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作文

时间:2025-02-05 08:12:19 鲁迅 我要投稿

鲁迅的作文8篇【热门】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迅的作文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迅的作文8篇【热门】

鲁迅的作文 篇1

  印象中鲁迅先生总是一袭长袍,叼着烟管,一脸刀刻似的严峻相,仿佛是旧时代的人物,尽管他是新时代的奠基人物之一。可还是深深的感觉到鲁迅先生是个极富魅力的人,他那深邃的模样很有正气感,甚至认为英雄人物本来就应该是那样的长相。

  [百家讲坛]播了几期北京大学康震副教授对鲁迅的讲解,每一期都看了,才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便不再觉得鲁迅先生很神秘,也更加喜欢他了。鲁迅先生一生的作品很多,小说,散文,杂文加起来有几十部,其作品深深的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教材中收录了先生的很多作品,小学时便有[故乡]中节选闰土的部分,初中时的[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社戏],高中时的[故乡][祝福]等,当然还包括其他一些文章,也有别人写他的,比如说[一面],总之印象很深刻。还记得那时也曾想过在桌子上刻个“早”字,无奈到校时间比传达室大爷起床都早,所以作罢,但记得很多同学都在桌子上刻过“早”字。

  真正让世人折服于他的根源所在,是鲁迅先生文章的魅力。我接触最多的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事情节大概还是看得懂的,至于文章的深刻大意也总是斟酌着多看几遍后领会出来,回想他当时所处的背景也就隐隐约约的明白了些什么。无论怎样也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先生写文章喜欢用平实的文字,而且从来都不会有华丽的辞藻堆积。这应该是他写作的风格罢,很多人都热忱的“鲁氏写作风格”。这种风格我是很喜欢的,也是我写文章一贯的.坚持和主张。用很平实的文字写文章,表达自己锐利的思想,理性的想法,再把丰富的学识积累融和进去,没有刻意的修饰,以此把自己融进文学的世界。为什么称其为魅力之所在?关键在于平实的文字中处处渗透着细腻的感情,很平实却给人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浓墨重彩之处更好似惊雷一般让人慨叹佩服。更加绝妙之处在于有很多细微的想法不需直接阐明,读者便可以深深地感知出来。而且鲁迅的文章从来不脱离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代表他那个时代的符号也不断在文章中闪现,自然的表露让下一代有新鲜的体验和感受,也是觉得很有趣味的。

  阅读文章时我可以感觉的到,鲁迅先生的心里自然是很苦的,苦什么呢?不成熟的革命党人,当时麻木愚昧的人民大众,一心想要救国却茫然的学生们……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他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为[狂人日记]的初衷了。起床一看四周,却发现自己要救的人竟然要吃掉自己,现在想来是很荒谬的,可怕的“吃人的社会”。他的文章魅力就是这样的大,一枝笔真的当一杆枪来用,打得敌人满目疮痍,让敌人害怕得心惊肉跳。

  文坛上后起的新星们惹得很多人恐慌,那些写小说而过早成功的年轻作家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其实在我看来,这是没有必要的。那些后起的作家并没有否定鲁迅先生等老前辈们,在人们心目中鲁迅先生的文坛地位并没有动摇,而且有越发巩固之势。敢问现在的孩子们,谁不知道闰土,“豆腐西施”杨二嫂,阿Q,孔乙己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呢?[狂人日记][祝福]等名篇又有谁没有读过呢?尽管教材改革过程中[阿Q正传]等文章被删掉了,但鲁迅先生的地位是不曾动摇的。不信去问问新华书店,鲁迅先生的作品每年销量都是很好的,而且读者从孩童到老者都有。

  极富魅力的人才能留下这样有魅力的作品,大众自然不会忘记他对中国文坛的贡献。写作之人写得畅快淋漓,痛快至极;阅读之人深有感悟,欣赏得不亦乐乎。这就是鲁迅先生的魅力,我们喜欢的文坛巨匠和他那不朽之作的魅力!

  后记:谨以此文来怀念鲁迅先生,表达对鲁迅先生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怀念!

