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春节作文

时间:2025-01-19 17:13:34 民俗 我要投稿

民俗春节作文精品(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俗春节作文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民俗春节作文精品(5篇)

民俗春节作文 篇1

  文庙又称孔庙,是人们祭祀孔子的地方。听大人讲,在全国的许多城市都建有文庙。

  漳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建有一座文庙。漳州的文庙坐落于充满历史烙印的老街区修文西路,它始建于宋朝,距今约有一千年,是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漳州文庙不仅有南宋的朱熹在此讲学,郑成功、黄道周在这里的祭祀孔子而且孔子的后裔也曾居住在这里。因此,漳州文庙一直享有盛名。

  今年春节期间,我慕名到漳州文庙参观,敬谒孔子。

  穿过修文西路那写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大牌坊,跨入文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站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铜像,面容慈祥,双目炯炯有神,这就是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学校——私塾。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的'思想对中国甚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怀着对孔子的崇敬之情,我站在铜像前,深深的鞠了一躬。

  绕过铜像,拾阶而上,便到了气势磅礴的大成殿,殿前竖立着六根高大的蟠龙石柱,雕工精美,形象生动。进入大殿,孔子坐像端坐正中,仿佛正在谆谆教导他的弟子们。坐像前摆放着几案,两侧站立着铜马、麒麟,做工细腻,造型优美。整个大殿显得古朴大方。

  出了大成殿,漫步文庙四周,环境幽雅,花木飘香。两侧的厢房摆放着许多历代保留下来的碑文、石雕,显示了漳州文庙的悠久历史和显赫地位。而前来参观和祭祀的人络绎不绝,更说明了人们对孔子的敬仰。

  参观完文庙,我为中国拥有孔子这样一位万世师表而自豪,为中华民族拥有优秀传统文化而自豪,也更加激励我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民俗春节作文 篇2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华人最重要地传统节日。

  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地开始;标志着人生地另一个起点。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地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地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地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地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地庆祝这个节日。春节地庆祝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一连15天。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地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地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地。

  历代皇室庆祝“春节”地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地强盛、稳定与繁荣,国家越富强,庆祝仪式就越隆重。

  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

  春联在我国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地“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地意思。如:爆竹声声三羊开泰羊群来,鞭炮阵阵万马齐喑马儿过。

民俗春节作文 篇3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团圆圆。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们吧!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和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而从此贴门神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亦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而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然后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民俗春节作文 篇4

  说到永康的春节习俗,那可真是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掸尘:农历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掸扫去室内、家具及厨房各角落的灰土尘埃,以免留下魔鬼的爪印,于来年不利。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倒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谢年:在除夕,永康城乡各地鞭炮阵阵,家家户户按照传统习俗摆出了方桌,点上了红红的蜡烛谢年,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祖:在我们这里,正月初一,不是先拜年,而是先去祭祖。每拜完一个祖坟,就在坟前放鞭炮,为了让祖宗保佑我们。

  拜年:祭完祖,就是拜年了。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春节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每什么太大的差别吧。

民俗春节作文 篇5

  在中国,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节,一年一度,规模浩大,习俗盛多,在其中的一个月里,大家都要享受这节日的欢乐。这个对中国人最为重要的节日,就是中国年。

  从农历的腊月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了,准备着过年的东西。人们似乎忘记了一年来的劳累,只管全身心投入到年的节日之中。其实,在中国人心里,过年并不是春节,应该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元宵节几乎一个月的时间里,都属于中国人的年。

  腊月二十三号,俗称的小年,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不过,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祭灶,预示着过年的开始,从这一天起,人们就要在欢乐中忙碌起来了。

  在传统的中国年里,有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习俗,在民间,更有从小年到春节的顺口溜:“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些顺口溜,在民间家喻户晓,流传千年,是中国年节日的象征与传统。

  经过七天的忙碌,人们就要迎接真正的新年了。从除夕开始,到大年初一,这是最高兴和热闹的时间段。到了新年,家家户户要团圆,在外漂泊的游子也要回家过个团圆年。除夕晚上,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吃个年夜饭,也是团圆饭。传统的年夜饭就是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吃完了欢乐的年夜饭,接着就是守岁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除夕的一夜,家长还要向孩子发压岁钱。守岁,或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大年初一,互相拜年,祝贺平安度过了一年。到了初二,就是看望朋友和亲人的时间。这一天,人们要拿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去朋友或亲人家拜年。

  到了正月初三“归宁”节,女婿看老丈人、媳妇回娘家;

  正月初四灶神节,恭迎灶神回民间;

  正月初五财神节,接财神回民间;

  正月初六穷神节,送走穷神;

  大年初七“人日节”,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正月初八习俗谷日节,

  传说初八是谷子麦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九的习俗天日节,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只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

  正月初十地生日:石头生日老鼠嫁女。

  过完了这些习俗,年就基本上完了。接下来就是元宵节,像是年的补充,在回味淡去的年味。

【民俗春节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春节的民俗作文03-07

民俗春节作文(精选)11-23

(经典)民俗春节的作文10-21

[精选]民俗春节的作文10-22

民俗春节作文(精选)10-13

(精选)民俗春节作文10-13

民俗春节作文10-05

民俗春节作文[精选]12-31

(经典)民俗春节作文12-30

民俗春节作文[经典]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