良缘”;带去一个瓶子,瓶中插一棵葱,谓之“生根立后”;带五根肋骨的猪肉或羊肉一块,叫做“离娘肉”、“五方喜庆”,娶亲回来时,男方要把其中的二根肋骨带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离”。女方设茶水、糖果、糕点等招待迎娶者。新娘换上男方带来的衣服(一般为红绵衣、绵裤),向父母拜别后,由胞妹掺扶上轿(车)。同行人有送新的,开箱子的,后有“贺堂”(又称圆饭)者随行,按事先择好的时辰进入男家。到男家后,新娘由搀亲者搀引,踏“红毡”进入新房,并为“贺堂”者“烧茶”,吃“进门饭”。
正午新郎、新娘拜天地,礼毕即开始宴席,名曰:“坐席”。席间新郎新娘要向来宾敬酒,行礼,认大小。晚上由新郎姐夫主持闹洞房仪式,俗称“倒宝壶”,让新郎新娘说绕口令,猜谜语,说笑话取笑,后夫妻吃对面饭,深夜方毕。第二天一早,新郎新娘向亲戚朋友行礼,称:“拜人”(有的地方在拜天地后举行),并由受拜方出礼钱表示祝贺。丧葬:古代朔州的丧葬礼仪程序极其繁琐,一般可分为小敛、大敛、烧纸、送灯、辞灵、出殡、复二等。2006年,“中国首届黄河黄土高原柳林·孟门年俗文化节”在柳林县孟门镇隆重举行,与百名民俗专家、学者一致通过《保护中国传统年俗文化孟门宣言》。
山西,我祖祖辈辈的故乡,山西有好多的名胜古迹和民俗习惯可谓魅力山西。
山西,山美,水美,人更美!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0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侯马市,那里一年四季风景都很美,听我来讲讲吧!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小草从地下钻出来,草地上全是绿茸茸的一片,草里加着一些,蓝色的,紫色的,鹅黄色的`野花.宽阔的公路在公园周围展开.
夏天,柳树的叶子变成了深绿色,公园里的花开的更多了,有杜鹃花,喇叭花和铃兰花,颜色有,红色,黄色,紫色和雪白色......各种各样的花,各种各样的颜色,都是很美,很美.如果把眼前的夏天看作一大幅活的话,那画家的本领,可就大的很呢. 秋天,树木换上了美丽的新装,从树上落下的树叶像一只只蝴蝶在林中飞舞,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这林子中间的一片落叶,穿着金色的衣服,一阵微风吹起来,我就翩翩起舞.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外面一片雪白,雪停了,我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发现树木穿上了雪白的外套,马路被刷成白色的了,到处都是白色的一片.
我爱我这美丽的家乡,我爱我这漂亮的家乡,我爱我这美丽又漂亮的家乡的一年四季.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1
我的家乡在山西,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名胜古迹、特产、美食、景点都很多!
风景优美:五台山、平遥古城、壶口瀑布、皇城相府、乔家大院、恒山、云冈石窟……够我们玩儿10天半个月的!
拥有很多特产:汾酒、竹叶青、老陈醋、太原葡萄酒、晋祠大米、洪洞甲鱼、闻喜煮饼、平遥牛肉……美食这么多,我怎么吃都吃不腻!我真的很贪吃,嘻嘻!
我们山西不仅仅是有景点和美食特产,名人也是很多滴:神话中的`女娲、大禹、精卫、愚公、神农炎帝、轩辕黄帝等。还有伏羲、后裔、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张果老……
我的家乡在山西的洪洞,这里的名人也是很多的:伏羲和女娲就是,还有:造父、师旷、薄姬、力空、范郭鼎……
我们洪洞的景点也很出名:苏三监狱、飞虹塔、大槐树等。美食也很好吃,主食是面。有:赵城羊汤、蒸类、赵城头肉、油炸、饽糕、马托儿……我都很喜欢吃!
怎么样啊?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觉得我们山西很美呢?快来吧!来这里游玩,并尝尝我们这里的美食,让你在也舍不得回去了!嘻嘻……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2
我的家乡在山西。山西的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气候宜人。下面就让我为你介绍一下吧: 一提到山西,首先我们会想到山西的煤炭。我们山西的煤炭资源很丰富,给全国许多地方提供煤炭资源,甚至连国外都专门来我们这里采购煤炭呢!
山西的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像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永济的水饺、大同的刀削面、应县的凉粉等等都是美味至极!
