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时间:2025-04-22 10:02:53 民俗 我要投稿

民俗作文(合集9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俗作文(合集9篇)

民俗作文 篇1

  朝鲜族,不管是建筑、服饰、饮食都非常具有特色。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吧。

  朝鲜族的多数村落坐落在依山的平地,房屋别具一格。屋顶四面斜坡,屋里用木地板隔成单间,各个屋之间有门道相连通。屋内设有平地火道,即使在严冬,在室内也非常的温暖。内部设置的都是推拉门,大部分人家中都是木制家具。屋内没有床和桌,吃饭只用小的茶几,进屋时一定要脱鞋,里面是没有椅子的,只有坐垫,进去后都是盘腿而坐在地板上,非常具有传统特色。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穿素白衣服,白色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的意义。妇女穿短衣长裙,这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点。短衣朝鲜语叫“则高丽”,是一种斜领﹑无扣用带子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虽然简洁,但是看起来非常美丽;长裙,朝鲜语叫做“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朝鲜族妇女现在依然穿这种衣服,保持了他们的传统特色。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脚腿宽大的`长裤。外出时,多穿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穿这衣服,显得人很直爽豪气。

  朝鲜族的传统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打糕、冷面、泡菜。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团,切切,撒上豆面并加稀蜜,白糖制成的,是一种非常美味的点心。冷面是在荞麦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条,煮熟后用冷水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肉和牛肉汤等制成,入口后,柔韧耐嚼,凉爽清淡,滑顺润喉。让人回味无穷。泡菜是将大白菜浸泡几天,漂净,用大缸密封制成。泡菜的时间越长,味道就越可口。泡菜味道的好坏,还能辨出主妇烹调手艺的高低。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很想吃。

  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和我一样喜欢朝鲜族了呢?

民俗作文 篇2

  封金山,位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城7公里的澄照乡金丘村,是南宋畲民迁来景宁的聚居地,是蓝姓畲民入浙的最早发祥地。因当年垦地掘得黄金数斤,故被冠以畲族传说中的桃花源封金山。

  这天,妈妈带我去景宁封金山看畲族婚嫁表演。封金山在一个山坳之中,去往封金山的路是一个上坡,因此我们的大巴开得比较吃力。我系着安全带在看风景。路的一边是绵延不断的`青山,另一边是一条依山流淌的大河。此时,远处的山腰缠绕着一层薄薄的云雾,就像泼墨山水一般。几户人家在山坳里若隐若现。

  我们很快到了畲村。下了车,就在景区门口看到了一块很大的景点布置图。跟着导游来到了村中的祠堂,在祠堂外看到了一抬红艳艳的轿子,这就是抬新娘用的轿子。我们进了祠堂,主持人在我们的队伍里选了四位没有结婚的叔叔,让他们扮演新郎、次郎和小娘舅。四个叔叔跟随主持人进入一个房间换好民族服装,两位次郎的脸被伴娘们抹上了黑黑的东西,像两只好笑的花脸猫。随后,他们走出房间一字排开,等着过五关斩六将后迎娶新娘呢!

  考验共三关。第一关考验酒量。小娘舅、次郎和新郎依次被伴娘喂酒。别看酒杯小小的,可是每人接连喝了三杯也脸不红心不跳,顺顺利利地过了。好酒量!要是我,早就醉得昏头昏脑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第二关考验体力。好几个伴娘围住次郎扔起了竹编球。轮到新郎的时候,新郎身手敏捷,跳起,落下,再跳起,再落下,有个伴娘一不小心没有接住同伴扔过来的球,立刻被眼疾手快的新郎抢了去。

  第三关比试对歌。畲族姑娘能歌善舞,她们就要和新郎比试比试了。新郎表现得非常出色,不管伴娘们唱的什么歌,他都能很快唱出下一句歌词来。大家听了都纷纷拍手叫好,我也在旁边欢呼起来:新郎万岁!新郎好样的!

  三关顺利通过。后来,我们随着迎亲的队伍来到新娘家。新娘是个非常美丽的姑娘,身穿畲族传统的新娘服装,头上手上脖子上戴着精致的银器,走起路来丁丁当当响,可好听了。她给我们表演了茶艺,还和新郎喝了交杯茶,拜了天地。最后。新娘给我们发了喜糖。

  听说新郎要留在新娘家满三年,我听了惊呆了。幸好这只是一次有趣的表演,不然叔叔可真回不了家了,哈哈哈!

民俗作文 篇3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一间民俗精品屋,主要了解了解旗袍。当然,精品介绍人员就是在飞飞旅行社当导游的我啦!大家可以叫我小刘。就是我来带领大家参观,好了,话不多讲,开始参观吧!”

  来到精品屋内,许多琳琅满目的精品映入眼帘,我一下子看到了一件蓝底白花的旗袍。“旅客朋友们,快来快来!旗袍在这呢!据我了解,旗袍可是满族的传统服饰呢,是二十世纪初由民国服饰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清代年间的旗袍纹样多以写生手法为主,龙狮腆麟百兽、凤凰仙鹤百鸟、梅兰竹菊百花……等都是常用的题材!”

