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作文

时间:2024-02-07 08:10:31 母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母校作文锦集(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母校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母校作文锦集(6篇)

母校作文 篇1

  20年后的今天,我已经是一名颇负盛名的厨师。秋风乍起,身在异国的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母校,因为十分想念我的母校,我决定回母校看看。

  来到了校门口,正好碰见张老师,张老师对我说:“这几年学校变化可大了!我带你去看看吧。”我点点头,只见张老师把手放在指纹识别器上,大门就开了,张老师带我来到了“传达室”临朐了两个‘按钮徽章’,张老师说:“ 这个‘按钮徽章’有心电感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变化服装”。张老师一按按钮,衣服就变成了黑白两色的教师服,我也按了一下按钮,我的衣服就变成曾经穿过的校服。”“真是太神奇了!”我不禁感叹道,张老师说:“还有更精彩的呢!”

  我跟随张老师来到了操场,操场上空盖上了一个玻璃罩,我好奇的问:“张老师,玻璃罩不会被打球吗?”张老师回答道:“这个玻璃罩看上去是玻璃,其实是橡胶做的。这个是为了防止球飞出去。而且如果脏了,还不用人工清洗,它会自己擦洗。”

  “咕咕——”我的肚子叫了起来,张老师笑着说:“饿了吧?来,跟我去食堂吃饭吧。”来到了食堂,我发现食堂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张老师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说:“现在的'食堂已经不用人工了,我们坐的椅子装有心灵感应,只要你想着自己要吃的食物,桌子上马上就会变出来,我在心里想着各种美食:”糖醋排骨、大闸蟹、水果沙拉等等。“我心想的美食”一食不漏“的呈现在桌子上。大吃一顿后,我们决定去参观一下”教学楼“。

  来到了”教学楼“,张老师说:“只要按一下‘云梯按钮’就能到达你想要去的楼层。”我们来到了曾经熟悉的教室。看见课桌上摆着一台台各式各样的电脑。张老师说:“现在学生们都不用背书包,电脑就是他们的课本,只要提早在电脑里下载要上的内容,上课时打开就好了。”

  20年后的今天,学校变化真是太大了!

母校作文 篇2

  我们是母校的优秀学子

  母校是我们的第二家园

  我们的母校灿烂阳光

  我们的母校书香四溢

  我们的母校人才辈出

  我们的母校青春飞扬

  假如说

  我是一株小草

  母校便是让我扎根的沃土

  为我的'茁壮成长打牢了基础

  哪怕狂风暴雨也不能将我摧毁

  假如说

  我是一只小鸟

  母校便是让我栖息的大树

  为我的宏图大志提供了窠巢

  哪怕艰辛旅途也不能将我打败

  啊!母校!

  我在这里汲取知识

  我在这里开拓奋进

  我在这里抛洒热血

  我在这里铸造辉煌

  操场上有我流下的汗水

  教室里有我朗读的声音

  考场内有我舞动的双手

  小道上有我欢脱的身影

  啊!母校!

  千言万语,道不尽您的故事

  滔滔不绝,也赞不尽您的辉煌

  今日我为您而感到自豪!

  明天您为我而感到骄傲!

母校作文 篇3

  几番周折,我们胜利镇的同学们终于走进了这个令人瞩目和向往的殿堂。一进校门,我们便为一中的气派所倾倒,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耸立在蓝天之下,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热闹而又充满活力的校园中,多么美好的景色,多么舒心的环境。难道这一切不足以让我们陶醉吗?踏进这个校门,我就下了很大决心:“一定要让自己的才能尽情地挥洒,让自己的理想在这里实现,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肯定。”入校以来,学习活动、文体活动、竞赛活动几乎数不胜数,幸运的是经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参与的机会,在几次活动中,我体会到了付出与收获的快乐。虽然成绩不尽如人意,但宝贵的经验和精神上的满足是不能用物质回报来衡量的,几次活动的经验让我的人生又增添了几分色彩,我感谢一中——母校。

  我在一中努力的学习、拼搏,让自己变得充实而又快乐,在这里我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都得到了提升。这一令人高兴的结果是一中严格的管理使我的行为一次次地被修正;是一中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雄厚的'师资力量让我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我热爱一中——母校。

