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作文

时间:2025-06-04 10:07:41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 我要投稿

实用的民风民俗作文(实用10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风民俗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民风民俗作文(实用10篇)

民风民俗作文 篇1

  家乡的民俗民风我的家乡在美丽的余杭我爱我的家乡,因为那里是我生长的地方那里有我童年的回忆有我童年的快乐。

  说起家乡的民俗民风啊,那可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因为每个民俗民风的历史都是十分的长远的。

  吃咸茶,是其中的一个民风,特别是在过年的时候喝上一杯心里喝得暖暖的,这喝咸茶其实是一种独特的喝茶方式,只有在余杭本地才能喝到,颇有情趣,这喝咸茶已经流传了很久了至今还广为流传着,这咸茶是以少量的茶叶配上多种材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随意的搭配但是这其中必不可少的是橙子皮、烘青豆、野芝麻,用水冲泡,透过玻璃杯可以看见杯中的茶叶在翻滚释放出自己的香味,这么多材料在杯底构成了一幅画似乎呈现的`就是这余杭的青山绿水,十分的美。

  轻闻一下啊!这橘子的浓香、茶叶的清香、芝麻的醇香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一种更加清新完美的香味,令人不愿重重的去闻这香味生怕破坏了这完美的气息,喝上一口茶中带有淡淡的咸味,为什么叫做吃咸茶呢?这也是有原因的,其实这杯底的材料也可以吃,可是这杯底的材料这么吃呢,可用手堵住杯口,另一只手轻拍杯底,这材料就出来了,可以吃,真可谓是闻之清香,食之可口啊,待客时主人家必须捧出这清香的咸茶,这是待客之礼。

  喝上一杯茶边喝茶边拉家常,谈笑风生,有的会唱山歌,一唱众和,哼哼小曲。

  直到吃完这茶中的材料,大家才会起身离开。

  你们是不是也想来尝尝这咸茶呢?不喝不知道,一喝忘不了。

  欢迎你来我的家乡—余杭,来品尝这美味的咸茶。

民风民俗作文 篇2

  我们中国分为56个民族,同时也盛开着56朵花。56个民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着各自的缘由。

  满族人,在清朝是最为繁盛,清朝是满族人的天下,我们常说“满汉全席”是说汉族的一大桌菜全在满族的餐桌上。而他们的衣服也十分的突出。女的穿旗袍,男的穿马卦。而旗袍则意味八旗子弟穿的旗袍。女的'就穿那种近似旗袍的衣服。男的就是骑马时要穿马褂,就像我们现在的背心。满族人把狗当作圣物,以不猎杀,反而进行保护。

  满族绝对是一个除汉族以外的又一个庞大而又有秩序的民族。从满族建立清朝的那场战争就可以一斑了。满族在谋权当朝之前把各个村落分为八队,分别为:红旗,黄旗,蓝旗,白旗,镶红旗,镶黄旗,镶蓝旗,镶白旗。每队分工明确。就是因为这样才能使满人能夺得天下权政的原因之一。

  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去北方的满族聚集的地方看一看。

民风民俗作文 篇3

  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在腊八这一天,大家除要喝腊八粥外,还要吃腊八饭、泡腊八蒜。

  腊八这一天,除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在东北也有谚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的之说,意指腊八这一天非常冷,吃腊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

  “腊八粥,吃不完,吃腊八粥便丰收”。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关中一带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不光大人、娃娃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图个吉利。

民风民俗作文 篇4

  “下雪了,下雪了!”舅舅大声地把我从美梦中唤醒。我立刻从被子里爬出来,走到窗户前一看,咦,怎么一点儿雪也没有呢?原来被舅舅骗了。于是我洗漱完,准备去体验东北农村的生活。

  乘坐一个小时的巴士去大民屯,接着就跟舅舅的战友去吃东北特色菜,我们点了牛肉、酸菜、东北天鹅肉、锅包肉~~~~~~这些菜的味道很重,并且份量非常的.大,后来问了大人才知道,受俄罗斯影响和气候原因,口味为酸辣,因为喝酒量大,所以菜的份量才大。

  吃完饭,我们便来到了主人家中,我见识到了东北的炕,便轻轻地摸了一下炕,暖暖的,然后我便坐了上去,坐在上面虽然有点硬,但寒气突然消失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里的辽河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它在阳光的照射下亮亮的,闪着奇异的光,一片银白色,美丽极了!我们走在河面上发出吱-吱-吱的声音,偶尔还发出几发清脆的碎裂声。感觉非常有趣。

民风民俗作文 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影响力最大的,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又叫“浴佛节”。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一般持续三至七天,第一天用傣语叫做“麦日”于农历除夕相似;第二日叫做“恼日”(空日);第三天叫做“叭网玛”竟为守岁。人们把“叭网玛”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水去佛像前浴佛,然后就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古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四处飞溅,在这一天谁身上的水最多,谁今年就更幸福,更美满!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去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到佛寺浴佛是,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一朵朵水花在天空胜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呀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赞歌,水的祝福,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幸福的世界。欢声笑语在耳边回荡,一支支舞蹈在眼前浮现。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想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

  整个节日期间有赛龙舟、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水花象征——吉祥;水花象征——健康;水花象征——幸福!!!