  “大家看看这个旗袍,可能还不知的旗袍的历史呢,其实旗袍原是民国时期的妇女时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所以称为‘旗袍’。接着,民国在30年代和40年代都是旗袍的黄金时代,这使得旗袍进入了国际服装大家族!嗯……用现在的话来说,它已经‘国际化和现代化了’。在三十年代中期发,袍底落地遮住双脚,俗称为‘扫地旗袍’。哈哈!听我讲了这些,是不是对旗袍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呢?”我自豪地向游客们介绍着旗袍。

  “原来旗袍有这么多的历史呢!”一位旅客受益匪浅的`说道。

  “对了对了,还忘了告诉大家:旗袍还有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呢!——京派与海派。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当然,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喽!”

  “ok!介绍完毕,我的工作也做完了,经过这次的讲解,我相信大家一定对旗袍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没错!旗袍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比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价值哦!”

民俗作文 篇4

  陕南地区,有山坳、河沿和平坝,居民根据地势、原料等条件,建有多种居民,传统的住房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

  石头房:多建于山区,镇巴、安康、西乡山区很普通遍,顾名思义,石头房以石为基本材料。通常是后墙靠山崖,三边以石头砌墙,屋顶木架上铺以油页石板。石头房经风耐雨,造价低廉。

  竹木房:四壁用圆木垒成,并留有门窗。屋顶用毛竹搭在木梁上,再以竹篾条结成以蓼叶覆盖。有的人家在横梁上架木,上铺密竹,抹上灰泥,成为顶楼,上置火塘,用以炽烤和存放粮食。竹木房多建于抹边及山坳,南郑、宁强和城固等山区常见。

  吊脚楼:多建于沿江集镇。吊脚楼以木桩或石为支撑,上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屋顶铺瓦或茅草。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吊脚楼是远古巢居的发展。

  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见于平坝城镇。三合院有正房3间,中间为堂屋,东西为厢房2-3间。正房前方屋檐外伸,可用来吃饭、歇脚。厢房开间比正房小,两端有围墙相连,墙中间朝南开门。四合院由正房、厢房和过门房组成,中间有一天井,比三合院更讲究。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砖石、木料为基本材料,大门多向南。忌朝西。 随着款方经济的发展,农村砖房和城市楼房日益多起来。

  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分,不得过满。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在用饭过程中,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只顾自己吃饱。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就要检查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把多余的.饭放进锅中,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喷喷作声,不要啃骨头,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碗里,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不要专据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黍蒸的饭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囵的喝汤,也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菜汤。不要当众剔牙齿,也不要喝瞻渍的肉酱。

  夏至北海人习俗,都会买荔枝跟狗肉来吃。

  北海每逢大的节日或庆功典,都有舞龙、舞狮、烧炮助兴及送红包的习俗,为的是讨个吉利和讨个热闹。

  交通。北海的交通四通八达,交通工具也是多样化、现代化和豪华化。

  婚俗。北海旧的婚俗和家一样,也有哭嫁的习惯,并且还充满了迷信色彩,只能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来回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的婚嫁实行的是新人新风尚。

  7月14鬼节---北海风俗.

  北海每年的农历7月14,称为鬼节。

  家家户户杀鸡杀鸭烧香拜神拜祖宗。

民俗作文 篇5

  锣鼓阵阵,鞭炮声声,传统民俗中张扬的舞龙,铿锵有力的锣鼓,以及欢快的民乐表演都令我深爱。

  爱在奔腾跳跃的舞龙节目中。广场中央,舞龙的.队伍已经就位,只见龙头上两只龙眼炯炯有神,直视前方,龙嘴微张,似喷云吐雾,龙须也随风而摆,龙身上的金黄色鳞片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音乐响起,随着舞龙人的舞动,龙头时而昂扬向上,气宇轩昂;时而又颔首微低,不怒自威;长长的龙身也随着龙头上下翻滚,一会如蛇形盘旋,所向披靡;一会又如蛟龙出海,直冲云霄,颇有横扫千军万马之势。

  爱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几位鼓手头上系着白羊肚毛巾,身穿大红马甲,黄色裤子,腰间还系了一条大红色绸带,只见他们轻盈扬起鼓槌又沉重落下,那鼓声便一会儿如春雨般轻盈的洒落,一会儿又如雷鸣般震耳欲聋,那绑了红绸带的鼓槌也上下翻飞,他们后背微弓,脚步随着鼓点左右跨越,腰部也十分夸张的扭动着,他们还时不时地齐声呐喊,真是振奋人心,看了这铿锵有力的锣鼓表演,我的心也澎湃起来。

  爱在轻松欢快的民乐表演。舞台上几位乐手相互配合着演奏了一首又一首民谣,只见他们手指灵活地在乐器上弹奏,时不时还相互对视一下,或走下台与观众互动。好几位吹奏的脸色都泛红了,可依然尽力的演奏着,见他们吹奏的如此卖力,台下的观众也情不自禁的为他们鼓掌叫好,观众的叫好声伴随着音乐声氤氲在空气里,让过年的韵味更加浓厚。