山西的旅游景点更是多的数不胜数,如大同的云岗石窟、恒山、悬空寺、忻州的五台山、祁县的乔家大院、晋城的皇城相府等都是名声在外。每年来这里的'游客数不胜数。
山西的特产也很多。像沁县小米、汾阳的汾酒、老陈醋等等。沁县的小米熬出来的小米粥,可真是又黄又香又浓稠,米香味十足,很受人们喜爱。汾阳的汾酒香醇,大老远闻上一口会沁人心脾。只要想到饺子,人们就会想到山西的老陈醋。热气腾腾的饺子蘸上山西的老陈醋后,太美味了。
如果大家来朔州做客的话,我一定会尽地主之宜。带大家一起去参观神头泉,神女山,还有崇福寺等景点,还可以去吃我们一些当地的特色美食,比如炸油糕,莜面窝窝等,希望大家可以来山西做客。总之,山西就是一个山美水美的地方,我爱我的家乡。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3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侯马市,那里一年四季风景都很美,听我来讲讲吧!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小草从地下钻出来,草地上全是绿茸茸的一片,草里加着一些,蓝色的,紫色的,鹅黄色的野花。宽阔的'公路在公园周围展开。
夏天,柳树的叶子变成了深绿色,公园里的花开的更多了,有杜鹃花,喇叭花和铃兰花,颜色有,红色,黄色,紫色和雪白色。各种各样的花,各种各样的颜色,都是很美,很美。如果把眼前的夏天看作一大幅活的话,那画家的本领,可就大的很呢。
秋天,树木换上了美丽的新装,从树上落下的树叶像一只只蝴蝶在林中飞舞,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这林子中间的一片落叶,穿着金色的衣服,一阵微风吹起来,我就翩翩起舞。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外面一片雪白,雪停了,我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发现树木穿上了雪白的外套,马路被刷成白色的了,到处都是白色的一片。
我爱我这美丽的家乡,我爱我这漂亮的家乡,我爱我这美丽又漂亮的家乡的一年四季。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4
今年,我去山西旅游,那里有一座山历山,它是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它一年四季美如画。
春天,万物复苏。山上的冰雪开始融化,汇成一条条小溪,淙淙流畅。树木的枝头上,探出一个个嫩绿的小脑袋,似乎在欢迎我到来呢!百灵鸟和喜鹊正站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地叫着,犹如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夏天,历山穿上了一件翠绿的衣裳,让人感到格外清新。山下,小溪里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一群金鱼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还可以看见溪水里的石子、沙子,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有时阳光照耀在水面上,溪水的`水就好像镶上了宝石般闪闪发光。
秋天,美丽的历山换上了红色的裙子,秋风一吹,枫叶就翩翩起舞地飞舞起来。许多枫叶掉落在地上,便变成了红色的地毯,走上去像在磨擦沙子一般。
冬天,满天飞舞的雪花慢慢地落在雪地上,给冬天添加了不少色彩。傍晚,树林美地简直叫人无法形容。星星的光照射在树枝上,变地像圣诞树那样银光闪闪,美丽极了!
我爱这美丽的历山。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5
山西被称为“面食之乡”,面食有许多类型,可我最喜欢的就是馒头,馒头松松软软的,非常好吃,所以我经常让妈妈给我做。
馒头的做法是:先揉好面,再煮上一锅水,然后,把发好的面揉成面团,醒上几分钟;等水开了以后,往锅里放上一个有洞的铁板,上面在铺上一块湿湿的布子,把提前揉好的面团放进去,盖上锅盖,放开大火开始蒸,大约需要20多分钟左右,一锅香喷喷的馒头出笼了;那香味真诱人,我忍不住就用手拿了一个,哎呀!烫死我了,我的嘴被烫的通红,手脚忙乱地又扔到桌子上,这时我心里想:“哎,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呀这时妈妈对我说:“凉一凉再吃吧,要不会烫坏牙齿的”,我说:“恩,那好吧”!又过了一会儿,我心想,这会儿应该凉的`差不多了吧!用手摸了摸,果然凉好了。我又拿起来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妈妈对我说:“小馋猫,嘴真馋,不要着急,慢点吃,免得噎妆!
妈妈做的馒头就是好吃,而且也好看,有好多的造型和图案,有:小猪、小兔、小鸡,还有羊角呢!圆的、方的、三角的都有,看到妈妈做的馒头,我非常有食欲;每一次,妈妈做好了,我都会跑过去拿起来大口大口的吃。
我喜欢吃妈妈做的馒头!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6
我生在一个并不富饶的城市,这里没有北京的繁荣富强,也没有上海的繁华似锦;更没有深圳的灯红酒绿,但是它却靠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指引着我前进,在这的每一天我都时时感受着美.