  广东民风民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蒙古族民风民俗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在蒙古族有一种风俗叫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和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脖子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来蒙古族还有许多风俗,比如:敬神、骨肉进餐......带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出来。唱歌与对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喜欢蒙古族了呢?

  我们江西风俗非常多样:有抓周啊,有守岁啊,还有祭拜天地今天我就来介绍几样。

  一是我们江西特色饺子,我们每一次过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样的饺子,有绿豆饺子,有韭菜饺子,还有豆腐饺子,甚至还有辣椒饺子等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吃了还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须要有鱼,有鱼了还不能吃。有人会问不吃干嘛呢?因为我们江西人把鱼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余,要是把鱼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没余了吗?

  二是抓周,抓周这个词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岁的人都要抓周。先拿一个大一点的盆子,让那个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计算机,一些东西。我们在门外打爆竹,那个小孩子开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长大以后肯定是一个学习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长大以后一定是非常贪玩的一个人;要是抓到计算机的话他长大的工作一定是计算机。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过年的期间我们都要祭拜天地,让他们保佑我们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会出事。我们要把猪头和一些吃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这样可以全家幸福。

  我们江西还有很多习俗想要了解的话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傣族的民风民俗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起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真是色香味俱佳,是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湛江的春节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都有自己的特色、特点。当然,外婆家--湛江也不例外。

  除夕的早上,我们都要大扫除。大扫除的寓意是把晦气,霉运都扫走。这一天当然也要贴对联啦!我们要把旧的对联撕下来,换上新的,迎接新的一年。家家户户的对联都各有特色。到了晚上,我们都要穿上新衣服吃团圆饭,吃团圆饭的.时候,鸡、米粉和山薯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每家每户从凌晨开始放鞭炮,一家烧完另一家又接着烧,就这样陆陆续续一直到天亮。

  大年初一这一天在湛江叫做开年日,也是我们最忙的一天了!村里所有的人都要去庙里祈祷。我们排成的队伍跟一条长龙似的。除了祈祷,我们大家还要吃开年糕。开年糕黏乎乎的,好吃极了!

  初四到初十,这六天是小孩们最喜欢的了。因为这六天大人们都要带上自己的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去亲戚家拜年,亲戚给孩子们封红包,孩子当然高兴啦,所以孩子们最喜欢这六天了。

  大年十五是元宵节,也我们湛江春节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可热闹了!大部分村庄和乡镇要举办舞狮、游神等民间活动,舞狮会游荡每条村,我们要准备钓红包给舞狮“吃”。当然也少不了放鞭炮啦!

  我喜欢外婆家的春节,真希望下个新年快点到来!

  难忘的春节

  随着春节的步伐越来越近,政府出资把大街小巷粉刷一新。瞧,道路两旁的商铺装修的古色古香,树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和中国结;看,公园里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绚丽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听,鼓声,鞭炮声,歌声,乐声,汇集成气势磅礴的交响曲。人们喜气洋洋,迎接春节的到来。

  除夕的晚上,我家里可热闹了,表哥表姐都来了,我们在一起边说边笑,边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时间过的可真快呀,只听见主持人倒报着“十、九、八一”“当—当—”除夕的钟声响起了。我高兴的叫喊着:“新年到啦,放鞭炮了。”此刻,外面的鞭炮响彻云霄,礼花在天空中像天女散花一样撒下了数不清的花瓣,看到这光彩夺目、千姿百态的礼花令人眼花缭乱,把除夕夜的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仰望夜空洒下的点点金雨,凝视地上绽放的朵朵彩花,我和表哥表姐尽情地拍呀、跳呀、笑呀

  大年初一是我最向往的日子,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跟随爸爸妈妈去拜年,这一天我不想发财都不行,因为我能收到很多的红包。红包里面装满了压岁钱,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

  过年就是这样隆重,我们的民风民俗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春节

  过春节了,孩子的脸上露出了春节特有的快乐,大人们一年的劳累得到了安抚,春节是多么重要的节日啊!

