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作文汇总【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风民俗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风民俗作文 篇1
我的家乡是湖南,湖南和广州的民风民俗有着极大的不同,接下来我给你们说说。
湖南的'公交车和广州的完全不一样。车上所有的人都很和蔼、慈祥。广州一上公交车就有一个机器让你投两元钱进去,而老家不同,老家的公交车上,有个专门售票员。她会先问你到哪里,如果是远的地方就会收多你一点钱,如果是6元,你给5元,她也不会说什么。是10多元,还可以讨价还价。碰上新年的话,售票员会对你说 “新年快乐。”
湖南人很热情,跟广州完全不同。在湖南如果家里要是有人结婚,或者过寿,只要一碰上喜事,就会邀请亲朋好友和邻居一起来参加。湖南人称这不叫派对,叫做酒,参加的人称吃酒。吃酒时男人都是坐在大厅里,女人和小孩就坐在喝茶的屋里,这是由于地位不同。做酒都是在家里做,请一个艺术团在外面搭个舞台,表演。再请个煮饭的队伍,来煮饭。客人们看完表演就去里屋准备吃酒。大家一坐下菜就来了,一桌五六个人,十盘菜,全是肉。湖南的人不像广州,广州聚会都是喝红酒,而湖南乡村是喝营养快钱和米酒还有白酒。湖南把米酒当水喝,喝得越多表示主人越大方,喝醉了更好!
这就是我的老家——湖南!这就是我老家的民风民俗,它跟广州的可大不一样呀!
民风民俗作文 篇2
东莞人把“春节”、“过年”叫做“做年”。这与东莞人过其他节日时叫做“做时做节”是一样的,也许是因为每到过节的时候,总有很多风俗事项要做的缘故吧。
做年的准备工作很早就开始了。秋收之后、冬天开始之时,把新米放到铁锅里炒成金黄色,舂成米粉,拌上红蔗糖,掺入炒花生仁,放在木制的模型里,用小木槌敲实,印出各种吉祥的花纹,做成一个个米饼,用炭火烘干。这就是硬饼(炒米饼)。硬饼印好后,整个冬天都可以食用,同时,也是做年“奉神”(祭祀)时必不可少的供品。印硬饼的时候,亲人、邻居都会来帮忙,大人、小孩齐动手,忙碌上一整天。十几个小木槌“笃笃”地敲在硬饼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很远都可以听到,成为如今一种温馨的回忆。印完硬饼后,到整(也就是做)油角时,就真的感到新年快要到来了。油角是在过年前十天半月时做的,用面粉拌上鸡蛋、猪油做成皮,用砂糖、花生仁做成数(也就是馅,可能出自“心中有数”),包好后用拇指捏出一列整齐的纹,再放到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做得好的油角是很松脆的,也很香。在做油角的同时,也做糖环、碌堆。糖环、碌堆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加入白糖,和成粉团,压到木制的模型里,用刀切出环状、带花纹的一片,放到油锅里炸成圆形,就是糖环。把粉团捏成一个杯状,再轻轻地把杯口收拢,往里头吹气,把它吹胀,底部沾上一点芝麻,放到油锅里炸成一个圆球,这就是碌堆。糖环、碌堆都是做年时的供品。圆圆的形状,当然寓意团团圆圆了,也有“煎堆碌碌,黄金满屋”吉利说法。广东话里有个成语叫“年晚煎堆”,意思是人有我有。是的,到了年晚,哪家哪户没有煎堆呢?
