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民俗作文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俗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俗作文 篇1
我的家乡在宁夏市、和政县,那里有大山风景如画,我家就住在大山的对面,以前家门前只有一条不宽不窄刚走过一两车的大路,好几年没有回家,今年一回家,哇!家乡彻彻底底的变化,以前的“羊肠小道”已经变成宽大的柏油马路。
以前听奶奶说:“这里曾经打过仗”,怪不得我家对面的大山上有几处像堡垒似的“怪物”呢,原来这是打仗留下的。
我们回民的风俗有很多很多,而且这些都很封建,比如:戴的白帽子,还要闭斋什么的,妇女们还在头上戴纱巾。
我们的这些风俗是很特别的,男人或男孩都要戴白帽子,而妇女们是必须戴纱巾的,妇女们不能光着头露着身体的胳膊和腿,而男的就很例外,他们可以戴也可以不带戴。
先说说我们的饮食习惯,比如盖碗茶,如果家里来客人,才会把这些盖碗的茶端出来,让客人品尝,还会做些馍馍来招待客人,馍馍的花样很多,比如:油香、麻花、锞锞、馓子、酥馓……,它们各个有特色,不过制作它们就难,比如锞锞,把面和好,还要发面什么的,锞锞里面的图形有很多,比如:龙、青蛙、小鸟……它们既好看又好吃,是我们回民招待客人的最拿手的事,用一张大的桌子,放在炕上,上面摆上各种好吃的东西,还要倒上盖碗茶,这些好吃的招待客人缺一不可呀!
还比如我们的闭斋习俗,斋要闭一个月,早晨的时候必须在六点以前吃过,到白天就不能吃,到傍晚的八点左右就可以吃,如果你一天不闭斋,那么就得补61天的斋,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可就有这样的习俗啊!
关于闭斋还有一个风俗,男的12岁就要闭斋,12岁以下可以不闭斋,女的8岁就要闭斋,8岁以下可以不闭,我就想不通男的'闭斋和女的闭斋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呀!可是没办法,这就是习俗呀!必须得遵守啊!如果一天不闭那么就要补61天的。这很不划算,还不如把那一天的斋闭够,关于闭斋的风俗就是这样。
还有一个风俗就是13岁或14岁以上的女孩就不能穿短裙什么的,也不能穿短袖,你们说说:“我们的习俗是不是很封建呀!”再怎么封建也得遵守呀!”因为习惯也就觉得这个习俗很好,在汉人看来是很封建的。不,不,我可不同意你们的看法,不是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吗?
我们回民家乡的习俗就是这样的。家乡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呀,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以来家乡旅游,我们家乡的人可是很好客的呀!
民俗作文 篇2
我的家乡不但历史悠久,景色优美,而且有许多有趣的节日,现在的伏羊节就是其中之一。
伏羊节就是从入伏第一天开始吃羊肉,一直到三伏结束,俗称“伏腊”。
每当节日到来时,家乡的大街小巷也热闹了起来,不但有圣火传递,而且有外国友人的参加。节日中,大大小小的羊肉馆的前面都放满了桌椅,搭起了阳篷,并拉上了条幅。每当夜晚,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一饱口福。
我走进羊肉馆,看见在一块小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伏羊节菜肴的'名称。有孜然羊肉、红烧羊蹄、葱爆羊球、凉拌羊肉、烤羊肉串、涮羊肉汤……我不禁感到小小一只羊,居然有那么多吃法,羊身上的宝可真多啊!
如果要问我最爱吃什么,那就要数羊肉汤泡馍。只见在一米多高的大锅里,白色的羊肉汤不停地冒着升腾起来的热气。盛上一碗,往里面放几片绿油油的香菜,滴上几滴辣椒油,再放上一小块羊油,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羊肉汤就做好了。
我喝了三口,汗水就从头上落了下来。在配上香喷喷的刚出炉大饼,真好吃呀!父亲看我大汉淋漓的样子,笑着说:“伏天喝羊肉汤是为了驱寒气,真是‘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仙开药方’呀!”
民俗作文 篇3
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文化,如: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划龙舟、中秋赏月、立夏拼蛋……我最喜欢的就是立夏拼蛋了。
立夏那天,我邀请我的小伙伴来我家拼蛋。开始拼蛋了,妈妈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个蛋,说:“谁的蛋活到最后,谁就是蛋王!”首先,我与姚沛宇拼,我们俩蛋头对蛋头,谁也不让谁,相互拼了起来。我们刚拼了不久,就听见了“咔嚓”的声音,有一个蛋碎了!我一惊,连忙察看自己的蛋,谢天谢地,我的蛋没碎。原来是姚沛宇一不小心把空的那头与我的尖的那头碰撞了!我们见了,一直笑个不停。他咬咬牙说:“再来!”这次,我们都使出了吃奶的'劲,可他的力气没我大,所以他被我战胜了!剩下肖瑜萱了,别看她是女孩子,可是不好对付的。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个天衣无缝的好计划。我先用空的那头与她拼,不一会儿就碎了,我暗自想:这下你完了,你的尖头已经受到了损伤,呆会儿我用完好无损好的尖头与你斗,蛋王非我莫属了!于是,我用力一擦蛋头,又猛地一吹,给我的蛋增加力量。开始拼了,她的蛋受到了损伤,加上她力气没我大,所以被我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妈妈大声地宣布:“比赛结束,孙亦泽是蛋王!现在大家开始吃蛋。”我们吃着蛋,所有的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拼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用智慧才能取胜!