  一中为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我将以最好的、最优秀的一面去回报一中。初中四年的学习生活即将告一段落,中考即将到来,我知道我别无选择,只有面对这一激烈的挑战,但我并不恐慌,并不畏惧,因为我奋斗过、努力过,我会在这次考试中以我不屈的精神去迎接和面对。一中,我不会让你失望。

  我即将告别初中生活,告别我熟悉的老师,告别书声朗朗的母校,但初中生活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历程,一中是我奋进的摇篮,让我的追求插上奋飞的翅膀;一中是求知的殿堂,让我的理想在骄阳中展翅翱翔;一中是开心的乐园,让我的心灵在欢笑中成长;一中是一支彩笔,把我的青春描绘的更加灿烂辉煌。

  今天,我为一中骄傲,明天,一中将为我感到自豪。

母校作文 篇4

  今年,是母校的八十诞辰。

  没有特别的礼物,没有闪亮的光环,更没有“金榜题名”后献给母校的荣耀,但我们可以给母校点一盏灯。

  给母校点一盏灯,道出无限的崇敬。

  远离了城市的喧闹,远离了大街上的灯红酒绿,在书香氤氲中给人一种超俗的气息,这就是我眼中的一中。

  金秋的阳光柔柔地从银杏树间泻下,满地的斑驳,写意着生命的诗情。在新算学馆前的石阶上,我凝视着一道道裂痕,试问胡先生可曾在此驻足?没有回答,历史的痕迹永不会随岁月流逝,而是在时光茌苒中历久弥新。正如文庙的红墙上那一壁的爬山虎,追逐着阳光的足迹,只为争夺生命的制高点。即使在深秋时只能像一只枯黄的蝴蝶一样蓦然飘下,也无悔于顽强的攀爬,无悔于曾经的追求与拼搏。

  或许,这就是一中的精神,奋发向上,顽强拼搏。

  给母校点一盏灯,道出不尽的感激。

  我们只是一代过客,而母校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故乡。昨日的学子们如今已远走他乡,但母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株小草,每一缕阳光都与他们牵挂着。曾记得,这里,有辛勤耕耘的园丁们,呕心沥血终得桃李芬芳;这里,有笃学上进的学子们,携手共进只为共同的理想;这里,更有岁月沉淀的可贵的一中精神。

  心怀一份感激,因为母校让我闪求知的目光不再迷茫;心怀一份感激,因为我们的生活因一中而多了几道炫丽的色彩。

  给母校点一盏灯,道出诚挚的祝愿。

  风雨兼程八十载,母校一路走过,留下了光辉的足迹,难以想象八十年前的某一个日子里,古老的小山城中朗朗的读书声第一次破晓,迎来了浏阳的一个不一样的黎明。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再多的赞美的话语都显得无力,再美的描绘都量得苍白。我们只能在灯光中默默祝福母校的明天会更好,我们暗许今后的日子里再努力一点,我们高唱青春无悔的歌。

  夜幕下,灯火次第亮起,我们为母校点一盏灯,拜谒孔庙,探索于科学馆,徜徉于图书馆,然后,沐浴着一中的气息,提下那盏灯,梦回睡莲池旁,轻声道一声:谢谢,生日快乐。

母校作文 篇5

  日月如梭,光明似箭,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即使我成了科学家,但我也要去母校一趟。

  当我乘坐着私人飞机刚一降落到学校就看到了濮阳市第八中小学的八个大字,我就喊了自己的名字们就打开了,到了楼梯我喊了一声到四(4)班的门前去,楼梯就像时空转移器一样马上到了四(4)班的'门前,我在窗户前看了看学生,看了老师,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周老师。接着我又看见了黑板直接显示了字,而且那我位老师还不用粉笔写。我又看了教室的地上,看了地上我惊讶了起来因为地上竟然一尘不染。而桌子都变成触摸屏的啦!