鲁迅的作文 篇2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身甘做孺子牛。这种魄力不是人人都有的。

  近日,杨济源见义勇为事件传遍大江南北,大多数的天津人都为之自豪。但随之入耳的也不乏不和谐之音。也有一部分人认为那是多此一举,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却去找死,死了活该!我实在不知道也不敢想象,假若他在天有灵,听到如此这般话语是否也会心冷至极。

  于丹曾经说过,人生有四个老师:父母、老师、自然、社会。但是往往这第四任教师会颠覆以前的三位的所有话语。究竟是这个社会太冷漠,还是人性太凄凉?

  100年前的中国人民在列强压制下思想麻木不仁、社会冷漠不堪,而那个时候的鲁迅果断弃医从文,以拯救人们心灵为己任。救天下苍生、抚黎民百姓。如果说杨济源是多此一举的行为,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黄继光邱少云的文章从小学课本取消,说他们只是一帮傻子,为何要为了天下人而牺牲自己?将思想品德课程取而代之为教会孩子们怎样自私怎样谋取私利。这样,是不是才符合这个时代的特点?

  不!不是这样的!

  无论是在列强压制下的旧中国还是当今这个国际地位至高的大中国,我们每一个人不都是从小接受着爱国、要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教育长大的么?为何在一点点步入这个复杂社会之后就一点点抹灭了人之初的善良呢?社会无情还是人类自己的无情?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加入当时面对歹徒的是我们,我们是否有勇气去伸出援助之手?我们是否有勇气在歹徒的'匕首前依旧面不改色?那为何在别人做了好事之后一些人还要这样去说呢?

  新中国的一些人们也渐渐日趋麻木。社会导致也好,认为做法也罢,总之,这还是一个需要鲁迅的时代,这还是一个需要有人将麻木人民唤醒的时代,这还是一个需要“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时代。别再说鲁迅过时,鲁迅的精神永远贯穿在人类生活中。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如果不能从我们身上看到未来,那中国的未来又要到哪里去呢?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鲁迅的作文 篇3

  鲁迅,一个活在晚清时期到民国时期的人。

  他,很爱自己的父亲;在父亲病重时,走出家门去寻医。

  原本一家人就只有他们两个,不幸福也不欢乐,当父亲病重时,鲁迅便更加孤单,即便如此,也不忘出门寻医,他似乎已经看惯了社会庸医的无能、巫医不分、勒索钱财的实质与黑暗。就算对社会的“一生”快要绝望,但仍抱有一丝希望。出门寻医给父亲治病,便是对父亲的爱。

  他,厌倦了当时的封建社会,不断尝试着以自己的力量,推动国家发展。

  于是,他来到了日本,渴望用自己的力量,改变整个国家。藤野先生与其他日本学生看待中国人的态度不同,帮鲁迅改讲义,红笔画上的红圈与批注,可见藤野先生对鲁迅的负责。后来,他弃医从文,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自己的书房里,足以证明他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与尊敬。从此,他明白了想要推动社会进步,不只要有更多的人不身患重病,更是要改变这种病态的思想,从思想上彻底地改变,才是真正的改变。

  他,似乎看透了整个世界;对于不同的事情,有着不同的看法。

  当长妈妈送他《山海经》时,心里满是欢喜与感谢,但是当长妈妈要他在第二天早上说:“阿妈,恭喜恭喜!”然后还要吃一点橘子,这便又体现出了长妈妈的迷信与迂腐,但是总之,长妈妈还是对鲁迅非常关爱的,很善良也很朴实,尽管有些时候有些唠叨。对于《二十四孝图》中一个个不同的`故事,有着自己的看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许多故事中都体现着鲁迅的个人看法:愚昧、迂腐、残忍。这些情感更是折射到了社会之中,他非常反感封建孝道的冷酷与虚伪,不顾儿童性命于心理感受。后来,从衍太太的自私自利、奸诈中,鲁迅便萌发出了“走吧”的想法,怀着对知识的渴望,走出了家门。

