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作文

时间:2025-01-04 18:02:50 民风 我要投稿

民风民俗作文大全【7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风民俗作文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风民俗作文大全【7篇】

民风民俗作文 篇1

  泼水节最初起源于印度,后传入到缅甸,再传到泰国、老挝和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泼水节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的一个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农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水,经过一天一夜不停地泼洒,大火被扑灭了,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

  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的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用绿树搭起长500米的.青棚,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的时候,众人穿行于青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泼水节。

  泼水又分为文泼与武泼。文泼是对长者,泼时舀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让水顺脊梁淌下,被泼者高兴地接受祝福。武泼无固定形式青年男女互相泼水对戏。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到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全身上下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

  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每逢泼水节日的到来,傣族村村寨就变成了欢乐的世界,飞洒着水的柔情和友谊。

民风民俗作文 篇2

  瑶族人民饶有风趣的民俗有“挂袋子”。客人到了瑶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随身带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挂,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来用餐,都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去别的地方,吃饭往往落空。

  在达山瑶中,去别人家吃饭,主人家会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家就会把金黄厚实的腊肉为上品,吃饭时主人会把大块大块的腊肉往客人的碗里夹。

  瑶族普遍禁食狗肉,猫肉,蛙肉。凡是生产过的妇女头几天是不能吃猪油的。

  到瑶族人家做客,吃饭时桌位也很讲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头几位,一些瑶族人还会把鸡冠给客人,老人给客人敬酒,其实是一种尊贵。

  瑶族人的民风民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瑶族人天性好客会热情接待你的。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广西桂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广西桂林的瑶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风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而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了,应该问:“你家酸鱼淹多久了”她就会告诉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龄。如你说“你几岁了?”她理也不理你。原来,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天,她阿爸阿妈就一定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因为,她揣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揣得越重说明她越是喜欢你。如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马上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订亲,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谁家姑娘呢?他就会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她,就会洒一盆冷水下来,那他就会知趣的走了。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民风名俗有趣吗?

  瑶族的婚礼是这样的:瑶家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自由选择对象,父母不加干涉。“赶歌圩”“坐歌坛”是瑶家姑娘、小伙恋爱的独特方式,男女双方通过对歌,把爱慕之情都流露于歌声之中。“拿篮子”是瑶族青年选择对象的又一重要方式,双方在“拿篮子”“送篮子”中互相接触、了解,确定双方的爱情关系,再通过双方父母同意,正式订亲。瑶家最主要的婚姻形式有“招郎”“两不辟宗”“男从女姓”三种。瑶族女子在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讨丈夫”。她们主要是招本民族的男子,有的也招汉族或其他民族的男子为“郎”。“两不辟宗”俗称“两边走”,即婚后男方仍用原来姓名,夫妻共同照顾双方父母,所生子女,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随父姓,依此类推。“男从女姓”即男子到女家后改从女家姓。

  而瑶族的礼服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喜有对襟、斜襟、琵琶襟短衣和长衫之分。

  瑶族的节庆活动也很有意思比如每年农历的十月十六是瑶族隆重的“盘王节”。节日里最热烈的'场面要数跳黄泥鼓舞,据说这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瑶王。一只母鼓相配四只公鼓组成舞群。母鼓斜挎胸前,用双手拍击,公鼓则是竖着拿在手中,用左手敲击,动作随着音乐的变化,舞姿雄健洒脱。跳黄泥舞母鼓的鼓点最重要,它指挥和掌握着整个舞蹈的节奏,公鼓是合着母鼓的鼓点变化的。因此担负打母鼓的常常是寨子里的老鼓手。黄泥鼓敲响之后,几位装扮漂亮的姑娘,手持花巾,踩着鼓点穿插其中,边歌边舞,高潮时,围观的群众情不自禁地加入歌舞的行列。公鼓和歌队把母鼓紧紧围在当中,犹如群星拱月,母鼓又不时和公鼓对应敲打,整个舞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民风民俗作文 篇3

  令人期盼的新年马上到了,大家是不是很激动呢?因为新年好玩的有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味美、馅儿足、饱满的“耳朵”了,那个味道可比肯德基、麦当劳好吃健康多了,还是中国的传统食品。这个“耳朵”就是驰名中外的饺子,你猜出来了吗?

