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作文

时间:2024-12-24 16:25:22 鲁迅 我要投稿

【推荐】鲁迅的作文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鲁迅的作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鲁迅的作文9篇

鲁迅的作文 篇1

  这些菊花姹紫嫣红,看得我眼花缭乱;弟弟负责擦窗台和窗户。大象有一个可以垂在地上的长鼻子。Kiven撇了撇嘴,在回房的路上想到:真是的,一出门便见如此丑女,真希望快点找到回去的胭脂盒;我终于顺利的完成了第一次深水区的游泳。你虽没在春天争芳斗艳,却在秋天以丰厚地果实报答辛勤的人们,这不正是那些勤勤恳恳农民伯伯地写照吗。

  在我还未洒脱一身稚气时,拜读你的文章,我曾有过这样一段暗想:你的文采也不过如此嘛,文章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没有一连串使人折服的修辞,什么打伏笔,什么前后照应,什么突出中心,也都不在情理之中嘛。只是有一种莫名的情感和涌动在你的文字中。

  于是,你的`光芒没有在那个时候于我的心中闪烁,然而,时间的流逝却让你在我心中蜕变,那个崭新的你在不久后就出现了。

  成长让我明白你笔下的尖锐,让我看到你的诚实,你的爱国,你的无所畏惧,你的大义凛然,孰重孰轻…你就这样被铭记---鲁迅。亲眼目睹为准绳,白色恐怖的年代里,鲁迅先生那叫鲁迅,愚鲁而迅行,大愚如智而行事迅速快猛,文学家与革命家在此刻并现。

  你用伶俐的口齿,解放人们的思想;用一只笔杆子,痛打资本家的“走狗”;用犀利的目光,笑过“二丑艺术”;用凸起的颊骨,骂过“聪明人”和“奴才”。思想光芒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阻隔。这便是你,鲁迅。

鲁迅的作文 篇2

  鲁迅先生,当你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朝花夕拾》……,等等一系列作品问世以后,便不停地让我们笑着,又让我们深思着。

  的确,我很认同你的说的"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这句话在《阿Q正传》中表现的特别的淋漓尽致,把一个近乎无赖却又令人同情的阿Q刻画的即令人生厌又令人深思,真正的做到了撕破阿Q的麻木不仁并表现出中国当时人性的麻木。让我们不但看到了阿Q的愚昧又看出了国人的懦弱。

  老实说鲁迅先生,虽然您是中国的文化巨匠,可在我初读你的小说时,却感到您写的那些东西既没有什么价值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文化修养,让人觉得你好象在写没有意义的逗人发笑的材料,这种想法直到明白你的写作意图以及看到您的"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之时才改变,才明白您所写的小说的真正韵味。

  或许,在您看到我对您的小说又如此评价时,会不失风度的说一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在于揭出病因,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想,这大概就是你当初的"启蒙主义"吧!

  鲁迅先生对于您的文章,我不敢说深得其精髓,却也知其几分真意,从文章中,我读懂了您,我想,大概在写这些小说的时候,您拿的不是笔,而是一柄刺入敌人心脏得尖刀;是一座惊醒麻木国民的警钟,是自己的一腔热情。而你写出的,不仅仅是小说,还是一面镜子,一面能照出人本性得镜子;更是一根鞭子,一根激励、鞭策国民时时向上的鞭子。

  或许,此时你会说:"不要人夸文章好,只想留言警国人。"但我却要说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你说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说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鲁迅先生,我了解了你的"凡是愚弱得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壮,也只是毫无意义得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鲁迅的作文 篇3

  我很喜欢鲁迅,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读他的作品,但依然不能否定他的才华。最开始接触他的文章是在课本上,刚开始觉得他的文章很无聊,甚至对他的文章感到厌烦。后来接触的多了,慢慢地觉得他的.文章其实很不错。于是,开始常常抱着书本品味那鲁迅用智慧续写出来的精华。感觉十分的满足。

  我觉得他的文章写的很生动,时而搞笑,时而悲伤。但总与时代接轨,总离不开对的批判以及人心的冷漠无情,离不开对被功名利禄迷惑了双眼和思想的人的嘲笑。说实话,有的时候觉得鲁迅本就不该生活在那个战乱年代,不过,如果他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知他的文章是否还能使我着迷。或者是说他是否会放弃学医,用笔墨与敌人战斗。

