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作文

时间:2025-03-11 07:15:31 民风 我要投稿

实用的民风民俗作文实用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风民俗作文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民风民俗作文实用7篇

民风民俗作文 篇1

  中原地区浓郁的奇风异俗给这块古老的大地涂上了如诗如画的色彩。小孩儿穿百家衣吃百家饭就是这诸多风俗中饶有兴趣的一页。

  百家衣是婴儿服的一种,由一百个家庭贡献出的布片做成,故名百家衣。每当婴儿出生后,特别是数世单传、孩子的啼哭打破了家庭的沉寂,全家人为之惊喜万分。这时,孩子的奶奶、爷爷就要向左邻右舍报告喜讯,并向百家近亲好友求乞布块。特别是那些姓“刘”、“陈”、“程”谐音“留”、“成”,在老人们看来,这些谐音都是吉利之语,对于保佑孩子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这些人家的一小块布头或是一方旧布片,老人们也会珍重地收留下来。布块的大小花色一般不太讲究,但以蓝色为最好。因 “蓝”谐音“拦”,只要有蓝色的布块,妖魔鬼怪就收不走孩子。

  人们把百家的布块缝在一起。据老年人讲,缝百家衣的讲究也很多,像布纹的走向、拼图等,都有约定俗成的规矩。衣服不能在胸前开口,要做成偏开口的大襟衫,也叫道袍衫。这种衣服,往往不能做完,老人们常在底襟处留个口子,此称藏魂处。待孩子满月后,由孩子的母亲将口子缝住,这就说明孩子的魂灵已留在了母亲的身边,再也不必为孩子的安全操心了。

  也许穿衣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民间保佐婴儿成长的风俗除穿百家衣之外,还有给孩子吃百家饭的习惯。凡是对孩子比较溺爱的人家,农历正月初一那天,爷爷抱着未满周岁的的`孙子,佯装乞丐模样,手执破碗,沿街乞讨。乞饭的人家以100家为宜。他们将讨来的馍、菜、米烩在一起,煮成稀饭,让孩子吃下。据说这样孩子就可受到百家的庇护,免除灾难。吃过百家饭后,孩子的奶奶要蒸100个铜钱大小的麦面馍,用篮子挎上,沿村庄或街道漫步,凡遇到小孩,就要送一个小馍给他。这100个小馍分给100个小孩。馍发完后,灾难也就让别人嚼完了,自己的孩子就会平安健康,长大成人。此俗称“嚼灾”。

  这种习惯在民间有一定的广泛性,不管认识与否,凡遇上求饭的祖孙,人们都会慷慨相助,凡碰上发馍的老人,人们也乐意收下。

民风民俗作文 篇2

  侗族最古老的盛装上衣是侗族辛地衣,用于牯藏节或芦笙节,亦称芦笙衣。上衣为左衽长袖式,下为草条式帘裙,饰有白羽。盘蛇纹与游蛇纹图案绣在深色布面上,既华丽又神秘。其“连环锁丝绣”技艺精湛,历史悠久。

  北侗最华丽的服饰是镇远县报京地区的姑娘服饰,头上系一银花环,发髻上,插满放射状的银花,后脑吊一组银花。上衣右衽无领,长及膝上一、二寸,衣领四周镶深色坎肩,衣袖镶深色花缎,胸前系一起衣长的围腰,围腰配有色彩艳丽,绣工精美的刺绣纹样。戴银耳环。银项圈两三只,胸挂大银牌,戴银手镯,穿长裤,衣裤同色同料,裤脚镶有五寸宽的深色花边。脚穿绣花翘尖鞋。

  南侗最典型的妇女夏装:从江贯洞地区的妇女夏装,头上挽髻,略偏于左侧,髻旁饰有鲜花或银花。戴耳环,环下吊有三四颗亮珠。上衣白色,为自织的侗布。胸前开襟,相距三寸,敞胸,衣内系一菱形围腰、青色,围腰上方衣领处,饰有对称的三角形挑花纹,图案多为蝴蝶的变形。围腰上端有两条线带,垂于背后,系在一个呈双圆形∽的银垂饰上,既是围腰的组成部分,又是背上的重要装饰,有的是呈多面球体的银背砣。衣袖细小,袖口有花边。上衣长及大腿中部,两旁开叉五寸,显得修长飘逸,下穿青色百褶裙,长及膝盖处。小腿上着青布绑腿,脚穿草鞋或布鞋。整套服饰优美、简洁。行走时,长衣袅娜,短裙摆动,不仅充分展示了女性的形体,更显现出侗族姑娘独特而动人的风韵,无不与服饰的.选料、款式、色调,做工丝丝入扣,天趣自然,使人倾倒。

