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作文

时间:2025-05-03 07:39:02 蜜蜂 我要投稿

《蜜蜂》作文3篇(必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蜜蜂》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蜜蜂》作文3篇(必备)

《蜜蜂》作文 篇1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这个故事是讲一只小蜜蜂跟伙伴吵架,一气之下就离开了蜂群,它离开蜂群之后,因为没有伙伴,它孤独极了。它想起了以前一些与伙伴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它感到十分懊恼。

  小蜜蜂想起的其中一件事情是:有一天,小蜜蜂跟另一只小蜜蜂吵架,小蜜蜂的'妈妈就跟小蜜蜂说:“做人要宽宏大量,不求回报,如果全部人都为一点小事而吵架,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我不要求别人能做到宽容大量、不求回报,但我希望你能做到把我今天对你说的话你能铭记于心,做什么事都要想一想后果,把这份精神发扬出去。”从此小蜜蜂对人宽宏大量,做事不求回报,做事之前都会想一想后果再去做,把妈妈说的话铭记于心,每一次有小蜜蜂吵架,它都会用妈妈的这番话教导其它的小蜜蜂。

  小蜜蜂想着想着,就哭了,它想,这次怎么把妈妈的话忘了,做事不想一想后果。它越想越后悔,它回到蜂群向伙伴们道歉,向妈妈道歉,大家都原谅它了。从此他跟伙伴们和睦相处。

  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宽宏大量、不求回报,做事要想后果。

《蜜蜂》作文 篇2

  春天来了,百花齐放,小蜜蜂们纷纷来采蜜。 蜜蜂的一家通常由1只蜂后、500至1000只雄蜂和几万只工蜂组成,它们都住在蜂巢里。蜂后和雄蜂是家里的“懒虫”它们每天吃吃喝喝,从不劳动,但担负着生儿育女的重任。工蜂是家里最勤劳的小蜜蜂,负责外出采蜜,它们飞到花朵上,嘴部伸出一根小管子,把花蜜吸住到肚子里,用身上的'绒毛沾起花粉,然后把花蜜、花粉带回蜂巢。

  回家后,工蜂要醉造蜂蜜,打扫卫生,建造蜂房,用蜂蜜喂养幼虫、雄蜂和蜂后。当蜂巢受到攻击时,工蜂会立刻冲出去,用尾部的毒针蜇刺敌人,一旦蜇到对方,工蜂也会死去,但它们为保卫家园甘愿牺牲。蜜蜂很爱干净,如果它住的地方不干净,蜜蜂就会生病死掉。

  妈妈小的时候,一只蜜蜂误闯到妈妈的房间里,妈妈还以为是一只小虫,用手一拍,小虫死了,妈妈的手也肿得很大很大,后来才知道是一只蜜蜂。蜜蜂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不仅酿造了香甜可口的蜂蜜。更重要的是,当蜜蜂在花间采蜜时会把一些花粉带到另一些花上,这叫授粉,是许多花儿结成果实的必要条件。

《蜜蜂》作文 篇3

  在生活中,有的小朋友只要一提到蜜蜂,马上就想到蜜蜂会蜇人,挺讨厌的。其实,蜜蜂一般不轻易蜇人,蜇人是它进行的自卫,是它维护生命作出的一种本能反应。当蜜蜂遇到侵害时,它就会把尾部的毒针刺入对方的身上,并放出毒液。如果谁无意中打死了某只蜜蜂,也会招来一群蜜蜂跟踪被蜇,这是蜜蜂在进行着报复行动;蜜蜂尾端的毒针是自卫的武器,它连着身体里的毒腺,蜜蜂在使用它的毒针之后身体会被撕毁而死去。

  其实,蜜蜂是一种可爱的小精灵,以它的勤劳赢得人们的真爱。有一首唐诗是这样赞美蜜蜂的:"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白花酿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分工明确而精细。工蜂负责采蜜,每天忙碌地出去寻找蜜源,采到蜜后送回来,再出去。它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 有趣的是,工蜂还会按着各种图形在空中"跳舞",以此来与同伴交流信息。当负责"侦探"的蜜蜂发现了蜜源,或者在外面采到蜜返回时,都要在蜂房上空欢乐地飞舞一番,用飞舞出的图形告诉同伴什么方向有花。它们飞舞是以太阳为基准指示方向。距离的远近是用飞舞的圈数多少来表示,几十米,几百米或几千米,都有固定的圈数。更令人惊奇的是,不同地区的蜜蜂有不同的`舞蹈语言。如意大利的蜜蜂就会跳"镰刀舞"。

  蜜蜂在飞舞采蜜时,眼睛起了关键作用。为了能看清周围的环境,蜜蜂生长着许多复眼,大约有500万只,所谓复眼就是由很多微小的眼睛组成的,每只小眼睛都能看清一个小范围,再把那么多小眼睛看到的物体组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很大的范围。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但是由于它的身体较小,眼睛就显得更微小了。 看来蜜蜂虽然体型微小,但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和贡献却一点也不小,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

【《蜜蜂》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蜜蜂的作文09-26

(经典)蜜蜂的作文10-07

【精选】蜜蜂作文10-03

[精选]蜜蜂作文09-06

《蜜蜂》作文(经典)08-16

【精选】蜜蜂的作文09-08

(精选)《蜜蜂》作文11-19

蜜蜂的作文(精选)11-05

蜜蜂的作文11-07

《蜜蜂》作文(精选)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