“年廿八,洗邋遢”,做年之前,当然要把家中各处清洗得干干净净,这一项就够忙上一两天了。
还要贴对联、挥春、门神。对联是写在橙红色的洒金笺上的,联语因应贴在不同的地方而有所不同,但无不代表了主人在新的一年的祈求与祝福。例如,贴在大门上的有“玉堂富贵,金屋荣华”,横额是“五福临门”;贴在花园门口的,要贴合春天的主题,横额是“满园春色”;贴在厨房门上的,少不了“山珍海味”、“美味佳肴”的字眼;贴在后门的横额,通常是“后来更好”。挥春就是写在对联纸上的四字吉祥用语,如新年进步、恭喜发财、生意兴隆、百年好合等等。贴好对联、门神后,用大桔、肥猪肉、柏叶串成一串,挂在大门门框的顶部,寓意是大吉大利、家肥屋润、长福长寿。贴上了崭新的对联,新屋、旧屋都顿时焕然一新,做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了。
贴完春联,还要到花市买花回来,摆放在家中,营造春天的气息,同时,也有花开富贵的寓意。花市是一年一度的,临近年晚,花市里就挤满了买花、看花的人。花的品种真可谓琳琅满目,珍贵的有兰花、牡丹、茶花,一般的有杜鹃、水仙、郁金香、玫瑰、桂花等等,最普通的就是颜色不同、花型各异的菊花和芍药(其实是大丽花)。也有盆景和绿色植物,如常青藤、万年青、金钱树;也有用来插花的,如菊花、富贵竹、剑兰、百合、银柳、鸡冠花等。当然,最少不了的年花,就是代表大吉大利的大桔。无论贫富,无论是几千元的大桔树还是几元钱的小桔子,做年时每家每户都要在家里摆上一盆,不然,真的不叫做年了。花市的另一道风景是卖桃花,数十位花农把桃花用摩托车、单车载着,待价而沽,摆满了一整条街。灿烂的桃花缀满了枝头,最是能体现春天已经来临的气息。
过年前,还要买两根带着青叶的甘蔗回家,放在家中,这叫做“傍年”。这两根甘蔗在做年期间是不吃的,也许放上一整年也不吃,寓意是生活象甘蔗一样甜。
年晚了,要卖懒。年晚那天早上,用“崧木(苏木)”(一种木头,用作天然的红色素)加上碱水,熬出红色的汁,放入鸡蛋,染红,煮熟,就做成了卖懒的鸡蛋。这种红鸡蛋除了“奉神”外,家里大人小孩每人都要吃一个,而且小孩子的鸡蛋一定要分一部分给别人吃,意思就是把身上的“懒”脾气“卖”给别人。能把懒卖掉,固然很好,但要一个馋嘴的小孩把自己的鸡蛋分一点给别人吃,就真的有点难了。若是真的要分,那就分指甲那么大的一点点吧。小时候有首童谣是唱卖懒的,开头两句是“卖懒啰,一起来”,后面几句就记不得了,应该是很好听的。到了年晚卖懒,真的是在过年了,到处都飘着做年夜饭的炊烟,过年的气氛已经很浓很浓。
年夜饭当然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家宴。年夜饭的菜大概有鸡、鹅、肉等,丰富程度与美味度,就要看一个家庭的财力与主妇的手艺。芹菜是少不了的,因为芹菜寓意着“勤力”。
年夜饭的主食并不是饭,而是汤圆。汤圆是用糯米粉做成的,里头并没有馅。把加入了肉片、黄芽白(一种长条形的大白菜)等各种配料的汤烧开,用糯米粉加水搓成长条,手指轻轻捏出一小颗,搓圆,直接放入汤里煮,就做成了寓意团团圆圆的汤圆。卖懒时染红鸡蛋的“崧木”水,另一个用途是用来染年夜饭时吃的红汤圆。雪白的、浑圆的汤圆中间,加入了若干的红汤圆,不仅颜色很鲜艳、好看,当然也有吉祥、如意、红运当头的意思。
辛苦了一整年,到了年晚的时候,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丰盛的晚饭,欢声笑语、共叙天伦,这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幸福。
吃过年夜饭,主妇就要忙着准备“奉神(祭祀)”。“奉神”的主要供品有:大桔、钱盒、水果、蔗果、碌堆、硬饼,酒、茶,元宝、腊烛、香等。钱盒是一个分隔成若干个小格的盒子,分别放上糖环、油角、糖莲藕、糖马碲、糖椰角、红瓜子、各种糖果等贺年食品。蔗果就是几段刮干净了的蔗,取“甜”的意头。子时(晚上十一点)之前,开始奉神。奉神是感谢各位天神、感谢土地、感谢列祖列宗,许愿家人平安、健康、幸福。子时的钟声一敲响,鞭竹便响起来了。响亮的爆竹声,会持续一整夜。虽然说是有点吵,但如果没有爆竹声,如果没有了在门前铺满了一地的红彤彤的.爆竹纸,又怎么叫过年呢?