  我又看了看那位老师总感觉他是我的一位熟人,之后我才想到了原来他是我的同学啊!等到了下课,我就进到教室里来找同学聊了聊。上课了之后我就走出了教室门来到楼梯,我说了一声来到操场上之后,我地面觉着很硬,我小声说了一下,如果地面能变成软的那就好了。结果地面真的变软了,而且还能蹦,蹦了几下之后,我就说把地面还原。

  我走到大门面前说了自己的名字大门就开了,我坐上自己的飞机就走了,在飞机上我还想着母校的变化可这大啊!

母校作文 篇6

  前些天回母校,看到我们原来就餐的学生食堂已经拆除,取而代之是多功能的餐厅。随着记忆中老房子的消失,除了感慨母校的巨大变化以外,同时对这曾经是许多人记忆中的食堂产生了怀念。

  我们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读的高中。当时的食堂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一层楼的砖木结构的礼堂,楼门前正中上有一颗红五星,下面有用青瓷碎碗片嵌有“会场”二字,如果用当年盛行的毛体嵌上“为人民服务”一定要漂亮得多。它所处位置横纵都在校园的中心点上,可见这栋房子的重要性。这个“会场”事实上是一个多功能的礼堂。下雨天,学校召开学生大会,这里是会场,学校组织文艺演出,这里是剧院,一周一次露天电影放不成的时候,这里是影院,有室内体育课,这里就变成了操场。但主要还是以学生就餐为主,我们就一直称之为食堂。因此,这里就顽固地与我们年轻时饥饿的肚子连在一起了。

  我们吃的是集体食堂,每月交的伙食费不多,伙食也很差。那时大家都没有钱,有钱也还买不到多少鱼肉荤腥。一年四季的菜总是如此单调,萝卜、白菜、冬瓜、盐菜,不会有什么变化。一个星期吃一餐肉,肉片都藏在辣椒和萝卜青菜里。由于缺少油水,肚子太寡,因此总是吃不饱。食堂里摆着几十上百张油黑发亮的饭桌。十人一席,有时一个班凑不满十人,还要跨班跨年级组合。每一桌都有一个席长,专门负责分饭分菜。那应该算中国最小的官了,但却掌管着十个人的吃饭大事。一个班的还好说,不是一个班的,碰到负责的席长,会等到人到齐后再分饭菜。碰到不负责任的席长,后下课的人有没有饭吃就不得而知了。那时不是现在,食堂没饭吃可以蹲饭馆,当时整条街也没几家饭馆,即使有,也不是我们这些穷学生吃得起的。饥饿的肚子,总是放纵着耳朵功能的极致发挥,只要开饭的铃声一响,总有几个同学不等老师的下课号令,就已经冲出教室直奔食堂。每次,老师总是要将冲出老远的人叫回来,有时还要故意拖一阵子堂。每每这个时候,全班几十双饥饿的'眼睛,除了对那些被揪回来的同学表示出愤怒外,还明显地流露出对老师的强烈不满。有一个初一的小同学,十一、二岁,个儿还不及饭桌高,总是因为打不到饭在食堂门口哭,每次都是我们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从自己碗里你一口我一口分些给他,才止住那孩子饥饿和伤心的哭泣。

  食堂里是永远吃不饱的。于是我们就想出很多离奇古怪的补充办法。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一个星期从家里带来点猪油,吃饭时悄悄地挖一小坨埋在碗底。因为我们是同床,关系挺好,所以也偶然能够享受到猪油拌饭的馈赠。大部分同学,总在木箱子里放一小袋米,在晚餐后短暂的时间里,一个人或邀上一二密友,在学校后山的小溪边,用漱口的搪瓷杯子埋锅造饭。往往还等不到饭熟,学校上晚课的铃声已经响起,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还有同学偶尔到老师的菜地里,偷得一蔸白菜两个萝卜,晚自习后偷偷地翻过残缺的围墙,到校外的小吃店里,出几毛钱的加工费,再买上几两米饭,匆忙填进饥饿的肚子。有时深夜实在饿得不行,等到老师查房熄灯以后,悄悄起床,在早已准备好的瓷杯里盛上一撮米,淘都不用淘,放在小火箱上生火煮饭。用不了多久,在饥饿的寝室里,就有米饭的阵阵香气极具诱惑力地飘散。许多个饥肠辘辘的夜里,我们贪婪地呼吸着这香气入梦。许多年以后,这诱人的米饭香仍然无法从记忆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