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时间:2024-12-24 08:23:03 民俗 我要投稿

民俗作文(合集6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俗作文(合集6篇)

民俗作文 篇1

  年初七,我和妈妈来到了湖南路的狮子桥,去体验了这里举办的民俗庙会活动,感受了荡漾在南京城的浓浓民俗风。

  刚到狮子桥门口就感到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人头攒动的美食街两边搭上了长长的红色帐篷,各个民俗艺人在这里一展才艺,得意地展示着他们的“拿手绝活”。瞧,棉花糖的摊位面前围着一群小朋友,他们兴高采烈地等待着师傅做出一个个又大又软,五颜六色的棉花糖;我和妈妈来到了一个做糖艺的摊位,只见老师傅用勺子舀了一勺金黄的糖浆,娴熟地在加热的铁板上伸缩活动着手腕儿,糖浆顺着师傅的手滴到铁板上,一会绕个弯,一会果断地直伸向前,不到一分钟的功夫,铁板上就呈现出了精致可爱、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有抓耳挠腮的小猴子、展翅欲飞的仙鹤、腾空驾云的巨龙……我为自己挑选了一个小蛇图形,师傅很快就做好了给我,看着普通的糖浆瞬间变成了这精美绝伦的小动物,我都有点不忍下口吃它了。

  除了各种小吃,这里还有许多琳琅满目的'小工艺品,它们很多都是现场制作的。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民间的剪纸艺术。一张张普通的红纸,在师傅们的剪刀下,很快变成了一幅幅千姿百态,风格独特的窗花艺术品。

  这次精彩的庙会活动,让我见识了能工巧匠的高超民间技艺,民族工艺品的精致奇妙。更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弥漫在南京城的浓浓民俗风和过年的味道!

民俗作文 篇2

  说到民俗,人们都会说:民俗就是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答对了!民俗其实就是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东北人认为春节是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节日。

  在我们这儿,年的气氛可不是只有到了除夕才能体会得到。过了小年,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了,这时,你到集市上,那景象可谓是壮观啊!集市可以说是人山人海,。大人们忙着筹备年货,而小孩子便是左蹦右跳地跟在大人们身旁,脸上充满着幸福的笑容。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告诉人们: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

  过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老人就开始有讲究了,不准大家说不吉利的话,打碎了东西,要赶紧说岁岁平安。

  到了大年三十那天,每家更忙碌了,首先是贴春联,春联是红色的,春联的内容很多,都是吉利的话,预祝新的一年要迎福接财。红红火火。

  最热闹的莫过于除夕夜,东北民间有守岁的习惯,要做好多好吃的,鸡鸭鱼肉样样不可缺。吃鱼很讲究,鱼要大个的,还不能全吃完,要留点到初一早上吃,象征着年年有余。最重要的是除夕夜要吃饺子,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时,要在众多饺子中包几个里面带硬币或糖果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另外,在过年时,有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放鞭炮,鞭炮声越响越好,越长越好,注意中间一定避免中断现象出现,那样表示新的一年会顺顺利利。

  吃过午夜饭,还有一样好东西要吃,是冻梨和冻柿子,在冷水中解冻后的`冻梨和冻柿子,果汁充足,酸甜可口,有解酒解油腻的功效。

  到了初一,大伙要穿着新衣服,走街串巷地拜年,大人都会给来拜年的小孩一些糖果,祝小朋友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

  在东北上年纪的老人讲究很多,在初一初二这两天不可以把垃圾扫出门外,怕把好运气,财气扫走。

  怎么样?东北过年的风俗有意思吧!这些可不是没有依据的,这些可都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都是先辈们说的,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些说法的,我也不太明白,其他地区的小朋友们,听到我说的这些,你们感到好奇吗?那就快来东北过一次年吧!来品尝这儿的美食,享受东北风俗吧!

民俗作文 篇3

  春节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祝这欢乐而又漂亮的春节呢?

  腊月二十四是大家公认的扫房日,扫房日就是打扫我们的房间,这一天大家都在辛苦的整理房间。

  腊月三十一日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那天是除夕,除夕是春节的前一天,大家都在贴春联、挂灯笼。到了夜里,小孩子们在外面放鞭炮,而大大家有的和小孩子们一起玩,有的在家看春节晚会。大家还要吃团圆饭,团圆饭里有饺子,饺子里面包着硬币,吃到硬币的人,整整一年都有福气,不会出事。

  到了正月初一,大家都去拜年,小孩子们只要叫一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新年好,就会有人给他们发红包。到了下午,就没事干了,就可以出去逛超市,玩。唉,对了,拜年还要送饺子,虽然我们家也送,可是至今我都不知道送饺子有什么含义。