  走在有浓郁春节气氛的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每棵树上挂满了大大的红灯笼。市场里的人手里都提着年货、拿着鲜花、捧着桔子树、抱着娃娃,场面热闹极了,脸上都挂满春节到来的喜讯。

  回到家里,邻居一家三口都在搞卫生,我家也不例外,妈妈给我一对乳胶手套和毛巾,接着我们俩就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先抹门,后抹窗,不一会儿我和妈妈就把整个房子里屋外屋都打扫的一尘不染,这样更加能显示出新年新气象的习俗。

  年三十早上我们要把去年所有的春联和福字都撕下来,贴上新买的,这叫除旧迎新。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年饭,在外打工的人也要会到家里,团年饭里会有很多菜肴,还有饭要多煮一些,留下一写剩饭过年,这样寓意年年有余,每年都有吃不完的饭。

  年三十晚就是旧年的最后一个晚上,所有人都要守岁,不能睡觉除了小孩和老人,守到新年到来。早上我们一家大小就要去走亲戚,到亲戚家里拜年,当然亲戚来会来我家所以就要安排几天去亲戚家,还要有几天要待在家里招待亲戚朋友,春节之后还有元宵节,元宵节的主角就是汤圆了,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

  春节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民风民俗,春节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不可缺少的地位。

  闽南的端午节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将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最后,将祭品中的六个粽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民风民俗作文 篇6

  现在最近的节日就是清明节,就说说它的风俗吧。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这一天里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要忌使针,忌洗衣,有一些地区妇女忌行路。而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水果、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的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而清明节又名踏青节的原因是,那时正好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季节,也正好是人们春游又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在这个节日里,有些人拥有了亲人在身边的那种亲切感,有些人拥有了春游时接近大自然的那种欢悦感,让我们祝福所有的人吧。

  过年期间,遇上建了新房的、娶了新娘的、新女婿上门拜年的、老人做寿的,竹马狮灯队会在主人家玩得更起兴、更滑稽,时间也更久。玩的花样更有针对性,会敬称为:三星拱照、骑龙送子、五子登科、高堂拜寿之类。主人招待更客气、更丰盛。由于表演的时间长,白天没玩够,晚上会有继续表演,引来村内村外更多人的观赏。所以,春节期间我们老家一带的孩子都喜欢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追赶着舞狮队,跟着看舞狮、看唱戏,就成了他们乐此不疲的最主要的活动。

  故乡的民俗浓郁,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它就像甜在我心头的巧克力,醇香甘甜,成为了家乡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每逢春节,我就迫不及待地赶回家乡,不光是为拜年,更是为去品尝家乡这醉人的风情啊!

  在我的家乡——常德,有着十分独特的民风民俗。

  在我的家乡有着一种独特的美食——鱼糕。每逢佳节,大家总会拿出鱼糕来品尝。它在家乡人民的眼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一种象征。

  家乡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在每年的十月份,村民们都会齐聚在一起,开一个小型的“跳蚤市场”,大家可以随意采购别人的农产品。整个集市活动要开展近十天左右,在此期间,大家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希望来年的时候能有个好收成。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大家也都没有在干农活了,全村人都会用这样独特的方式来庆祝今年有了个好收成。

  一年又一年,家乡变了模样,但在游子们的心中,“家乡”的情是永远也不会变的。

民风民俗作文 篇7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是一朵美丽的花,每个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自己独特的节日,拉祜族就是其中一个民族,很久以前拉祜族是靠狩猎为生,游牧于滇西洱海地区的“昆明”或“昆明之属”,可能就是包括拉祜族在内的彝语支某些民族的先民。括拉祜族在内的彝语支某些民族的先民。

  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拉祜族信仰大乘佛教和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少部分人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

  “拉祜”是本民族的自称。18世纪以前,拉祜族大致就已居住在现在所分布的地区。

  拉祜族传统的住房称为掌楼,掌楼一般为正方形,象征房主人地位稳固,生活安定。掌楼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分为寝室和客房,客房中心有火塘,塘中的火终年不息;下层不筑围墙,用来堆放杂物、圈牛养鸡。楼外设一阳台,用来晾晒谷物或纳凉。

  拉祜族人用竹筒制茶,竹筒茶制作方法是:将新采的茶叶揉炒之后,放入青嫩竹筒内压实,然后放到火塘边烤干,再剖开竹筒,取出茶叶即可。它混合了醇厚的.茶香和浓郁的竹香,是拉祜族别具风味的饮料。

  拉祜族有丰富的口头文学,诗歌中有一种叫做“陀普科”《谜语》,深为群众所喜爱。拉祜族的音乐、舞蹈都具有独特风格。传统乐器有芦笙、三弦等。拉祜族长篇史诗《牡帕密帕》中记载拉祜族的祖先是从葫芦里孕育出来的,因此拉祜族以葫芦作为自己民族的象征。用葫芦做成的芦笙是拉祜族最喜爱的乐器,电影《芦笙恋歌》中的插曲“婚誓”,就是根据拉祜族的芦笙曲调创作的。

