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精选20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 1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 2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产生了众多节名,而且各地也有不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习俗,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直到现在,端午节仍是中华民族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呢!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 3
端午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过一个团圆节。
“端午节”由来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个逢五。端午节又叫“龙舟节”“诗人节”“灯节”。说起这些节日,还有一段悲凉凄美的故事呢!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周围的人纷纷走到江边划船打捞。人们争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捞了很久以后,人们还不见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米团扔往江中,不让江中的鱼、虾、蟹、阄等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有了现在的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黄米和糯米做成。把黄米或者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个角放上大枣或花生,为的是不让米溢出来。粽子包好后,连同鸡蛋一起放到大锅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开锅,芳香四溢,竹叶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鸡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用艾子叶驱蚊。以前医疗不发达,有些体弱残疾的人被蚊虫叮咬后会死亡,把艾叶放在门上有一种避邪的作用。人们还在端午节这天绑许多五彩的`小扫帚。小扫帚是用麻线做成的。人们用各种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线。绑制成1厘米长的小扫帚,再用一些小果壳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中间有一个小孔,将七彩线把小果壳穿在一起,绑在孩子们的手脚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习俗。我们应该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 4
夜晚独自坐在屋内,收拾着相机内的百余张图片,不知翻到第几百张,一张江南水乡的风景,让我一下回到那时,那地,回到那端午的江南。
自幼读书总能读到一些细雨绵绵的江南的描写,水墨一般,心驰神往,终于某年的端午,去成了这一南方小镇,白墙黑瓦与青砖小路,水路上船已远远地去了,留下来的水波被泼上一层碎金,卷着花地扑腾,由于是端午,正逢“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执扇,午风清暑”的时节,这样清凉的小河与这样可爱的镇子,在我眼中是画一般的,是美的。
又因为端午,小河上总有人划着小船,拿着一小纸板,写着:自制粽子。诸如此类很多很多,临近这片房子的尽头,有个阿婆坐在水边,怀里抱着竹篮,码放的整齐的粽子叶有着清香,勾着人的心,试探着去问卖不卖,阿婆道:“本来要做了粽子送给儿子的,刚打电话来说已经在外面买了做好的,只好留着自己包,我又用不了这么多,送你们这一把好喽。”我们连说不用,阿婆笑着摆手,起身走远了,留下我们手中一把粽子叶。
回了民宿买了糯米,妈妈包了好些,也教我怎样包,最后借用民宿老板家的蒸笼将这些都蒸上了,白烟与水汽共同催发出粽子的香,拿出一个剥开粽叶,糯米紧贴在一起,像玉一样的'温润剔透,像极了窗外的天空。
终于盼到了下雨,天空是浅灰的,细线一般的雨珠挂下来,落在我的油纸伞上,我们走在那条水路边,要越过那白石搭成的小拱桥,不知怎地,在上面站定后总觉得恍惚,总觉得眼前有一位素衣的文人,身旁一些人将手中的吃食投进河中锦簇的斑斓的鱼群,我终于想到眼前是屈原,背对着我,向一片空白的彼方走远,我默默想着端午就是念屈原的吧,这样柔情婉致的江南也有这样动情悲壮的故事,我拿出手中相机对着游向远方的鱼群、黑墙白瓦和水汽迷蒙的江南,留下一张照片。
那样好的端午,那样可品味追忆的屈原。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 5
今天是端午节,阳光灿烂。“城中城”邀请我们校园记者及家长共庆端午节。我、爸爸、妈妈和弟弟都去了。
我们到了那里已经有四十三名小记者了,我们分了三组,A组去包粽子去了,B组去玩有奖问答了,而我们C组玩起了亲子游戏 。规则是:先用长方形的小积木摆出‘25’的字形,然后把第一个积 木推倒变成一个连续倒下的‘25’的`字形。我们开始摆了,可是刚刚摆好的‘2’字就被我们碰倒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终于摆好了。我爸爸把第一个推倒‘哗啦啦’的一个连一个得倒下了,但 是5的一横没倒下,我们没有获胜,但是我们玩的非常高兴。这时,A组出来了,每个人手里都提着一个塑料袋,袋里放着粽子。这都是他们自己包的。该我们去玩有奖问答了,我回答了一个问题,但不 是很完整,所以没有获奖。但妈妈夸我很勇敢,获不获奖并不重要,重在参与。我们洗了手就开始包粽子了,一个、两个、三个……我们包了好几个。我们又去了建筑工地,在那里差一点把我吓出心 脏病来。我们照了几张相才依依不舍得回家了。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 6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天一大早,奶奶和妈妈就开始包粽子了,她们先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的形状,然后把糯米装进去,再放进去蜜枣、花生,用粽叶把它 们整个包好,最后拿来一条绳子把它捆绑起来,这样一个粽子就完成了。粽子煮好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起了粽子,妈妈还给我讲了端午节的来历:楚国时,有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 原,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连续几次写出改革朝纲的奏折呈给皇帝,但是昏庸的皇帝不但没有采纳屈原的正确主张,还把他拘禁起来……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屈原以死抗争,毅然跳下汨罗 河。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人们,人们纷纷赶来用苇子叶卷成一个尖尖的小筒往里面装上糯米,包成一个个粽子,丢进河里喂鱼儿,希望鱼儿们不吃屈原的尸体,为了世代纪念屈原,人们就把每年的五月 初五,也就是屈原跳河的日子作为端午节,以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的方式永远纪念屈原,听了端午节的来历,我不禁流下了晶莹的泪……