  鲁迅,异于常人,满怀与人不同的想法,虽会受当时社会的压迫,心中有着些许无奈,但仍愿意用自己单薄的力量,改变国人的思想,推动社会的发展,使国家前进。

  他就是令人敬佩的鲁迅。

鲁迅的作文 篇4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显示着对污浊岁月的不屑一顾。每每读完鲁迅的文字,眼前便会出现这样一个面部特写。这形象与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随岁月的增长由模糊而清晰了,终于画出了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在众多的作家群中,鲁迅是很突出的一个。与其他举世瞩目的文豪相比,人们或许会发问:仅仅是写些短小的杂文、小说的鲁迅,何以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放出夺目的光彩?的`确,鲁迅先生没有累累巨著,没有长篇自传,也没有清秀的诗一般的笔调,更没有花哨廉价的小说情节。然而,他的确是位伟大的作家——因为他是位伟大的战士。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却异常地清醒与敏锐。他不屈地战斗着,抗争着,以思想作剑,寸笔为枪,划破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读鲁迅的作品,实际上是在了解鲁迅的为人。他敢骂,骂苟延残喘、阴险狡诈的“落水狗”,骂奴颜卑膝、貌似中庸的伪君子;他敢论,论国民众生的劣根本性,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悲剧之源。他疾恶如仇,使那些反动御用文人们捉襟见肘、心惊肉跳,使病态社会的千疮百孔暴露无遗。他始终在刀光血色的衰微中渴求着光明。他笔锋幽默辛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却又不是自命清高的冷嘲热讽。他的幽默中闪烁着睿智与深刻,内中包含的是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

  “我时时解剖着别人,更多地却在解剖我自己。”确实,鲁迅的坦率无所不在,无论对人对己。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那黑暗荒芜的年代里,多少青年聚集在这位先行者的周围,倾听他呼吸,跟随他呐喊。他用自己的心血引导无数莘莘学子走上了真理与正义的道路。

  一个真正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光芒是不会受时间与空间阻隔的。即使是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鲁迅那深沉的目光依然会使你幡然醒悟。当你醉心享乐,虚度光阴时,“浪费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的警告,会使你猛然从梦中惊醒。当你钻入虚无主义的圈子里而不能自拔,对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产生怀疑甚至自卑时,那一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诘问,又使你重新挺起胸膛……。

  这,就是鲁迅。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代。他严厉,又慈祥。他栖居在我的心中。

鲁迅的作文 篇5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的奠基人。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还得归功于他珍惜时间,记远是“最早的人”。

  鲁迅曾说过:“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而已。”这名话体现了鲁迅勤奋、珍惜时间。他相信通过日积月累的坚持能够化解所有问题。在鲁迅小时候,他的'桌上就刻了一个“早”字。在他离世前的前三天,还在工作。他半夜坐在桌前奋笔疾书,脑飞快地运转,不浪费一丝时间。他写的模样不禁在我脑海里勾勒出来:他聚经会神的思考,双眼紧闭,手中的笔来回摆动。当他有了新思路时,两眼充满活力欣喜,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享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在鲁迅奋笔疾书时,笔尖在纸上舞动,他紧盯着纸张,生怕出一点差错,连头上的汗都渗了出来。

  鲁迅不仅珍惜自己学习创作的时间,还绝不浪费别人的时间。他认为浪费一个人的时间就相当于谋财害命。他曾经和一位有名的作家相约交谈,他很早就到了,可那位作家却迟到了十分钟,鲁迅当时还是一个无名之辈,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才来的。可当作家到时,鲁迅只留下一句话就离开了。那句话就是:“浪费一个人的时间,就相当于谋财害命”。

  鲁迅珍惜所有时间,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发挥到极致。让我们向他学习,让每一秒都活得更加精彩。

鲁迅的作文 篇6

尊敬的鲁迅先生:您好!

  最初接触到您是因为您的那句经典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当时我并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只觉得好像写的不错,大家都知道,平时语文考试还经常默写。

  后来我阅读了您的一些文章,觉得真的好难懂,可能是因为我的语文功底太浅,耐性太差吧,反正我总是需要老师一遍一遍地解释写作背景,再结合文字联想,借助参考资料的解读才能大概明白——原来这些文章写得这么好!

  随着时光转转转,上初中后,我有了自己的偶像。在文字方面,我很喜欢朱自清和郭敬明。也许是因为喜欢他们那种顺顺的'语言,也许喜欢是因为他们说出了我的心声,也许只是因为赶个潮流?

  然而不知何时起,您在我心里就成了英雄,用文字抨击黑暗的英雄!