  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响声让我们感觉很开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新年习俗。

  过年玩的时候把“腰包”花扁了,怎么办呢?不用担心,有压岁钱呢!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可是,有些家长要帮孩子保管,我觉得这样是不妥当的,压岁钱本来就是给孩子的,否则,孩子会被“岁”这个妖怪抓走。

  新年还要贴春联,贴春联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此外还要贴门神等等。但你们知道贴“福”的时候为什么要倒着贴吗?因为这个意思是福“到”了。

  现在新年又多了一项活动,就是大名鼎鼎的新年联欢晚会。为了看这项节目,常常要付出熬夜的代价。不过很值,因为新年联欢晚会可是非常精彩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了以前过新年的时候许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今年的新年吧!

民风民俗作文 篇4

  盼啊,盼,终于,一年一度的篝火会到来了。

  晚上,我们一家人吃过元宵后,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胡同口,这时满胡同的男女老少都聚在这里,有说有笑。忽然有人喊:“开始烤火了。”于是人们都赶紧跑到家抱柴禾,不一会的功夫就抱来一大堆柴禾。我点着火,人们齐声喊:“篝火会开始喽!”大人们围在一起兴奋的说:“终于盼到篝火会了,这一年过得真快啊!”奶奶也慈祥的说:“是啊,这日子好过啦,年的味道更浓了。”对门笑着说:还是新中国的新农村好啊!我家今年新添了一台电视机还有一台拖拉机,另一个也抢着说:“我家也添新电器了……

  我们小孩围在一起,嬉笑着,打闹着,我说:“今年我买了点小女孩玩的小花炮,你们呢?小宇说:“我也是,妈妈还给了我压岁钱,现在妈妈挣的钱多了,出手也大方了。”他滔滔不绝地说着,我赶紧打断他说:“我们开始放花炮吧。”我点着一个“满天星”然后借着灯光用“星语”写下了我今年的愿望。又闭上眼睛祈求这个愿望的实现,伙伴们也不约而同的`写下了自己的愿望。按照家乡的习俗,我们就该一起放跑了,于是,人们都拿出各式各样的炮来,天空中顿时出现了多彩的图形,我们陶醉在这美丽的瞬间中。

  哥哥、姐姐们也聚在一起,说着自己新一年的梦想和计划。最后就是表演节目了,我们纷纷来到抽奖台抽奖。“耶”!今年是我表演。我不由自主的喊出声来。我用嘹亮的声音说:“我为大家表演一段拉丁舞恰恰恰。”虽然没有音乐,但是,我随着观众的掌声跳出了节奏。

  伴着一阵欢歌笑语,篝火会结束了,在笑声中,我们又走进了新的一年。我们也会微笑着去迎接和面对每一天。

民风民俗作文 篇5

  凤眼珍珠是赣州龙南县的土特产,客家人把这道菜称为“精珠子”或“精珍珠”。几乎所有客家人都喜欢这道菜,因为凤眼珍珠既可以当菜又可以当主食。

  凤眼珍珠,又称珍珠粉,珍珠米。是一种特色风味小吃,主要原材料是番薯粉。为客家人的传统名菜,生产历史悠久,每逢年过节或请嘉宾时,都是筵席上的一道主菜。

  据说,“凤眼珍珠”这个名字的来由,还有个小故事呢!

  后来钦差临走时,徐思庄特地送了一大袋凤眼珍珠让钦差带回京城,皇上品赏后,也爱不释口,凤眼珍珠成为历代贡品。

  的确,凤眼珍珠是一道绝世的`民间美食。我也尤其爱吃,煮好的凤眼珍珠热气腾腾,幽香袭人。食之口中,觉得柔中带韧,润滑可口,味美难喻,吃上几口,肠胃舒适,脑清目眀。除外,凤眼珍珠汤还有滋补,清热,降压,醒脑,眀木的作用。怎么样,口水流出来了吧!