这个端午节,我过得很有意义,因为我不仅吃到了粽子,还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 7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一直回荡在我的耳边。因为每年端午节我都会唱起这首儿歌。
端午又称重五,是许多年里的节是。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给儿童戴应该是父母寄望孩子平安成长,长命百岁吧!各家要插“五端”即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端午节还有许多习俗,各地的习俗也不一样呢!比如南方端午节要吃“五黄”分别是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我告诉你不论是南方或北方,这一天还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你知道吗?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下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繁殖。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 8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重午节。端午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为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喝雄黄酒。端午节又称: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今天的端午节,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粽子的.样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还有许多习俗,比如: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 9
“五月五日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气洋洋。”听到这首儿歌,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都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挂艾虎。端午节那天早上,人们把艾枝插在门上,或者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者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保障健康。
端午节画门符。端午节那天,人们把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的“五毒”形象剪纸做成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除“五毒”,预防瘟疫。
端午节带香包,系五颜六色的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一些雄黄苍术,还装了香草做的香料,戴在身上起到驱虫除污的作用。五条丝线象征五色龙,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吃粽子。早上,家家户户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前一天包粽子,晚上煮,早上吃;粽子主要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和竹叶,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是三角形,一般以内肉命名。糯米包的叫米饺子,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饺子,红枣的叫枣饺子;枣饺子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饺子最多,打算读书的孩子可以吃早中状元。过去,学者在参加科举考试的'那天早上吃枣粽子。到目前为止,在中学和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们也应该为考生做枣粽子。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据说它起源于古代楚国人死于屈原,因为他们不愿放弃圣贤和大臣,许多人划船去救他们。他们争先恐后地赶到洞庭湖。然后每年5月5日划龙舟纪念。用划龙舟驱散河中的鱼,以免鱼吃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是一个有趣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 10
又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吃。我家也不例外。端午节的前一天,爷爷奶奶就包好了粽子,那一个个粽子可谓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三角体,长方体。听奶奶说,这些粽子的馅有许多种:白糖馅、黑芝麻馅、蜜枣馅、菜馅。听了奶奶的一番介绍,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忙让奶奶煮粽子。
等呀等呀,大概过了几个小时,粽子终于煮好了,开锅。
粽子刚盛上来,我就拿起了一个粽子,剪开了线,又解开了粽叶,把粽叶里的糯米团放到碗里,拿来了一双筷吃了起来。我手里的那双筷子不停地在碗与嘴中间挥舞。不一会儿,一块粽子便进入了我的肚皮,真好吃。这粽子里有糯米的饭香;粽叶的`清香;花生的香甜以及蜜枣的蜜甜。这些味道交织混合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
吃着吃着,我实在忍不住了,一下子在碗里放了五个粽子。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一边吃还一边咕哝道:“好吃,真好吃。”不一会儿,五个粽子便进入了我的肚子。我的脸上也粘了不少饭。可我却乐不亦乎。