一觉醒来,便是新的一年了。什么都是新的,包括新的衣服。
新年第一件事,便是见到每一个亲人、朋友都要恭喜一番,恭喜爸妈身体健康、心想事成,恭喜伯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恭喜朋友步步高升、早生贵子,恭喜老人龙马精神、身壮力健、越老越福……恭喜的话总是说也说不尽。恭喜之后,当然要派利是啦。“利是”由长辈派给晚辈、已婚的同辈派给未婚的同辈。不管年纪多少,只要未结婚,都只有收利是的权利,没有派利是的义务。年纪小的派利是给年纪大的人是很经常的情况。
到亲人、朋友家拜年,嗑嗑红瓜子,吃点贺年糖果,大家团聚在一起,恭喜一番,聊聊家常,到处都是喜气洋洋。
新年期间,主妇的很重要的事情是奉神。在家里,在庙里,在祖屋里,都要奉。供品中,两根青蒜是少不了的,寓意是多子多孙(“蒜”与“孙”同音)。年初二是“开年”,意思是新的一年正式开始。“开年”的祭品中有一条用米酒灌醉了的活鲤鱼,用一条红纸围在鱼身上,寓意“年年有余(鱼)”。这条鲤鱼在奉过神后,要拿到河里放生,与佛教的放生是一样的。年初二,通常一家人会到妈妈的娘家拜年。
孩子们最喜欢做新年了。做新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很多很多的过年食品,更可以“兜(要)利是”。有了利是,就可以买烟花,买玩具,到处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新年的一个重要节目是舞狮、舞麒麟。狮和麒麟略有不同,但都是模仿狮、麒麟的习性、神态,如出洞、上山、遇险、稍睡等,高潮是采青。神态活现,动作逼真,仿如真狮、真麒麟在人们面前舞动。
舞完狮或麒麟,就会表演武术,如南拳、大刀、关刀、长矛、棍,也有锄头和齿耙。最有趣的是打藤遮(也就是用藤做的盾牌),通常都是由最矮小的人来表演,躲在藤遮里拿着刀一晃一晃的,一副胆小受怕的样子;高潮是头顶着藤遮,在地上一连打上十几个滚,最引人发笑。三四岁的小孩子也会上场表演,通常是打拳。鼓着腮帮,挥着稚嫩的拳脚,打起来还真有板有眼。打得起劲之时,挤得里三重外三重的观众,当然少不了报以热烈的掌声。如果大家表演得不够好,老师傅就会亲自出马,紧束腰带,赤膊上阵,以一套刚劲有力、可以***老虎的南拳答谢观众。打到兴奋之处,还会大吼一声。既然是师傅,这吼声当然也比徒弟们来得大声和震撼人心。
舞完狮或麒麟、表演完武术,就会舞着狮或麒麟到各家各户去拜年。主人会奉上一封利是以答谢并图个吉利。
年初七是人日,也就是所有人的生日。年初一到十五都是做年,都可以派利是。是的,做年除了向大家拜年、恭喜大家、吃红瓜子,最重要的就是派利是、收利是了。利利是是,正是所有人都期望的。
民风民俗作文 篇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影响力最大的,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又叫“浴佛节”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
一般持续三至七天,第一天用傣语叫做“麦日”于农历除夕相似;第二日叫做“恼日”(空日);第三天叫做“叭网玛”竟为守岁。人们把“叭网玛”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水去佛像前浴佛,然后就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古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四处飞溅,在这一天谁身上的水最多,谁今年就更幸福,更美满!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去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到佛寺浴佛是,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一朵朵水花在天空胜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呀泼。
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赞歌,水的祝福,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幸福的世界。欢声笑语在耳边回荡,一支支舞蹈在眼前浮现。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想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有赛龙舟、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水花象征——吉祥;水花象征——健康;水花象征——幸福!!!