  到了正月初六,家家户户都开始营业了。很少有大人在家里,而小孩子们大部分会聚在一起玩游戏。

  到了元旦那天,大家都跑到街上去看龙灯,街上非常热闹。街上有耍龙灯的、有敲鼓的、还有打锣的。不管干什么的都有,而在买东西的人家,都会在店门口放上一挂鞭炮,让耍龙灯的去他们家门口耍,还给他们买糖、买烟,为的就是让生意更红火些。

  正月十九慢慢到了,大家该上班的上班,该干什么的干什么;小孩子们都去上学,慢慢就恢复到原来宁静的样子。

民俗作文 篇4

  木制的隋圆型的窗户,高高胖胖的门槛,长方条的琴桌,八仙方桌两边摆着太师椅,琴桌上的木质灯架,灯架上圆圆的灯窝,点亮了漫长的乡村岁月,灯下母亲纳鞋底发出的“嗤啦”声依然在脑海里闪过。熟悉的场景勾起对儿时乡村生活的追忆。这是我最初走进河西民俗村最初的体验,仿佛时空倒转,我又走进那温馨的乡村岁月里。穿过长长的丹霞大道,走进红山口,感悟临泽乡村千百年来浓浓的民间民俗文化氛围,就从河西民俗村起始。

  催人的锣鼓点子从云雾里落下来,从旷野随山风穿越树林飘了过来,密集的锣鼓声催得我们还在丹霞大道上就脚步匆忙起来。车轮飞转,眼前飞檐翘角挂着大红灯笼的民俗村彩门映入眼帘,彩门口不是很大的小广场,满溢的人潮已经漫到周围的渠旁和裸露的土地上。

  欢腾的锣鼓打着激越的节奏,从外地赶来的摄影爱好者已经让航拍器腾空升起,退休的民俗学者党校老校长正在人群里宣布惊牛表演的次序。

  我刚找到一个高处作为拍摄的视角,惊牛的前奏表演就拉开了序幕。三支舞狮的社火队从红山口丹霞大道开始先来的接后来的,直到三支社火队到齐汇合在一起,迎接惊牛。惊牛在前,社火队在后,在惊牛的带领下一路敲锣打鼓来到民俗村前的小广场,掀开民间民俗活动惊牛的'高潮,迎蒸牛娃子,两个穿着汉唐服饰一红一黑的宫廷卫士,高举高杆灯笼编制的福结杆在前引路,九个穿着牛头服饰的青年,拉起三辆河西乡村常见的大轱辘牛车装扮的花车前往路口迎接临泽乡村十二户家庭妇女蒸好的牛娃子。车把式检查了车毂,拿起膏油瓶往车毂上镐了些油,拿起钉锤敲打了敲打,圆车的议程也已完结。车队在前,惊牛其次,社火队敲锣打鼓紧随其后,紧接着民间献牛娃子仪式把活动推向新的浪潮。戏剧惊牛的演出燃爆了观众的激情,台上表演,台下欢声雷动,演出广场记着无处下脚,直好把飞行航拍器放飞在空中。丹霞大道红山口段人山人海,交通一度中断。台上紧锣密鼓的节奏像是惊醒了七彩丹霞,也惊动了祁连群山,惊醒了沉睡的梨园河,惊醒了河西的云天,整个表演场上开始沸腾。那是一个能让时间静止的晴朗的天气,惊牛表演着把自身放置于欢声雷动的海洋里,让曾经农家的生活细节演绎成民俗艺术的气场,撼动千万庄稼人喜悦的心灵。 民俗村四合院,院落瓦房飞檐翘角,全是明清的古宅,没有掺杂一丝现代建筑。灯笼和春联红得耀眼,映红了街门也映红了宅院翘翘的屋檐。念宝卷活动正在这里举行,念者声情并茂,听者鸦雀无声。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把人引入无我两忘的境界。四合院门外的大院里石碾石磨古香古色,白玉珠一般的元宵在十几口大铁锅翻滚,热气腾腾的元宵沽熬得蜜一样香甜,六千多人围到大铁锅前竟然井然有序,啖元宵,看惊牛、听宝卷、观秦腔,整个红山口,不,应该是整个梨园堡、七彩镇一带沸腾起来。夜晚,华灯绽放,几千条谜语引来了无数猜谜爱好者,猜灯谜成了临泽民间文化人一年一度欢度元宵佳节的盛大聚会……从一踏进民俗村开始,随便你抬脚走进哪座古老的宅院,你都会感受到浓得化不开的过年气氛。

  在红山口,在梨园堡,在七彩镇元宵节是过年的收尾,元宵节是一种乡村的希望,是一种乡村的信仰,是一种乡村的习俗,是一种乡村的情感,更是一面乡村生活照古照今的镜子。对着这面乡村民俗生活的镜子,你可以在临泽人的脸上真切地读到今天这个有梦的日子。

