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作文

时间:2024-12-19 16:33:53 民风 我要投稿

民风民俗作文6篇【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风民俗作文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风民俗作文6篇【荐】

民风民俗作文 篇1

  在美丽的大草原上,处处可见一朵朵盛开的白花”,这就是牧民们的家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特有的象征,它的形状亦有圆满完整、平安吉祥之意。

  包”在蒙古语中就是家”的意思,充满智慧的牧民们为了生活的需要,设计了这样的房子”。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高10-15尺,由哈那(支架)、天窗、椽子和门组成。蒙古包的大小是由哈那的多少决定,最大的蒙古包哈那有十二个,面积有600平方米左右,远看如城堡一般。蒙古包不仅方便建造与搬迁,而且还具备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的功能,十分符合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

  去年暑假的时候,我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也住上了蒙古包。我细细观察蒙古包,看着这白色的帐篷以及包顶天蓝的图腾时,仿佛正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策马奔腾,也似乎感受到了牧民们那辛苦的游牧生活,我的'内心一度震撼。这就是蒙古包特有的魅力,果然名不虚传呀!

  蒙古包虽然没有客家民居的壮观,也没有傣家竹楼的别致,但却也因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体验!

民风民俗作文 篇2

  今天是“元宵节”,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元宵节”吗?“元”就是正月的意思,“宵”就是夜晚,爸爸说现在有的国家在发生大事时就会通知“宵禁”,就是夜晚戒严的意思。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的日子,叫做“元宵节”,爸爸还说这是我们中国人很重要的一个节日,它象征着团圆,也预示着热热闹闹的新年过完了。

  在这一天里全家人要团圆在一起吃饭,还要挂灯笼、猜谜语、放炮、吃元宵,这些事都是我特别喜欢的。为什么要挂灯笼、放炮呢?昨天晚上爸爸还从手机上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现在我讲给你们听听吧!

  很久很久以前有许多野兽在外面乱杀人,人们就只有打死野兽才能安全。有一天有两只神鸟从天上飞来,人们以为是野兽就杀了它们。于是天上的国王就很生气,他决定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派天兵天将去放火把人烧死。国王的女儿听到这个消息,就偷偷地跑到人间告诉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想了一个办法,在十五、十六这两天家家户户都挂上灯笼,并放炮。天上的国王看见人间火光冲天,响声震天就以为人已经被烧死了,就不生气了。从那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人们都要挂灯笼,放花炮。这个故事好听吗?

  今天晚上我们全家人都到奶奶家吃饭,我们每个人都吃了六个元宵。饭桌上我们还猜了谜语、做脑筋急转弯游戏。爷爷说:“油炸豆腐——打一唐代诗人”,我立即回答是“李白”。我问大家:“‘好’与‘坏’中间是什么?”姑姑说:“不好不坏。”我说:“不对。”奶奶说:“中”。我说:“也不对,答案是‘与’”,全家人都笑了。姐姐也说了一个,“清华大学读下来要用多长时间?”我们都说:“五年、四年”,结果都错了。姐姐说:“‘清华大学’这四个字只需要四秒钟”。我们都恍然大悟。

  吃完饭我们都下楼放炮去了。我们住的小区世纪景苑在放好漂亮好漂亮的烟花,很多人都来看。我也放了很多炮,我还把两个炮的捻拧到一起放,两个炮交替开花可好玩了。我们还把很多‘滴滴筋’摆成方格子,连成很多图形,然后点燃一根,其它的就一根连一根的着了,噼里啪啦的到处冒火花,可好玩了!

  后来爸爸妈妈带我回家时专门走了中原路,路上人可多了,车也很多,有的地方都堵车了。彩灯到处都是,可漂亮了。我还看到了圆圆的月亮,很亮很亮。妈妈说:“正月十五元宵节在中国是和春节一样重要的节日。春节人们一般都在家中团圆、熬夜,但是元宵节大家都到外面来游灯、逛街。在古代,宫里的'宫女是不能出宫的,只有元宵节这一天才可以走出来,那时候叫做‘上元灯节’”

  我真的好喜欢这个元宵节呀!

