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民风民俗的作文七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风民俗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1
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奇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过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更是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
在我国云南中部和南部的彝族姐妹头上戴着一种美丽的帽饰。这种帽形状像鸡冠,俗称“鸡冠帽”或“公鸡帽”。说起来,其中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人人羡慕的彝族情侣,姑娘美丽善良,小伙勤劳勇敢,白天一起放羊,晚上伙伴们对歌跳舞,然而他们的爱情引起了森林魔王的嫉妒。有一天,他们在森林里约会,终于让魔王找到了下手的机会,小伙子为了保护姑娘不幸惨遭杀害,姑娘逃到了另一个山寨,魔王还是紧追不放。这时,山寨的雄鸡正好高叫,这声音吓跑了魔王,于是姑娘抱起一只雄鸡,来到小伙身旁。在威武雄壮的雄鸡高叫声中,她的恋人居然复活了,魔王也不再来招惹他们,他们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雄鸡驱魔的传说就这样在彝族中广泛流传。姑娘把象征喜祥的鸡冠帽戴在头上,希望雄鸡永远保护自己,于是鸡冠帽成了彝族的一种服饰,流传至今。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2
腊八节就要到,这让我不禁想起家乡的腊八节。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节日,家乡有很多关于腊八节的习俗,让我现在都还念念不忘。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因为进腊月门,天气也就真正的到“数九寒天”,所以,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饭,“沾沾下巴”。
腊八节,在我国历史上也算得上是悠久绵长,各地的习俗不同,过法也就不同,饮食的差异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视程度可不比其他的传统节日差。因为过腊八,就离过年不远,年味也就越来越浓。
小的时候,过腊八这一天,总能让我们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黄米干饭。每人再给那么一小勺白糖,吃得那个香啊!就觉得老过这样的腊八多好。可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腊八吃粘米饭,其实是很奢侈的事情,粮店里定量供应的粮食中没有黄米。有的人家农村有亲戚种的或者有什么其它门道搞到的,否则,所谓的腊八饭,就只能用带粘性的其它米来充当。不管怎样,人们对腊八的盼望值还是很高的,因为能吃上一顿饱饭啊。
我开始怀念家乡的腊八节,真希望可以回老家过腊八节,再吃上一碗香香的粘米饭,那该有多惬意啊!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3
令人期盼的春节马上到了,大家是不是很激动呢?因为春节好玩的有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味美、馅儿足、饱满的“耳朵”了,那个味道可比肯德基、麦当劳好吃健康多了,还是中国的传统食品。这个“耳朵”就是驰名中外的饺子,你猜出来了吗?
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响声让我们感觉很开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春节习俗。
过年玩的时候把“腰包”花扁了,怎么办呢?不用担心,有压岁钱呢!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可是,有些家长要帮孩子保管,我觉得这样是不妥当的,压岁钱本来就是给孩子的,否则,孩子会被“岁”这个妖怪抓走。
春节还要贴春联,贴春联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此外还要贴门神等等。但你们知道贴“福”的时候为什么要倒着贴吗?因为这个意思是福“到”了。
现在春节又多了一项活动,就是大名鼎鼎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了看这项节目,常常要付出熬夜的代价。不过很值,因为春节联欢晚会可是非常精彩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了以前过春节的时候许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今年的春节吧!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4
山西大部分地区为一日三餐制,个别地方如阳城等地有一日吃五六顿饭的。冬闲日短时节,一般改为两餐,称"一老晌"。民间称一餐饭叫"一顿饭"。早饭为"早晌饭",午饭叫"晌午饭"、"后晌饭",晚饭叫"夜饭"。一般做重体力活时在三餐之间有饼类食品加餐称为"犒晌",老百姓也叫"搬的吃"。晋中早饭大多以稀饭里加玉米面,俗称"煮疙瘩",用小菜佐餐;晋东南一带,早饭多食小米稠饭加凉菜丝。午饭比较丰盛,吃面条、饼子、馍头,加上土豆、粉条、白菜烩菜及腌菜。晚饭也多备有汤类杂锅饭,和子饭面食等,但不讲究多吃。晋南的开水白馍就辣椒,又是极有风味的'饭食。
春冬寒季,晋北人吃饭总喜盘腿围坐在热炕头上,主妇坐锅头掌勺盛饭,给男人、孩子们吃好,自己拣剩下的随便吃点,俗叫:"做在人前、吃在人后"。吃完一碗饭如若把筷子横架在碗上就表示吃饱了,如筷子放旁边或拿在手中,就是没吃饱。
一些农村在夏秋暖和时节,有站街吃饭的习惯。各家各户盛一大碗饭走出院门,或站蹲门口,或到街中碾盘上、大树下,聊天吃饭两不误,趣闻笑谈、家长里短得以交流。如在农忙收割、打场时,多有手提黑陶饭罐送饭到田间的习惯。如路途较远无法送饭,便带点干粮和干菜临时充饥,谓之"打饥儿"。
山西人平时吃饭较节俭,但有客人来,必然竭尽家力热情招待。多置饭桌摆饭,客人坐上席位,主人相陪,一般要以新碗新筷给客人用,饭前多饮酒助兴。上菜家贫者二凉一热、四凉一热、四凉四热;富裕者六六、八八、十全席、双十席,上火锅。主人暖酒后,双手执壶为客斟满酒,叫做"茶七饭八酒十分"。客人要以手护盅杯表示致谢:"我自己来、我自己来,你先来。"主人举杯劝酒,客人轻抿一点,以示礼貌。席间主人频频指点、调换菜盘位置,热情劝饭。客人要讲究吃一口菜放一次筷子,若连续大吃会被视为"没风水","少礼失教"。酒未喝完绝不吃饭。过去中食为白馍、饺子、油糕。馍馍搁盘子里端上,放在客人面前。客人吃好后把筷子搁碗上稍稍往前一推,以示吃饱了。饭后以茶相待。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5
提起放风筝,同学们都会很兴奋吧?