  如果你来到龙南,可千万别忘了吃一碗凤眼珍珠汤哦!

民风民俗作文 篇6

  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的习俗。我是瑶族人民,我们的民风民俗多着呢!但是最让我意犹未尽的,就是在端午节的那天,跟着妈妈一起做一锅香甜可口的艾子粑粑。

  在端午节前夕,妈妈会到市场里买一大些竹叶和农民采来的艾叶回家做艾子粑粑。

  回到家里,妈妈把面粉倒进盆子里,掺一些白糖,放入适当的清水。把面粉和水和成一团面团后,再把面粉和白x和水和成一团面团后,再把艾叶洗干净,放到锅里熬几分钟后,倒掉艾叶,把剩下来的艾叶汁到在面团里,多揉几下。揉面时要注意,不能揉太久,否则包出来的粑粑就会松松软软,没有嚼劲儿,揉面的力气要适中,才能做出有嚼劲的粑粑。

  接下来就是包粑粑了。首先,把2片大竹叶重叠在一起,然后从面团里取出一些面,做成小面团,从中间凹下去一个小窝,放入准备好的馅儿,这馅儿是妈妈刚刚切好的',里面有香花生、糖块、和芝麻、美味十足。放完馅儿后,在把口封起来,裹上一层香喷喷的茶籽油,一则是为了更加的香,二则是为了避免粑粑粘在竹叶上。然后搓成一个小圆儿,放在竹叶上,把下面的竹叶向下折一下,再缠上带子。一个香甜可口的粑粑就抱好咯!

  就这样,差不多一个下午的时间渐渐流逝了。终于,一锅艾子粑粑总算是包完了,最后就是蒸粑粑了,可我早已经馋得口水流下上千尺了,迫不及待地打开火,蒸起了粑粑。

  吃过晚饭,粑粑被盛放在茶几上,我拿起一个热气腾腾的艾子粑粑,“哎呀!”这粑粑可真烫手,手中的粑粑被我抛来抛去,嘴里还吸溜吸溜地吹着气,粑粑总算凉了下来,咬着清香美味的粑粑,我心里美滋滋的。

  到现在,提起端午节时做艾子粑粑的情景,我还是记忆犹新。

民风民俗作文 篇7

  瑶族饶有风趣的民俗有“挂袋子”。客人到了瑶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随身带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挂,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来用餐,都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去别的地方,吃饭往往落空。

  在达山瑶中,去别人家吃饭,主人家会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家就会把金黄厚实的`腊肉为上品,吃饭时主人会把大块大块的腊肉往客人的碗里夹。

  瑶族普遍禁食狗肉,,蛙肉。凡是生产过的妇女头几天是不能吃猪油的。

  到瑶族人家做客,吃饭时桌位也很讲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头几位,一些瑶族人还会把鸡冠给客人,老人给客人敬酒,其实是一种尊贵。

  到瑶族还要懂当地的禁忌,否则得不了主人的好感还会引起主人家的反感。不能用脚踏火炉撑架;不能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条;不能在瑶族里穿白鞋和戴白帽,这样意味着家里要出丧事;不能坐门槛上;不能坐主妇烧火坐的凳子椅子;遇人伐木时不能说“吃肉”“死”等词象征着不吉利;穿草鞋不能上楼。

  瑶族不生产盐,但同时又不能缺少盐。盐在瑶族是请最,至亲的人主持的,这叫做“盐信”,凡是接到“盐信”者无论多么重要的事都会丢下,按时赴约。

  瑶族人的民风民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瑶族人天性好客会热情接待你的。

【民风民俗作文】相关文章:

民风民俗的作文(经典)03-01

民风民俗的作文11-17

民风民俗作文06-12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07-03

[经典]民风民俗作文07-24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7-24

民风民俗作文(经典)08-05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7-16

民风的民俗作文04-27

民风民俗作文[经典]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