  昨天老公从校信通彩信上了解到了元宵节的传说,并且讲给了儿子听。今天儿子在婆婆家居然有声有色的讲起这个故事。晚饭后特地带他好好体会一下元宵节的感受。回到家,和儿子一句一句聊来,没想到居然串成了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赶忙帮儿子记录下来。

民风民俗作文 篇3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呀!五十六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习俗,我喜欢藏族。

  让我带领大家走进藏族之乡吧!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分布在青海、甘肃、西川、云南等地,说到藏族,就不得不提起藏族的特色服饰——哈达了。你知道什么是哈达吗?哈达就是藏族和部分蒙古人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也有黄、蓝等色。敬献哈达,是藏族人对客人们最普通的、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就越隆重。对尊敬的人和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稍稍向前倾,把哈达送到双手里或手腕就行;对晚辈,只需要把哈达系在他们的脖子上。如不鞠躬就送,或是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动作,表示谢意。说起藏族的特色服装,非藏袍莫属。藏袍的种类繁多,从衣服质地上就可以分为锦缎、皮面、素布等多种材料。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三四十米高,并扎上腰带,女式衬衫的袖子比其他衬衫要长四十厘米左右,跳舞时,袖子翩翩起舞,十分美丽。

  这就是有趣的藏族民俗,通过我的介绍,你是否对藏族的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呢?藏族是绚烂的;藏族是有趣的;藏族是真诚的;藏族是朴素的我喜欢藏族。

民风民俗作文 篇4

  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他们拥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则迷信鬼神和巫术。苗族人对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认为是灵性的体现,如果遇到,就会对其顶礼参拜。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极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苗族人还认为世上有鬼神,他们认为鬼有两个种类,一种为善鬼,也就是神,会给人带来幸福、好运。而另一种则是恶鬼,他们认为,死去的人或动物的怨恨化做的恶鬼,会带来厄运、灾祸。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认为盘瓠(一种神犬)或枫树枫木为他们的始祖,把它们当作祖先来崇拜。

  他们的饮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则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里面包着鲜肉或酸菜,味道极为鲜美。苗族人还爱吃酸、辣味的食物,他们的典型食物有: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介绍完饮食,就要介绍服饰了。在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爱戴银饰。银饰的种类也很多:有银花冠、银牛角、银花带、小银花坠……

  这就是苗族,一个独特的.民族。

  简评: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苗族的民风民俗”。本文对苗族人民的人口、饮食、鬼神观念等方面进行说明,说明顺序从说明顺序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语言形象生动而又不失严谨。

民风民俗作文 篇5

  当地人称之为羊羔儿馍,古时的“羊”同“祥”,取吉祥的寓意。春节来临前,农家妇女会捏制小猫、小狗、小虎、玉兔、鸡、鸭、鱼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等形象的面塑制品,以象征吉祥如意、福寿荣华。在寒食节时,上坟祭祖用的面塑造型是“蛇盘盘”。据说,吃掉“蛇头”便能“减毒头,免灾祸”。

  农历七月十五,霍县境内面塑种类最多,有猪头、羊头、麦秸集、针线箩筐、顶针、剪子、针线、坐饽饽、狮、虎、狐狸等等造型。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传说在这一天妇女吃了“针线”、“顶针”之类的面塑就心灵手巧。新媳妇过门第一年,娘家要给女儿送“羊羔儿馒头”。婴儿满月,姥姥家制作直径达尺余的“囫囵”,即在面圈上塑出十二属相的面塑。宾客来祝贺,便把“囫囵”切一块送给来人享用。

  绛州面塑 降州即今日新绛县。逢年过节,这里的家家户户都要用面粉捏制出千姿百态的面塑欢度节日。由于这里的面塑注重彩色点染,花色绚丽,所以当地人称之为“花馍”。花馍造型比较夸张,尤其以“走兽花馍”最为出色。五寨面鱼 晋西北五寨县的老百姓,有一种捏面鱼的.习俗。捏面鱼就是用面粉捏成鱼的形状。捏制的面鱼经过着色加彩,然后用文火烘干,便可当工艺品收藏了。面鱼可用来赠送亲友或外出时作干粮。除了捏面鱼外,还捏制瓜果类,花草类、动物类、禽兽类、人物类等多种类型的制品,也习惯称之为面鱼儿。

民风民俗作文 篇6

  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壮族人口最多,其中全中国35%以上的壮族人居住在广西。壮族人的传统民居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这点与侗、瑶、苗民族有异曲同工。但是壮族人的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这又是壮族人特有的方式。

  壮族人服饰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女子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上衣是左衽无领阑干衣,腰部扎有紧身带,下身穿长裤,裤角稍宽,裤脚有兰、红、绿色的.丝织和棉质阑干镶边。裤外套短裙,裙也有镶边。头上包黑毛巾,穿绣花鞋,戴耳环、手镯和项圈,裤腰左边悬挂一个彩穗筒。壮族男子多穿对襟上衣,纽扣以布结之。胸前缝一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裤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花纹的头巾,穿布鞋。

  壮族民歌特别发达。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人能歌,个个会唱。因此,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历史上,还涌现出不少像刘三姐、黄三弟这样被称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民风民俗作文】相关文章: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7-16

(经典)民风民俗作文10-11

[经典]民俗民风的作文11-07

民俗民风的作文【精选】09-06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7-16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07-14

(经典)民风民俗作文07-19

(精选)民俗民风的作文08-19

民俗民风作文12-26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