  但有时还是有些讨厌他,讨厌他对女性的误解、对女性的偏见。如果他还活着,我会毫不犹豫的指着他,愤怒的发泄我心中的不满,告诉他:你的思想也被这个年代污染了!或许他会指责我,认为我的思想很愚昧,但其实我想说。真正愚昧的是他本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哪怕是再支持改革、支持现代化的人,毕竟也是从封建走过来的。就如他本人一样。

  亲爱的鲁迅,我对你有着无尽的崇拜。对你有着无尽的嘲笑。不知怎么诉说。

鲁迅的作文 篇4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用笔来拯救中国的人,他所面对的社会是我们所不能想像的,是那样的阴暗、凄清与恐怖,可仍义无反顾地用笔在写,用心在呐喊。虽然曾经也有过彷徨,但内心的信念最终战胜了一切。

  也许最难过的不是“醉生梦死”的麻木,而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唯我独醒”这是一种何等的'寂寞啊!能够战胜孤独的人也许才是真证的勇者,想到这不禁让我对鲁迅先生肃然起敬,

  在先生的众多文章巾我是最喜欢《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子,这里的文章大多都是记述鲁迅先生幼年时期的生活,故事平淡,却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温暖,一种家的温暖。这里没有杀戮,没有争斗,有的只是那平缓的心境。这也许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天性,让我总是不由得去偏爱那些舒适祥和的文章。

  什么是传世的孤寂?胸膛里大开大合的悲痛,像拉动的风箱一般沙哑地呼唤起来;一丝光线涌出,把所有沉睡的过往轻轻唤起。这也许就是鲁迅先生当时的心情,可正是我现在的心情。

鲁迅的作文 篇5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鲁迅——我们的明灯》。

  谈起鲁迅先生,他的形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蓬松的头发虽看起来很乱,却很精神;每一根都笔直地挺立着。一张又瘦又黄的脸令人难忘。他的眼睛不大却很有神,令人不敢直视,却又给人无穷的力量。

  民族沉浮中,他承受着敌人的打压摧残,在纸上挥洒着英雄样的嬉笑怒骂。情系神州,一半铸成博爱,剩下的五分凝成华章,剑眉一挑就是中华脊梁!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去了绍兴,第一站是鲁迅故里。一进去便看见“民族脊梁”四个大字,我是懂非懂。后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看到了鲁迅的童真与快乐。鲁迅纪念馆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他:“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用满腔热血实践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追求。读他的书,更令我吃惊。他呐喊:拯救国民在于拯救其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文化落后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的愚昧麻木。在那黑暗的时代,当整天说着我先前比你们阔多了的阿Q惨死刀下时;当愚昧无知的华老栓拿着蘸满先烈鲜血的馒头为儿子救命时;当“救救孩子”的呼喊从狂人口中发出时;当风雪中的祥林嫂倒在新年的一片祝福声中时,我的灵魂颤抖了,愚昧已然蔓延,“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建立起高高的精神殿堂,才能堂堂而生,磊磊而立!鲁迅,时代的伟人;民族的灵魂。他书写了光荣,挺起了中国人傲慢的'脊梁。这时的我似乎有点明白了!

  五千年风风雨雨,炎黄子孙坚贞不屈;八万里铁戈金甲,神州儿女自强不息。一颗赤子心,一缕民族魂,撑起神州九万里的朗朗晴空,谱出华夏五千年的精神颂歌。同学们,让我们时刻记住“惟有民魂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少先队员,我们要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将以鲁迅为明灯,为榜样,共筑“民族精神”!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和人格修养,把民族精神烙印在我们心里,为祖国的发展献上我们最真挚的祝福,为祖国的腾飞献上我们最大的力量!

鲁迅的作文 篇6

  他是不平凡的人,在不平凡的一生当中做了许多不平凡的事儿,他如同草原上一匹孤寂的狼,他厌恶腐朽萧寂的黑夜,他向往着光明,他迎着空中最后一缕暗色,他用尽毕生精力将腐朽的黑夜撕开一条释放希望的天堑,他仰望着,怒吼着,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咆哮声响彻大江南北,他引领着人们一步一步走向光明!

