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贴“福”字的典故

时间:2025-02-06 11:19:55 诗琳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过年贴“福”字的典故

  “福”字斗方能够在中国民间长期传承,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缘于“福”字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每当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墙壁上、家具上贴“福”字。

  那笔划粗犷、字体敦实的“福”字,写在一张张大红色的斗方纸上,有的旁边还印有云锦纹、双龙、寿桃、万年青、牡丹花等吉祥图案,看着是那么喜庆、那么有“年味”。

  为什么过春节要贴“福”字呢?有什么样的典故?

  宋代吴自牧所撰《梦粱录》卷六中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这里说的“春牌”,有人认为就是“宜春贴”,因为春节在民国之前都只称元旦,元旦时张贴的东西不应称为“春牌”,“春牌”之称很可能就是从立春时的宜春贴移用而来。

  春牌上写什么内容?南宋周必大的《玉堂杂记》为我们透露了一些信息:“除日,更春帖、柱联、门额,于堂轩楣枋贴福禄寿、一财二喜等字。”可见,南宋时可能就已经出现了题写福、禄、寿、财、喜的斗方了。

  “福”字斗方能够在中国民间长期传承,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缘于“福”字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福”字在甲骨文中是“两手捧酒浇于祭台之上”的会意字,是古人祭祀活动的写照。在先秦时期,“福”特指祭祀用的供品,如《周礼·天官·膳夫》中有“凡祭祀之致福者”语,这里的“福”指的是“胙”(zuò),是祭祀之后众人分享的一种肉。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实物层面上的“福”逐渐朝着抽象意义上的“福”演变,产生了两方面的引申义:

  其一是引申为“庇荫佑护”的意思。以丰富的福物祭供神灵和祖先,原本的目的是得到更多的食物,捕捉到更多的猎物,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由此又逐渐地产生了祈求神灵庇佑的愿望,“致福”成为人们希望得到神灵保护的行为。

  其二是引申为“幸福”的意思。这也是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福”。《礼记·祭统》中说:“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谓之备。”意思是福就是事事顺利,所需要的全部能达到。《韩非子》卷六中说:“全寿富贵之谓福。”我们常说的“五福临门”中的“五福”也在《尚书·洪范》中被提出:“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其中“寿”即长寿,“富”即富贵、富足,“康宁”指健康安逸,“攸好德”意为从善如流、修具好的品德,“考终命”指善终,古人认为只有行善好施的人才能善终。中国人所指的“福”的内容——个人的健康长寿、事业有成、平安顺利,家庭的和睦、生活富裕、人丁兴旺,社会的安定——大致便都包括在这五福的范围之中了。

  福字内涵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福,佑也。”西汉《礼记·祭统》中有:“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谓之备[9]。

  当代福文化学者观同指出:福字是中国最古老、最吉祥、最受欢迎的文字[8]。“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亦是圆满、和谐人生的极致追求

  正确贴法

  福字的正确贴法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这些年不止一次科普过,福字的正确贴法应该是:

  大门上的福字一定要正贴,意为“开门迎福”。

  “福”字的偏旁“礻”有祈神的意思,而“畐”可拆分为“一”“口”“田”,即一个家里的每个人都有饭吃、有工作做、有学可上,就是福。

  如果把福字倒贴了,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倒贴福字,不是福“到”了,而是把福“倒掉”了。

  福字几点贴最好?很有讲究

  真正贴福字的时间应该在三十的下午,太阳尚未落下之前。

  且顺序应该是从外面向里贴,先贴抬头福,再贴门福,最后才能贴倒福,意味着一年的福气都要从外面流进来。

  且由大门开始从外到里的福字先大后小。

【过年贴“福”字的典故】相关文章:

过春节贴福字作文(精选27篇)03-15

春节贴福字作文(通用25篇)03-13

春节贴福字作文400字(通用17篇)03-14

贴福字作文300字(通用23篇)12-13

有关贴福字作文400字(精选16篇)05-23

关于贴福字作文300字(精选20篇)01-11

浅谈大清朝是如何贴对联以及倒福的来历10-01

福字的对联01-21

过年贴春联作文300字(精选59篇)06-10

写过年贴春联的作文04-03