我的家乡是太原,知道太原的人一定会知道这里是煤的海洋,在我家的'附近就有一个煤厂,这里成天成夜都有运煤车川流不息的走着,每天站在窗台上望着一辆
辆车急速驶去我都会有一种自豪感,自豪自己是一个山西人,也许在众人眼中太原是一个落后的城市,环境恶劣,人均生产总值低下,但是太原却在用自己的勤劳与
智慧改变着自己.
在过去的五年里,山西的确发生着翻天覆的变化,这是有目共睹的汾河水库的改造成功,使山西太原变的更加美丽.记得多年前的汾河还是一条乌黑的臭水
河,时时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让人烦躁不安,可是如今它却成了太原亮丽的风景线,当夜幕将临是,万家灯火点亮了,此时的汾河也亮了,把整个太原点照的灯火通
明,让人感受到光明的美丽.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7
自从陆游被贬官后,他回到了阔别以久的故乡,一想到国家的安危,心情不免变得沉重、烦闷。此时,正是金桂飘香、农民丰收的季节,陆游便打算出门散散心。
看见有客人来了,农民便赶快上前把陆游迎到家中做客。淳朴、热情的农民盛情款待陆游,杀鸡宰猪,还端上了自家精心酿制的腊酒。一位年长的农民对陆游说:“今年收成好,你就放心大口地吃吧!”。虽然腊酒浑浊不清,味道还较淡,陆游还是忍不住多喝了几口,两三杯过后,他有一些微微醉了,但心中的烦闷也随之一扫而空。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农家人的.淳朴,一丝丝一缕缕的温暖在心中升起。
离开农民家的陆游,沿着山路继续前行。一路上层峦叠翠,曲径幽深,鲜花竞相怒放,溪水叮叮咚咚欢快地唱着歌儿。看到如此美景,陆游不由得沉醉其中。一只只蝴蝶飞来飞去,像在对陆游这位回乡的游子表示欢迎与问候。
走着,走着,前面的小路突然没有了,小溪也不见了,当陆游放慢脚步正在疑惑前面没有路时,一抬头,看见了一个被柳荫花树笼罩的村庄。
人只要在逆境中充满希望,不放弃,也会在绝处逢生。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8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
有关郑光祖的生平事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从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诸公很瞧不起他。可以想见,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杭州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他本来颇具文学才情,使他开始了杂剧创作。
据文学戏剧界的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从这些保留的剧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这说明,在选择主题方面,他不像关汉卿敢于面对现实,揭露现实,他的剧目主题离现实较远。他写剧本,大多是艺术的需要,而不是政治的需要。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9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我作为一个地道的山西人,今天我就给你介绍介绍榆次的小吃——榆次灌肠。说起榆次灌肠,相信听说过的朋友很多,吃过的人也不少,可是知道这灌肠来历的人可能就不太多了。
相传在民国初年,榆次市场上经营灌肠者较多,但唯有大乘寺街范臭小家是祖传的灌肠经营者。清朝时,范臭小就随父亲范庆林学做灌肠,民国25年后,其子范二毛又继承其业,后又传其孙范玉亭,成为四代经营灌肠世家
灌肠是用荞面为主料制成的一种面食品,其形状与烧饼相似,只是中间稍厚,四周略薄。
在榆次,以猪血灌肠最为出名。其原料以荞面和猪血为主,猪血灌肠吃起来鲜香可口,颜色为浅褐色,软中有韧而富有弹性。
灌肠冷食时辅以佐料,以盐、蒜、醋、辣酱为主,再滴几滴香油,食之凉爽、利口、香辣适中。热食应切块,以猪油烹炒,佐以蒜、醋,食之清香可口。
我的.家乡山西还有许多出名的小吃,大多以面食为主,其中刀削面、焖面、拨鱼儿、碗秃等。故海内外早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的说法,我真诚地欢迎海内外的朋友来山西做客,尝一尝山西的面食,一饱口福。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相关文章:
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02-27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11-02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必备)11-11
(通用)山西民风民俗作文11-13
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必备)04-24
关于山西民风民俗作文10-02
关于山西民风民俗作文【合集】04-21
关于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精华]04-07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必备2篇】01-19
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2篇(集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