没想到这小小的粽子竟那么好吃!我也知道:“这每个粽子都代表着长辈们对子女的爱呀!”将来长大了,我也要为长辈们包粽子。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 11
今天是端午节你们知道今天是端午节但是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传统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 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不大一样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 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 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其他国家。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这些就是端午的传统。这个节日来自一个诗人屈原因 抱石跳河乡亲们为了不让鱼,吃了屈原就把粽子扔下去喂鱼。这就是端午的来历,你们知道了吧。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 12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非常深厚。每个节日都对应一个节日。在这些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早早,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弥漫着清新的粽叶香。这一天,人们想吃粽子,所以无论是商店还是普通人,他们都会早早浸泡粽叶,准备粘米和馅料来包粽子。不,粽子一大早就像魔术一样包好煮熟了。这时心急的孩子看着热气腾腾的粽子会吵着要吃,而大人会耐心地哄着说:“先等一会儿,用冷水拔一下再吃。“我终于可以吃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剥下粽子的叶子。好看又粘的粽子露了出来。咬一口真的很香。粽子很滑。三口之后,孩子们通常不得不吃。谁让它如此甜美可口!大人常笑着说:“吃吧,吃吧,多吃点啊!“因为今年只有端午节,只有这一天做的粽子,吃到人们的嘴里,才会有不同于过去的味道。
说到端午节吃粽子,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在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叫屈原。他拒绝向敌人屈服,因为他的国家沦陷了。为了纪念他,后人选择在这一天在河里做粽子。后来,这种习俗直到今天才广泛传播。
端午节不仅吃粽子,还有其他活动。今天南方的.一些城市将举行龙舟比赛。这一天,大人小孩纷纷涌向比赛场所,但人们期待已久。在这里,这一天不仅家家户户包粽子吃,还买些艾叶放在家里。更有趣的是,街上会有卖小饰品的,这些饰品是孩子们戴的香袋。小巧玲珑,袋子上绣着精致的五毒图案,孩子们可以安全佩戴。这些小饰品都很可爱,让过去的人驻足观看,不得不买一个才满意地离开。
端午节快到了,我深深地期待着。甜粽子的香味,它已经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我热切地期待着它的到来。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 13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一进五月,大街小巷就已经摆上了卖香包的小摊。五月初三、四的的四中巷就变成“香包街,”放眼望去,整个街道红红的一片,似乎映红了半边天。走近小摊,大大小小的香包以红色为主,又夹杂有绿色的、黄色的、紫色的,灰色的等等;造型更是各异,有十二生肖、五毒、粽子、中国结、草莓、葡萄……;即便同是蛇,形状也不一样,有的似弯曲前行,有的抬头吐芯,有的盘成一团,活灵活现,看起来都让人害怕!妈妈却告诉我,端午节带上香包,再在香包里填上由百草粉混合而成的香草,不仅可以驱赶蚊虫,还可以佑护人一年安康。或许真有这样的作用吧,这条小街上挤满了前来挑选香包的男女老幼,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发现喜爱的香包的惊叫声……,使这条街市在这几天热闹非凡。
奶奶说,端午节是个早节。端午节这天早上,我才起床,便发现爸爸早已在门窗上插满了艾草和柳条,据说从此蚊虫就不敢进屋子了。端午节在吃食上最讲究,饭桌上早已摆好了炸的酥黄的油饼,糖枣糯米糕,能醉人的莜麦酒麸子,然而我的最爱却是粽子。拆开缠在粽子上的`红白细线,将粽叶一层层剥开,晶莹的,粘粘的糯米糕就露了出来,有枣的、有豆沙的、有葡萄干的、有五香肉的,蘸上蜂蜜,轻轻咬下一口,唇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是热闹的,也是甜蜜的,对于爱吃爱玩的我来说更是难忘的!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 14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投汩罗江而死的贤臣屈原,便划船追赶拯救,追至洞庭湖却始终不见屈原的踪影,人们借划龙舟来驱散江中的鱼虾,从免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之后每一年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这一活动。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为广泛的习俗,也是节日中心不可少的'事儿。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的食品。到了唐代,包粽子用的米以“白莹如玉”,粽子的形状出现了锥形、芙形。宋朝,吃粽子已经很普遍了。元、明时期,粽子包裹材料已从菰叶变为箸叶,后来又用芦苇叶包粽子,附加料有豆沙、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初,中国百姓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
再来说说香囊吧。端千节时,小孩都有佩戴香囊的习惯,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线扣成索,做出各种不同形状,再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你还知道哪些端千节的习俗呢?和我一起交流吧!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 15
端午节的中午,我和妈妈在江边散步。突然,我听到一阵振奋人心的鼓点声,很多人都跑到江边。啊,江上正在赛龙舟!
这可是我第一次见到赛龙舟!我急忙跑了过去,发现江上有4条龙舟,舟上整整齐齐坐满20个头缠红巾的彪形大汉。每个龙舟前端都有一个敲鼓的人,只听见“咚咚,咚咚”声音震耳欲聋,振奋人心。敲鼓的人敲得越快,划的人就划得越快,敲得越竭尽全力,划的人就越拼命地摇摆着手臂!快!再快!更快!龙舟伴随着鼓声,越来越快!一条条龙舟就要变成一真正的巨龙,飞向广阔的`天空!