  鲁迅,原名周樟树,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他生活在一个黑暗的时代。他一生“征战沙场”披荆斩棘,在战场上他并非舞刀弄枪,他的武器而是笔,他用笔去对抗黑暗的统治去挽救无数人的精神思想,他的笔在“战场”上越来越锋利、越来越挥霍、越来越戳中敌人的“要害”。

  他的文字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舞。他的语言风格是独特的,独特到难以让人模仿。以至于让人要贪婪的去汲取文字间的精华,让人沉浸于其中无法自拔。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收录了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年生活前段的十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鲁迅先生一生中还写过许多书籍《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等。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个多书籍?为了人民,为了唤醒人民的思想,为了拯救民族的未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对敌人绝不屈服,却甘心为人民大众像牛一样俯首听令。可见他一生都是为了人民,他为了人民,没有他不敢做的!

  他想要拯救人民的思想,他用他的行动深深的打动了我,感染了我,也极大的鼓舞了我,我认为在学生时代的我也要学习那种意志,想要做一件伟大事情就不放弃,无论周围的环境多恶劣,前方的道路多迷茫,都要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去挑战不可能。

  鲁迅先生是民族的先驱,他也不愧对“民族魂”这三字。曾经有一人,为了人民,可以不顾惜一切。尽管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但我相信人民会一直把他印在脑海中,任随岁月的流失,他也不会从我们的脑海中遗失。

  鲁迅先生是我一生中影响非常的人。

鲁迅的作文 篇7

  近日重读鲁迅先生小说《呐喊》、《彷徨》,无意间想起中学语文、历史教科书中的一句话“《狂人日记》(选自《呐喊》)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可否认,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狂人日记显示出了鲁迅先生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觉悟,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对唤醒民众麻木的神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从艺术价值而言,我个人觉得,“狂人”形象比不上鲁迅先生后来创作的诸如祥林嫂、孔乙己、陈白光等,根本原因在于“艺术真实”不足。

  按照苏式文学理论的观点,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就是日常生活中人物活动的一种集合式的拼凑。这种说法是从写作对象的角度强调了创作素材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但是,在我看来,小说的“艺术真实”并不等同于现实的客观事实,不必强调对现实生活完全真实的展现,而在于艺术创作的`“真实”情境能否让读者更容易地、更自然地从“此时”过渡到“彼时”。但在我看来,如果一篇小说的真实性不足的话,其实是割断了文本与读者心灵的“沟通”,不能引发读者心中的“波澜”,无法产生自然而持久的震撼或回味,那么其艺术价值应该还是会受到影响的。

  短篇小说大师卡夫卡的《变形记》、《城堡》在“真实性”上就处理得很好。通过对生活场景的细节描写直接把读者“拉入”到作者所要表现的环境之中,让读者“置身其中”进行真切而自然的感悟,在体谅作者“局部変形”的苦心之后明白了写作的关注点,从而引发对生活中类似问题的反思。

  《狂人日记》的“真实性”就太过强调客观。在开篇的时候,作者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精神病的患者,周围的人都认为他很不正常,那么按照这个逻辑前提,读者在感受的过程中就难以拉开现实与“艺术现实”的距离,很容易产生一种“刻板偏见”。既然“狂人”是一个疯子,那么他的行为就是有精神障碍的,看出字缝中的“吃人”是必然的,极其符合医学中“迫害妄想症”的特征。那么如果不知道创作背景的话,这篇小说的主题其实无法产生持续的影响力,也就削减了小说的艺术价值。

  小说的真实其实是建立在作者对于情节的保留和情感的限制的基础上的。不必将所有的情节全部交代完,也不需要将情感肆意的宣泄。小说家应更像一个高明的导演,将一个“艺术真实”的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拉着读者走进故事,让读者变成一个与创作对象有“亲密”关系但不交流的“隐形人”,在看与听中实现情感的共鸣、心灵的触动。

  《祝福》首先给我们创设了一个普通的小镇,可能除了设施没有现代社会这么完善之外,其余的生活方面还是有很多的共性。“祥林嫂”则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乡下妇女出现,她命不好——死了丈夫,为了生存只有出来帮人做活,靠自己的力气养活自己,这就是一个在正常不过的生活故事。但当我们进入到这个情景中的时候,才发现空气中似乎还有些“不一样的味道”。祥林嫂是她前夫家“所有的”,就必须由前夫的族人安排生活,所以被卖到贺家坳。虽经历波折,祥林嫂却也迎来了生命中短暂的“春天”:丈夫能做,儿子听话,但“命”似乎又来捉弄她,丈夫和儿子的先后离世让她又回到鲁镇。人们愿意听到倾诉自己的身世,也愿意赔上眼泪,甚至有人关心她死后的生活;在尽量不伤害她的情况下养着她,让她生活下去……平常的情节,正常的人事,祥林嫂却死了,非正常死亡,无人知道死因……为什么?我们会自然地探寻答案,进而就发现了那个在空气中弥漫着的阴森的魔鬼“陈腐落后的思想”。我想,当我们的灵魂“逃离”这个外表祥和的“人间地狱”时,应该心有余悸吧?