民风民俗作文 篇4
傣族是五十六朵民族花中比较艳丽的一朵。他们的房子--竹楼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居住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但是傣族人民为什么要建竹楼啊?
还是从帕雅桑木底的故事说起吧。
一次,帕雅桑木底带着一只狗上山打猎。下大雨了,他躲在大树根下躲雨而那只狗却撑着前腿坐在地上,昂着头,尾巴拖在地上。雨水顺着成斜坡的狗毛向下流。他突发奇想,用树枝和茅草盖成一个斜坡屋面。因为是学狗坐地的样子所以叫"杜玛些".但是竹子防湿气。所以就把竹子盖成房子。
呵呵,好玩吧?下回再给你介绍吧!
民风民俗作文 篇5
“铛”,新年钟声敲起来了。“过年了!”我欢呼起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此时此刻,外面的烟火、爆竹声连成了一片。先让我们去搜索一下烟火爆竹吧优秀作文——回族的风俗习惯作文3篇优秀作文——回族的风俗习惯作文3篇。
我们家放的是“百年好和”、“吉祥如意”,瞧,一团团的小火球腾空而起,在空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火箭升空”,还有的像“陀螺样”旋转不停。而邻居家的“鱼雷王”的爆炸声让人震耳欲聋,还有“连珠炮”助阵此时,人们沉浸在这对新年的期望当中。
再让我们转移视线,去大街上看看吧。街上节日气氛特别浓,只见人流如潮,大街两旁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商家作好了大赚一笔的准备,货物准备得很充足,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各大酬宾活动层出不穷,人们也放开了腰包,拎着大包小包往回赶。
而我们小朋友可是过足了“过节瘾”,吃着五花八门的食品,玩着自己喜欢的玩具,跟着大人走亲串友,听着大人们的祝福声,拿着长辈给的压岁钱,心里乐滋滋的。当然,还有小朋友过起了“电视瘾”,当起了“小网迷”。
过年真有意思啊!
民风民俗作文 篇6
一大清早,一声声吆喝声便传遍了整个大街小巷,小街上人很多,多得好像容不下这么多人,虽然有些嘈杂,但也十分的热闹。每个人从身边路
过,伴随着一阵阵香气,伴随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什么东西令他们如此幸福?早点。
孝感早点并没有上海那样食物美味,又不如重庆那边辣得有特色,也没有国外那边满街的芝士味。我们孝感的早点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是最淳朴的。
孝感米酒,应当属于最出名了,由于它选才考究,制法独特,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浓而不沾,稀而不流,又闻着有种隐隐的'酒香,却怎么也喝不醉,食用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品种也很多:枸杞米酒,槐花米酒,桂花米酒,樱桃米酒,银耳米酒......,种类繁多,但样样都十分美味。
老人带着小孩去吃热干面,老人呢,在旁边点壶龙井品茶,小孩就在旁边吃着,吃完抬起头来,满嘴都是芝麻酱,用小手一擦,却越擦越脏,热干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面条事先煮熟后,再淋上芝麻酱,香油,香醋,葱等配料,更具特色.吃起来面条纤细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色泽黄而油润,有种很爽口的辣味。
中午,吃早点的人们都散了,但卖早点的人们又忙了起来,准备着第二天要卖的早点。
【民风民俗作文】相关文章:
民风民俗的作文(经典)03-01
民风民俗的作文11-17
民风民俗作文06-12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07-03
[经典]民风民俗作文07-24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7-24
民风民俗作文(经典)08-05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7-16
民风的民俗作文04-27
民风民俗作文[经典]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