好一场赛龙舟!
水波荡漾,所有的划手都不停地摆着手臂,似乎驾起龙舟想“飞”到终点,获得冠军!他们跟着鼓手的节奏,鼓点一落就用力,一敲一划,一敲一划,龙舟像离弦的剑一样飞速前进。“加油!加油!”鼓声似乎在不停地呐喊,四条“龙”像争夺金珠一般,不停地向前飞!永不停歇!
好一场激动人心的赛龙舟!
划手们的手臂每一次摇摆都是那么刚劲有力,那么有气势,那么有激情!使岸上的人们激动无比。
冲线了!获胜的“龙”像获得了金珠一般,不停欢呼着!
鼓声消失了,水波消失了。
江面又恢复了平静,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 16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
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过去端午节还有躲午的习俗,此种习俗源于一种信仰,即:五月为“恶月”,瘟疮蔓延,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于是日将未满周岁的儿女带往外婆家躲避,以逃脱灾祸,故称躲午。
这无疑是古代科学不发达而产生的观念,因为五月酷暑将至,蚊虫滋生,在没有医疗卫生设备的民间,容易发生传染病,遂给人们带来一种恐惧心理,于是产生躲午习俗,如今这一节日的一些古老习俗已经随着社会变迁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仍然流行。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 17
每当触及到描写节日气氛的文字,心里总觉得空虚,我觉得很遗憾。
从小到大,我没有正式的端午节,自然也找不到它深刻的记忆。其实我真的很渴望在农村度过一个土色土香的节日,看着那些有特色的舞蹈,体验他们独特的风俗,欣赏他们的民族服饰。突然觉得是一种幸福,纯天然,自动过滤掉城市里的尘烟,是一种沁入心田的享受。真实发生的一切,中华民族独特的回忆,我们祖先自制的节日方式,是属于祖国的童话吗?
小时候过端午节,总觉得饭桌上有香喷喷的粽子。大部分用大片深绿色叶子包裹的粽子都是父母送的。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样的时代,年轻人几乎没有办法“遗传”祖先留下的屈原。年轻的时候,我曾经问过妈妈端午节的来历。她只是微笑着用好听的普通话粗略地描述了一下。语气平淡,但眼睛里没有闪烁的光芒。我想,也许这个节日不足以引起成年人的兴趣。
我记得五年级的时候,父母单位参加了龙舟比赛,大人都穿着红绿相间的衣服,非常华丽。我终于捕捉到了节日里应有的气息,看着江面上互相追逐的.美丽龙舟,我兴奋地喊哑了嗓子。爸爸,他们的球队终于取得了好成绩。为了庆祝,我们一家决定吃喝,却不知怎么走进高档西餐厅。拿叉握刀的我对眼前的美食真的感觉不太好。我幻想着一家人在厨房里做粽子,被节日的快乐气息包裹着,忙碌的场景。但我终于没有过这样的端午节,一直想品尝自己的粽子。
现在,在初中的第二天,当语文老师安排这个主题时,我惊讶地发现我脑海中对它的记忆太少了。即使一些丢失的碎片拼在一起,也只是深深的遗憾。美丽美丽的童年没有融入端午节的特殊记忆。其实我真的很想一边流泪一边倾诉自己的回忆,但是什么都没找到。关于节日,我的大脑充满了圣诞节、儿童和情人节的记忆。它们看起来像美丽多彩的糖纸,但内侧是空白的。
对不起,老师,我真的没什么好写的。在这个五彩缤纷的社会里,我忘记了这个节日,甚至没有写下日期。
现在我想过一个像样的端午节,一家人在一起,无忧无虑。但我看着今天似乎把学习视为一切的教育产业。我想我可能再也过不了无数次幻想的那一天了。我苦笑了。那时候学校会放假吗?假期过后,你不会有家庭作业吗?即使没有家庭作业,我的父母也会有空闲时间陪我去河边扔粽子,谈论屈原吗?一大串问号得不到满意的答案。
我不知道那些失去的美是否会成为我永恒的寻找?我不想和端午节的快乐一起消失。谁能带我去教我唱简单的歌,拥抱我进入古代文化的怀抱?……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 18
端午节又要到了,从我到了北京以来,已经五年没有回家过端午节了。