  最典型的侗族男子服饰:黎平县黄岗地区的青年服饰,头包花格帕,为蓝、青、白色自织侗布,包法呈左右向上交叉状,包头较大。上衣为紫色闪光的特制侗布,款式独特。上衣无领,开襟从领口正中横向右侧二寸处,又直下至腰部,再向左横至正中,再直下到下摆。衣扣分圆银珠和蚕形布扣两种,六对,每对为双排扣。上衣短小贴身,衣袖紧贴手臂,腰系布带,显得紧扎壮实。穿长便裤,裤脚宽大。脚穿青布鞋或草鞋。戴银手镯,有的将精致的银烟盒吊于上衣摆右侧。衣裤上紧下松,大有粗犷阳刚的男性美。

民风民俗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民风民俗作文 篇4

  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星洲小学张清晨

  指导老师张君君

  爸爸老家在余杭,每次回家大家一起吃饭,同席的人都要谈论什么菜怎么烧好吃,哪个菜有多少种烧法等等。妈妈老家在东阳,吃东西就要简单多了。每次说起吃,妈妈就说:“余杭人只知道吃,浪费!”爸爸就回嘴:“东阳人不会吃东西,只会吃苦!”

  我因为生在东阳,长在东阳,当然要帮妈妈一些。每当这个时候,我马上振振有词:“东阳怎么会没有好吃的?每次烧瓦罐鸡,老爸,你不是吃得津津有味?每次吃那糯米杨梅,你不是都说好吃?……”老爸只好点头:“是,是,这几样的确是美味……”

  说到瓦罐鸡,我们每次回东阳老家过年,外婆就要烧给我们吃。早上,外公早早起床,到后院竹林里逮一只他自己养了大半年的鸡,杀鸡、放血、拔毛,清理干净。外婆呢,拿出放在橱柜顶上包得严严实实的瓦罐,洗得千干净净。据说这个瓦罐还是我妈妈的外公用过的,真正用泥土烧制而成,现在已经没有地方可以买到了。

  外婆把鸡切成小块,平平整整地放进瓦罐。接着,切一些生姜、大蒜,铺到鸡块上面,再放入一些香菇、黑木耳、肉片,加盐,然后倒人黄酒、酱油,最后添上外公挑来的山泉,瓦罐就满了。

  外公拎出煤饼炉,生火,放上一口大铁锅。在铁锅里放三块瓦片,再把瓦罐放到这三块瓦片上,以免瓦罐爆裂(这个铁锅里是不放一点水的)。最后,在上面倒扣上一口锅,就一点缝隙都没有了。外公说:“这样,鸡的香味就一点都逃不出来了!”

  从早上五六点钟开始,一直炖啊炖。等到中午卜_一点左右,外公才小心翼翼地取下倒扣的'锅,端出瓦罐。啊,香气扑鼻而来;汤金灿灿的,清澈见底,喝上一口,鲜美异常;咬一口鸡肉,既香又嫩……大家纷纷举筷,大快朵颐。

  要是有小孩子在,外婆就会对我们说:“多吃一点啊,这鸡是很补的,让你们脑子聪明一点,读书读得好一点!”我们几个孩子就会笑着,多喝一碗汤,多吃一块肉。

  妈妈告诉我,东阳多的是山地丘陵,以前条件差,只有逢年过节,来重要客人时,才会端出瓦罐鸡接待。现在,吃瓦罐鸡的机会多了,只是纯正的瓦罐难找,纯正的土鸡也难找,味道就没以前那么好了。

