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作文

时间:2025-01-23 12:26:41 梅花 我要投稿

梅花的作文(推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梅花的作文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梅花的作文(推荐)

梅花的作文 篇1

  我喜欢的花多种多样,有金黄的桂花,有鲜红的桃花,有洁白的荷花……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傲雪的梅花,因为梅花是一种在冬天盛开的花,它的品格让人们赞叹不已。

  梅花长着红色的花瓣,一朵朵簇拥着,就像正在燃烧的一团火焰。淡黄色的花蕊,像一个个黄色的小精灵在花丛中跳舞,好看极了。洁白的雪花覆盖在盛开的梅花上面,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位带着白色帽子的小仙女,他们在尽情地展现她们那傲人的美貌,在白雪的衬托下,他们的脸更红了。

  这天,我和妈妈冒雪来到院子里,我们突然发现,有一枝寒梅在墙角伸了她那红色的小脑袋,这时我想起了王安石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正在这个时候,一阵微风吹来,那梅花散发出一阵阵清香,让人闻起来特别的舒服。梅花的香味是那么清新、那么脱俗。

  我爱梅花,更爱它能在严寒中独自开放的品格。我想,我也要像梅花一样,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坚持下去,不能退缩。学习它的不畏严寒、傲人开放的品格。

梅花的作文 篇2

  隆冬时节,雪花在寒风中舞蹈。给大地盖上了一张又大又暖的绒被,大地静悄悄的。

  夜晚,我从大树妈妈的身上悄悄地冒了出来,紧张地望着这个雪花飞舞世界。

  大树妈妈亲切地对我说:“开放吧!用你那俏丽的身影,为大地增添一抹色彩吧!”我点了点头,努力开放。

  第二天早晨,我睁开了双眼,呀!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另外一幅模样:轻盈的身子,披着一件洁白如雪的衣裳,散发出一股淡淡的幽香……啊!我居然完全绽放了。

  我看了看周围。啊!全都是我的'兄弟姐妹:红梅、腊梅、宫粉梅。我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白梅!在这个宽阔的郊外,我快乐地生活着。

  寒风呼啸,我与伙伴们挺直了腰杆,保护那些弱小的弟弟妹妹;雪花飞舞,我们盛开得越发俏丽;清晨,沐浴在清凉的雨丝中,我感到快乐……

  有一天,一丛金黄色的迎春花探出头来,它傲慢地对我说:“你真可怜!不久你就要凋谢了。”我默默地看着它,心想:虽然我的生命如此短暂,但我却能在天寒地冻,雪花飞舞时绽放;而你,却只躺在春天温暖的怀抱里。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赞扬我们,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陆游《卜算子》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即便今天我枯萎了,但明年的冬季,我一定会更加俏丽,顽强。

梅花的作文 篇3

  冬日的雪垢深深地覆盖着整条大街,在这个充满阳光又弥漫着寒冷气息的世界下,整座城市好像变成了一面雪白色的丝纱。薄而透明的气温下,放眼望去看见几只正在天空飞翔的鸟儿们,他们急匆匆的跟随着正在天空飞翔的伙伴们,来关顾他们这座美丽的城市。

  入冬以来的的山岳,也在阳光的直射下,透露出几分温雅与和谐。曾经的那片荒土漠地。如今,也多出几支生长茂密的红梅枝。它们傲雪凌霜,在众人的无奈下,怒然开放。它们生长怪异,在冬日的荒漠之中傲然屹立。寒冷的君神从不可阻挡它们生长的每一条的道路,刺骨的严寒磨穿着它们每一条冰冷的`叶脉,寒冷与阳光成就了它们生存的唯一条件。

  在为数不多的日子里,我好像看到了它们穿着美丽的纱裙。不时的向我拓起那纤细地双甲,我又不知多少次地梦中看到他们像仙女般的那缕缕枝发

  回望平川,我猛地想起一句古人的千古诗句才知,梅花也有这样一种坚硬的品性。古人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知这句话是否对应了当时追求理想,而不愤不启的才子们。从唐宗宋祖,到现今改革,从皇朝历史,又到如今的国兴民安,我们是否又看到了历史中无数次的变动,那些文人才子们为何又在自己的笔下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佳话!

  回望着大千世界中,每一枝梅花娇娆的摊开双臂,它们依然屹立于山恋之中,任凭风雪的洗礼。而如今,我们早已忘却了那些生长在严寒冬季的梅花枝子。

  冬去,现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冬去春来的大地、更是为欢迎辞冬迎春而增添了几分奇异的色彩。

  曾经,我喜爱那些挺拔的巍峰巨山,而如今,我却怜悯那些凋落已久的零零碎片。

  怀着满心的喜悦与惆怅,我再次背起了满布箩筐,踏上了那条陡峭苍凉的梅花之路!

【梅花的作文】相关文章:

关于梅花的作文:梅花的世界01-15

(经典)梅花的作文11-11

(精选)梅花的作文11-24

【经典】梅花作文12-28

[经典]梅花的作文01-08

梅花的作文[经典]12-12

梅花的作文【精选】12-20

梅花作文【精选】11-08

(精选)梅花的作文08-21

梅花作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