  您相信吗?从您成为我心中的英雄起,我不断地被您的文字震撼着。我曾为了“倒提鸭子而愤怒,也曾因敬佩“我以我血荐轩辕”而流泪。渐渐地,您的文字让我了解也旧中国那段黑暗的历史,在我庆幸自己未生在那个时代时,也慢慢地理解了喜欢上了您的文字、您的爱国热忱。记得您说过:“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艰难,就愈要梆。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当。“这些话,我没费力就记下了,很奇怪,平时觉得是大道理的东西,却感动了我那颗久欠浇灌的心。

  听到有人说“鲁迅的文章看不懂啊,我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时,我的嘴角不觉上扬了。

  先生,谢谢您。感谢您用文字唤醒一代又一代麻木的人们,感谢您为我们率先垂范,感谢你勇敢地走在斗争的最前列,用您的精神与斗志鼓舞着一代又人代有为的青年!先生,您知道吗?此时此刻,我真的为自己能如此了解您深爱您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先生,在您的身后,有一群不懂事的孩子,也有一大群被您召唤着的奋力前进的青年!

  此致

敬礼

鲁迅的作文 篇7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鲁迅先生都是伟大的,他是中国的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

  在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作者看到伯父把受伤的拉车夫的脚包扎好后,把剩下的药给了他,又给了他一点儿钱,让他在家好好休息。

  在19课《一面》中主要写了鲁迅的外貌描写,紧紧的表现出了一个“瘦”字,全文共写出了鲁迅六次“瘦”的`描写。

  在20课《有的人》中,通过了鲁迅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充分的表现了鲁迅先生生前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

  在我的心目中,跟别人想的一样,就和别人想的总结在一起就是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先生的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

鲁迅的作文 篇8

  《朝花夕拾》读书报告会上读了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后,我对他的儿童教育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把百草园写得妙趣横生,还穿插了“美女蛇”的传说以及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描绘了一个趣味无穷的儿童乐园;三味书屋里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景象,作者通过记述书塾各种各样的规矩、严厉的先生,逼真地描绘出了“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但书塾里也并非死气沉沉,反倒在同学们乘机偷乐、课间溜到后院戏耍中表现了孩子们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其实百草园不过是杂草丛深的一处荒地罢了,但在作者笔下却变成了“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高大的皂荚树……”,这无一不展现出作者儿时丰富的想象力和爱玩耍的天性,就算是在最严厉的书塾里也能寻找到生活的乐趣。

  但在《五猖会》中,作者被自己的父亲强行要求背诵一字不懂的《鉴略》,虽然“我”如梦似的背出来了,最终去了五猖会,但是先前那种兴趣盎然、激动无比的心情却悄然而去了。后面回忆此事时,对五猖会的内容早已忘去了,可背诵的过程却记得一清二楚。

  这两篇文章都反映了鲁迅“孩子的天性不可压抑”的教育理念。

  其实教育孩子,只需激发他的潜能和兴趣。比如作者多次提到的《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其实她在人群中并不突出,甚至睡相大咧,有许多让人厌烦的规矩,还教给我许多奇怪的.道理,但对鲁迅来说心心念念的《山海经》却是长妈妈送来的,她也很好的激发了鲁迅对于绘本图文的兴趣。当所有人还局限于无聊的《三字经》时,作者却读上了图文并茂的《山海经》,“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不仅让他对书籍的兴趣更加浓厚,还对鲁迅的启蒙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成为日后不可磨灭的记忆。

  这篇文章则主要讲了养育人激发孩子潜能的要求及图书对启蒙的重要性。

  《二十四孝图》则是作者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他重点分析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斥责了这类封建孝道把“肉麻当有趣”。其实这些故事原本是很感人的,可是经过一代代人的“涂脂抹粉”,这些感人的真情事件变成了令人反感的做作矫情。这些虚伪的故事“以不情为纶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选择书籍要谨慎,更告诉我们只有真实的情感才会打动人心。

  通过《朝花夕拾》的阅读,我明白鲁迅的教育观念主要是不压抑儿童天性,多读适合的图书,激发孩子的潜能。其实这些教育方法不仅适用于鲁迅那个年代,也同样在我们这个年代起作用。

【鲁迅的作文】相关文章:

鲁迅话题作文:游鲁迅故居04-20

鲁迅的作文09-02

鲁迅的作文[精选]08-16

鲁迅的作文【经典】01-29

鲁迅的作文(经典)01-18

[经典]鲁迅的作文09-03

【精选】鲁迅的作文08-24

鲁迅的作文08-23

(经典)鲁迅的作文09-11

(精选)鲁迅的作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