  “扩扎”是拉祜族最重要的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择吉日举行。“扩扎”共九天,分三段。初一至初四为第一段,称作“扩路妈”,即大年。大年初一抢新水是“扩扎”最富情趣的活动:随着雄鸡破晓的第一声啼鸣,男女青年争先恐后冲出家门,抢先来到泉边抢新水。新水被拉祜族看作是纯洁与幸福的象征。第一个抢到新水的人被认为能在新的一年里交好运。初三这天人们带上食品走亲访友,还要唱歌跳舞。初八、初九为第二段,称“九黄会”,又称“男人节”。十三到十四日为第三段,称“小扎”,村村寨寨都要荡秋千。

  拉祜族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民族,是56个民族中一朵鲜艳的花。

民风民俗作文 篇8

  鬼节,顾名思义,即鬼过的节日。光是看到这个“鬼”字,我就有点胆颤了。在上古神话中难以见到死后世界的描绘,“鬼”字最初也并不是现在的意义。甲骨文中“鬼”本是会意字,下面是个“人”字,上面是个可怕的脑袋,意即像人的怪物。 这样的鬼,这样的节,也难怪大家都惧怕了。

  我们先来说说鬼节的传说吧。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

  下面我们来说说鬼火吧。如果酷热的盛夏之夜,你耐心地去凝望那野坟墓较多的地方,也许你会发现有忽隐忽现的蓝色的星火之光。这迷信的人们所说的':“那是死者的阴魂不断,鬼魂在那里徘徊,”即所谓“鬼火”。有的人还说,如果的有人从那里经过,那些“鬼火”还会跟着人走呢。难道真的是鬼火吗?是死人的阴魂吗?不是的,“鬼火”实际上是磷火,是一种很普通的自然现象。它是这样形成的:人体内部,除绝大部分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外,还含有其他一些元素,如磷、硫、铁等。人体的骨骼里含有较多的磷化钙。人死了,躯体里埋在地下腐烂,发生着各种化学反应。磷由磷酸根状态转化为磷化氢。磷化氢是一种气体物质,燃点很低,在常温下与空气接触便会燃烧起来。磷化氢产生之后沿着地下的裂痕或孔洞冒出到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光,这就是磷火。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听了以上叙述,你对我们这的鬼节也有了些了解了吧。你的家乡又有哪些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作文 篇9

  我的家乡是湖南,湖南和广州的民风民俗有着极大的不同,接下来我给你们说说。

  湖南的公交车和广州的完全不一样。车上所有的人都很和蔼、慈祥。广州一上公交车就有一个机器让你投两元钱进去,而老家不同,老家的公交车上,有个专门售票员。她会先问你到哪里,如果是远的地方就会收多你一点钱,如果是6元,你给5元,她也不会说什么。是10多元,还可以讨价还价。碰上新年的'话,售票员会对你说 “新年快乐。”

  湖南人很热情,跟广州完全不同。在湖南如果家里要是有人结婚,或者过寿,只要一碰上喜事,就会邀请亲朋好友和邻居一起来参加。湖南人称这不叫派对,叫做酒,参加的人称吃酒。吃酒时男人都是坐在大厅里,女人和小孩就坐在喝茶的屋里,这是由于地位不同。做酒都是在家里做,请一个艺术团在外面搭个舞台,表演。再请个煮饭的队伍,来煮饭。客人们看完表演就去里屋准备吃酒。大家一坐下菜就来了,一桌五六个人,十盘菜,全是肉。湖南的人不像广州,广州聚会都是喝红酒,而湖南乡村是喝营养快钱和米酒还有白酒。湖南把米酒当水喝,喝得越多表示主人越大方,喝醉了更好!

  这就是我的老家——湖南!这就是我老家的民风民俗,它跟广州的可大不一样呀!

民风民俗作文 篇10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习惯。女性的韩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篇二:春节的民风民俗

  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吃饺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因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意思是人们要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从将军码头一直走到新华码头。这里是滑冰场,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新装,好像给冰场上装点了盛开的鲜花。人们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车。还有的在冰道上从高处往下放冰车,大家玩的真尽兴!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欢歌笑语……

  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实写照吗?

【民风民俗作文】相关文章:

民风民俗作文【经典】08-21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07-03

民风民俗作文06-12

民俗民风的作文07-26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7-16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07-14

民俗民风的作文(精选)09-27

民俗民风作文12-26

民风民俗作文01-19

民俗民风的作文(经典)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