在老家,端午节是很热闹的节日。小的时候,天还没亮奶奶就要给我和弟弟绑上五彩线,其中我最喜欢紫色的线,那个时候的五彩线通常是家里用剩下的毛线,卷起来粗粗的一根,绑在双手双脚和脖子上,以祈求好运,当端午节过后第一个雨天,就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水坑里,奶奶说五彩线会变成小蛇,然土壤变得更肥沃。绑完了五彩线,老妈就会带着我们去江边,用崭新的手绢沾着江水擦脸,可是现在的江水变得很臭,不能再擦脸了。早市上,会有卖香草、艾蒿、荷包、扫帚、葫芦、小老虎、布娃娃、充气棒的,奶奶会买一些香草、艾蒿和小葫芦挂在门上。二姑和奶奶包好的大枣粽子和白鸡蛋、茶鸡蛋也会在这个时候热气腾腾的端上来。小时候喜欢玩撞鸡蛋,看谁的鸡蛋最坚硬,有的用鸭蛋,有的人用鹅蛋,有的干脆用假的石灰蛋,结果没个端午节都会吃很多的'鸡蛋。
上了初中,同学们提前很久就会计算端午节的日期,一般是要提前一天晚上去江边玩一个通宵。这个时候江南、江心岛、江北都会灯火通明,年轻人拿着充气塑胶棒互相追打,闪闪发光的项链、戒指都很受欢迎,有烤串,有人打麻将,还有人放鞭炮,这样的民间庆祝活动一直会持续到第二天清晨。
如今,在端午节来临之前,真想回家去,想让奶奶给我绑五彩线,想让老妈带我去江边买荷包小扫帚,想吃奶奶包的粽子煮的茶叶蛋,想看到香草艾蒿和葫芦挂在我们家的门前。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 19
首先,我将采摘好的艾蒿摆放成一小片放置在红布上,再拿出另一片红布盖在上面。“嘿嘿”,像不像包饺子?接着,取出针和线,用针穿好线,在两片红布的边缘来回“穿梭”,小心谨慎地缝合红布,将红布上端的两个角对折,再用线缝好,香囊已然初具规模。最后,取出一条黄绳,在香囊上端早已留好的'小孔一穿,打一个蝴蝶结,“诶”,做好了。我兴奋的手舞足蹈,激动的拿起把玩。仔细一看,香囊的外表上有着美丽的图案,中间是“吉祥如意,和睦平安”两行娟秀的小字,周围环绕着一朵朵盛开的菊花、梅花、桃花……
“七彩丝线缠香囊,祝福裹满暖心房。龙舟竞渡翻白浪,吼声震天庆吉祥”,端午佳节佩戴香囊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蕴含着佩戴者平安健康的期盼和心愿。通过这次民俗活动,端午习俗在我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惟愿中华传统文化习俗继续传承发扬,惟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 20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一进五月,大街小巷就已经摆上了卖香包的小摊。五月初三、四的的四中巷就变成“香包街,”放眼望去,整个街道红红的一片,似乎映红了半边天。走近小摊,大大小小的香包以红色为主,又夹杂有绿色的、黄色的、紫色的,灰色的等等;造型更是各异,有十二生肖、五毒、粽子、中国结、草莓、葡萄……;即便同是蛇,形状也不一样,有的似弯曲前行,有的抬头吐芯,有的盘成一团,活灵活现,看起来都让人害怕!妈妈却告诉我,端午节带上香包,再在香包里填上由百草粉混合而成的香草,不仅可以驱赶蚊虫,还可以佑护人一年安康。或许真有这样的作用吧,这条小街上挤满了前来挑选香包的男女老幼,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发现喜爱的香包的惊叫声……,使这条街市在这几天热闹非凡。
奶奶说,端午节是个早节。端午节这天早上,我才起床,便发现爸爸早已在门窗上插满了艾草和柳条,据说从此蚊虫就不敢进屋子了。端午节在吃食上最讲究,饭桌上早已摆好了炸的酥黄的油饼,糖枣糯米糕,能醉人的`莜麦酒麸子,然而我的最爱却是粽子。拆开缠在粽子上的红白细线,将粽叶一层层剥开,晶莹的,粘粘的糯米糕就露了出来,有枣的、有豆沙的、有葡萄干的、有五香肉的,蘸上蜂蜜,轻轻咬下一口,唇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是热闹的,也是甜蜜的,对于爱吃爱玩的我来说更是难忘的!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节民风民俗作文05-15
端午节民俗民风作文05-11
(经典)民风民俗作文10-11
民风民俗的作文(经典)03-01
[精选]民风民俗的作文03-07
民俗民风的作文(经典)03-14
(精选)民风民俗的作文03-18
[经典]民俗民风的作文11-07
民风的民俗作文04-27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