  传统民俗,历史悠久,让我们走进民间,贴近生活,去尽情地感受那传统民俗的魅力吧。

民俗作文 篇6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

  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的健康(毛豆的谐音,指小孩)。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苗族——跳 月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

  苗族的古老传说,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个年轻美丽的水清姑娘,她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爱上了月亮。最后,她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终于和月亮幸福地结合一起。

  苗族父老为对他们幸福爱情的怀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月亮的光辉,跳起苗家歌舞,并把这一风俗称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头之好。

民俗作文 篇7

  我的家乡是在荆州,我相信每个人应该都很熟悉吧,我的家乡是一座历史悠久充满文化底蕴的古城,家乡有很多民风民俗,像关帝庙会、荆河戏、荆州花鼓……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要数“采莲船”啦。

  “采莲船”又称旱船,是荆州市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民间习俗舞蹈,以采莲船为道具,多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表演。民间传说,采莲船是为了纪念蔡状元和观音娘娘坐船筹款的善举而表演采莲船的。

  传说,有一个叫蔡状元的人,想为乡亲们做点好事。他觉得乡亲们过河没有桥,就动了修桥的.念头。哪知道,桥只修了一半,蔡状元的家产就卖光了,他无可奈何,只好到处乞讨。正月初一这天,家家户户都在过年。蔡状元打着莲花闹,一边拜年,一边乞讨,想讨些钱来修桥。可是,一些有钱的人家看他像个叫花子,不想让他在自己家门前乞讨,老远就把门关上了。蔡状元一分钱也没讨到,就来到河边,望着半截桥哭了起来。一会儿,河里漂来一只花花绿绿的彩船。人们哪见过这种船,就都赶来看彩船。只见划船的是一位老汉,打着赤脚,船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姑娘。这时,老汉向围观的人边拱手,边说:“哪位公子能用银子抛中姑娘,就把她许配哪位为妻。”话音刚落,一些公子少爷就都跑回家,抱着大包小包的银子,朝姑娘身上抛。可抛了半天,谁都没有抛中。抛去的银子也都落在了船舱里,险些把船压沉了。原来,船里坐的是观音娘娘,划桨的老汉是赤脚大仙。观音娘娘看蔡状元很善良,才想这个办法帮他募捐修桥。那些公子怎么可能抛得中观音娘娘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蔡状元和观音娘娘的善举,就玩起了“采莲船”。

  采莲船一般用竹篾做龙骨,扎成船状,外用各色布块和彩纸糊成,船顶犹如楼阁,底部成船形,船中可容一人站立,当锣鼓响起时,采莲船便开始舞动起来,一名漂亮的姑娘站立在船内,做出采莲船行进的各种姿态,船外,男的化装成花脸做丑角,手摇大蒲扇,扮成滑稽的样子赶艄,逗趣取乐,女的手持竹桨在旁撑船并表演各种唱词,锣歇歌起,歌词多是自己临场即兴自编的,尽是恭喜发财、心想事成、健康长寿、家庭和睦、五谷丰登和大吉大利等方面的吉庆内容,而采莲船玩到哪家,哪家就得给点东西呀!因为观音娘娘坐彩船时,为的是募捐,如果不给点东西,就会显得主人太小气!

  采莲船是荆州特有的风俗,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你到荆州来,一定要好好玩一下“采莲船”哦!

民俗作文 篇8

  我国一年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它就是古老的“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与春节食俗文化等等等等。而春节的众多风俗至今都代代相传的。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原古时代就记载着春节扫尘的风俗。因为‘尘’与‘陈’是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用意是把一切贫穷,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借扫尘的方法去整理全年来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开始。用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等方式来描绘时代背景,亦能抒发美好愿望,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示着“福气已到,幸福已到”。还有行行色色的`年画,窗花,春联贴挂,期盼赐予福禄寿,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当五彩缤纷的爆竹遍地开花,四处响起的时候,新年走到我们眼前,人们都会穿得整齐漂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贺。而长辈们给晚辈分发压岁钱,真是其乐融融,新年新气象啊!春节还有不得不说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红豆,寓示着一年红红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汤圆,寓示着全家都团团圆圆。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趣味乐事也说不胜说,祝福寓意讲不胜讲。试问有谁不喜欢这传统的春节呢?试问又有谁不想传承这古老的习俗呢?

民俗作文 篇9

  按照河北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

  腊八这天,人们早早起来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买菜,割肉,准备各种各样的年货。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呐!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大人们要给孩子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凑在一起,下象棋,聊天等,热闹极了。

  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打扫成堆的鞭炮纸。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学生们也要开学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民俗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民俗的作文02-20

民俗作文05-15

【经典】民俗作文10-14

(精选)民俗的作文01-17

民俗的作文01-02

民俗作文【精选】05-15

[经典]民俗作文12-06

家乡的舞春牛民俗作文_作文_民俗作文01-09

(经典)民风民俗作文10-11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