民俗作文 篇4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b队,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民俗作文 篇5
木制的隋圆型的窗户,高高胖胖的门槛,长方条的琴桌,八仙方桌两边摆着太师椅,琴桌上的木质灯架,灯架上圆圆的灯窝,点亮了漫长的乡村岁月,灯下母亲纳鞋底发出的“嗤啦”声依然在脑海里闪过。熟悉的场景勾起对儿时乡村生活的追忆。这是我最初走进河西民俗村最初的体验,仿佛时空倒转,我又走进那温馨的乡村岁月里。穿过长长的丹霞大道,走进红山口,感悟临泽乡村千百年来浓浓的民间民俗文化氛围,就从河西民俗村起始。
催人的锣鼓点子从云雾里落下来,从旷野随山风穿越树林飘了过来,密集的锣鼓声催得我们还在丹霞大道上就脚步匆忙起来。车轮飞转,眼前飞檐翘角挂着大红灯笼的民俗村彩门映入眼帘,彩门口不是很大的小广场,满溢的人潮已经漫到周围的渠旁和裸露的土地上。
欢腾的锣鼓打着激越的节奏,从外地赶来的摄影爱好者已经让航拍器腾空升起,退休的民俗学者党校老校长正在人群里宣布惊牛表演的次序。
我刚找到一个高处作为拍摄的视角,惊牛的前奏表演就拉开了序幕。三支舞狮的社火队从红山口丹霞大道开始先来的接后来的,直到三支社火队到齐汇合在一起,迎接惊牛。惊牛在前,社火队在后,在惊牛的带领下一路敲锣打鼓来到民俗村前的小广场,掀开民间民俗活动惊牛的高潮,迎蒸牛娃子,两个穿着汉唐服饰一红一黑的宫廷卫士,高举高杆灯笼编制的.福结杆在前引路,九个穿着牛头服饰的青年,拉起三辆河西乡村常见的大轱辘牛车装扮的花车前往路口迎接临泽乡村十二户家庭妇女蒸好的牛娃子。车把式检查了车毂,拿起膏油瓶往车毂上镐了些油,拿起钉锤敲打了敲打,圆车的议程也已完结。车队在前,惊牛其次,社火队敲锣打鼓紧随其后,紧接着民间献牛娃子仪式把活动推向新的浪潮。戏剧惊牛的演出燃爆了观众的激情,台上表演,台下欢声雷动,演出广场记着无处下脚,直好把飞行航拍器放飞在空中。丹霞大道红山口段人山人海,交通一度中断。台上紧锣密鼓的节奏像是惊醒了七彩丹霞,也惊动了祁连群山,惊醒了沉睡的梨园河,惊醒了河西的云天,整个表演场上开始沸腾。那是一个能让时间静止的晴朗的天气,惊牛表演着把自身放置于欢声雷动的海洋里,让曾经农家的生活细节演绎成民俗艺术的气场,撼动千万庄稼人喜悦的心灵。 民俗村四合院,院落瓦房飞檐翘角,全是明清的古宅,没有掺杂一丝现代建筑。灯笼和春联红得耀眼,映红了街门也映红了宅院翘翘的屋檐。念宝卷活动正在这里举行,念者声情并茂,听者鸦雀无声。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把人引入无我两忘的境界。四合院门外的大院里石碾石磨古香古色,白玉珠一般的元宵在十几口大铁锅翻滚,热气腾腾的元宵沽熬得蜜一样香甜,六千多人围到大铁锅前竟然井然有序,啖元宵,看惊牛、听宝卷、观秦腔,整个红山口,不,应该是整个梨园堡、七彩镇一带沸腾起来。夜晚,华灯绽放,几千条谜语引来了无数猜谜爱好者,猜灯谜成了临泽民间文化人一年一度欢度元宵佳节的盛大聚会……从一踏进民俗村开始,随便你抬脚走进哪座古老的宅院,你都会感受到浓得化不开的过年气氛。
在红山口,在梨园堡,在七彩镇元宵节是过年的收尾,元宵节是一种乡村的希望,是一种乡村的信仰,是一种乡村的习俗,是一种乡村的情感,更是一面乡村生活照古照今的镜子。对着这面乡村民俗生活的镜子,你可以在临泽人的脸上真切地读到今天这个有梦的日子。
【民俗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民俗的作文02-20
民俗作文05-15
(精选)民俗的作文01-17
民俗作文【精选】05-15
【经典】民俗作文10-14
民俗的作文01-02
关于民俗作文12-18
民俗节日作文12-07
(经典)民风民俗作文07-19
【经典】民风民俗的作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