  难怪,我吃外面饭店里的瓦罐鸡,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呢……

  小作者按照瓦罐鸡的制作顺序,从杀鸡清洗到剁块用料,再到瓦罐炖煮,逐层介绍,文笔流畅,条分缕析。

  瓦罐鸡,顾名思义是以瓦罐烹饪而成的鸡。小作者紧扣“瓦罐”重点着墨——“据说这个瓦罐还是我妈妈的外公用过的,真正用泥土烧制而成,现在已经没有地方可以买到了”“在铁锅里放三块瓦片,再把瓦罐放到这三块瓦片上,以免瓦罐爆裂(这个铁锅里是不放一点水的)。最后,在上面倒扣上一口锅,就一点缝隙都没有了”,从而令读者体会到瓦罐鸡的制作考究、烹饪独特,对东阳瓦罐鸡自然望文生津、心生羡慕了。值得一提的是,习作收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究竟“少了点什么”,不同读者将有不同的体味,堪称豹尾。

  一个好的开头能够紧紧抓住读者的心,吸引读者静下心来阅读。文章伊始,新颖别致、巧设悬念固然好,不然至少,也要做到言简意赅,直奔主题。建议把第一、二段合并,让文章更显紧凑、清新。

民风民俗作文 篇5

  我:“外婆,你是贵州人,你能说一下你们苗族人在过年时一般会做些什么吗?”

  外婆:“我们啊,过年一定要大扫除,表示把霉运扫掉,然后要贴对联啊,贴门神啊什么的,说大吉大利,还有,以前外婆还没和你外公结婚的时候,外婆就会在家里摆上桃花,这里的人都说,单身的人过年插上桃花来年可以走桃花运呢!”

  我:“是吗,外婆,你们那儿的习惯好特别啊,那大年三十又要干什么,或者不能干什么呢?”

  外婆:“年三十要吃团圆饭,然后那个,好像是鱼只能吃一半,还有一半得留到初一才能吃,说什么年年有余。”

  我:“外婆,我在手机上查好像还有说团圆饭吃好小孩子还要提着灯笼去大街上唱什么歌呢!”

  外婆:“哦,这个都是以前的习俗,现在基本上都没了,因为贵州已经开发了,所以基本上很少会有人那样了!”

  我:“那,外婆,大年初一,初二又要干些什么呢?”

  外婆:“年初一啊,一大早要穿上新衣服,去向亲戚拜年,对了,初一绝对不可以洗头洗澡扫地,初二才能洗头洗澡扫地。”

  我:“外婆,为什么啊,为什么初一不能,只有初二才能洗啊?”

  外婆:“因为,都说初一是运气,初二扫霉气,知道了吧!”

  我:“哦,外婆,那你知道温州又有什么很特别的民风民俗吗?”

  外婆:“这我倒不太清楚,你外公应该知道,不过大概我还是知道一点点,就是年三十一定要吃芋头,因为温州话谐音‘余,裕’,吃芋头是好事嘛,所以一定得吃芋头。”

  我:“外婆,你还知道其他的`吗?”

  外婆:“温州每年大年初一都要放开门炮,关门炮,然后都会在大年初一领红包嘛,其它外婆就真的不清楚了!”

  我:“哦,谢谢外婆啦,吃饭去喽!”

民风民俗作文 篇6

  一个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典型的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白鼠,因为它长得胖胖的,缩成一团旧像是一个毛绒球,所以我给它起名叫“球球”。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苗族在历史上多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

  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民风民俗作文 篇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也会有不同的习俗。你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吗?别急别急,君情听我慢慢道来……

  我的家乡在广西平南县的大安镇。说到习俗,我们每年都要举行“拜社火”的活动,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村民们纷纷拿出“拜社火”的祭品来,先在自家的大厅里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饼干、糖果、桂叶、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贵”、“甜甜蜜蜜”。

  在家里拜完灶神后,大家有争先恐后的赶在第一时间去社庙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不一会儿,村子里、镇子上,顿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烟花声!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怎么样?我家乡的习俗有意思吧!你家乡的习俗呢?不防也说来听听吧!

【民风民俗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民风民俗作文10-11

民俗民风的作文(精选)09-27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07-14

[经典]民风民俗作文07-24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07-03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7-16

民俗民风的作文07-26

民风民俗作文06-12

【经典】民风民俗的作文08-10

(经典)民风民俗作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