民俗作文 篇5

  春节的民俗时必须举行的,而春节的民俗是非常的美,给人一种说出的快乐心情。

  春节分为小年,大家和元宵这三块,而这三部分是必须经历的。

  小年是的年之前的一个年,而这一天家家户户的男人都会来拜访那些死去的亲人,我们这里叫“上坟”。上完之后回家,妈妈做好饭等着回来吃。

  这一天还不算太热闹,到了正月初一,也就是大年的时候,鞭炮声响彻整个村庄,非常的多,而这一天去拜年的都是成群结丢的。有的是十几个人一伙,有的是小孩子们去拜年,还有的是男人们去拜年,以前小的时候拜年的时候都给钱而现在不同,是给几块糖。这一天就这样热闹过去,。到了另一天,每家每户都出庄拜年,有的去亲朋好友的有的去亲戚的,还有钱自己的娘家,在我们这里俗称“出门”。

  这样连续好几天都出不完,有的'甚至十几天都不行,一直到正月十五。

  说起正月十五这天是最热闹的一天了。早上起来切馅子,和面。等到中午包饺子,包好了放在一边,然后去上坟,这次不同,拿着香,鞭炮和花去。这到坟前先烧香,点上以后在放鞭炮,那种场面和精彩。放鞭是因为这样可以让死去的亲人知道来了。

  在这以后回家吃包的饺子这已经快晚上了,人们在吃着饭,元宵小晚会,那个开心场面啊!

  吃完以后,人们把买来的花,鞭炮拿出来放,放完以后,在看别人家的,非常开心。有的人出去玩,去人多的地方打牌。

  在家里看花,天空中,非常美丽,有各种各样的鞭炮,给天空添加了色彩,给天空穿上一件彩色的衣服。看完花之后,继续看元宵晚会,里面的节目很精彩。在外面玩的人到很晚才回来。还有这一天晚上要吃美味的元宵。元宵节要吃汤圆是必须经历的。到了下一天,元宵节过去了,也恢复了正常的秩序,去工作的去工作,去上学得去上学,每个人都有事可干。

  这就是春节的整个过程,在这过程中有许多美好回忆,这就是民俗,春节的民俗。

民俗作文 篇6

  二月灯,二月鸢,三月麦秆作吹箫绕过几个坐在胡同里咿呀学语的小孩,我怀着一种紧张却又愉悦的心情,不由加快了脚步。

  这是一栋小平房,不过两层高,屋顶上灰黑的瓦片整整齐齐的斜放着典型的江南人家。推开门,陌生而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正在厨房帮外婆打下手的妈妈迎声为我介绍七大姑八大婆,嘱咐我要好好陪他们聊天谈心。

  这时,正在后院玩的表妹唤我一起去扫地,美曰是什么除旧布新,其实就是一群小屁孩拿着扫帚漫天飞舞。我饶有兴趣的看着他们群魔乱舞。

  看

  他们一舞起来就忘情了,疯狂了,没命了!五六个小萝卜头使劲挥动着比自己高两个头的扫帚。不协调的抖动,是疯狂的舞姿;口中的念念有词,是降魔用的咒语;红彤彤的小脸蛋儿,则是新年新气象的象征。

  疯够了,闹够了,小萝卜头们在我带领下服服帖帖的进了屋,当初放在角落的圆形大桌子被挪到了中间,几盘放在红色高脚碗的冷菜静静的`望着我们。妈妈!我要吃鸭舌!小表弟一下子窜上了座位,要外公先坐你才能上去哦。温柔的姨妈对表弟眨眨眼,表弟的脸瞬间烧了起来:对对,外公要先坐的,我才不当长胡子外公呢!一屋子其乐融融的笑声仿佛能掀动屋顶,这,就是家吧,我悄悄对自己说。

  年糕是年夜饭的打头阵,由外婆亲自下厨,长长扁扁的年糕被切成细细一条,与包菜,肥肉同炒,末了再洒一把胡椒粉。那味道真不是盖的:自家年糕的米香混着胡椒粉的泼辣,让人食欲大增。

  忽然窗外一声爆竹划破天际,小表弟边啃鸭舌边含糊的背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胡子外公疼爱的捏捏小表弟的脸,又夹了一筷子鸭舌放入他的碗中。电视中春节联欢的节目与爆竹的燃放声以及亲人们四处洋溢融为一体,热闹中确实有那么几分嘈杂,但那声音似乎让人讨厌不起来,似乎更有一种沉淀千年后心静如水的安全感。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翻页,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也会做一些群魔乱舞,而我们也会老到坐在房间与年轻一辈谈天论地,但过年给我们,给中国人带来的心悸与感动,是永远藏在心底,永远也忘记不掉的。

  仿佛我的耳边又传来那几个孩子的学语声:四月四,做做四,五月五,过重五

【民俗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民俗作文10-14

【经典】民俗的作文02-20

民俗作文【精选】05-15

民俗的作文01-02

(精选)民俗的作文01-17

民俗作文05-15

[经典]民俗作文12-06

民风民俗作文06-12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8-19

民风民俗的作文(精选)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