  “艺术真实”让我们在小说和现实的世界中自由的穿行。毕竟在这个日益物化的世界中,标榜“主义”并不是小说的职责,让我们得到心灵的触动,发出真实的感喟或许正是小说的要义。

鲁迅的作文 篇8

  三月初,语文王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两本有关于鲁迅的书——《人间鲁迅》和《笑谈大先生》。

  看完之后,便会觉得鲁迅的一生其实是非常艰难而又坎坷的,他的祖父周介孚下狱,父亲周伯宜又患有重病,家道衰败,没有在城里生活的条件,于是全家避难于乡下。鲁迅常常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相对。三年之后,父亲去世,家族开会分房,因为鲁迅当时是辈分最小的,所以分给鲁迅他们一家的房子样式简陋而且非常的小,他处处遭长辈们的斥责,“好。那么,走罢!”从此,他开始了前往南京求学的旅程,赴日学医,一开始,他想成为一名医生,因为医生可以救助需要帮助的人,比那些只会谋财的中医好多了,但之后鲁迅觉得医学只能拯救人的身体,但文学可以扶正人的思想,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思想,扶正人民的思想才是最根本的。鲁迅先生就是想使用文学的力量从而改正中国人民的思想,于是他便弃医从文,想要以写文章的方式来揭露人们的丑行。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他有着一头不愿屈从的黑发,仿佛根根在展现与邪恶势力的顽强斗争;一张瘦削的脸颊,透出顽强与不屈;一双嫉恶如仇的目光,仿佛能刺穿黑夜的牢笼。他用大半辈子的精力,创作出许多篇文章。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他帮助过很多的人,为别人想得多,仅仅是为了别人,为自己想的少,从来也没有关心自己。在一个寒冷又阴暗的天空下,地上躺着一位被扎破脚而受伤的.车夫,他立刻跑去为那个车夫包扎,并给了他一些钱,他并没有因车夫身份地位低下而不帮助他。有一次,他得了一场重病,连女佣都说“他病的那么重,还在关心我,不让我干重活”。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惜时如命的人。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他因写文章经常会熬夜,于是身上便落下了许许多多的病。有一段时间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但他仍会捧着一本书,细细品味,不容自己虚度一分一秒,在逝世前的一天,他还坚持写了日记,因为他深信,“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挤,总是会有的。”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爱国忧民的人。他如果不忧民,他会弃医从文吗?他如果不爱国,他会在幻灯片中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而一群中国人在旁边看热闹的片段,精神会受到那么大的打击吗?

  鲁迅,一位伟大而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眼中的鲁迅以他意志坚强、平易近人、爱国忧民、惜时如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要向鲁迅学习。

鲁迅的作文 篇9

  我在课本中阅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高尚的品格。

  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回忆鲁迅生前,在作者囫囵吞枣地读书,鲁迅用委婉的语言来教育作者;鲁迅与作者笑谈“碰壁”;鲁迅与作者的父亲救助受伤的车夫;鲁迅关心女佣的几个故事。说明了鲁迅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和仰慕之情。

  在车夫受伤之后,鲁迅救助车夫,帮助车夫包扎伤口,而且还资助车夫这说明了他热爱人们,甘愿为人们服务。在鲁迅与作者谈“碰壁”,鲁迅借题发挥抨击了黑暗的旧社会,“碰壁”指的`是革命者收到反动势力的迫害。这表明了鲁迅对黑暗社会和反动派的蔑视。从这两件事,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他是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他用笔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来讽刺反动派,他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他以寸笔为枪,划破漫漫长夜,挑出许些夜色。

  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上,有一些官员却利用自己的权力来谋取私利,贪赃枉法,损害人民的利益,这种行为与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形成鲜美的对比。鲁迅先生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通过阅读课文,我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鲁迅的作文】相关文章:

鲁迅话题作文:游鲁迅故居04-20

鲁迅的作文【经典】01-29

(经典)鲁迅的作文09-11

鲁迅的作文(精选)03-15

鲁迅的作文08-23

【精选】鲁迅的作文08-24

[经典]鲁迅的作文09-03

鲁迅的作文(经典)11-25

【经典】鲁迅的作文03-29

鲁迅的作文[经典]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