是的,我也很喜欢放风筝。每年的清明左右,是放风筝的最佳时节,爸爸都会带我去放风筝。
今天,爸爸就要带我到世纪广场去放风筝了,我急切地等待这一时刻的到来,恨不得像风筝一样一下子飞到世纪广场。
世纪广场终于到了,爸爸拿出我们的“长龙风筝”,我帮爸爸将风筝一节一节仔细地理顺好,爸爸把粗粗的呢绒线上的钩子挂在“龙头”的挂钩上锁定。我便拿着“龙尾”,向后面一步一步地移动,爸爸拿着“龙头”也向他的后面移动,待将“龙身”拉直后,我们默契地等待着稍大一点的好风的到来,因为“长龙”需要较大一点的风力才能起飞。
好风来了,爸爸迅急地把“龙头”向上一抛,手拉着呢绒线,紧盯着它的起伏,倒着身子后退着小跑起来。就在爸爸抛“龙头”的瞬间,我将“龙尾”平稳地向上一托,风筝便随着爸爸的掌控,稍微有些沉重地飘了起来,渐渐地升高,渐渐地轻颖,它一直攀升,进而由大变小,越来越高,越来越远,越来越潇洒了。
我们的“长龙”在天上随风起伏,上下舞动,左右地摇首摆尾。爸爸紧握着线拐,努力地压线、松线、收线、放线,动作娴熟优美,洒脱自然。
爸爸看我怔怔的样子,像是看透了我的心思,笑哈哈地对我说:“儿子,不要急,你长大了,肯定会比我会放风筝的!”我转过神来,坚定的说道:“我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将风筝放的又好又高。”
我望着天上的“长龙”,自豪于我是龙的传人,中华是龙的故乡,中国人自古就有龙的精神。是龙,就要凌霄九天,是龙,就要有凌云的壮志,是龙,就要自强不息。
清明放风筝,使我明白了,龙要翱翔云天,就必须有一个湛蓝的天空。我是一只有待腾飞的雏龙,我的天空就是浩瀚的知识空域。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6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这个节日是在古代时流传下来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这一天会进行包粽子、赛龙舟等许多有趣的活动。
端午节的早晨,长辈就会起早贪黑的将艾叶、蒲草、桃枝贴在门上。常听大人们说,端午节会有鬼在街上流荡,也许这是驱鬼辟邪,不让这些鬼为非做歹吧!按照我们这的习俗,端午节要包粽子。我们全家人都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种准备工作,做好这些之后,我们就洗好手开始包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黄米或糯米做成,把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粽子包好后,放到大锅里,慢火煮几个小时。煮好后,打开锅,芳香四溢,竹叶的香味,粽子的清香,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接下来便是赛龙舟了,龙舟花样可多了,有的龙舟头有些摇摆不定,有的像极了活灵活现的真龙,有的船身有着各种样式的条纹,在江里随着鼓声自由翱翔。赛龙舟需要队员们的同心协力、奋力拼搏。它发扬了我们中华民族奋力拼搏的精神,也宏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习俗。我们应该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7
近日的雨让人心情意外安定,闭起眼听一曲黄梅戏,更显暇意。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其中,我最喜欢的还要数黄梅戏,听村里的老人说,这种戏剧原名黄梅调”,发源地就在我的老家安徽。
黄梅戏以唱腔委婉著称,严凤英的《天仙配》实为代表之一。我闭着眼听戏,在优美动听的旋律声中,我仿佛看到了绿水青山,听到了声声悦耳的鸟鸣,闻到了大自然清新的空气曲到高潮,我不禁睁眼,那精致的发髻,飘飘的衣带,华丽的刺绣,无不吸引着我的眼球,那飘逸之美一度环绕于我心间,那似清泉般清澈的音韵亦带走了周遭所有纷扰。
为什么黄梅人要唱黄梅戏呢?我心中甚是疑惑。原是黄梅县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水灾,当地人民深受其害,以适应灾年逃水荒、打连厢、唱道情行乞他乡求生存的需要,人们便唱起了黄梅戏。岁月流转,黄梅戏便以其行云流水的唱腔,通俗易懂的唱法,在各地人民群众中深受欢迎。
黄梅戏,演的是生活,唱的是淳朴,说的是人民美好的愿望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戏中感受生活,懂得生活,像泥土一样,朴实而又深厚。
【民风民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民风民俗的作文:端午节的民风民俗06-13
陕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民风12-22
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民俗12-23
藏族民风民俗的作文-民俗12-23
客家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18
多彩的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22
民风民俗作文08-05
民风的民俗作文04-20
作文:民风民俗08-06
民俗民风作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